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031节

  斯托利亚基笑道: “是的,这是一个合理且我认为有意义的建议。”
  第二百零四章 没钱怎么办?
  苏联方面的斯托利亚基同志提出了让中国人募捐的提议。这还真的是个不错的提议。
  因为三年自然灾害中国是真的倒血霉的三年。这三年受到气候影响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也有几个(主要在东南亚)。但是和中国一样形成极端气候的却只有中朝越三国,而因为极端气候最后成全国性灾荒的就独独只有中国一个了。
  这事儿在原时空之中还被一些老派封建分 子拿来当作新中国要灭亡的依据,因为他们是根据天人感觉学说来当作学说依据的。
  当真是一群复古复辟,一下就复到大汉去了。董仲舒要知道两千多年后他还有一群徒子徒孙, 估计都能笑得在死一遍。
  可以想见,本时空之中也会有这样的家伙。毕竟见不得新中国好的人可是一直都不少。从现在到以后,再到未来,他们大概是死不绝的。
  对于这些人,李锐已经尽可能的开除国籍,让这些老顽固的旧文人滚去外国了。
  毕竟李锐从后世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经验:殖人(被 思想殖民的人)只有在中国的时候,他们才对外国势力有价值。他们去了外国,他们就一文不值了。
  所以他们还是在外面死一死的比较好。
  而中国现在所处的困难其实才刚开头。1959年的新中国其实还能撑一撑。毕竟之前新中国就有准备。粮库里的粮食还算储备充足。
  前一年还打了印度,得了一波粮食。
  但是粮食这种东西,大家都不会嫌多的。尤其是苏联现在别的不多,但是土豆超级多。因为土豆生产成土豆淀粉拉去中国,就能换回来一车车的糖浆。
  所以本时空之中,苏联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开启了无尽的土豆种植。
  1958年,苏联土豆产量迎来二战后的新巅峰。在二战时期,土豆作为苏联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达到过七千六百万吨(1940年) 。战争结束后,被土豆折磨了很多年的苏联人,早就不待见土豆了。
  但是自从土豆换糖浆战略实施之后,苏联人种植土豆的热情再度高涨。
  1958年,苏联全境土豆大丰收,土豆产量突破一亿吨大关。成为全球第一大土豆生产国。当然,这还不是巅峰。巅峰时期,苏联人均拥有一吨多的土豆,土豆多到用不完。
  这些土豆除了一部分拿去供应人民的餐桌外,还有一份是拿去当饲料,最多的是拿去中国换糖浆。
  所以国内其实早就盯上了苏联的土豆了。因为苏联土豆生产太多了,多到他们根本无法消化。根据统计,1958年苏联有将近七百万吨土豆直接坏在地里。因为产量太大来不及收割。
  还有超过三百万吨土豆坏在运送的路上和仓库里。
  那可是一千万吨土豆啊。要是能拉回国内,至少能养活三千万人了。一人三百公斤土豆,哪怕是吃着烧心,但是只要能混合其他的东西一起吃。那活命是没有问题。
  原时空之中,中国和苏联在1958年彻底交恶,中国失去了从苏联进口便宜土豆救人的可能。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时空之中赫鲁晓夫要搞长波电台,联合舰队,要苏联驻军。
  谁答应谁就是真正的卖国贼。
  不过本时空的变数很多了。
  在苏联的同志提议说愿意帮助中国搞募捐,并且消息传到北京的时候,原本就想着能不能从苏联老大哥身上薅点羊毛的李锐瞬间就来了精神。
  “好啊,好啊! ”李锐拍着巴掌道:“真是瞌睡就来枕头。这些年东北从苏联弄来了不少土豆淀粉。制作成土豆粉条就耐储存了。如果每年能有三千万吨土豆粉条,那三年自然灾害的损失将会降低到最低!
  “原本还想着去找赫鲁晓夫,看看能不能让他想点办法的,现在看来苏联老大哥中有觉悟的同志也很多啊!”
  李锐说干就干,他现在除了是文化教育宣传的一把手之外,还是计划委员会的二把手。国民吃不上饭,他这个副主任是有责任的。
  在和中央通气之后,李锐把还在中国晃悠的赫鲁晓夫找来。
  这位原时空之中的大嘴巴苏联一把手,大概是因为没有当上苏联领导人,所以他反而显得面目可亲许多。
  尤其是他现在和中国谈货币问题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展。关于中苏货币互持,以中国商品来锚定卢布的价值。赫鲁晓夫谈了都快两年了,现在终于要有结果了。
  所以他现在心情很好,当李锐邀请他去北京饭店的时候,赫鲁晓夫脸上还带着笑容呢。
  曾培洪负责谈货币互持的详情,最近已经取得突破了。赫鲁晓夫一来饭店包厢,他就哈哈笑道:“李主任,今天这顿饭我来请吧。你想要吃烤鸭,还是想要吃牛肉?”
  赫鲁晓夫脸上充满了笑容。相比较来说,李锐脸上就没有那么多的笑容了。
  李锐用悲伤的语调说道: ”赫鲁晓夫同志,我现在是一点都吃不下啊。 我们国家的人民正在挨饿。华北、华南、西南都有人在挨饿。即便是我们调集了大量的国库粮食,但也是无法保证所有人都不挨饿。“
  赫鲁晓夫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是哦,中国现在粮食危机,好像确实不能笑得太开心。于是乎他瞬间变脸,一副沉痛的表情道:“是啊,对于中国人民现在所遭受的苦难,我也深表遗憾。”
  深表遗憾是不够的,李锐是希望赫鲁晓夫同志爆点金币和粮食。
  “赫鲁晓夫同志,我听闻了您和曾培洪同志,还有我们贸易部的同志关于卢布锚定中国商品的问题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我恭喜你啊。”
  李锐嘴角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这搞得赫赫鲁晓夫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了。他只能哭笑不得的严肃说道:“啊,是啊。”
  赫大嘴巴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了。
  而李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用一段长达三分钟的沉默让对面的赫鲁晓夫坐立不安。李锐就那么静静的坐着,眼神看着赫鲁晓夫,但是一句话都不说。
  这把赫鲁晓夫给搞的有些发毛。他忍不住道: ”李,到底有什么事情?“
  李锐道: "赫鲁晓夫同志,你应该清楚,我除了文宣部的职位之外还是计是划委员会的成员。
  “自然。”
  ”哎……“
  ”李!我求你了!你能不能把话说清楚,我的老天啊!你这个样子弄得我都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了!“
  ”好吧,我在这里正式通知一下赫鲁晓夫同志。作为计划委员会的副主任,也是主要计划的制定者。我们中国明年可能要对轻工业产品进行减产。包括八个大类,二十多项民生用品的出口都将减少。这里是清单.. .”
  李锐把一份他早就准备好的文件交给了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疑惑的接过文件,他才刚刚瞟了一眼就像是见到鬼一样跳了起来。
  “不行!你们不能这样消减出口,我们两国是有协议的! ”赫鲁晓夫气急败坏的吼道。
  他可不气急败坏嘛,因为李锐提出的消减产品几乎都是中国对苏联出口的拳头产品。
  仅仅是糖这一类,明年的出口就要减半。这是苏联人能接受的?现在中国的糖类产品占据了苏联半壁江山,还有各种甜味饮料。
  试问现在苏联哪个工厂在夏天的时候不会发山海关汽水作为员工解暑用的饮料?这都快成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了。夏天一瓶便宜又冰爽的山海关汽水是老百姓最容易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更不用说苏联人喜欢的各种甜食,那些根本就离不开中国的糖。要是一断,苏联那边的工人肯定要闹腾起来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还有各种苏联不擅长生产的日化产品。中国现在生产的洗发水几乎占据了苏联每个女人的浴室。那些大老爷们可以一个肥皂洗全身。但是各种花香味的洗发水和沐浴露已经完全征服了苏联女性。从八岁到八十岁,女性都是喜欢香香的。
  还有其他各种民生用品都是如此。
  中国要裁剪生产规模。
  如果中国裁剪生产规模的话,即便是和中国谈好货币互换,谈好商品锚定卢布也不行啊。中国人没货,锚定个屁的卢布啊!
  所以赫鲁晓夫气急败坏。
  但是李锐却不急不缓的说道:“没办法啊,赫鲁晓夫同志。我们国家现在的灾难您也看到了。今年很困难,甚至会困难到明年乃至后年。如果恶劣气候持续,我们减产和青黄不接将会造成巨量的灾民。”
  “作为计划委员会的副主任,我有责任为我们的人民求一个活路。吃饱饭才是第一位的。 所以,接下来我们将会把粮食生产列为第一位。 工业要放在第二位了。”
  赫鲁晓夫被这话说的无法反驳。总不能说:中国人都饿死也要生产苏联需要的工业产品?
  赫鲁晓夫是大嘴巴,但他不是弱智啊。
  李锐只能是用很抱歉的语气通知赫鲁晓夫,明年中国可能要减产工业的消息。
  要说赫鲁晓夫这大光头的脑子还是好使,就在李锐说完之后,两人沉默了三分钟。他突然灵光一闪,脑袋都亮了几分。
  “我知道中国现在粮食苦难。但是你们可以和我们买啊!我可以牵线搭桥,西伯利亚那边我还有些关系。苏联中央我也可以去说说。别的不好说,一两千万吨土豆问题不大,甚至更多点土豆都行啊!”
  李锐听到这话眼睛一亮, 但是接下来眼神又暗了下去:“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钱啊!几千万吨土豆,也很多钱呢。”
  光头急智发动:“你们没钱没关系,我们有啊!不过是土豆而已,苏联有的是!中苏一家亲,谈什么钱啊! ”
  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赫大光头也是拼了。
  第二百零五章 义卖、捐款、债券
  赫鲁晓夫大包大揽了,现在甚至都说中国人不要担心钱的问题了。
  要知道,对于赫鲁晓夫来说这可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假设原时空之中中苏没有交恶,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之后都不可能对中国如此大方。
  说到底还是因为现在中国对苏联的意义不一样了。
  所以后世有句话说的好:待我入关,自有江南大儒为我辩经。
  因为人有的时候还真就是这个样子,花花轿子众人抬
  人生在世可以不那么懂读书,但是一定要懂人。
  人和人如此,国家和国家如此。当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和强大到一定程度了的时候,那么有很多从前不能做的事情现在就变得都可以做了。
  就像是现在这样,赫鲁晓夫主动和李锐说钱的事情不要担心,苏联自会有办法。
  苏联人难道还在乎这点土豆?对于苏联来说,运费、包装、打包可能比土豆本身还麻烦一点。
  不过如果苏联人愿意为中国进行募捐的话,那么话就另外说了。
  而最先开启募捐的城市正是列宁格勒。
  人民商场的经理和列宁格勒新城建设的总指挥都愿意推动这件事。这样一来就容易多 了。
  前几天在人民商场出现的大乌龙事件早就在列宁格勒传开了。
  大家现在都知道了,中国工人的伙食标准只有苏联工人的一半。他们经常吃苏联人并不怎么爱吃的各种下水。因为那些下水很便宜。
  中国的那些工人们节约下来这些饮食方面的钱,当一个项目结束,这些结余下来的饮食的钱最后会统一算 成现金,然后发放下去给那些中国人。
  这引来了很多列宁格勒老百姓的讨论。在列宁格勒晚上的酒吧里,这已经成为了市民们最新的谈资了。
  “这些中国人太节约了吧。”
  “我在打仗的时候吃过牛肠子,那味道……呕…… 明明已经洗了很多遍了,但是煮完之后还有一股子牛粪味。”
  “还有猪蹄,那玩意儿我在乡下的亲戚有吃过。我真吃不了,有一股强烈的猪臭味。那些中国人是怎么吃下去的?”
  这些列宁格勒的市民们在讨论着这些种种,还有市民说道:“听说就是为了省钱。那些中国人要把钱节约下来,然后拿回去建设他们的国家。”
  “我今天看了报纸,原来中国人过的那么辛苦。他们国家刚刚成立的时候,是个连火柴都无法生产的国家呢。”
  “哇?这样的吗?但是他们现在好像什么都能生产啊!商场里那么多的中国商品。我老婆昨天才买了两瓶中国生产的玫瑰花味的洗发水。洗完可香了。”
  “这就是中国人厉害的地方了。他们一穷=白的时候就扎紧裤腰带,和我们当初坚守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一样。他们全民上下一起为了国家建设而努力。这些工人省下的每一分钱都会被他们带回家乡去建设他们的家乡。”
  有人如此说道,周围的列宁格勒的市民都发出了啧啧称奇的声音。
  敬佩尊敬一个顽强的民族(国家)是这个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只要这个民族(国家)没有干坏事,没有侵略别人,没有屠杀别人。那么在泥潭中的每一次挣扎爬起 ,最终爬出泥潭的举动都会获得旁人的鼓掌欢呼。
  而中国人这样励志的事情自然是让人忍不住赞叹,就当是听故事也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