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而且,此次顾丛嘉这么刻薄是因为自己啊。
  昭武帝心想,这个念头浮现的瞬间,灵魂好像轻盈的飘了起来,他很高兴。
  为什么呢?
  因为顾丛嘉明明知道,是他一手推进争储事宜,促使这些世族站位,但,顾丛嘉依然为此阴阳刑部尚书,为他们给自己执掌朝政找麻烦而不忿……昭武帝被进言好多次,说他偏爱秦王,但,昭武帝不懂,什么是偏爱,他难道给了他们错觉,认为他对除了顾丛嘉之外的人有父爱这种东西吗?
  明明是唯一。
  昭武帝不认为他对顾丛嘉是偏爱,但,今日,他好像从顾丛嘉身上感受到了偏爱的含义,那是,世间万物,都不及你的偏心。
  是无论做了什么,都一定会站在你身边的偏心。
  这样看来,好像也没错,他的确偏爱顾丛嘉,因为,在他看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顾丛嘉都是没有过错的,若真有错,那也是周围人误导他。
  昭武帝心想,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是这样想的,而顾丛嘉更过分,直接就阴阳了上去……世族站位康郡王他们是他策划,推动,想要看到的场面,而顾丛嘉选择性的忽略了,就算这是昭武帝一手推动的场景,但那些给昭武帝找事的朝臣难道就没有错吗?!!
  虽然有了站位,要为自家王爷争取利益,但,为此你们让昭武帝烦心不愉,那就是你们的错!知不知道大小王啊?!
  昭武帝越品顾丛嘉方才的话,心情越好,这样的情况下,他又怎么舍得训诫顾丛嘉。
  刑部尚书收回发散的思维,而后,很是识时务,从心的:“秦王殿下教导的是,这一切都是臣等该受的苦果。”
  “只是,自苏氏金矿案后,魏郡王已经许久不曾同臣等联系了……”
  他期期艾艾,魏郡王眼下做的所有事情同他们真的没关系啊!
  甚至,在陈郡王和赵王爆出来之前,他都不知道这些事情啊啊啊!!!
  昭武帝现在心情好,看刑部尚书也不再那么不顺眼了,开口:“覃爱卿真的舍得?”
  虽然昭武帝像是随口一问,但刑部尚书可不敢当陛下只是随意一说,他知道,今日覃氏能不能活就看这一句了。
  刑部尚书:“臣身为刑部尚书,这么多年,未曾管理好家族,使家族子弟仗势欺人,现如今不过是弥补过错,有什么舍不得的,再说,秦王殿下教导的是,魏郡王此番出事,虽然与臣等交流不多,但覃氏毕竟是魏郡王的母族,臣是心有戚戚,已决心好好教导家族子弟,家中族老也已同意,覃氏一族不日便上往京城。”
  说着,他颇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昭武帝,“说来,还望陛下批准,令臣另择一处建府。”
  昭武帝的笑容已经淡了下去,他居高临下望着刑部尚书,看得刑部尚书背后爬满了冷汗,直到昭武帝移开眼,刑部尚书的脊背已经湿透,“希望你能说到做到。”
  昭武帝道,给了决断。
  刑部尚书大喜,连忙磕头:“臣,必不负陛下所望。”
  而后,告退。
  刑部尚书看着明亮的天空,今日这天真蓝啊。
  看着刑部尚书走远,顾丛嘉从椅子上起身,朝着昭武帝,来了一个新年贺喜要红包的动作,声音清脆,“恭贺父皇。”
  昭武帝是挺振奋高兴的,从梦中到现在,他的布局终于见效——自他这一代起,世族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与皇室分庭抗礼,甚至,势大到影响储位。
  但,这振奋高兴在顾丛嘉看见顾丛嘉搞这么一出,瞬间,振奋和高兴就变成了无奈:“你又做什么怪?”
  顾丛嘉直起身,不可置信的瞪圆了眼:“什么叫我作怪?我在诚心诚意的恭贺你诶。”
  捂着胸口,“没想到你竟然这样想……一腔好意还是白费了……”
  “不行,你得赔偿点我什么,以慰藉我的心灵,私库钥匙给我。”
  昭武帝:“你想要我的私库钥匙就直说。”
  在昭武帝一脸我看透你了的表情下,顾丛嘉一点都不带心虚的,他就是想要私库钥匙怎么啦。
  不过理由换了一下,原本是想借新年贺喜红包拿来的这个动作要私库钥匙,结果被昭武帝这么一打岔,换成了慰藉心灵,不过也没事,目的达到了就行。
  顾丛嘉从苏禾手里拿过昭武帝的私库钥匙后,看向昭武帝,而后毫不掩饰的嘻嘻,那笑……昭武帝看得手痒,“苏禾,去,把钥匙拿回来。”
  苏禾也笑着,低眉垂眼,状似为难:“这,秦王殿下怕是已经走远了,还追吗?”
  “算了,算他这次跑得快。”
  事实上,秦王的走远才到哪啊,估计还没出御前的范围呢,但,陛下原本就不想拿回来啊。
  做御前总管,要口严耳聋,更要懂得陛下的心思。
  **
  刑部尚书的动作那么大,京中无人不侧目。
  这其中,最快决定要随刑部尚书一起动作的不是程铄,而是工部尚书。
  在赵王现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工部尚书要说服族老放弃祖地,大义灭亲,比刑部尚书难多了,但再难,也要去做啊。
  不做,苏氏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做了,虽然世族势力大幅度削弱,但好歹人还在不是。
  活着,才有希望啊。
  工部尚书一脸痛心疾首:“你们到现在还没想明白啊?!!”
  “康郡王他们争储位是真,可,陛下借几位殿下争储位清扫世族势力更是真!!!”
  大周的世族不是从开国留下来的功勋,就是大周立国后示好投靠的原来的世族,这些,不论是哪种,轻易都动不得。
  开国功勋的世族,没有合理的罪名,动它,怎么,是想在史书上留下暴君之名吗?人家祖辈辛辛苦苦为你征战,子孙后辈就这么被搞了,那以后谁还敢为皇室效命啊……那可是开国功勋,结果子孙后辈就这么无了。
  不敢想他们这些人为皇室效命,子孙后辈又会怎么样。
  而大周立国后投靠过来的世族那更是动不了,动了一个,其他世族怎么说?
  在大周立国前,各地豪强世族多的是,而这些,是由京中世族牵头向大周臣服的,所以,这些京中世族无法动,动了,皇室的命令都可能下不去,再者,当时刚立国,百废待兴,识字的人实在不多,除了世族有大批识字的人,其他,根本找不出人能治理地方。
  所以,开国的时候这些投靠来的世族动不得。
  后来则是,这些个世族渐渐发展成了世族一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死死盘踞在大周的身上,不想大周伤筋动骨,直接裂开,就不能逼他们。
  直到先帝的时候,先帝昏庸,他昏庸也有昏庸的好处,当时的世族看出了大周风平浪静下的躁动,先帝又昏庸,他们便有了各自的算盘,谁不向往从龙之功的荣华富贵,那滔天的权势,又有谁不心向往之。
  由此,昭武帝登基,策划推动六子争储,而恰好,这六子背后全是京都数一数二的世族。
  世族被分化,自相残杀,最具体的例子就是军需案,各个世族的暗子全被苏齐贤给报给昭武帝了。
  第129章 第129章立储(16)
  而后,争储的几位殿下伤的伤,退出的退出,背后的世族也是大伤。
  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康郡王与苏氏,康郡王多么尊贵啊,帝之长子,最有力争夺储位的人选之一,结果就这样,若是下一任帝王选择忽视不针对他的话,余生应该就是个清闲的吉祥物了,……康郡王惨吗,若是对比康郡王以前的声势,他的确是惨的。
  但,与苏氏一对比,康郡王哪怕只是做个吉祥物,好歹性命保住了,且还有个郡王爵位,苏氏呢?
  曾经赫赫有名的京畿第一世族,就这样化为飞烟,轻飘飘的没了,甚至都没留下一点东西。
  “这样的惨况,难道不足以让你们胆寒吗?!!”
  几位殿下争储位,无论如何,他们还是陛下的亲子,皇室中人,不到谋逆大罪,他们不会失去性命,但他们这些在背后支持几位殿下的世族呢?
  不说别的,就一个政治清算,世族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塌……曾经的世族一体早已被分化,且,这种政治清算,旁人避之还来不及,哪里还会有人替他们说话。
  “可,现在赵王占据优势……”
  这种政治清算再怎么样,也不应该算到他们身上吧?
  工部尚书环视了一圈族老,他不怪族老现在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毕竟,他之前也是这样,那仿佛触手可及的泼天富贵,谁能狠的下心直接放弃,若不是刑部尚书过于快速的动作给了他当头棒喝,工部尚书怕也不会这么快放弃……他们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临到头了,决心放手真的很难。
  只是,“你们忘了吗,明明我们一开始说好的是给予陈王一些支持,大体上是效忠陛下的。”
  世族,世族,什么是世族,最起码是传承数十年而不倒的家族,能传承数十年不倒,靠的是什么,是谨慎!是从不在一件事上倾注所有的小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