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总而言之,陛下在秦王殿下身边更有人气了,苏禾想了想,这样形容着。
  他是万万不希望秦王殿下出事的,所以,此刻,不止昭武帝面色严肃,眼神担忧,从礼部尚书那里拿来十五万两的苏禾也静默着。
  看着又困了的顾丛嘉,昭武帝挥手就要传太医,顾丛嘉阻止了他。
  “之前胡院判不是看过吗,没事的,可能就是因为最近天太热了,秋乏而已。”
  顾丛嘉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每天都很困,昭武帝最开始还以为顾丛嘉的怪症又爆发了,但经过胡院判诊治,说顾丛嘉没事。
  但顾丛嘉又真的很困,面对昭武帝虎视眈眈的眼神,胡院判给出了个秋老虎发威的解释,顾丛嘉以前身体不好,现在增强免疫力也没多久,容易秋乏也是正常的。
  昭武帝:“你既然困了,就去睡吧。”
  “嗯。”顾丛嘉含糊的应着,看着他眼睛都睁不开的模样,昭武帝抱着他起身,将他放在了里间的床上。
  一碰到床,顾丛嘉便完全睡死了过去。
  昭武帝看着,转动手头的扳指:“把太医院都给我叫过来。”
  他总觉得顾丛嘉这秋乏不太正常。
  苏府,苏丞相有些眼前发黑,苏盛猛的站起来:“康王此次也太过鲁莽了!”
  语气中竟带有些怨怼之意。
  “住口!”
  苏丞相开口训斥,但苏盛此次没有闭嘴,他不仅对康王不满,甚至他还道:“陛下也太过无情,他就不担心落得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吗?!”
  啪——
  苏盛捂着脸,不可置信的抬头,他都不知道多久没被苏丞相打过了,时至今日,都到这把年纪了,他没想过居然还能接到苏丞相的打。
  虽然苏丞相年老,力气没有多少,这耳光也不重,甚至没有多少力道,但,这是耻辱。
  苏丞相冷淡的看他:“清醒了吗?”
  知道苏盛和苏昭仪感情好,自从知道苏昭仪的死是他设局以后,苏盛这几天叛逆的不行,看人看事的嘴都像是淬了毒,平等的攻击每一个人,尤其是苏丞相。
  这些,苏丞相都忍了,但,他万万忍不了的是,苏盛都到而立之年了,嘴还没个把门,隔墙有耳,他不知道吗?不仅怨怼康王,甚是还怨上了陛下,怎么,这是想把整个苏氏拉下来同苏昭仪陪葬吗?
  “你要是和苏昭仪感情那般好,现在你就一头撞死,我不拦着你。”
  苏丞相冷冷道,看着苏盛没动作,“不过你要是不想死,纯粹想报复我,你来现在来杀了我,不敢你就闭嘴!族人无辜,他们不该承担你的口出无状。”
  苏盛静默,瘫倒在地。
  看着自己的长子有些无助的样子,苏丞相有些心软了,他低声宽慰:“待康王登上那个位置,苏昭仪会被追封的。”
  苏盛呆呆的坐在那里,没给出反应。
  他犹记得苏昭仪,他,和苏丞相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可现在,苏丞相一手策划了苏昭仪的死不说,就连她的死后追封都不在乎了吗?
  康王,就康王那个样子,将自己母妃的追封求没,他是周朝第一个,他这样,也能登基吗?他也配登基?!
  苏盛此刻心里升起了一点微妙的,他也不清楚的恨意和恶意。
  还有陛下,他就不怕落得一个刻薄寡恩的名头吗?!
  苏盛此刻心里恨意翻涌,最该恨的是苏丞相,但又因为是亲生父亲,恨也恨的无力,其他人,心里恨,但他又做不了什么。
  毕竟,世人皆知,苏丞相狠辣老练,而他的嫡长子,吏部侍郎苏盛为人和气,这是好听一点的说法,其实就是软弱,没什么脾气,要不是苏氏,苏丞相在他身后,他早就被吏部尚书给搞死了。
  吏部尚书怎么可能容忍苏盛这么一个人杵在吏部。
  吏部尚书一向视苏盛为眼中钉,哪怕苏盛在吏部兢兢业业,脾气老好,在他眼里,苏盛就是苏齐贤那个老匹夫放在吏部的眼线,明摆着不安好心。
  但最近,他却又觉得,苏盛这个人来的妙啊。
  第76章 第76章科举(23)
  苏盛一向被苏丞相保护的很好,底下的阴暗不会到苏氏嫡长子的眼前,按照苏丞相的设想,当苏盛成为苏氏的掌舵人的时候,康王已经登基,他们苏氏在他走的时候已经成为了皇帝不能动的根深大树,所以,掌权人也不必那么强硬老辣。
  毕竟,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是天子……所以,苏盛的心念坦荡,为人和气,这也是苏丞相的特意培养。
  为的就是保苏氏的长久富贵,但现在这样的特意培养却是苏盛的痛苦之源——他的人生何其坦荡,纵然在吏部被吏部尚书针对,那也只是一般的口角之争又或是工作量的增加,哪像现在的残酷——苏丞相亲手策划自己姑姑的死亡,以此做局,对其的死后哀荣也漠视之。
  这对苏盛来说,太超过了,心底的愤恨不解越发汹涌,但现实是他做不了什么,也不能做,苏盛近来变成了各大酒馆的常客。
  偏生,他是有官位在身的,每天当值时精神萎靡,酒味冲天,这很难让人不关注,尤其,苏盛可是苏氏铁板钉钉的继任者。
  无论是出于上司对下属的关怀之情,还是对苏氏情报的打探,吏部尚书都理所当然的派了人去盯着苏盛。
  但苏盛这样子,苏丞相又怎么放心,他当然也派了族人去看着苏盛,提醒他好好想想,少言,免得连累族人。
  苏盛当然明白,正是因为苏氏族人,他才只能喝闷酒,不能口出无状,连累他人。
  程尚书派人盯了苏盛几天,发现苏盛那小子就只顾闷头喝酒,喝的满身酒气,但嘴倒是严实,什么也不说。
  这样几天后,程尚书便示意底下的人继续盯,有结果了再汇报他,现下有另一件事更为重要——不知何时,京城流言四起,说是苏昭仪之死有隐情,乃是秦王殿下所害,陛下偏袒秦王,所以苏昭仪死后连追封都没有,这是陛下为了让苏昭仪之死尽快平息之故。
  毕竟,调查苏昭仪之死和调查正一品妃位之死的力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程尚书初听这流言只觉一阵心惊,陛下偏袒,秦王害死苏昭仪……句句都在昭武帝的雷点上,如今再看到流言已传播至此,他敏锐的察觉到一种风雨欲来之感。
  苏昭仪的追封怎么没了的,朝中都有所耳闻,但碍于康王之尊,无人多说,但现在竟然成了陛下包庇秦王之罪证……这后面要是没人推动,他是半点不信的。
  还有传陛下偏袒的……谁这么勇?是苏齐贤那个老匹夫吗?
  程尚书细细思索,不管是谁,这些流言都是要命的,他得好好看,不能被牵扯进去,也要小心谨慎,看能不能从中获取好处……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分得出精力再去听苏盛那小子每天喝闷酒怎样怎样。
  恰好,苏丞相也是这么想的,大理寺查案实在是太慢了,就算查到线索指向秦王,也要思虑甚多,甚至可能直接放弃这个方向——秦王殿下,独一份的圣宠,他们又不是疯了,苏昭仪又算老几。
  所以,需要他去推动,当民间流言大到一定程度之时,不管怎么样,大理寺都要上宫中查查的。毕竟,民间都传到这地步了,你不查,那不更证明你有鬼吗?
  大理寺查了,那更好了,他们查到的证据一定会指向顾丛嘉,到那时……哪怕时间流转,大理寺会还顾丛嘉清白,但,时间太久了,顾丛嘉的名声已然不干净了。
  这样一来,康王身上的两个名声都能洗白,关于弃母,他丧母的悲痛那么真心实意,弃母,朝中势力繁杂,他一定是有苦衷的。
  关于为兄不悌,秦王可是害了苏昭仪的,康王一早就看出来秦王的恶毒,所以对顾丛嘉才不友善。
  苏丞相脑海中的思路越发清晰,在那天木雅的尸体没有抬出来之后,苏丞相就知道事情可能不会像他预想中的发展了,但只要大理寺去查顾丛嘉,然后超过两天没给出结果,那顾丛嘉的名声就是可以破坏的。
  当然,光凭苏氏肯定不行,昭武帝把秦王护的很严实,但,你以为其他人不会下手吗?
  顾丛嘉现在的名声可太耀眼了,哪怕碍于昭武帝,也因为和顾丛嘉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其他人不会主动朝顾丛嘉下手,但,苏丞相相信,只要他做这件事,其他人也一定会顺水推舟,添把火的。
  毕竟,其他王爷也不见得乐意见到秦王有如此名声——要是到时候登基,在民间名声这么好的王爷,还是嫡子,可不好下手。
  那么到时候,康王名声被洗刷,秦王的名声上却黏着这么一桩丑闻……嫡子和长子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毕竟,嫡长子没有,他们两个便是平分礼法正统的二人。
  这样,哪怕陛下在偏向嫡子,那些老大人们也不会随陛下一起漠视长子。
  至于陈王他们,再怎么说,那些老古板对于礼法还是很固执的,除非他们能以绝对的政绩或者拿出康王犯得无法挽回的罪证,他们才会转变念头,让庶子登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