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85节
十二年听起来很长,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这可是一台汽车啊!
这么一换算,又好像不长了。而且工资会长的呀,建国五年,受惠于本时空科技的进步拉动的产业链铺开,现在全国工资已经全面上调过一次了。
“要是算上涨工资,可能不要十年呢!我也能买得起车了?”
“同志这车叫啥啊?”
“一汽之光!”刘培安挺起胸膛,“它还有个名字,我们生产线的工人们把它叫做【人民汽车】!”
周围的市民围观着,抚摸着,一汽之光原本在他们看来有些低档的质感现在变成了一种亲切。
开天辟地第一遭,中国的老百姓第一次生出了【我也能买汽车了!】的想法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建国五年(一)
长春五金工具厂的张安民下班回家的时间比往常晚一点。因为他下班的路上脚蹬着自行车去追赶【一汽之光青春版】汽车了。
因为真的没见过这样的车啊,张安民内心充满了好奇,觉得不看看可惜。
看完之后就觉得更加可惜了,两千五百人民币就能买一辆呢。
一年前,自己的工资还是三十八块,后来国家开始普遍上调一级工资自己的工资也就到了四十三块了。加了整整五块钱。
虽然说物价也小幅度涨了一点,但是工资加的幅度是超过物价涨幅的,自己感觉还是很幸福的。
张安民下班回家,提溜了小半截香肠。这种产自哈尔滨的火腿肠有几种不同的规格,分别是含肉量在百分之二十五的普通火腿肠,含肉量百分之五十的精品火腿肠,和含肉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金牌火腿肠。
金牌火腿肠不大好买,而且价格偏贵。含肉量百分之二十五的火腿肠偶尔拿来打打牙祭挺好的。只不过这种大火腿肠一根动辄一斤,很多时候都是两个家庭合伙买一根,然后大家对半分。
当然主要是这样能比较便宜,是老百姓三不五时能消费的起的一种含肉食品。毕竟这些香肠里除了真肉外主要是淀粉,在添加一些肉类香精,吃起来也确实有一种吃肉的感觉。
张安民提着火腿肠回到家,他家是长春市刚刚集中修建的保障式住房小区。夫妻两人,以每月五元的租金租赁下四十平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房子。听着不大,但是这是无公摊的实际面积。
所以只要好好收拾归纳,年轻夫妻住这样的房子还是挺富裕的。
房间里的摆设不多,一张用松木钉的方桌是张安民自己弄的。老婆嫌松木太多毛刺,容易刺手。张安民用砂纸打磨了两天,最后又找木工弄了些蜡把桌子封上一层蜡,到是不刺手了,看着还挺高档。
客厅里除了一张方桌和四个张安民自己做的方凳外,还有一张二手双人沙发加小茶几,花了家里三十块。
还有一个五斗柜,一个圆角柜收纳杂物。五斗柜上罩着一块花布,是他老婆弄得。家里最贵重的家用电器也在这,这是夫妻俩存了小半年的钱一起买的一台大收音机。不听的时候就用布盖着。
听之前和听完后都要用干净的毛巾擦一遍。
长春作为中国最早的大型工业城市,是中国最早开始向集中保障式住房通天然气的城市之一。全中国目前也只有少数几个东北工业城市能这么豪横。毕竟现在的北京、上海、广州都做不到这点。
所以张安民家里用的不是煤球炉烧饭,而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天然气灶。
他哼着小曲,从油壶里倒了一些豆油进锅里。
“省点,省点。一个月用一斤油就太浪费了。”张安民倒着豆油,将切好的豆腐放在锅里仔细的煎成两面金黄在用酱油一烹,撒点精盐,一道简单的红烧豆腐就做好了。
再把买来的黄瓜拍一拍,用酱油醋简单的凉拌,在配上小半截火腿肠,今儿个的晚饭就算是做好了。
从工厂食堂买来的馒头放在炉子上腾热来就齐活。
今天吃的不算多好,但是比平时是好一点。因为今天下乡的老婆就回来了。他这边做完饭呢,就听见开门声传来。
“安民,过来帮我拿一下东西!”老婆钱蕊提着一大蛇皮袋东西回来。
“哟,你这是下乡啊,还是进货啊!”张安民打趣道,接过东西一看,都是各种食物。有玉米、土豆、红薯还有粉皮,甚至还有一小袋小米。这玩意儿少见,城里粮站都不一定有卖。
“小米你放好了,你妈胃不是不好吗,这小米我特别从乡下老乡手上买来的。我央求了半天,人家也就种了一小块地的小米,是自家吃的。我好不容易买了这些,你拿去给你妈熬粥喝。那些玉米、土豆什么的能放的放着,不能放的尽快吃了。”
“那你也不用买这么多吧?”
“嗨,乡下不是便宜一点嘛。再说了,今年丰收了。复合肥产量上来了,投进农家的多了。粮食价格也就下来了不少。我饿了,饭好了吗?”
“早就好了,吃吧!”张安民让老婆先去吃饭,自己把东西归置归置。
“媳妇啊,今儿个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好东西。”
“嗯?” "
“一辆汽车。”
“车有啥,长春满大街都是。”
“一汽生产的,说是两千五一辆.我寻思着,我一个月四十三块,你在农管局一个月四十块。咱们每个月都能存五十块下来。这一年六百块,五年咱家就能买辆汽车呢!”张安民把土豆放好,回到客厅看见啃着馒头吃着豆腐的老婆斜着眼看着他。
“张安民,你听听你在说啥。汽车?那是咱老百姓能开得起的?两千五,你弄清楚是卢布还是人民币了吗?”
“人民币,真的是人民币。”
“那你也别想,买什么汽车啊。咱们这点工资哪够啊。你汽车不加油啊?油费你加的起?”
“嗨,这报纸上不是写了,大庆油田都开发二期了,产油量蹭蹭的往上涨!开车多有意思啊。”
钱蕊摇摇头,自己的丈夫就是喜欢折腾。她道:“你想要买车,咱们还不如想一想要不要存钱买一台电视机。”
“嗯?”张安民疑惑
“诺,今天坐车从乡下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南京生产出咱们国家第一台电视机了!叫做金陵牌电视机,估计年底就能铺货到咱长春了。三百六十块钱一台,十一寸的黑白电视。咱们国家也要把电视台搞起来了呢!”钱蕊到是说了一个比较靠谱的东西。
相比于汽车,电视机看上去合适多了。
“你看,咱们先存钱。不是计划了后年要孩子吗?到时候你争取在调一级工资,我也争取调一级工资。孩子大点就去小区里的公立保育院。你我多存点钱,以后租也好,买也好,争取换一个大点的改善型住房。”钱蕊规划着靠谱的将来。
“你想开汽车,等把这些都解决了再说吧。”
张安民看了看报纸上金陵牌电视机的新闻,叹息一声,自己啥时候能开上车啊?
第三百一十九章建国五年(二)
金陵牌电视机要在上市了。这也是建国五年的一场献礼,同时也不仅仅是献礼。
因为有了李锐的网咖资料,主席等人很清楚历史上之中有的部门为了赶进度出成绩,搞多赶快上,强行在建国五周年十周年的时候搞了一波献礼工程。而这种献礼工程,有意义但是意义不大。因为大多数民生工程是要落到实际上才行。
就像是电视机这玩意儿,自从李锐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就迫切的推进电视机、半导体之类新型传播工具的发展。
毕竟李锐是主管这一块的,李锐很分得清自己的能力在哪儿。国家大战略制定,自己在旁边学习就好了,不要轻易插嘴,只有自己懂得项目和行业才开口发言。
不要觉得自己是后世人就天天指手画脚,觉得自己比主席、中央都聪明。自己比主席他们聪明?怎么可能呢!李锐自觉自己也就是个中上之姿。在某些领域或许有特长,但是整体水平就是中上。
自己管好自己的一摊事就好了,其他的事情自己看看,学习学习就好了。
村村通喇叭的工程现在已经进行的很不错了。多亏影音文化作品在外贸上的利好输出,李锐尝到了拍电影画漫画赚钱的甜头了。
不管是电影,还是出版去苏联及其盟国的漫画、小说,都有不错的收益李锐已经开启了第二轮文化输出计划。包括长篇连续剧、动画片等。
这些东西是要依托于电视机才能发展的。
历史上之中,中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于1958年,名字是北京牌。
但是本时空之中有了些许变化,国家将早期半导体产业放在了南京。对南京原本的半导体产业线进行了升级换代。
而半导体产业中的很多技术是生产电视机时也需要的。所以金陵牌电视机也就顺理成章的诞生了。
这个只有十一寸大小的黑白电视清晰度,只能算是差强人意,能用。
李锐迫不及待的推进半导体产业和电视产业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时为了单纯的让老百姓有电视看这么简单。
说来也许很多人不清楚,作为重要传播媒介的电视信号制式将是本时空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三十年内冷战对抗的兵家必争之地。
如果你连生产电视的能力都没有你谈什么自己的信号制式呢。
如果按照历史上后世人的简化理解,可以将其视为3g信号向4g信号升级时的信号格式之争。
作为历史上之中获得了相应经验的人,李锐很清楚五十年代中期,全世界范围内的电视传播方式将进行一场重大的革新。
因为彩色电视机马上就要走出实验室(注:这里说的是民用彩电,而非1941年世界上第一台实验室研究出的彩电),进入市场了。电视传播信号格式将出现巨大的变化。原本的黑白信号格式将不堪重用了。
看上去信号格式变了好像没什么?但实际上信号格式一变,后面的摄影机、传输设备、解码器、回放用设备等等(录像带等)的格式全都要变。
什么叫做一流企业卖标准?
这就是标准。不按照这个标准走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全世界的相关产品都不兼容,你还玩个屁啊。
历史上之中,中国在这方面发展的很慢,根本没有机会在这方面说话,只能是跟着别人的路走。
而本时空之中,中国既然在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一部分优势。那么就不能放弃这部分优势。到时候别人信号格式卡你一下脖子,能把李锐难受的三年睡不着觉。
所以金陵电视机厂有两个重要任务。第一个是吃透网咖提供的成熟黑白显像管技术。第二个则是在曙光厂的帮助下,仿制第一代特丽陇显像管。
第一个还好说,现在黑白显像管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苏联就有相应的生产线。就算是不完全进口生产线,现在依靠曙光厂也能搓一条出来。
第二个就太难了。对金陵电视机厂来说,仿制第一代特丽陇显像管电视对他们来说,就和手搓核弹一样困难。
很多东西根本不是金陵电视机厂能搞懂的。李锐不得不派遣基地里的专家去电视机厂并且由曙光厂协助加工不少零件,花费了相当的成本,先仿制了特丽陇的先代产品chromatron显像管。这个显像管在历史上也没有商用过,纯纯的实验室产品。
但是不把它点亮,很多特丽陇的后置技术就点不亮。
好消息是把这个复杂的玩意儿给弄出来之后,很多特丽陇技术上搞不清的东西都能搞懂了。在随后仿制特丽陇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而当特丽陇显像管电视被手搓出几台,并且点亮后,所有参与试制的工程师和技术员都惊呆了。
这年头彩色电影播放机都很少,而在色彩还原度、饱和度、对比度上第一代特丽陇显像管电视已经秒杀五十年代末期到六十年代初期的所有彩色电影放映机。
所有参与这项工程的技术员和工程师都呆呆的站在电视机面前,看着电视机一遍又一遍的播放着试机用的彩色录像带里录制的画面。
鲜艳的色彩在他们眼前不断闪过所有人只有一个反应:震撼!
而他们用来试机用的录像机和录像带是北京录像机厂在今年刚刚生产出来的【影王】第一代产品。
没得说,这要感谢随身听在全球的大卖,拉动了中国磁带产业的飞速发展。将原本应该由英国人在1956年发布的第一代盒式录像带给抢先了。
“这电视机太厉害了!咱们一共攒了三台,上级有安排怎么说吗?一名工程师问道。
“说了,一台送去北京,献给建国五周年的礼物。一台送去莫斯科,是送给斯大林同志的礼物,祝贺他们的十月革命。还有一台留在厂里,作为展示。”从北京来的同志道。
有技术员看了看特丽陇的画面,又看了看十一寸黑白电视的画面,他忍不住摇头说道:“这彩电好是好,但贵也是真贵啊!一台彩电的造价成本要接近十万块了。我看新闻,比一汽生产的重卡汽车都贵呢。”
“不能这么算,我们这个贵是因为我们现在完全是特事特办,什么东西都是专门生产专门制作,而且我们这可是超大屏幕电视,现如今不具备民用价值,所以成本贵的吓人。要是能开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小屏幕电视,那么价格就能下来了。”一名工程师道。
“即便是开一条生产线,这东西的价格下来的也有限。怕是成本造价不会低于三千人民币。我说的还是那种十二寸的小尺寸彩色电视。画面每放大三寸,价格就要往上提升百分之三十。我们国家目前老百姓怕是没几个能消费的起。就和这个录像机一样。录像机和录像带都贵啊。”
“没事儿。会降价的,你之前能想到一台收音机价格能降到一百块?要是不嫌弃做工和音质差的,八十块也能买一台。咱们贸易部的同志能把这些东西卖出去,在反哺咱们国内生产,最后总是能把价格拉下来的。”
“好了,不聊了。检查这两台电视没问题的话准备装车吧!不要误了建国五周年的国庆大典!”厂里的总工程师发言道。
众人忙碌了起来。而除了他们之外,国内众多工厂也在忙碌着。
许许多多最近一年甚至最近两个月才生产好的产品也开始一箱箱的装车发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