第34章

  周权说:“拿进来。”
  这是潜伏在青州的八百营发来的第二封信件,周权边吃边看。
  此次信报足足写了十页纸,内容详尽,涉及明德山土匪的方方面面。
  周权看完,也对这帮匪徒有了大致画像,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这信报来得太“早”了些。
  信报中说,经再次确认,明德山上有六千人左右的信息为实。
  当家人名叫汪伍,下面带着一个侄子,外号小白龙,两人分别是山上的一二把手。
  据闻汪伍胆大如斗,小白龙则足智近妖,两人相辅相成,才有了明德山如今的“盛况”。
  早在七八年前,汪伍便加入了绿林响马,专干杀人越货的勾当。他一开始带百来号人,专门劫掠过路商人,尤其是那些偷偷来青州和吴国搞走私的外地商队。
  这些交易摆不上台面,哪怕被土匪劫了,商队也不敢报官,只能自己吃了这哑巴亏。
  后来闹出太多人命,事情还是暴露了出来,商队也在当地官府报了几次官,请求官爷为他们做主,但不知为何,这些案件最终也都不了了之。
  周权左手拿着信件,右手拿着汤匙舀粥。
  周祈安、怀青坐他两侧,一人一边地把脑袋凑过来偷看。
  周祈安一边看一边道:“看来这个汪伍,跟地方官府是勾结已久啊。”
  周权“嗯”了声,继续往下读。
  这三年青州大旱,流民越来越多,百姓没了生计,自然便有更多人投了匪。
  汪伍人手逐渐壮大,近两年又带大家干了几票大的,包括去年劫了卫家商队,今年又劫了钦差卫队——即便四千石粮已悉数送人,但想必中央钦差的一颗脑袋,怎么也比这四千石粮值钱。
  总之,匪徒如今已扩张到了六千人规模,且十分阔绰,除了厨子、杂役等人,其余能战之人全部配备了刀、枪、槊等正规作战兵器。
  明明有刀有枪,刺杀钦差用的却是菜刀和斧头。
  周权想,汪伍大概从一开始便想好了要把这件事扣到“叛民”头上。
  这些“叛民”胆大包天,竟敢拦剿匪大军的路——与汪伍勾结已久的青州官府,自然要顺水推舟接着往下查,而后在这些叛民家中搜出写着“官粮”二字的麻袋。
  叛民拦剿匪大军所用的工具,也与钦差遇刺案相同,可以说是证据确凿,人赃俱获。
  青州官府将这些“叛民”押回衙门,屈打成招,签字画押,让这帮有口难言的百姓,把刺杀钦差的罪名也一起背下来,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叛民背了罪,汪伍便能金蝉脱壳。
  周权继续往下读,见信报中又提到一件事。
  汪伍此人是个亡命之徒,之前青州也有不少土匪,但都没有汪伍这般猖狂。
  汪伍是土匪,他背后的小白龙更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青州作为毗邻南吴,贯通中西的必经之地,再乱,商人也势必要经过此地,要想保证货物安全,商人便只能找镖局买镖。
  于是那几年,在凉州、青州、沧州地界上,镖局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
  汪伍要吃饭,便要劫掠商队。
  商队要安全通过此地,便要找镖局买镖。
  镖局拿了钱,路上遇到汪伍,便要和他真刀真枪地干。
  所有人各司其职,无比尊重自己吃饭的手艺。
  只是几十家镖局轮番对付汪伍,汪伍一度伤亡惨重,惨遭灭门。
  而正在生死存亡之际,改变局势的人出现了,小白龙出面游说了各大镖局。
  如今镖局赚得盆满钵满,是因为过往商人畏惧汪伍,而若是汪伍倒下,商人又何必花钱找镖局买镖?
  汪伍死了,镖局便要唇亡齿寒,不出一两年,凉、青、沧三州的镖局便要关掉一大半。
  小白龙便出面游说,与四大镖局握手言和,暗地里定下了盟约——但凡挂着四大镖局镖旗的货物,他们便不劫,但他们要从中抽取三成的买镖钱。
  不用拼刺刀,演演戏、走个过场就能把钱赚了,即便少赚三成,镖局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但青州也不能过于太平,还是要时不时有商队遭劫的事情发生,汪伍便带头劫小镖局的镖,让过往商人明白,小镖局人手不足,容易被歹徒盯上,还是找大镖局买镖靠谱——而大镖局的生意,也就是他自己的生意。
  很快,局势便从几十家镖局联手对付汪伍,变成了汪伍与四大镖局联手,吃掉剩余几十家小镖局。
  小镖局镖师被屠,丢了货物又要赔偿商人,没一两年便纷纷闭店。
  这一片的镖局生意,很快便被这四家镖局垄断。
  过往商人也无不知晓,要想平安经过此地,便要来拜这四家镖局的码头。
  而这四家镖局中,又以青龙镖局为首。
  卫家商队常到青州做生意,自然懂青州的规矩,每每途径青州,都会找青龙镖局买镖。
  包括去年,卫吉也孝敬了青龙镖局一大笔钱。
  青龙镖局拿钱办事,派了三百名镖师为卫家商队走镖。
  按青龙镖局与汪伍的盟约,本不应出什么问题,但不知为何,汪伍竟带三千人在中途拦路,杀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不仅将货物洗劫一空,还当场屠杀了青龙镖局三百名镖师。
  至此,青龙镖局覆灭。
  第36章
  吃瓜吃到了卫吉, 也不知卫兄知不知道去年他们商队被劫,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去问问。”说着,周祈安起身走出营帐, 走到一半,又想卫吉、彦青吃了没有?
  他便又返了回去, 把桌上那一盘肉包连盘端走, 走到一半, 又见盘中只有三个肉包,想了想,三个肉包两个人也不好分, 这一个包子又不大, 再多一个就好了。
  一回头, 见大哥对他挑了挑眉,又用下巴指了指一旁正埋头喝汤喝得忘我的怀青,见怀青手上还拿着一个白白胖胖没来得及下口的包子。
  拿来吧你!
  周祈安眼疾手快, 把怀青手上的也一起顺走。
  “嘿?”说着, 怀青又懵又恼地站起了身。
  一旁周权便又拍了拍他肩膀,仿佛“事不关己”地劝告道:“好了好了, 再传一盘就是了。”
  ///
  出了营帐, 周祈安径直向商队走去。
  商队用的帐篷是他们自备的,商队人又不多, 卫老板又不差钱, 用的帐篷和军队帐篷一比,不知高了多少个档次。
  他们的帐篷表皮用兽皮制成, 防风抗寒能力一流, 骨架也更为稳固。
  不像军队的帐篷,在漠北的大风下总显得些许单薄。
  卫老板富得流油, 做的生意自然不止是替皇上出出脚力这么简单。
  大周十多年前开放了盐矿私营,以此来压低盐价,惠利百姓。听闻卫老板便在陇右和河南道有几处盐矿,产的盐质量又好、产量又高,无异于一台毫无停歇的印钞机,在“唰唰—”地往外吐钞票。
  世人都知贩盐暴利,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自然不是谁都做得的。
  当年盐价太高,全国百姓叫苦不迭,赵公便查处了全国盐矿,发现这些官营盐矿产量又低、质量又差,不仅如此,盐矿胥吏联手倒卖官盐,甚至在战时高价将盐偷卖给了北国,牟取暴利。
  盐不仅是民生物资,更是军需物资,人和马都要吃。少了盐,人和马都没有精神。
  北国盐产量低,往年只能从大周买盐。而当年北国之乱尚未平息,大周与北国断了贸易,盐铁这种军需物资更是不可能往外卖。
  结果国仇家恨尚未雪耻,这些没骨头的官吏,竟走私官盐卖给了北国。
  赵公以叛国罪重处了这些官吏,之后便开放了私营,让私盐进入市场,打压盐价,让官盐也跟着卷起来。他也从盐矿商人手中抽取重税,充盈国库。
  盐矿的开办许可,赵公也一直盯得紧。
  想开办盐矿,须得过赵公这一关才行。
  赵公也铁面无私,当年此政一出,赵公的族人宗亲、门生故旧便开始活络了起来。但赵公一律不见,且举贤避亲,和他有关系的一概不用,以免被人抓住了把柄,质疑他开放私营的目的,让新政中途流产。
  他要的人,不匿税是基本。
  开办盐矿赚钱,可以。
  但碰上国家有难、国库亏空,也要懂得解囊相助才是。万不能养出一个白眼狼,最好是个随取随用的钱袋子。
  卫吉也是替皇上、替赵公出了好几年的脚力,这才入了赵公的眼,拿到了盐矿的经营许可。他又懂进退,懂得摆正自己的位置,配合了这么多年,赵公也愈加对他青眼有加。
  ///
  “卫吉,彦青。”说着,周祈安掀开帘子走了进去,见卫吉正站在桌前写字,叫了声“时屹?”便上前迎接,又叫门外仆人去煎茶,再拿些茶果来。
  张彦青吃了饭,正翘着脚,百无聊赖躺在床上,见周祈安进门便也起了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