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31节

  他只能对埃尔登道:“教授, 那我只能帮你打听一下。但是我不保证能不能打探到什么结果。
  “谢谢。“埃尔登知道不能在请求皮耶尔做出什么保证了,不然太过分了。
  就在埃尔登教授离开后不久,一名年轻人拿着一份包裹走了进来。他把包裹交给了皮耶尔。
  包裹里是一份录像带,还有一封信件。年轻人交了东西之后就匆匆离去。
  皮耶尔把录像带藏了起来,等到回到家后才用自己从走私渠道购买的中国产盒式录像带播放机播放视频。
  映入其眼帘的便是黄底黑字的标题:《大卫 埃菲尔: 一个人的死亡》。
  第三百八十四章 接的大活) l与演唱会上的宣传
  皮耶尔演唱会当日,巴黎的歌迷们都沸腾了。
  虽然演唱会只有三千张票,但是这不妨碍歌迷们对他的巨大支持和热情,乃至于很多人都涌到了剧场前进行围观。
  听起来好像很傻,人家看室内的音乐会,你们涌到剧场外面能干什么呢?看剧场的外立面吗?
  好吧,本来可能确实是这样的,确实感觉很傻。
  但是吧,这个巴黎市最大的室内剧场最近进行了一些改装。 让外立面有了一些巨大的变化。
  其中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他们把原来一面专门用来放海报的举行落地窗进行了 改造。
  那些曾经的海报被移走了,巨大落地玻璃窗内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小型特丽陇 显示器组成的一块屏幕墙。
  这些特丽陇显示器单个都很小,平均每一块的大小都在 长宽二十七厘米左右。
  但是这些小小的显示器组成列阵,形成了一个足足有一百一十五平米的巨型屏幕墙。
  这些显示器再由复杂的信号分段投影控制台,进行复杂的信号分段投影,最终组成了一块巨大的屏幕。
  当然,它和后世真正的屏幕墙相比还是由很大差别的。首先就是受限于机能,每块屏幕的投影无法做到无缝连接,也无法做到毫无延迟(肉眼可见为标准)。
  再加上现在的屏幕也不是液晶纯平,相反还有一些弧面,所以视觉观看效果也相对较差等等。
  还有比如总控制器后台巨大的发热量让机房里面热的和火炉一样,还有墙壁内侧为了给这些发热量巨大的屏幕散热而安装了堪称冷库阵列级别的散热空调等等。
  就这么一个一百平米左右的电视墙,已经绕是绞劲脑汁耗费无数力量才能完成的一个巨大壮举了。
  而有趣的是,这个电视墙在安装的时候,很多巴黎市民看见了一群黑头发黑眼睛,有着明显亚洲人特征的工人和工程师在这忙活工作来着。
  真奇怪呢,是日本人吗?不太像啊,没听说日本现在有这些技术啊。倒是听说中国人好像在这方面的技术不错。毕竟东柏林那边还摆着一个巨型彩电呢。
  难道是中国人?不会吧…… .应该不至于,对不对?
  巴黎人如此猜测着。
  但是除了电视墙之外,这栋剧场还在安装了全新的线阵喇叭系统。那些喇叭上有英文字母[tianyin] ,嗯?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为什么用英文读者怪怪的?
  无所谓了,反正好听就好了。
  就像是现在这样,这个巴黎最大的室内剧场的电视墙正在播放着场内皮耶尔的音乐会。
  同时阵列音响喇叭也将现场内的音乐播放出来。热烈的音乐声音传播到了几个街道外的距离。
  剧场门前的广场上全是人,虽然剧场只能容纳三千人,但是剧场外的广场上却有万人。也许只有前面几千人能看见电视墙.上的画面,但是这不妨碍广场上的近万人一起听歌合唱载歌载舞。
  而这些让人高兴的电视屏幕和线列音响是从哪儿来的呢?
  没错,当然是从中国来的。
  赛宾当时去中国参加五年工农业展览会的时候,就看中了这些东西,因为他组织的法国复兴社里就有做相关工作的人。
  所以当时他和中国厂家治谈了相关业务。在请示了上级领导,并且中法双方以一种奇怪但是又默契的沟通后,中国第一个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的大额出口项目开始做了。
  关于巴黎剧场内外两个巨大的电视墙,以及全套音响设备的升级系统,以及与声学装修系统等。
  法国现在的外交政策很微妙,反正苏联现在都法国都不会以强硬方式打压,而是尽可能拉拢为主。
  中法之间是否能有新的合作可能?其实是可以尝试的。毕竟戴高乐是实用主义者,他是不管什么主义,只要强化法国就是好主义。
  着工厂附近做小吃生意的摊子都赚了不少钱。
  但是对于一个中国的工厂来说,却是大单了。大到能让金陵电视厂的工人们连轴转,大到天音喇叭厂要扩建生产线,大到好几千人忙碌不休的赚加班费,连带
  而且要是做的好了,甚至还有单子。因为巴黎不少的电影院想要升级自己的喇叭系统来着。
  从中国来的工程师大王和他的技术工程团队近一百多号人, 他们也没有想过居然有朝一日能来法国工作,还是做这么大的事情。
  当时团队里就有工人和技术员道:“咱们这样给资本主义国家干活,会不会不太好?”
  大王道:“咱们这是从资本主义国家赚外汇,来滋养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你们有没有听过商人会卖出吊死他们的绳子,现在他们就是这样咯!”
  “所以咱们要好好的做工程,多给国家赚外汇!”
  听着大王这么说,现场的工人和技术员们充满了干劲:“对!让资本家多吊死几次!”
  朴素的是非观与政治想法。
  这些工人和技术员们也确实是好好工作。今天是电视屏幕墙第一次正 式对外亮相,也是天音喇叭第一次在国外唱响。
  效果很不错,远超大家的预期。
  当显示屏亮起来的时候,整个广场都响起了巨大的欢呼声。
  因为在这个年代,还没有如此震撼人心的播放设备。以及强大的立体声设备。
  广场上的人都陷入了狂欢之中。
  而音乐会内的观众们则更热烈。因为会场内做了声学处理,让听演唱会的各位观众得到了极好的体验。
  现场不仅仅有歌迷和普通市民,还有不少专业人士。他们已经开始打听到底是谁在做这些屏幕,谁搞的声学喇叭等玩意儿了。他们打算也这么搞。
  皮耶尔的演唱会持续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从晚上七点到九点,当他唱完最后一首歌的时候,现场歌迷久久不肯散去,他们还在喊着:“再来一首,再来一首,再来一首!”
  不仅仅是现场在喊,场外白嫖的观众们也在这么喊着。毫无疑问,这场演唱会将会在法国历史上小小的留下一笔。值得历史书里留下二十个字,简单的说一下。
  当然,这是常规情况。
  而今天情况显然不太常规。当歌迷们疯狂的喊着再来一首的时候, 皮耶尔站在聚光灯下微笑着,他笑着看着所有人。
  他就那么笑着,像个阳光开朗大男孩。
  观众们喊了一分钟,然后慢慢安静,因为他们看见皮耶尔没有走,觉得他应该还要再来一首。
  果然,皮耶尔开口了:“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来看我的演唱会!谢谢!”
  现场内外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在现场做技术支援的大王等人都被吵得快耳聋了。
  “我喜欢唱法语歌,你们喜欢听吗?!”
  “喜欢!”
  “法语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语言!对不对?!”
  “对! "现场歌迷以法国歌迷为主,这个问题自然是不必问的。
  而且这场演唱会也是法语保护协会推广的。在做宣传的时候就做了相关宣传。很多法国歌迷也有着很朴素的爱国理念,有着对本国文化的基本骄傲。
  “谢谢,我爱法国,我爱法文!即便是经历过二战,经历过各种磨难,我们的文化和语言”
  伴随着皮耶尔的话,现场内外又是一阵欢呼。戴高乐上台,把法国法兰西民族主义又请了回来。
  “今天很开心,不过在这里我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想要告诉各位。我们法国法语保护协会的老教授埃尔登教授失去了他的女婿,一名在美国传播法国文化的优秀法文教授。在这里,我感谢世界上所有
  为传播法国文化的学者。在这里我也为大卫教授默哀。
  现场的歌迷们也跟着皮耶尔一起默哀。
  只不过现场有人突兀的喊道:“那个大卫教授是怎么死的?
  现场很安静,叫声就显得很明显。
  皮耶尔看着叫声的方向,他说道:“很复杂。在这里我想请埃尔登教授上台,并且为大家播放一个视频。 ”他指向背后的电视屏幕。
  “虽然有些突兀,但是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关注这些为了我们法国文化传播而做出优秀贡献的人。”
  伴随着皮耶尔的话,有小块特丽陇组成的电视墙开始播放由李锐剪辑的宣传短片。
  很短,很简单。由换脸视频与大量空镜,以及短平快的解说语开始。
  最先开始的便是大卫摔死在纽约机场的画面(经过大码处理)。
  而随之而来的是短平冷酷的声音:“躺在这里的这个男人叫大卫,他原本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法语教授。”
  “他正打算从纽约机场乘坐飞机前往巴黎为他的他岳父过八十岁生日。他为什么会躺在这里,流着鲜血?”
  '因为fbi的压迫,与非人的检查。"视频才刚刚开始就直接抛出了这个结论,这让现场内外的观众都发出了惊讶的呼声。
  什么情况? fbi又害死人了?!还是咱们法国人的朋友吗?
  第三百八十五章 美国不配
  对于在场的法国人来说,这巨大的电视墙里面播放的内容还真的是他们没有看过的。
  这个由中国人组装的巨大电视墙内正在放映着来自于他们文化宣传部门一把手亲自剪辑的片子。
  大王和一众技术团队的工人们也窝在后台观看呢。皮耶尔这场演唱会是他们交付整个音响、影像工程的首秀,他们原本就要留下来做最后一场检查,看看有没有问题的。
  他们也算是在国外的后台蹭了一场演唱会听。虽然说大多数人听不懂法语歌吧,但是节奏和旋律还是不错的,大家能跟着点头跺脚来着。
  等到电视墙里开始放视频,这些技术团队的工人们就好奇了。
  “歟,这好好的演唱会,怎么就突然放起了电影呢?大王,你知道咋回事不?”
  整个团队里就那么一两个人懂法语,就比如说主要的技术支持者大王。
  他仔细听着电视墙里的声音和电视墙里播放的画面,他说道:“这不是电影啊,好像是一个短纪录片。
  “啊?咋个?演唱会上还要放纪录片?啥子纪录片啊?”
  “仔细看,电视画面里那个男人叫大卫。“大王帮工友们解释道。
  “他摔死在纽约机场外,是因为他被fb迫害了。”
  就在大王帮工友们解释电视墙上播放的画面时。
  现场内外的法国人和来播报这场演唱会的记者们也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视屏幕。
  因为这视频的节奏非常快,在后世营销号剪辑视频搞出来的传播节奏被后世人喷成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