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758节
而之后扑过去的黑田士郎则发信来称,叛军和暴民都躲进山里了。需要增派支援,将他们围困逼出大山。
朝香宫鸠彦王思索了一下,动用了自己留下的三千机动部队,一定要把这些叛徒给揪出来!
但是朝香宫鸠彦王并不知道,他所作的事情在后世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就叫:葫芦娃救爷爷。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所担心的
(写在前面:本章带入以基层视角去写,不要带入已经知道信息的高层的视角,不要抬杠。) 北海道那边,朝香宫鸠彦王开始了葫芦娃救爷爷一样的送人头行为。
但是北海道的事情对于日本和美国来说,都只能算是癣足之患。至少目前他们是看不到那里有多大的问题。
所以他们并没有将多少重心放在那里。
甚至于美国根本就没多少心力放在亚洲。因为麦克阿瑟现在在欧洲问题。上都被搞得心力憔悴了。
苏联的攻势越发的猛烈了。这攻势不是说真正的战争,而是从情报部门到其他各个领域的交锋。
尤其是斯大林之前晕倒过一次之后,他已经有一种在开始交代后事的感觉。
扶持了几个人上来,又削了贝利亚的权,让赫鲁晓夫让开一块巨大的利益。
一套组合拳下来,是人都能看的明白。斯大林觉得自己手下的这批人大概是没有一个能和自己一样,做到大权在握还能相对清醒克制的。于是搞了一波分权,可能是想着等他死后,各个派系权力制衡。
这样搞起来对苏联比较有益。
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分权能不能成功,那就不好说了。因为需要时间的考验。
而对于斯大林来说,他有一种自己时日无多的感觉。他的一些行动开始变得着急了起来。他想要在自己离开这个时间之前,尽可能的多做一些事情。
比如说尽可能可的染红一两个西欧国家之类的。
所以克格勃成立之后,对西欧的攻势加强了很多。而与之相反的是,美国的cia因为之前的多次事件(巴黎打死学生,香港人间蒸发)等,造成了现在cia在国际上遭受打击。
但是cia最大的敌人反而不在国外,而是在国内,就在他们的身边。
fbi的胡佛虎视眈眈,随时都想着把他们一口吃下去。毕竟cia是从fbi身上分出去的部门,胡佛这个权力欲望极重的家伙想要拿回来也是正常。
这让cia的海外工作越来越困难了。再加上法国再次掀起的大法兰西主义,导致周边欧洲国家也再次有了更进一步的民族主义叙事情绪。
这么一来二去,欧洲那边的工作越发的困难了。虽然不能说是苦苦维持,但是美国是真的要真金白银掏钱给欧洲了。
美国的视线和精力暂时被转移到了欧洲。
而日本政府自己这边也没有太多精力去管北边的北海道。因为相比于北海道,自己西边的中国才更让人觉得危险啊!
中国人是不是导弹试射上瘾啊?今年已经发射了几次导弹实验了。
尤其是。上次特别过分,他们打着教朝鲜导弹技术的幌子,居然没把他们上次在朝鲜战争中修建的导弹基地拆除!
他们居然在那个导弹基地直接发射了一枚导弹,直接飞过了日本领土上空,落到了东太平洋上!
太吓人了,当天中国政府说,他们要试射火箭,说是要为太空计划做准备。
(因为导弹打的准,中苏已经开始谈火箭合作计划与太空计划。)中国说:我们发射火箭,仅仅是出于科研目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任何人,请各位不要紧张。
瞧瞧,瞧瞧,这说的是人话吗?我们大日本帝国能不紧张吗?
天皇都在当天又钻地洞了啊!
因为是真的怕中国人突然脑洞大开,来个导弹天降,打到皇居去啊。
自从中国人掌握了导弹技术,并且还打的贼准之后,天皇和一群日本没死的战犯都挺揪心的。现在中国军队虽然来不了日本,但是中国的武器却可以打过来啊。日本已经不安全了。
听说美国正在加速研发反导武器,日本政府和天皇多次表示,日本也愿意助美国一臂之力。
所以对日本来说,北海道问题真的不算什么。中国那边前段时间才砍了岗村宁次的头呢,裕仁天皇收到消息,听说中国那边也兴致勃勃的打算把自己的脑袋也砍下来,放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面来着。
所以和这些事情相比,北海道的一些暴民,那真的是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不过现在这些日本高官、战犯、皇族却觉得暂时可以稍微放下一点心了。
因为从六月中旬开始,中国长江流域开始疯狂下雨。雨水特别大。有泛滥成灾的可能了。
在收到这个消息之后,从地洞里钻出来的裕仁天皇高兴道:“哟西,中国就该遭受天谴! "是啊,对日本天皇来说,在他头上乱飞导弹的中国早就该遭受天谴了。
但是对于广大中国人民来说,1954年的特大洪水将是一场残酷无比的考验。
实际上从1954年5月份开始,长江中下流域省份就开始大规模降雨了。
不过夏天南方多雨,所以没有人在意这个事情。毕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几省的老百姓都特别习惯夏天暴雨了。有的时候一个月稀稀拉拉的下雨下个不停,就两三天放晴也是正常的。
一开始大家还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是当雨水一直下,并且没有一点停下,并且进入六月中下旬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时,大家才开始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劲了。
安徽省,彭家村。
村支书彭学武站在新修的村小学门口抽着旱烟。他的目光透过连日来不曾停歇的雨水看向更远处,那是一条距离村子不算远的小河。山涧小河并没有名字,但是却滋养了周围十里八村的数千上万名老百姓。这是这里的母亲河,没有它就没有附近的老百姓。
但是现在彭学武看向山涧小河的方向却只有了忧虑。
大雨中一人披着蓑衣穿透雨幕,他光着脚快速跑来。正是村民葛蛋,只是他现在的样子和两年前变化很大。他变得更壮了,原本因为长期吃不饱饭而消瘦的脸庞也被长起来的肉填充起来,看起来有了一丝圆润。
“支书,支书。我和小张在河边量了,这几天加起来水位上涨了0.3米。 我们去年开始和周边几个村子一起修筑的堤坝还有富裕。水量在涨个一米都能拦住。”
“要说还是县里领导有先见之明呢。要是没修这个堤坝,沿河两边的地早就淹完了。”说道这里葛蛋有些庆幸。
因为最早县里让各村子出劳力把沿途的河道修一下,葛蛋是不乐意的。因为修堤坝干活的工钱没他在砖窑厂干活的多啊。
但是这是上面下的任务,不完成不行啊。村里不少人不老乐意了。
但是在支书的要求下还是去了,反正是赶在今年入夏之前把村子里那片的水道都修了一遍。现在一看还真的是修的好啊。
不修的话,这水不得把村子靠河的人家都淹了?
葛蛋觉得特别幸运,但是彭学武却没有他那种开心。彭支书吧嗒了一下旱烟,然后把烟给灭了。
他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但是哪里不踏实又说不出来。后山的水库已经放水了,能抢收的粮食都抢了,抢不着的也只能是任由它们被水淹了。
到底是哪呢?
彭学武一拍脑门:“葛蛋,跟我去上游村走一趟。”
“支书,这么大雨……”
“叫你走就走,别那么多废话。我怀疑上游村的堤坝修的不行。”
第二百八十七章 拎不清轻重
上游村之所以被称为上游村,那是因为他确实是这条河的上游,村落就在彭家村往上大概5公里多的位置。
上游村这个地方,按道理来说,其实地理位置要比彭家村要好,因为那边水系更丰富一点,而且几乎没有山岭,所以可以耕种的面积也更大一些。
当然那是从前了,现在就不是这样子了,这几年彭学武在村子里面大搞发展。搞起了农民公社。
集合了全村的力量一起来进行工作,尽可能把所有人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再加上寿县这几年也分配到了大量的白羽鸡种和农科院制出来的蔬菜种。国家有意将安徽部分地区打造成蔬菜粮食和肉食的生产基地。
而寿县恰好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它将成为一个农业大县。彭学武搞的安哥拉长毛兔养殖和砖窑,可以说是给村子带来了不少的收入了,尤其是烧砖这件事情。
你说他门门槛高不高低不低,但附近几个村子还真没有几个人会。关键是前面很多村子没有办法将小农经济给整合起来。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先想着小家的。对于农村的小农经济来说,肯定是优先耕种自家的田地。想要把人集中起来,可是太难了。
尤其是上游村那个地方,多是以小农种粮为主。虽然他们村子也在开始学习彭家村这边搞农民公社,但是毕竟还没有完全搞起来。
再加上修河堤的时候,虽然是尽可能的挑农闲事件,但是有的时候因为工程量太大,始终会挤占掉一部分农忙时间的时候。
而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村民开小差。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即便是搞了农民公社,第1年这些农民估计也会有心里很多想法。也就是彭家村的农民公社搞了好几年了,大家相信其他人能把自己家里的那一亩三分地给种好来。
所以即便是被选去修河堤。那么最多也就是有点嘀咕,到了坝上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有十分力气就使十分力气。
但是。上游村不一样,彭支书还记得,之前自己曾经去上游村看过。明显的感觉到那儿的村民干活多少是有一些留力气的。很正常。毕竟大家还想着下工回去再忙活点家里的事情呢。
再说了修河堤这个事情,那些村民可是心里有很多闲话的,毕竟这么多年安徽这边也没有出什么大水灾呀。
尤其是咱们这个地方,近20多年30年都没听说过有涨水的情况。
这上面的领导也不知道是抽了哪根筋,突然让大家伙干这事儿。大家伙都一肚子的埋怨。这种情况下能够把河堤修好才奇怪呢。
彭学武忧心忡忡。上游村 的情况怕是不容乐观。
他和葛蛋两人披着蓑衣,冒着大雨在雨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即便是有蓑衣,但是雨水依旧会顺着缝隙打在身上。
一个小时走下来,两人都觉得身体满是寒意。尤其是葛蛋。他都觉得自己的脚冻的都快没知觉了。
即便是在夏天,但是这样的狂的风暴雨依旧是能够带走大量的体温的。
而来到上游村一看。彭学武就知道果然不出自己的意料,这里压根没有村民在河堤上进行寻访。
明明在这场大雨开始之前,县里面就下发通知了。
说是气象部门预测到6月到7月,将会有可能出现史无前例的大暴雨。要求各沿河的村子必须要加强安全防守。
那些紧靠河堤的村子必须要派遣村民上河堤巡逻。
自己在村子里就派了十几名村民进行轮流守护,并且还让人在河堤上修建了个简易的木房子,给巡逻的人避雨。
雨太大了,巡视会变得比较困难,但是监测水位上涨以及查看堤坝是否出现灌涌现象这还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曾经的解放军,彭学武在执行这方面任务的时候是一丝不苟的。
但是他现在看到上游村这边河堤上一个人都没有,就那么空空荡荡的。他火当时都来了。
他对同行而来的葛蛋说道: "这些天一直在下雨,上 游村的堤坝我之前看过他们修的多少有些马虎。你现在沿着他们这一段几百米的堤坝好好看一下。 看看有没有出现纰漏的地方。”
葛蛋这个人虽然说喜欢抱怨碎嘴子也挺多的,而且动不动就是各种牢骚话出来。但是彭学武交代他做什么事情他总是会做的。
只不过是又牢骚了一句: "村支书你管的也太宽了,这是他们村的事情,关我们什么事。
”
“你说的都是屁话,他们村子在我们上游,他这边堤坝要垮了,遭殃的不还是我们吗?快点给我好好查一查。”彭学武交代完葛蛋任务后,自己便朝着上游村村支书家的方向走去。
当他非常不善的一把手推开上游村村支书张海家大门时,他正看见上游村村支书张海正坐在家里抽着烟看着报纸,嘴里还哼哼唧唧的哼唱着本地的乡土剧。
彭学武当时那股子火就上来了: "张海,你干什么吃的!你们村子里大堤都不派人去看守的吗?”
原本张海被推门而入的彭学武给吓了一跳,但是看清楚来人之后,他也生气了。
"彭学武你是彭家村的村支书,你跑来我这里跟我指手画脚干什么?”张海看着怒气冲冲的彭学武,他也站起来发火。
“这么大的雨,你叫谁上河堤巡逻?你看那些村民骂不骂你祖宗十八代。”
“不就是下点雨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今年河堤都修起来了,这么高的大堤,河水漫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