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93节
“回国以后我一定要让这些人好看,我要在报纸媒体上狠狠地批判印度的这些行为!”
这就是帕克所能做的全部事情了。
当他好不容易穿上了一套怕加尔找来的印度传统服饰后,彼得帕克才稍微有了一种安全感。毕竟全身赤裸的裹着毛毯,终究有一种很奇怪的危机感。
明明警察局里面都是些大男人,而且他们大多数都留着大胡子,看上去都还蛮阳刚的。身上还带着浓重的汗毛以及汗臭味。但是他们看向自己的眼神,却让彼得帕克有些不寒而栗的感觉。
在穿好衣服之后,他急忙催促帕加尔:“快点带我去订好的酒店,然后我们赶快去进行工作。
现在彼得帕克到是不用急着去酒店放下自己的行李了,因为他一点行李都没有了。毕竟美国佬带来的衣服在现在的印度也是值点钱的,当地帮派很愿意在黑市上销售这些美国特产。
在帕克和帕加马好不容易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完之后。彼得帕克就开始催促帕加马带自己去看印度承诺的宝莱坞影视基地修建工作。他要看看基地修建的怎么样了
现在这个年头,印度的交通工具还挺少的。汽车这种稀罕物就不用说了。虽然说印度的工业基础比新中国好,但是已经新中国东北第一汽车厂已经开始生产民用汽车和军民两用大卡车了。
印度这边连个能正常跑起来的,质量相对靠谱一点的小车都制造不出来。不过印度这边倒是有大量的中国生产的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
这是中国那边摩托车厂家向海外出口的摩托车产品。本来是主力营销在欧洲地区。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被欧洲卖家卖到了印度市场,因为印度市场对现代化交通工具的需求很迫切。
但是他们消费力又不足以支撑他们去购买昂贵的汽车。而且烧油的汽车维护成本也更高,远不如摩托车来的经济实惠。
三轮车加个边斗,现在成为了许多印度官员的标配乘车了。印度的一些用车公司也退出了边三轮乘车业务。这是比人力黄包车更高级的出行方式。
彼得帕克就是在帕加尔的忽悠下,以高于印度本地市场大约三倍的价格租了一辆带司机的边三轮。
他坐在边斗里,帕加马加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再加上开车的司机三人,一路风风火火的朝着宝莱坞影视基地行驶过去。“基地呢?“当边三轮停在一片空旷的场地时。彼得帕克发出了灵魂质问。
“这里就是啊。"帕加尔马边回答一边发动了印度人的特殊技能,同时点头和摇头。
彼得帕克每当看到印度人发动这些技能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的脖子很酸,感觉要断了一样。
但是现在不是被印度人的特殊技能给迷惑的时候,他现在要问的是宝莱坞。
“我问的是宝莱坞的基地建设的怎么样了?赫曼卡比尔部长可是承诺要在宝莱坞修建一个和中国青岛影视基地相同,规格甚至是更大规格的影视城的。但是这里呢,什么都没有啊!”
彼得帕克其实说错了,这里周围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在这片空地的东北方向还有大量的本地居民居住在此,只不过他们的房屋都已经没有了,现在他们只是用木架子和防水布(可能还不是防水布)搭建了一个个简易窝棚居住在那
而在更远处有一个很大的招牌上面写着一些文字,彼得帕克有些看不清,因为这个招牌经过风吹日晒有些褪色了。
帕加马指着那片招牌和这一大片空地以及更远处那些还没有被来得及拆掉的窝棚。以及许多还未平整的土地。他说道:“先生这里就是宝莱坞影视基地啊!你瞧那立的招牌呢!”
帕加马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没有带错地方。
彼得帕克环视一周,心中一凉:“靠!这个影视基地比前几天被扒光了衣服的自己还干净”
第一百四十章 令人窒息
彼得站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他看着这荒芜的土地。这里除了竖起来一个【宝莱坞】的招牌之外,好像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这里空荡荡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还算平整的土地,还有一条砂石铺就的道路。
平心而论,这条砂石路还是修的很不错的。至少和孟买市里的其他道路相比,这条道路已经不错了。
彼得来印度之前,他知道印度经济一般。但是孟买可是印度的经济中心啊,按道理来说,孟买的建设应该是不错的。这里一直被拿去和中国的上海做比较。彼得知道现在中国的上海发展的相当不错。
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棉纺、制药、半导体等产业都有。还有一个大型的造船厂和炼钢厂
现在的上海已经颇为繁华了,因为工业发达程度很高。城市建设也是破晓基地的规划建设的。给后期的升级预留了空间。
所以现在的上海已经颇有些现代化大城市的感觉了。虽然和美国纽约这种城市还不能比。但是彼得觉得要是把孟买和上海放在一个档次上的话,那么多少是对上海的不尊敬。
虽然说中美现在是属于对抗状态,但是彼得还是要说一下上海的好话。毕竟他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同行们可是拍过不少上海的片子。他现在多希望孟买真的和上海一样啊。
“这里什么都没有,宝莱坞到底是怎么修建的?说好的影视城呢?!”彼得觉得好像被印度人给耍了一样。
要知道,美国可是投资了上亿美元过来呢。
帕加马一边点头一边摇头的说道:“先生,就在这了。你看,这里从前可是一片贫民窟呢。现在都拆掉了!““所以呢?“彼得看着帕加马,完全不懂帕加马语气中的兴奋是为了什么。
只听帕加马道:“看呐!我们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拆除这里贫民窟的工作,效率难道不高吗?!”彼得只觉得一种强烈的窒息感围绕着自己,让自己呼吸都变得困难了。
这……这是值得夸耀的东西吗?
都半年多了好吧!
你们才做了这么点事?那可是上亿美元啊?!你们孟买的贫民区值多少钱?一百万就能让那些家伙全滚蛋了吧!
但是看看那边,还有一大群穷人住在那儿呢。
想到这里,彼得就忍不住走向那边的贫民区。当然,他没有过度的靠近,因为他在机场的经历让他明白,最好还是和印度人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对大家都好。
在这片贫民区里,彼得看见了惊人的贫穷。很多人瘦的和麻杆一样。手臂瘦成麻杆一样,在这里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客观的陈述词。
这里大多数人甚至连一件正经衣服都没有,只有一些碎布拼接的布片制作成一个大一点一的布片,然后就那么披在身上。这些印度人看起来和非洲那些部落里的黑人一样,甚至看起来这些印度人还憔悴一点。
彼得向帕加马招手:“过来,你去问一下。他们为什么还住在这里,这里不是说拆迁了吗?”
帕加马满脸不情愿,印度是个阶级制度很分明的国家。帕加马是个刹帝利,家庭出身算是很好了。不然他也不能成为一名专职的翻译为外国人服务。
要知道成为翻译之后,有很多机会前往各种高级场所的。如果不是刹帝利的话,很多地方都是禁止进入的。印度五个级别,由高到低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和达利特。
达利特是社会中最底层的贱民。他们低贱到什么程度呢?那就是他们没有资格走在上等人会经过的路上。
而且达利特没有资格从事大多数正常的工作。他们只能从事掏粪工、下水道清洁这一类最脏最苦最累的活计,他们不被允许拥有田地,不允许盖房屋。如果是首陀罗杀了达利特可能会被判坐几年牢。
如果是吠舍如果杀了达利特可能需要去号子里待几个月,或者是愿意给司法系统行贿在缴纳一笔罚金来免除牢狱之灾。
而要是刹帝利和婆罗门之类的人杀了达利特,那么随便缴点钱就好了,屁事都不会有。警察不会抓人,法院不会起诉。甚至于有的时候连这么一点钱,婆罗门和刹帝利都不愿意出。
别看帕加马在彼得面前还挺恭敬的,那是因为白种人在印度就是天生的刹帝利,再加上彼得又是他的金主,帕加马自然是很恭敬。
但是在贫民区的这些达利特面前,他就可威风了。
他才刚刚走过去,还没接近那边呢。贫民区就有一帮达利特跪下了。帕加马威风凛凛且高高在上的对那些人发出各种质问。
在得到回答之后,他在一溜烟的跑了过来:“帕克先生,问清楚了。这些人原来是居住在这的达利特。后来这里要建宝莱坞,当地政府就把他们的窝棚都给拆了。”
彼得好奇问道:“拆了之后,他们就一直住在边上?”
“是的,不过您可以放心。这些破烂很容易拆的,只要一天时间,这里的几千个达利特就能都被赶走。"帕加马还以为彼得是担心这些人会待在这不走,所以他这么解释道:"都不用警察,只要找当地的黑帮,给黑帮几千卢比,他们很愿意做这些事。”
当然了,黑帮当然愿意做。不光能收几千卢比的好处,他们还能从这帮穷鬼身上在刮出二两油来。甚至看见好看点的婆娘时,还能直接把人卖去隔壁的妓女村。妓女村顾名思义,全村都是妓女,管你愿不愿意,进去了就是被控制。
五十年代的印度,这种妓女村遍地开花。到了元时空的七十年后,这种妓女村依旧屡见不鲜。
听着帕加马这么说,来自文明世界的帕克张大了嘴巴。好吧,美国虽然有很多不当人的地方,但是和印度相比,美国简直就是文明璀璨,就连驻外美军为非作歹的时候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所以,你的意思是,这些达利特的家园被拆除之后,他们是没有补偿的?"彼得问道。帕加马反而奇怪的反问:“啊?要给补偿的吗?”
帕克掏出自己在印度买的二手相机(钱是通过当地的其他外国媒体借的,走星球日报的账,这事不难。印度借钱,美国还就是了)。
他将当地的景色拍了一通,然后把传说中的【宝莱坞】拍了一边。之后才问道:"帕加马,我听说《出埃及记》已经开始拍摄了,但是宝莱坞现在还是这样,他们在哪拍摄的《出埃及记》?”
帕加马一笑:“来,帕克先生,我带您去看。我们这里可以拍摄的地方可多了!”
看着帕加马的笑容,还有那边麻木的达利特们,以及自己在警察局的遭遇与这一片白地的宝莱坞。没来由的,彼得·帕克深深的为来这里拍电影的美国剧组们担忧。
印度这边放的卫星牛逼太多了,多到今年已经有十个好莱坞剧组在这里拍戏了。因为这里拍戏成本低廉,可以为好莱坞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
除了好莱坞之外,还有一些欧洲电影商也来印度拍戏了。都是被赫曼卡比尔忽悠来的。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后悔来这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跳进锅里的鸡
“场记,怎么又没有水了?!"在孟买的影视基地里,一个白人正在怒骂。
是的,赫曼卡比尔承诺的宝莱坞影视基地还没“完工",而且也很难确定它到底什么时候能完工。但是孟买除了还在纸面上的宝莱坞影视基地之外,还是有其他拍摄场所的。
毕竟现在印度每年也能拍摄两百部左右的电影。这些电影质量不一,长短不同。很多都是非常单纯的歌舞剧,就是找了个镜头在剧场里把剧场的表演拍摄下来,这样吧剧场表演拿出去放映,也算是一种电影。
除此之外,印度也是有拍摄正经电影的。虽然有的时候拍摄手段落后,但是也正经拍了。
只要是正经拍摄,那就需要场地。现在的电影拍摄大多都是片场拍摄。好莱坞那边很多明星演员其实就和上班一样,到点了就去片场拍戏,到点了就下班回家。
拍摄大多数是在摄影棚内完成的。也正因为如此,向李锐那种大手笔的修建影视城基地来提供真实拍摄的地方极少。好莱坞也想搞,但是又不想付出太多成本。
所以他们才来的印度。但是现在他们才明白"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孟买的片场极差,比好莱坞那边的设施差太多了。要不是赫曼卡比尔打了包票说:虽然宝莱坞现在没有修建好,但是这里的片场你们随便用,不要钱!而且你们在这还有退税,并且我们这里群演很便宜!
不然的话,这些从美国来的摄影团队下了飞机就想要走了。
而正在孟买摄影基地里叫喊着场记,让对方弄水来的人是米高梅影业下的一个制片人。
他正在监督制作一部大型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罗马》。这个项目在元时空之中是没有的。因为这个项目提出的投资额度太高了。现在这个年代,好莱坞热衷于拍摄这些史诗题材的电影。
但是史诗电影有个问题,那就是成本太贵了。不光光是造景问题,还有群演问题。
特别是史诗电影最壮观的地方就是要拍摄大兵团会战。好莱坞很热衷拍这个,因为观众爱看。尤其是美国人缺少历史,所谓缺什么补什么。
美国特别迷恋罗马的历史,虽然他们未必是罗马的后裔,但是却经常会把罗马的历史当成自己的历史。好像自己的祖上就是罗马人一样。
原时空之中,这种项目都是要被砍掉的。米高梅没有那么多钱同时启动这么多大项目。但是本时空之中,被赫曼卡比尔一忽悠之后,大家忽然觉得好像可以做了呢。
因为去印度拍片子,成本能低廉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算上场地、人工和印度的物价,拍摄成本能压缩到在美国拍摄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样一合计,美高梅的高层觉得:可以干啊!原本五百万美元的投资,现在一百五十万美元就能拍摄罗马史诗。甚至还能拍摄几千人大规模会战的场面。来重现罗马和迦太基之战。
这可是太棒了!这些米高梅的高层也是说干就干,他们立刻把项目树立了起来。
并且找来了现在好莱坞知名导演尼古拉斯·雷来执导拍摄。尼古拉斯不仅仅是好莱坞知名导演,也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他这个人还挺喜欢拍摄历史题材电影的。在元时空的1963年就有非常邪典的历史电影《北京55日》上映,描述的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故事。
当然,这电影太邪典了。倒不是说拍摄的魔性,而是因为电影对八国联军的美化有些丧心病狂。
不过幸运的是,那部投资了一千七百万美元,并且在墨西哥搭建了一个北京城当拍摄地的《北京55日》上映之后赔了个底掉。连成本都没收回来,这也算是普天同庆吧。
而现在,尼古拉斯·雷带着自己的一众班底来到孟买已经三个月了。
从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到现在他只求能每天喝到正经的水。尼古拉斯已经被印度打磨平滑了。
“还没有水?“尼古拉斯看着空着手回来的制片人,他忍不住开口问道:“难道在印度,连自来水都是稀罕物吗?”制片人忍不住点头:“是的!就我们这三个月的经历来看,是的!印度这里什么都没有!我们现在连水都没有!”
尼古拉斯扶额,他是《罗马》项目的总导演,也是主演。这个项目他倾注了很多精力,就像是他在元时空拍摄《北京55日》时一样的倾注精力。
他不能允许这个项目失败。一百五十万美元的投资已经批了下来,因为到了孟买之后发现很多东西都没有。剧组已经先期投资了五十万美元进去,搭建最基础拍摄的东西。
现在沉没成本已经进去了,尼古拉斯不允许项目失败。
"要不然我们去求一下那些英国人?"尼古拉斯说的英国人是在孟买经商的英国商人们。英国虽然退出了印度殖民地,但是影响力却一直保留。一直到元时空七十年后,英国对印度依旧有一定影响力。
而在五十年代,这个影响力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