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57节
“我们要一边赚钱,也要让更多老百姓能享受得到,享受得起我们的商品和服务。”
在李锐这一指导方针之下,其实奶茶店的饮品并没有很贵。便宜的饮料价格大概价值五瓶山海关可乐,贵的就八瓶山海关可乐。
属于小贵,但是大家都可以消费的起的水平。
在东西柏林大学里面,年轻人已经开始把这奶茶当成是一种时尚单品了。
很多人都喜欢买一杯奶茶带着去上课。甚至有的学生没有空去买奶茶,就干脆留着上次买的纸杯自己装水带去。
反正不管纸杯里面有没有中国茶,但一定要带着那天青色唐草纹的杯子出门才显得够时髦。才可以在年轻人的圈子里融入。
如果李锐在的话,他多半是要感叹一句:现在这中国奶茶在外国,和元时空的星巴克在中国一样呢。好像成为了一种装逼利器啊。
就连牌佬威廉都必须要买一杯奶茶了。因为伊娃很喜欢这个。
她周末休息和俱乐部的女性聚会的时候,几乎都是人手一杯。
甚至于很多年轻人将中国开过来的奶茶店出品的茶,当成了一次对世界茶饮料的正本清源。
“所以,中国的茶饮料才是最好的。比立顿之类的好太多了。”
“要我说,我们西方世界很多人都已经被资本大公司给洗脑了,都不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什么东西是坏的。”
“还好有中国做的产品做对比,要不然我们可能都要生活在充斥着垃圾商品的社会里。”
在柏林的大学里,有闲的没事的大学生们聊天打屁,聊着聊着就聊到现在柏林最火的中国奶茶去了。
现在东柏林的年轻一代中有很多人都是听着中国的流行乐、用着中国的随身听,看着中国漫画成长起来的。
本时空之中,现在的中国也体会了一把【强者放屁都是香的】定律。
而这个定律在东亚地区则显得更加明显了。
就像是日本,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原本在日本销售的不错的,自从日本解放后中国的山海关可乐进来了。他们的销售额就每况愈下。
中国的山海关可乐是伴随着中国驻日本部队一起进来的,是带着胜利者姿态进来的。
日本是崇拜强者的。
尤其是这些年中美驻军互相呲牙,在外打架的事情其实不少,而中国军队胜多输少。
日本人这种崇拜强者的心态反应到了生活中就是中国商品在日本越来越好卖,而美国商品则是越来越难卖了。
有种江河日下的感觉。
之前日本开的咖啡厅和各种西餐厅很多。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茶楼和中餐厅了。民间有人喊出了【全民中化】的口号了。
当中国的奶茶店开过去并且开始营业后,看看日本排队的人潮就知道了。
几家开在东京的店,平均排队时长超过了一个小时。但是日本人还能硬熬着排。
而去到了越南,中国在全越南一共就开了一家店,都在河内市。因为越南经济不是很发达,开的太多怕是没有那么多的消费力。
但是这家店真的开起来之后,排队人潮比日本还要夸张。
现在越南的年轻人追逐中国的商品,中国的饮料,中国的流行文化、音乐、电影。而这样的年轻人占据了所有年轻人口的七成。
当胡志明有一天坐车经过街边的奶茶店,看着那些排队的年轻人兴奋的接过奶茶,街边还有年轻人回收二手品相完好的奶茶包装纸袋时。
胡志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搞了十年的大越南民族主义,但是为什么就是没成呢。
旁边的中国文化伴随着他们的国力一起发展起来,冲击下来就像是山洪冲击木栅一样,轻易的就把自己围起来的防线给冲垮了。
胡志明不知该作何言语。也许这就是小国家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面对的一种命运和选择吧。
而那些穿着中国生产的衬衫和球鞋,读着中国小说看着中国电影,现在又拿着天青色唐草纹纸杯的年轻人们,好像已经为越南的命运做出了自己的抉择了。
第四百零六章 糖战争开启
胡志明觉得有些悲哀,但是这种悲哀在中国方面的很多人看来却只能算是无病呻吟。
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是这样的。小国必然会受到大国的文化冲击,而且大概率是没有抵抗能力的。
以美国为例吧,元时空的古巴、委内瑞拉都是强烈反美的国家。但是两国依旧是抵挡不住美国文化对他们国家方方面面的入侵。
美国这一类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的入侵可是会把你吃干抹净的。
还有类似的就是法属非洲国家,曾经的英联邦国家等等。
中国对吃干抹净越南这件事没有什么兴趣。对越南搞自己的民族叙事其实也不想插手。但是有一点,你民族叙事就民族叙事,但是你别搞抗中叙事。
元时空之中越南就是一直在搞抗中叙事,你要搞抗中叙事,那两国关系就好不了了。
对于胡志明来说,他这样的越南领导人只能在夹缝中求存。
他觉得自己过的很艰辛,举步维艰。但是对于广大的北越南老百姓来说,他们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
他们只觉得和中国合作之后,自己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越南最好的商场是中国人建设的中国商场,越南最好的中小学也是中国人在这里建设的中国工厂子弟小学。
越南最好的工作是去中越合资开设的工厂去工作。
对于那些在中国奶茶店门口排队买奶茶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所期待的未来生活中,中国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尤其是很多正在读高中的学生,他们在越南已经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了。他们中有很多人期望着能去中国留学。
中国那边有几所大学每年会向越南开放一定量的留学名额。每一次招考中国大学留学名额的时候,这些年轻人都会抢破了头去考。
希望能在那每年仅有五百个的名单上看见自己的名字。
很多越南的学霸都是先考虑参加中国的招考,如果招考不过才考虑越南本地的大学。
渐渐的,这在越南年轻人中已经成为了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
有能力的人就该先去中国。
就像是在中国奶茶店外面,有越南的情侣共饮一杯奶茶。
男孩对女孩说:“我今年考上了中国的留学名额,你等我回来。我们就可以过上更好的日子了。”
女孩一脸仰慕的看着自己的男友,眼神中是对未来的渴望,但是女孩也担心的问:“可是如果你有机会留在中国不回越南呢?那我怎么办。”
男孩笑了笑,摸了摸女孩的头发:“到时候我要真的能在中国立足,我就把你接到中国去。我们去中国的大城市生活。听说中国有更好的基础教育和医疗,还有很多便宜的车。”
“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在中国过上越南过不上的好日子了!”
十七八岁的情侣,总以为承诺是天长地久海枯石烂。殊不知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而如这对情侣一样抱着对中国有着一样想法的越南年轻人极多。
已经多到胡志明也只能是一声叹息的程度了。
当然,现在整个亚洲觉得自己需要大叹特叹的可不止是胡志明了。
世界上几个大的糖类供应商已经聚集到了香港。他们是最想要大叹特叹的人。
因为中国的糖制品和原糖料已经开始对全球展开了攻势。1963年,预计全球糖产量在6000万吨左右。
而中国依靠苏联的土豆,还有生物制糖法,预估今年的糖生产力将突破到七百万吨。
这需要巨量的土豆,所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翻修改造这几年就没停过。
七百万吨听着不多,可似乎已经占据全球糖生产力的百分之十一点六了。
要知道,美国今年预计的糖产量也就是七百三十万吨。古巴糖产量为七百一十万吨。巴西今年的糖产量预计在五百五十万吨。印度是四百四十万吨。
所以在今年,中国正式跻身为全球四大产糖国。这也是中国国内今年含糖副食品生产开始爆发性增长,全国大面积铺货的原因。
从李锐1950年开始策划小甜水换汇以及哈尔滨修建生物制糖厂至今,已经一十三年过去了。
李锐致力于把中国打造成世界第一大产糖国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
糖生产量已经仅次于美国。在满足国内供给和完成苏联土豆换糖的任务之外,已经开始有余额冲击国际市场了。
预计,今年中国将有超过三百万吨的糖类产品冲击国际市场。(在满足国内和苏联的需求之后)
真正的大商人都是能预判国际行情的。因为全世界在这个行业的巨头就这么多,你动一动,别人就能猜到你要干什么了。
这一次汇聚在香港的就不是马氏糖果、费列罗、箭牌公司这些成品糖生产商了。
那些人上一次在欧洲聚会,是想要狙击中国的成品糖果(悠悠糖果)。但是悠悠糖果依靠可靠的质量和丰富的口味,强撑着挺了下来。并且生生的在这些糖果商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吃。
以德国为中转点,悠悠糖果已经卖到西欧洲十几个国家去了(包括合法渠道和走私渠道)。
但是当时制糖业背后的巨头们并没有出手,因为成品糖果的竞争和他们这些制糖巨头没有什么关系。他们依旧稳坐钓鱼台。
但是到了今天,这些制糖业的巨头已经快要坐不住了。
太古糖业(英国企业)今年新换了一个ceo。
这位新ceo走马上任的时候兴致昂扬,在股东大会上表示一定会带领太古糖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峰。
他确实是有这种想法的,最近这些年太古糖业的发展极其蓬勃。包括雀巢、马氏、瑞士莲在内的一众食品厂都从太古糖业大量订购原糖。
整个公司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资本扩张的快要能赶上全球最大制糖公司:美国糖业精炼公司。
ceo在股东大会上给股东们画了大饼。
“三年内我们达到美国糖业精炼公司的规模。五年内我们超越美国糖业精炼公司的规模!”
此话一出,掌声雷动。
第二天太古糖业的股票都大涨了五个百分点。大家都很高兴,都赚了钱。
可是这高兴的事情还没多久呢,这位新上任的ceo就收到了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
“我们给马氏的十五万吨糖无法按期交货?!为什么?”
“等等,你说什么,因为亚洲的糖无法按期交货?等等,等等。我们在亚洲的生产工产厂是受损了吗?我没听说亚洲发生地震、海啸、台风之类的天灾,我们的工厂怎么就无法按期交货了?”
“你说慢一点,请你说英语。我们太古糖业的加工厂没有问题。然后呢?我们加工厂的产能不足?你在开什么玩笑。如果产能不足的话,这些年是谁在满足我们的交货?我虽然一直在欧洲总部工作没去过亚洲。但是我知道我们在亚洲的产能是最高的,你现在说……”
“你说什么?什么协议到期了?和中国购买糖浆的协议到期了?这和中国有什么关系?”
正在打越洋电话的ceo戴维斯拿着电话听筒满脸不可置信。
“亚洲的糖浆几乎都是从中国人手上买的。因为成本比我们自己生产的还低,所以你是说亚洲的很多制糖工厂我们都关闭了,而现在中国人因为协议到期了,他们不在给我们供货了?!”
第四百零七章 该涨涨了
现在太古糖业的新任ceo戴维斯先生可真的是有点麻瓜了。美国马氏糖果向他们订购了15万吨原糖。以满足马氏集团下半年在欧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