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44节
当党争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这时才突然有人发现不对劲。
欸?!我们监视的那些被怀疑时钱谍网的华裔研究员呢?那么多研究员,有一两千人呢!怎么都不见了?!
当然,现在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刻吱声。因为这不是要打赫克托尔和一众大佬的脸吗?过段时间再说吧。
而杨振宁等科研人员也早已乘船渡海。在美国党争最激烈的时候,他们已经在上海下了船。
第四百零一章 回归与有二心的人
上海
杨振宁和杜致礼、杜致仁三人站在船头,看着这个曾经的远东第一大城市,心绪感慨万千。
“没有想到,最后兜兜转转又回来了啊。"杜致礼眺望着外滩的方向,她颇有些感慨道:“求学多年,最后落脚还是中国。”
在她的身边,杜致仁吹着江风头发凌乱的说道:“在美国的这几年,我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物离乡贵,人离乡贱了。 在美国这几年,连想要当个堂堂正正的人都难啊。”
“是啊。"杨振宁也颇为感慨,但同时又心有不甘:“明明我的研究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了,只要在给我几年的时间,说不定就能出成果了。美国那些短视的fbi,却以我是中国人为理由,暂停了我的研
究,甚至囚禁我。我……
杨振宁想要说些什么,但是最后所有的话语都化成了一声叹息,幽幽的说不出口。
还能怎么说呢?这个年代意识形态高于一切。杨振宁和杜家姐弟是这个时代中少数没有怎么经历过社会毒打和煎熬的中国人。或者换一句说法,他们所认为自己所经历过的毒打和煎熬,在广大的中
国老百姓看来都算不得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如今之世,抛开生死一切皆为擦伤。
如杨振宁和这一船上千人的科研人员来说,他们曾经的生活中最艰难的选择是:活着要么死去。
而对于曾经的广大中国老百姓来说,他们的选择是:死去或者死去。他们最多只能决定自己的死法,但是死亡却是常伴身边,死神随时准备收割他们的性命。
对大多数人中国老百姓来说,穷人生下来就是等死的命,只不过能选的是站着死还是跪着死。
这条客船上的科研人员们也都心绪万千。对他们来说回到中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这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很多东西。
有的人是想通了,但有的人却是觉得自己迫不得已,甚至还有人觉得这一切都是新中国给害的。
“我听说,咱们在美国搞得那么难,都是因为那个什么钱学森谍网呢。”
有人在船上传着自己各方打听来的消息道。
”说是钱学森当年从美国回来之后,搞了好多科技。有不少可能是从美国偷来……
"嘘,慎言,慎……
杨振宁和杜家姐弟也都听到了这些话。杨振宁低声道:“非礼勿言。”
杜家姐弟点点头。
杜致礼微微皱眉道:“都已经回中国了,何必再传这样的闲话?这不是给自己徒增烦恼吗?'
杜致仁却道:“姐,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我们听了父亲的话回来,相信新中国能有一番自己的作为。但是这一批回来的人里, 可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很多人可能还是有其他心思。
杜致礼道:“那我们是不是要和人汇报一下,这批人里有二心的?”
“慎言。“杨振宁低声道:“管好自己就不易了,他人的事情莫要理会了。上面的人应该是知道的,他们会处理。我们不要掺和。”
自从在美国被囚禁虐待过一段时间后,杨振宁对于这一类的事情可是十二万分的小心,能不参与就不参与。
不过这世上有的人就是很讨厌,你不去搭理他,他却会和苍蝇一样凑上来骚扰你。
"杨兄,这上海眼看就要到了,不知你可有什么打算啊?”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传来,杜家姐弟和杨振宁都忍不住扶额。
来人姓金,传闻祖上是皇族。共和制废除帝制后,祖上改姓金了。此人叫金无忌,无忌二字来自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
所谓[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在杨振宁一行人看来,这位金无忌的很多做派还真如韦庄诗中所提的曹丕(西园公子)和信陵君(魏无忌) 一般。
此人有些狂,又有些阴损,但是又善于伪装。不然也不会被转移回来。
只有和他接触的久了,才会知道这人的性子。还有一点,这金无忌气量极小,在船上些许小事就和人争论不休,非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才罢休。
旁人早已懒得理会他了,杨振宁一行人因为不想在路上招惹是非,所以对金无忌一直是表面客气保持距离。不管金无忌说什么,三人都统一口径:啊,对对对。
但即便是这样,居然已经是金无忌这一路 上唯一能正常 谈话的“朋友”了。
他这问杨振宁有什么打算,杨振宁还能怎么回答?只能不深不浅的说一句:“既然回国了,听闻新中国也是学习苏联的制度,那我这样搞科研的人自然是听从科研部门的安排。或者是去大学任教,或
者继续做科研。
和金无忌这种人,不能交浅言深,不咸不淡的打发过去就最好了。
只是快到岸了,金无忌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他道:“可惜了杨兄大才。这新中国科研能力不足,您这大才怕是要明珠蒙尘。”
这话杨振宁不敢说[啊, 对对对]了。这都要到地头了,还说新中国坏话?我是有多缺心眼啊。
所以杨振宁道:“新中国这些年听闻发展的不错,科研能力应该也是不错的。我的能力应该有一展所长的地方。”
金无忌哼了一声:“不过是钱学森把从美国搞到的东西偷偷教出去了罢了。”
杨振宁摇摇头,不好说什么。这些话蒙外行还行,自己在美国的时候已经半只脚踏入美国顶尖的科研圈子了。有幸和那些顶级科学家聊过这些事情,那些顶级科学家听到市面上传的消息,他们都是
翻白眼。
“钱学森是怎么偷走一个美国都没发明的科技的?”有相关科学家忍不住翻着白眼这么说着。杨振宁当时还记得这群人在讨论的是半导体问题,然后讨论到雷达、导弹等等。说着说着就到钱学森和他的谍网上了。
那些顶级科学家认为钱谍网不过是子虚乌有罢了。
但是没办法,普罗大众和政客们相信,这些顶级科学家说的话反而没人相信。毕竟这群入也就是个很小的群体罢了,在全美国也不过几十人。而且连奥本海默都被抓了,自己还是不要和政治牵扯太深了。
所以这群人也就没说什么。
杨振宁相信那群大佬所说的,他虽然不懂谍网,但是他懂科学。除非钱学森是神,不然新中国的成果就不可能是他偷来的。
但是很显然,他无法和金无忌在这件事上讨论。
因为金无忌还在喋喋不休的说着自己原本在美国多好多好,回到中国怕是要受苦了。
船只到岸的时候,杜致仁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反唇相讥了一句:“你要是这么怕在中国受苦,不如现在就掉头回去。和组织组上打个报告,让他们把你送去香港,你在飞回美国,去美国过你的好日子
去。他妈的,你在美国都混不下去了,都要死了。现在有人愿意收留你,你还这么多废话?
“要是我,我现在就跳进黄浦江的水里让自己淹死好了!”杜致仁这两年在哈佛大学的求学日子极度难熬,清楚得很现在华人科研人员在美国的日子。他对金无忌半点好感都欠奉。
金无忌被杜致仁一骂,脸涨得通红,气的面皮直跳。
第四百零二章 扫进垃圾堆
金无忌自然是不会跳黄浦江的。毕竟他祖上可是姓爱新觉罗的。现在爱新觉罗最大的头子还在功德林里待得好好的呢。
并且还在非常诚恳的写着自己的悔过书呢。(注: 溥仪是否真的悔过,不好下定论。从王耀武和沈醉的回忆录里看,王耀武认为溥仪悔过了,沈醉觉得没有。在此引用官方论据,认为溥仪悔过了。)
爱新觉罗溥仪都只能在功德林里乖乖求活。
他爱新觉罗无忌(注: 共和制后,爱新觉罗改姓金)又怎么可能被杜致仁的几句话刺激的跳江呢。
不过和这位无忌公子一样的人其实也还是有的。 这批科研人员是分批次抵达的。他们这一船是第一批。
负责接待的是从北京来的同志姜明远。他早已在码头做好了等待接待工作了。
“明远,这批从美国回来的科学家可不好搞哦。听我们同志的话,这些人中未必都是我们的同志哦。”站在姜明远旁边的是比他大几岁的周海。
“在接收这批科研人员的时候就知道了。"姜明远说道:“在美国那样的地方待久了,又不是每个都能和钱学森同志、陆光达同志、华罗庚同志这些大科学家一样,甘愿放弃美国的别墅和牛排。回我们
新中国啃馒头喝小米粥。
“所以组织上对这批人也是有考量的,还是需要考察他们。其中一些人可能还是要接受一下贫 下中农在教育才行啊。“姜明远如此说道说。
周海倒是来了兴趣,因为说让这批人接受贫下中农在教育这件事,他没听说啊。
钦,你说的这接受再教育是怎么回事呢?把他们放到乡下去种田,感受一下老百姓的人间疾苦?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姜明远道:“还不至于那样,那样太浪费这些人的能力了。组织上听说是要做鉴别,其实这批人来的时候就做过背景调查了。这一路 上咱们的同志也是暗中观察着他们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就怕美国佬里有深谋远虑的战术战略家,给这些批人里掺沙子。等到二三十年后再收线,那咱们国家就损失惨重了。”
“这批人里有的人有说怪话。他们还以为咱们不知道呢。有的人是心怀不满呐,却没有想过若不是咱们的同志和苏联同志携手把他们从美国的火坑里救出来,他们在美国还能有多少好日子过?能不能活着都是问题。” 姜明远没有把话说的很透。
但是到他和周海这个层级,很多话不用说的很透了,这种话已经是很重了。
周海摸了摸这两天太忙而没有刮的胡子,他道:“所以这批人要分开两拨?”
“嗯,大体上是这个意思吧。不过应该是会更细。根据组织上的意思是这批入里有的人时同志,有的人可以争取为同志,有的人经过改造可以成为同志,而还有一些人则是只能放任自流,让其投闲置散了
周海咂摸了一下嘴巴:“有点可惜。这里很多人都带着美国的技术回来呢,你说他们要是用带来的技术作为交换,组织上会有别的考虑吗?”
“老周啊,那就不是你我考虑的问题了。我们只是负责接待安排这批科研人员的。” 姜明远没想在这上面多说。
他比周海高一个级别,刚好可以知道一些周海不能知道的信息。有的信息可以和周海聊,因为有的资料上面也没想瞒着,过一段时间大家都会知道的。
但是上面耳提面命不能透露的信息,那是一点都不 能说啊。
就像是上次去开会,中央新成立了一个部门。叫做科学战略统筹规划部。简称科战部。
由钱学森、陆光达、钱三强、钱伟长、华罗庚、童第周、竺可桢等几十位中国最顶尖科学家组成核心的一个部门。
这个部门的作用就是规划统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与科研。就像是搞计划经济一样,把科学研发也做成战略规划和计划发展。
毕竟科研不能搞外行领导内行的事情。
这个在迎接这批美国的华裔科研人员回国的时候,科战部就在会议上聊过关于回国这批人的待遇问题。
作为科战部会议代表的钱伟长匆匆而来,并且没有多座,在会上直接开口道:“先对这批人的工作意愿进行询问,在进行工作能力考核,再政审背调,待遇比照我们国内科研人员的给就好了。不用做过多优待。
当时参与会议的姜明远举起手来:“钱同志,我是生活部的姜明远。我就想问一下,如果有的人背调不过关,甚至.能…… 嗯.. '姜明远 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词,他想说:里面万一有叛徒或者奸细什
么的,但是想想又不合适。科战部里很多大佬也是外国回来的。所以他一时之间有 些语塞。
钱伟长知道他要说什么了,于是他揉了揉疲惫的眉头道:“我知道你要说的是什么。我们内部也开了会,如果有这样的情况,那就让他们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
“啊?让他们下乡种田吗?”姜明远有些惊讶,他担心这些人下乡后糟蹋土地、良种和化肥。
钱伟长笑了:“那不用,他们还是有些能力的。现在咱们正在大力发展乡村,但是急缺有能力的技术员。把他们放去那些需要的地方,让他们去当乡村的技术员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让咱们其他的乡
村的环境和村民们教育他们。或者是去工厂当个技术,接受工人阶级的教育。
“那钱伟长同志,如果他们说手上有很重要的技术作为交换的话呢?”姜明远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钱伟长已经开始收东西准备走人了,听闻姜明远的问题后,他皱了皱眉:“不用理会,我看过名单了和他们的单位了,他们手上没有任何我们需要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