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现在,我终于可以踏入一些对于之前的我而言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之处。我隐隐感觉到,东昆仑山的玉虚宫,西昆仑山的瑶池等一些地方,已经向我敞开了。
我看见元始天尊乘坐九龙沉香辇,向天宫的方向飞去。我心中明白,天地循环往复,现在我所经历的这一次,乃是最早的封神劫。就是在这一元之中,元始天尊等三教圣人与昊天上帝共同定下了封神计划,将部分炼气士与人间王朝的贤士封为神明,替换旧神。可是计划中途出现了差错,阐教二教大起争端,陷入杀劫,三教纷争。最终阐教胜利,截教不止一位达到斩尸地步的大神通者陨落在封神劫中,上了封神榜。
修为到了这个地步,自身就是宇宙规律的一部分,他们的陨落对这个世界造成了极深的影响,在机缘巧合之下,天机都为之改变。每次天地终焉又重演,本应该会带来一场场不同的历练,但这个宇宙却从此停留在了封神劫。自那以后,在每次成住坏空之后,一切都回到原点,重现封神大劫。
三十二天往上,三清天和大罗天我依旧不能上去,那都是仙人也不能想象的地方,包罗万象,变化无穷。若是穷尽心力去推演,只怕这个梦境会瞬间崩溃。但是昆仑山,人鸟山等诸名山海岛,我已经可以彻底看清和靠近,不再像以前一样,只能看见外围的轮廓和表象。
我心念微动,庞大的昆仑山向我扑来,它的模样如同一座九重宝塔,高达八万四千由旬,换算过来足有近百万里高,最顶部的一层犹如城阙,与月亮所在的高度齐平。
它的东南西北方向,各生奇景,如盛产五色石的螭潭,产玉的琅玕璆琳,以及会在不同的风吹拂下发出各色音乐的珍林等。我看向位于最顶层的城阙,那里有传说中元始天尊所居住的玉虚宫。
玉虚宫以五色玉为台阶,足有万层,左右有十二根玉柱,分十二元辰。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等三教圣人带着心腹弟子如金灵圣母,燃灯道人等上天宫与昊天上帝商议封神榜事宜去了,玉虚宫内尚有十二仙等候。每年初朔望日时,元始天尊会在这里召集阐教诸弟子,讲经授课。檐角挂着金钟玉磬,广成子会在这一天第一个到达这里,于子时击钟提醒。
此时十二仙正相聚殿中,谈玄论道。虽然元始天尊上天至今未归,但十二仙仍然会准时在这里集合等候,直到元始天尊回归玉虚宫。
我看见十二仙各自席地而坐,谈笑风生,几名弟子在他们身后侍奉。广成子、赤精子、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清虚道德真君、太乙真人......都在其中,前世的叔公姜子牙这时候已经到了玉虚宫,正谨小慎微地坐在后排。玉虚宫的中央,乃八宝云光座,是元始天尊讲道之时所坐,一旁放有香炉。
“吾等修炼至今,每日服气炼形,日诵黄庭两卷。侥幸脱去凡胎,修得了这顶上三花,却不能斩却三尸,难登大罗彼岸,有愧掌教师尊教导啊。”
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敲钟回来,微微叹气道,他已经修成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境界,为玉虚宫击钟首仙。这已经是掌教元始天尊上天之后的第二个年头,三教圣人仍然在天宫与昊天大帝商议封神榜事体,不日间就要归来,但此时仍不见动静。众仙闻言,亦叹息不语。
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忽然看向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的身后,问道:“这两个孩子有些面生,不知道是否道兄新收的弟子?”
道行天尊身后是两个道童,一个穿红,一个穿青。二位道童闻言,慌忙下拜。
“启禀师叔,弟子是道行天尊门下新进弟子,我姓韩,双名毒龙;这位姓薛,双名恶虎。师尊怜我等朝夕侍奉,所以领我二人入玉虚宫,与诸位师叔伯同听掌教圣人正法,弟子不胜惶恐翘望之至。”
清虚道德真君闻言,抚须笑曰:“善呀,元始掌教上天宫与昊天大帝商讨封神事体,不日就要归来。你们有缘聆听圣人阐道,永脱红尘,这是非常幸运的了。但不知你二人从道兄处习得何样本事,可以与吾同列?”
道行天尊闻言,便对韩毒龙和薛恶虎二位弟子使了个眼色:“即是师叔要考校你们本事,你们就献丑一二,也好教列位师叔伯指点你们。”
二弟子诺了一声,撩衣上殿前,拔剑起舞,将自己所学的武艺和五行遁术等一一展示。从炼精化气到炼气化神,这个门槛甚难通过,阐教的修行标准是要在百岁之前五遁俱全,方算有成。一味地搬运水火,五行不全,将来越是修行到深处,越是积重难返,不能臻至高深的境界。
韩毒龙和薛恶虎入门时间不算久,均未突破至运转大周天的地步,表演的只是一些基础的道术。尽管如此,众仙仍是喝彩连连,给足了面子,冷清的玉虚宫顿时热闹了起来。
阐教讲究清静无为,收徒甚少,门人屈指可数。在场的人平素每日苦修,很少聚在一起热闹,众道人纷纷起哄,又叫其他弟子也上殿表演。
太乙真人笑了起来,拂尘轻轻动弹。
“五行遁术,乃入门根基。韩毒龙和薛恶虎二位贤徒勤勉好学,将来自然前途广大,但毕竟修行时日尚短,法力不深。我素知道行天尊门下,昔年上古之时,便收下一个高徒,名为韦护。诸位师兄弟的弟子之中,独属韦护道德最为精深,同代弟子中无人可比。如今为何不发一言?何不让他也上来做个示范?”
众仙连连称是,道行天尊闻言,又召一位道童上前,微笑道:“你天皇访道,修行至今,岂无本事?即是诸位师叔伯要考校你的能耐,不如将你胸中才学舒展一二,叫众仙知晓。”
韦护童子身材魁梧,其貌不扬,身穿道袍,手持拂尘,衣着朴素。外貌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奇异之处,但眉心隐隐放出光辉,显得他的阴神已经快要凝聚为一点,达到了元神出窍之中极深的境界。
韦护童子闻言,表情却似乎有些为难,他先是行了一礼,又一手抚摸着脑袋思索片刻,苦恼地说道:“师父,恕弟子直言。弟子愚钝,自上山来,每日只是打扫清洁,挑水浇松,种桃烧火,扇炉炼丹,闲时日诵黄庭,哪有学过什么神通本事?五行遁术这些,两位师弟已经表演过了,我再上去献丑也不好看。我......要不我把这玉虚宫再打扫打扫。”
众仙闻言,俱都大笑,道行天尊面色难看,喝令韦护童子退下。此时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对身旁一位弟子道:“戬儿,你修行我玉虚奇术,如今已是大功告成。即是韦护童子不愿意施展法力,那便由你代劳。”
一名年轻道人站出。他头戴扇云冠,身披青袍,腰束丝绦。身姿挺拔如孤峰峙岳,容颜俊逸,出类超群。
额间有一点朱砂,显然此人便是玉鼎真人的门下弟子,名为杨戬。
只见杨戬道人元气浑厚,精气饱满如黄河奔流,显然已经初步修至了元神出窍的地步。单以修为而论,虽比之韦护童子有所不及,但眉眼间精光闪烁,神采洋溢,充满了自信,显得精明灵动得多。
杨戬道人点点头,应道:“五行遁术,是道家的基础术法。凡阐截二教门下,人人都会,个个皆能,既然有二位师弟在先,在下便没有继续演示的必要。在下杨戬,得我师尊教诲,授有一门奇术,名为八.九玄功,凡人世物件、禽兽,无不能变化。且待吾弟子施展。”
杨戬上前一步,微微一笑,双手负于身后,缓缓闭上双眼,周身气息渐渐收敛,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秘授仙传真妙诀,我与道中俱各别!”
随着这声话语,杨戬的身躯发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变化,众仙俱都翘首以盼,兴趣盎然。
“或山或水或巅崖,或金或宝或铜铁。或鸾或凤或飞禽,或龙或虎或狮鴃。”
众人眼前景象陡然一变。只见杨戬身形晃动间,无穷的变化就诞生了出来。时而化为神龙,时而化为飞凤,世间万物中,凡是一切能见之物,几乎是无所不变。熊罴豺狼,草木飞虫,乃至于没有固定形体的河流湖泊和清风......穷尽想象。这般法力,倒像是得道仙人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步日月而无影,入金石而无碍,身外有身的手段,奥妙无比。哪里是杨戬这个层次该有的表现?
“随风有影即无形,赴得蟠桃添寿节。”
一阵微风吹拂,整个玉虚宫大殿中已经是尘沙满地,四处有草木葱茏,飞瀑流泉,飞虫和蝴蝶飞舞,使人分不清幻境和现实。这玉虚宫内部的面积庞大无比,即使是一座巨山也能装下。
一只蝴蝶翩翩飞舞,落在大殿中央的八宝云光座上,留下了一点粉尘。
“好!好一个杨戬道人!果然是玉鼎真人座下高徒,这八.九玄功确是不同凡响!玉鼎道兄,你收了个好徒弟啊。”
现场沉默片刻,随即便响起雷霆般的掌声。诸般事物不断变幻,又逐渐聚拢,重新变回杨戬道人原本的模样。众道人纷纷恭贺,现场赞叹声、喝彩声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