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但,昭武帝表态了,他对着璃国公主这个事猛猛说,也就导致,陈王想要东山再起,想要这个事过去,那他必须让璃国公主这个事脱离后宅,脱离他治家不严的名头……这一下子,就直接打翻了陈王计划这个事情过去后好好休养一阵的准备,逼着他,现在同魏王对上,且是你死我活的战争。
至于陈王能不能调查到魏王同璃国使团可能有些关系,陈王他们都是半斤八两,魏王躲在暗处能算计到陈王他们,可要都摆在明面上,陈王也能反手锤魏王,尤其,这个时候,已经到了陈王的生死攸关之际,处理不好,他真的就要在政治上退场了……
昭武帝其实可以等,他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等个三五年的根本不影响,他可以等到陈王缓过气,等赵王他们做更多的准备去争夺储位,他可以不必下场,不必说着番在史书上都可以记录为刻薄的话语……帝之二子,陈王,因同陈王妃夫妻情深,疏忽大意,嫡长子没了,一心为他的侧妃从此常伴青灯古佛,且,看得出来,他对此要麻烦昭武帝也是痛心不已的……史书记载的,当着满朝文武哭出来的就他一个,唯他一个。
这样的情况下,可能真的因为他闯这么大祸,却逼昭武帝顺着他的话讲,令昭武帝不喜,也可能是因为别的,但,世人如此多样,昭武帝的这番话保不齐有人批判他过于薄情,毕竟,儿子都这么惨了,昭武帝还直接夺了陈王争位的可能性……听听那一番关怀的话,那是关怀吗?
玩政治的,谁不心知肚明,那就是裹着糖的刀刃,句句关怀,却句句绝了陈王再往上升的路径。
昭武帝可能会落得一个雄主,但刻薄的名声,而这一切,昭武帝原本可以避免的。
昭武帝可以等的!等陈王他们再次争斗,到那时,昭武帝再做什么,都名正言顺,而且名声也不会有污点,但,昭武帝没等。
顾丛嘉比任何人都明白这是为了什么,昭武帝让大公主自己去处理自己的嫁妆之时,大公主不经意的问昭武帝为什么给予顾丛嘉的如此特殊,而他们……不是嫉妒,就是单纯的好奇,她今年也二十有一了,昭武帝的注视少的可怜。
不是都说少而珍惜吗?
她就是,想问一下。
而昭武帝当时怎么回答的呢,他无声的笑了一下,好似什么都说了,又好似什么都没说,帝王坐拥天下,富裕,又吝啬。
从把情感给予顾丛嘉开始,昭武帝便不再会给出第二个。
从来,顾丛嘉,独一无二。
顾丛嘉明白,他同样自信这段亲情,皇后想要他死没关系,他有昭武帝,母族无了,没事,他有昭武帝。
但是,当顾丛嘉每次都觉得够了的时候,昭武帝还能给他更多,昭武帝用实际行动给予了顾丛嘉超出很多的爱意,让顾丛嘉不必为母亲伤怀,不必为他人的态度而小心翼翼,他告诉顾丛嘉,就算全世界都不爱顾丛嘉也没关系,他的父亲爱他。
所以,昭武帝愿意用自己在史书的一点名声换陈王和魏王现阶段的战争,让他们无瑕去关注顾丛嘉的两件事,并使绊子。
不论是军中多发的银两,还是大公主迎娶璃国王子,有昭武帝的态度,陈王他们自身应接不暇无暇他顾,顾丛嘉这些事推进的顺利极了。
而这,是因为昭武帝,他强势的拉快了陈王和魏王的争端,没有给陈王和魏王回神的机会,去给顾丛嘉设置阻碍,等他们回神,顾丛嘉要做的事情早就做完了。
虽然说,人都死了还在意名声干什么,但,身后名谁真的能不在意……
不仅顾丛嘉被昭武帝的操作震撼到,昭武帝的大太监苏禾也是开了眼,先前有陛下弱化自己的功绩名声给秦王铺路还不够,现在更是直接用自己的名声可能有污为秦王搭建一条康庄大道。
昭武帝难得的,被苏禾看着有些不自在,“你看什么呢?!”
苏禾难得不委婉:“陛下,您有没有觉得,您太宠着秦王殿下了?”
这路铺的,简直比脚下的大理石板还平。
人生顺遂很好,但依照陛下对秦王殿下的期待,这要是猛的摔一个跟头,那可就要了老命了……风雨中的白杨成长的更快,更笔直。
昭武帝有些心虚,但,“这不是还有赵王?”
他没动赵王,就想着用赵王磨砺来着。
“陛下,工部左侍郎贪墨您还没处理呢?”
苏禾提醒,赵王,的确,等到陈王和魏王撕,尸体一案真相大白,赵王的确没事,可,工部左侍郎的贪墨他自己都承认了,虽说,他也补足,重新建工,可,这么大的事,赵王那时候还小不知道,工部尚书总不可能毫不知情吧?
工部尚书知道,但没上报,这就是一个知情不报的罪名,到时候,要怎么处理工部尚书还不是陛下一句话的事,工部尚书处理了,以赵王的能耐,多半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这就是陛下所说的留着给秦王磨砺的赵王吗?只要一个弹劾,工部左侍郎贪墨这么多年,工部尚书不可能毫不知情,知情不报的罪名,弹劾者,秦王,受理者,偏爱秦王的陛下,这结果还用说吗?
这路,瞧着也不崎岖啊。
昭武帝想了想,放下御笔,站起身,眺望着窗外,模模糊糊能看到台阶和驻守的侍卫。
他道:“是,朕是偏爱他,朕求神拜佛,希望他的往后余生顺遂安康。”
昭武帝承认了,但在这一刻,苏禾还是希望陛下不承认的好,毕竟,陛下说的话太重,太重了,都求神拜佛希望秦王殿下顺遂安康了,那陛下还怎么可能愿意给秦王殿下设些路障,怕不是恨不得路还不够平,硌着秦王殿下的脚。
苏禾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昭武帝却挥手打断了他。
“朕知道你想要说什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朕都知道。”
“可是,苏禾,你仔细想想,丛嘉的路真的顺遂吗?”
“从出生就身患怪症,如同被囚禁在身体里,能感知到周围发生的一切,但却没法给出任何举动,感知到饿,感知到身体长时间不动的痉挛,听着宫里有人偷偷的议论……但,朕每次去看他的时候,他并没有打砸东西,斥责宫人,反而因为能动,能吃,能听到朕说的外面的世界而高兴。”
“你还记得吧,胡院判说的。”
苏禾记得,当时胡院判以一种痛惜又可怜的语气说的,其实秦王殿下这种怪症,精神会更活跃,即就是,秦王殿下早慧,会记得,会感受到寂寞和孤独。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直到皇后薨,你说,他当时是怎么拖着久不动弹的双腿走那么远的路呢?”
“苏禾,若是你知道你的母亲想要杀你,你会是什么反应?”
苏禾已经垂下了头,是他昏了头,看着秦王殿下越来越受宠,越来越好,便忘了秦王殿下的前两年的坎坷,若不是秦王殿下意外痊愈,怕不是,早就没了。
昭武帝不说话了,或许一开始,他是因为梦中,嫡子没活下来后续的连锁反应而在意这个嫡子,在嫡子出生后得知他身患怪症而有所怜,担忧他身死然后同梦中那样发展而多关注了几分。
毫不夸张的说,他只是关注了几分,有所怜,但更有所恶,自出生起就身患怪症的孩子,他也会担心,这不吉,是上天给予的警示,若不是因为有梦中结局打底,他的所恶一定会多余所怜。
所以,他一开始的关注也只是保着顾丛嘉不被好好对待,然后死掉。
这些,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又是为什么改变的呢?
他又为什么对顾丛嘉提出了愿不愿意跟着自己的呢?
昭武帝心想,他明明是个不耐烦也怕麻烦的人,但现在竟然也磕磕绊绊的将幼崽养到六岁*了。
第123章 第123章立储(10)
到现在,昭武帝也很清晰的记得,那是他第三次去看刚出生的嫡子。
彼时,他对这个嫡子的感情还没有那么好,顶多是因为梦中嫡子去世之后的恶劣情况让他对嫡子多了几分上心——别死,至于,能不能痊愈,无所谓,只要嫡子在就行。
不管怎么样,他的嫡子既在,哪怕他病殃殃的,但,有,苏齐贤便不能以大皇子的身份聚集起那样庞大的势力,纵然,陛下没有嫡长子,可嫡子可还在那呢。
大皇子到底不是嫡长子,没有那么的名正言顺,甚至,若不是嫡子出生的晚,现在患病在身,论正统性,大皇子是比不过嫡子的。
也是因为这个,才有了后来的顾丛嘉高烧但其他人暗中拖延御医使绊子的情况,无他,顾丛嘉早逝对他们都好。
而且,昭武帝当时三天两头去看顾丛嘉的关注也令他们忌惮且不安。
实际上,昭武帝去的并不算频繁,或者说,在一段时间里他是刻意找顾丛嘉清醒的时候去看,因为,他发现,清醒的顾丛嘉真的很好玩,是的,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