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这些天发生的事情,爹让我和你说清楚。我知道你都听得懂,你从小就特别聪明,只是喜欢装作懵懂。”
  “其实那笔钱,主要是你和星儿的学费。”
  那天哥哥和我说了很多话,从他的话语里,我了解了这些天的事情经过原委。
  郭董二人出身并不显赫,但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自命不凡。郭宸不愿意给大户人家当打手,于是和董忠合伙演了一出戏,其目的无非是自抬身价,享受被“三顾茅庐”的感觉。谁能想到父亲一点都不含糊?但如果真一下要走父亲的近半身家,又显得他狮子大张口,有损他隐士高人的形象。
  父亲看出他的顾虑,于是写信一封,陈述利害。
  一者,妖魔凶猛,除之不易,二人对宋家有救命之恩。二者,这笔钱可以用于修建道观,让二人重续祖上道统。
  这个时代的练气士,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隶属道门,就连西方教主准提都号为“准提道人”。
  光宗耀祖,精忠报国,是这个时代很多人的思想钢印。父亲出钱让二人建立道观,续传祖上道统,这样的诱惑是二人无法拒绝的。而父亲把钱捐献给教门用于传道,而不是给二人的私利,便有大义的名分,说出去不再那么难听。
  “最后一点,就是你。咱爹知道你从小就有心向道,这两人是远近难寻的真修士,能跟他们修行,这是难得的机会。你从小就表现得不一般,这次更是.....爹说你可能是哪位仙师投胎,咱们家注定留不下你。咱家出了大价钱,他们便不敢不用心竭力,不教你真本事。”
  “星儿也对修行很感兴趣,我们就让他也来学一段时间试试,顺便保护你。”哥哥说完这些,暂时无话,静静看着我。
  “你不心疼吗?”我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
  “那些家产本来应该由你继承。”
  哥哥笑了笑。说道:“钱是爹挣来的,他怎么花是他的事情,我心疼什么?花这些钱要是能学到真本事,那也不算亏,再说了.....”
  哥哥脸上忽然洋溢出一股自信的神情:“这些钱,我最多三五年就能全挣回来。”
  我也想了起来,封神中的确提到过宋异人的儿子掌管家族之后,最多二十余年间,家产翻了几倍。他的确是个经商天才。
  “送我修道,对你们有什么好处?”我突然问道。
  哥哥站起身,说:“你知道吗,其实多年以前,咱爹还有一个结义兄弟。他也想去学道,而且是去往传说中神仙的居所昆仑山。昆仑山在哪里,上面是否真有神仙,谁也不知。爹当时才刚持家,却二话不说,为其准备盘缠,厚礼送行。”
  我明知故问道:“后来怎么样了?”
  哥哥打开窗帘,看向屋外:“没有后来,这个兄弟一去不回,或许已经去世,或许真成了神仙,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世上又少了一个抱憾终身的人。”
  “你说咱爹劳碌一世,所求为何?爹从小就被爷爷规训着学习操持家业,学习如何算账,如何进货,如何收租.....他不知道自己的爱好是什么,曾经他以为自己喜欢下棋,后来才发现那只是一时的错觉。”
  “后来父亲才明白,做这些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是,金钱是一种力量,有了钱,就有更多的余地,更多的选择。就可以让自己在意的人吃饱穿暖,不为基本的生计发愁。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减少一些遗憾,一些后悔,一些来不及做的事情。”
  “如果咱家的一半家产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可以让一个人终身都不后悔遗憾。那么十倍的家产呢?是不是可以让咱家所有人都没有遗憾?这岂不是太划算了吗?”
  “妹,如果修道修得不开心,欢迎你随时回来,家中你的房间始终为你留着。我们永远不会逼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
  哥哥走了,我抱着床单坐在床头,视线不知不觉有些模糊。
  原来,我的心情,家人一直都知道。
  两个月后,我和小侄子正式拜师。
  第21章 清洁
  郭董二人的门派,其实是郭宸的家传武学,前掌门自然是郭宸的父亲,同时也是董忠的师父。如今他的父亲退位让贤,把传承技艺的担子交给了郭宸,自己每天在外闲逛,不知道去哪里浪了。
  出师的标准,就是以元气催动挽霜笛,把一首叫做《淮龙吟》的曲子完整吹一遍。郭宸大包大揽,答应董忠必能拿到挽霜笛,又怕父亲不允,便当面将一曲淮龙吟完整吹了一遍。他父亲老怀大慰,把掌门信物交予郭宸,享受退休生活去了。
  在我昏迷的半个月时间里,郭宸每天都会吹奏一遍,试图驱散我体内外来阴气。
  将《淮龙吟》完整吹奏一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他们门派,这是集本门功夫之大成,修到了最高境界的象征。
  此门之法,分为三易,三息,六者均练成,便能打开命门,引真阳之火,正式踏入练气的道路。
  三易者,易骨,易筋,易髓。
  易骨,就是通过锻炼身体,健康饮食,让自己的体质健康,身体强壮,百病不生。
  易筋,就是通过各种招式和器具,锤炼肌肉和筋骨。使身躯柔韧有力,举重若轻,使起招式得心应手,挥洒自如。
  易髓,就是通过药补,食补,和吐纳之法。排空体内浊气,疏通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使人精神饱满,气理通顺,身躯洁净如同婴儿一般。
  穷文富武,这些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郭家又自命清高,以至于身怀绝艺,却寂寂无闻。
  三息者,调息,胎息和气息。
  调息,就是有意调整自己的呼吸,使其不紊乱。无论在搏斗,奔跑,还是搬运物品,做体力活的途中,都要有意识的保持呼吸规律,使其形成本能反应。
  胎息,就是肺活量锻炼到了极强的水平,呼吸悠长而规律,并且平心静气,心如止水。以至于能够在呼吸间感受到五脏的细微变化。如同在母腹中一般。
  当身体锻炼到了易髓的境界,对呼吸的控制又达到胎息的水平。就如同使人的身体重返婴儿时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感受并吸纳天地间虚无缥缈的元气能量。那也就是气息的境界了。
  元气入体后,以特定窍门,刺激命门,就会激发出命门中隐藏的生命潜力,使命门之火点燃。命门者,元气之根,水火之宅!命门之火燃起,就会壮大心肾的力量,使人体内的离火和坎水滋生,最终达到运转周天的效果,正式进入练气士的领域。
  “原来是这样,他们的方法,更加接近蓝星传说中的武侠一脉,只是与练气士殊途同归。”我翻看着前掌门编撰的练气秘籍,心底默默作出评价。
  或许是因为从先祖处所继承的法诀残缺不全,这一脉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们不进行黄庭筑基,而是用另一种方法由外而内踏入练气门槛。不过,道门法术神通千千万万,若能发展壮大下去,这未必不是一条道路。
  纯以练气士的标准衡量,郭董二人的练气修为其实相当粗浅,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实力却与之不符。
  “天下隐士,旁门无数,不知道隐藏了多少这样的偏门功法。”我心中暗想着,又继续往下翻,却发现后面只剩下薄薄几页还有字,余者都是空白。
  “话说咱们要开宗立派了,这一派应该叫什么名字?得起好听点儿。”这时候,我身边传来董师父和掌门的交谈声。
  “我这是家传的技法,祖师那一代起就是一对一传授,还真没起过什么花里胡哨的名字。我姓郭,要不就叫郭门?”
  “亏你想得出来,你咋不叫城门呢?郭门不是咱们去朝歌城内时经过的那玩意儿吗,没文化的东西。”
  “那你说叫啥?”
  “我要想得出来还问你?”
  我随口道:“叫羽化门,洞真观如何?还有这本书可以叫易筋经。”这都是我平常看书时无意中记住的词语,自己一时都记不清出处在哪。反正羽化,洞真这些都是一些道门很常规的用语,雷同是必然。
  董师父和掌门突然把头转过来,脸上露出奇怪的神情。
  “太——好听了!哎呀,这员外的女儿就是有文化啊,就这么决定了!”就这样,在前掌门不知情的情况下,本门的秘籍被改了名字。
  后来在我一再要求下,又改称《易髓经》。
  “对了,你看这个没多大用,这些只是一个粗略的梳理概括而已。很多东西你没练上身,就是说得天花乱坠,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董师父看我在认真的翻书,忍不住提醒道。
  “就说这气感,练习吐纳时如何入门,入门以后,分辨哪些是真气感,哪些是假气感。这都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的。”
  小侄子忽然插话道:“那你们啥时候教我们真功夫?”
  董师父神秘的笑了笑道:“想学啊?马上就可以开始啊。你跟叔叔去拿修炼工具,我们昨天刚买下一间古庙,正是合适的修炼场所,咱们去了那里,就可以开始准备修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