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71节

  美军已经在朝鲜半岛投入了一半以上的陆军,之前已经被打残了大半,后续又不断追加。
  导致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沉没成本太大了。
  美国那边一边希望尽快结束朝鲜战争,另一边又希望有一个体面的胜利。
  但是很可惜,志愿军没能满足他们。
  体面的胜利?去睡觉吧,梦里啥都有。美军最后在朝鲜剩余十一万大军。
  釜山战役的溃败太快了,再加上中国的导弹是对着港口炸的。导致港口很多船都不能开了。
  即便是在最后时刻,很多人不顾危险和登船条件,强行游泳登船。
  但是最后美军能接走的陆军数量也没超过两万人。
  而且这还是所有人都把武器丢在釜山港后的结果。
  这是一场比敦刻尔克还要惨的撤退。至少敦刻尔克的时候,英国佬尽可能的把士兵都撤回来了。
  而这次,美军留下了近九万大军在釜山。其中一部分战死,更多的是被俘虏。
  朝鲜战争的最后一场大战役上,美军损失惨重。自此,美军在多年的朝鲜战争中没有获得任何好处,最后还有将近二十万大军被志愿军俘虏。
  当消息传到日本东京的时候,阿尔蒙德直愣愣的盯着通讯兵好几分钟,把通讯兵吓得大气都不敢喘。
  随后阿尔蒙德一口气呼吸不上来,紧接着一口老血喷了传令兵一脸。而日本方面,那些刚刚才因为美国重新武装日本而高兴了一年多的日本华族和皇族们也一副哭丧着脸的模样。
  因为这一次有大量的华族军官被志愿军俘虏。
  其中包含很多当年侵华日军军官。当时民国政府没有对其进行清算,还放了他们一条生路。
  而现在他们还能指望新中国放他们一条生路吗?
  釜山大捷胜利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全世界。
  先不说麦克阿瑟知道之后会不会和阿尔蒙德一样吐血。
  反正在北京的主席和总理以及朱老总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都猛地跳起来。
  主席高兴的猛拍巴掌,如同一个小孩一样。 “太好了!太好了!要把这个消息告诉全国人民,让大家都一起为我们的志愿军感到骄傲啊!”
  在主席的指示下,中国之声电台发起了对全中国的广播,广播不仅仅面对大陆, 还有香港、澳门、台湾。
  正在北京吃晚饭的张祥一家如平常一样打开收音机,准备听新闻。结果就收到了这条突然插播的消息。
  【特别新闻,今日汉城时间下午六时志愿军解放釜山。美军近十万部队齐齐投降,志愿军斩获无数,朝鲜战争以正义战胜邪恶,公理战胜卑鄙为结尾。
  彭德怀发表重要声明:西方国家在东方海岸线上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奴役一个国家的时代结束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捷之后
  “你把收音机调大点声音,快快快!” “哎呀,你急什么,催死了!”
  张祥催促着坐在收音机边上的老婆把音量调大点。
  其实现在收音机的音量已经足够听清里面说什么了,但是张祥生怕自己听得不够真切。
  【釜山战役彻底粉碎了李承晚反动政府对朝鲜半岛多年以来的压迫与剥削。朝鲜人民在今日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同时也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收音机里,播音员的声音慷慨激昂。
  在电台里念稿子的播音员也是亢奋的全身都在颤抖,身体每一处关节都微微发麻。
  什么叫做大捷?这就是大捷!犹记得抗美援朝刚开始时,全国人民捐钱捐物。
  得知志愿军的鞋子在朝鲜都磨破了,各地又发起纳鞋底运动。知道志愿军在天空没有优势,很多人砸锅卖铁捐东西,有一些人把家里偷偷存下的大洋、小金条都捐出来了,就为了多买一架战机。
  抗美援朝并不仅仅是前线几十万将士浴血奋战,同时也是后方数亿百姓一起的奋战。
  从衣服上省下的布做军装,从锅里省下的米做军粮。这不是一场局部战争,这是一场全国人民同心戮力,势要为新中国打开一片朗朗乾坤的终极之战。
  而这一刻,抗美援朝终于引来了所有人都为之欢欣鼓舞的时刻了。
  张祥端着饭碗,大力的拍开大杂院里每一户人家的大门。 “胜利了!我们胜利了!” “秦大爷,我们志愿军胜利了,美国佬被打跑了!” “李大婶,你的鞋底没白纳!”
  大杂院里每家每户都出来了。
  大家都听到了张祥的话。
  张祥大声招呼着:“家里有收音机的赶紧打开,别舍不得那点电,快听新闻。没收音机的来我家!”
  张祥从兜里掏出几毛钱,在自家五个孩子面前说道:“一人五分钱,你们沿着胡同给我喊。” “喊啥啊。” “就喊志愿军胜利了。快点去吧!要让胡同里所有人都知道!”
  那天晚上张福五兄弟使出吃奶的力气在胡同里边跑边喊。 “朝鲜大捷了!志愿军胜利了!” “朝鲜大捷了!志愿军胜利了!”那一夜,胡同昏黄的灯光下,自己和兄弟们奔跑的身影,张家五兄弟记了一辈子。 那一夜从北京、上海、广州再到更小的一些城市,乃至是刚刚办了一年半砖厂的彭家村。
  好多人都走出了家门,在大杂院里、胡同里、石库门里、西关大楼里、农家晒谷场上,大家纷纷打招呼,纷纷问好。
  就像是朝鲜战争不光是属于志愿军将士的战争一样……朝鲜战争的胜利也不是光属于志愿军前线将士的胜利。
  这是属于全国人民的胜利。
  所以毛主席才要让广播电台第一时间通传全国。
  总理更是找来北京市内专门筹备重大项目的负责人,问:“北京现在还有没有烟花啊?” “有一些。明年是建国五周年。我们向一些烟花厂商订购了一批烟花做测试,从中选取最好的一批用于明年国庆。现在我们仓库里还有不少呢。”负责人道。 “那就不要小气了。今天这么热闹这么重要的日子,拿出来放了吧!”总理如此道。
  负责人点头:“诶。”
  随即马上去忙去了。
  在张祥所在的大杂院里,大家伙聚在一起聊天听收音机。新闻还没有结束,还在讲述志愿军攻克釜山的详细经过。
  以及这场战役之后志愿军的缴获。
  当听到排水量五点八万吨的战列舰和航母被美国人自沉港口后,在场所有人都痛心的拍大腿,样子和150师的李佐师长一样。 “怎么就把咱的军舰给沉了呢!狗日的美国佬,净干坏事!”
  胡子花白的秦大爷骂骂咧咧的。 “我说今年这七月十五鬼门开的咋一点阴气儿都没有呢。感情是咱老祖宗开鬼门帮咱接鬼子走呢。”
  大杂院里的李二婶一边打着毛线衣,一边笑呵呵的说着。
  张家五兄弟今天特别开心,因为他们爸爸特别开心。
  开心到去胡同口的小卖部买了两瓶汽水给他们喝。
  现在山海关汽水的产能已经上来了。除了供应苏联的浓缩糖浆之外,终于有余力大面积供应华北和东北地区了。
  成为了北方最大的汽水厂,也注定会成为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张祥这么高兴是因为听到收音机里说,包括冈村宁次在内的十几名逃过了二战战犯清算的甲级与乙级战犯在朝鲜被抓。
  其中许多人对中国以及朝鲜半岛犯下累累血债,现在是到清算的时候了。
  张福五兄弟三十年后都记得今天,一直刚强的老爹哭的和泪人一样。
  他端着白酒对着天上的明月喊着:“爹!娘!你们的仇终于可以报了!”
  张祥三杯白酒撒在地面敬父母,北京市一连串的烟花升空庆祝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捷。
  张福等少年都抬头仰望着夜空,看着被火树银花装点成不夜天的夜空。
  北京各大高校学生几乎就和商量好的一样,大晚上的举着红旗敲锣打鼓的游行。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有大城市的热闹,彭家村这样的小农村有小农村的热闹。 办了一年半的砖窑厂了,作为村集体企业。
  砖窑厂给彭家村带来了不少的收益,年初的时候村委给村里添置了一台收音机和大喇叭,每天用大喇叭播报新闻和各种娱乐节目,听时政讲解成为了村里人最时髦的娱乐活动。
  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第一次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做到了新闻信息同步,国家政策了解同步。
  村里的年轻人听着中国之声的广播,已经学会唱《精忠报国》、《男儿当自强》了。
  也知道新中国现在不断的发展,就像是他们彭家村也在不断的发展一样。
  很多年轻人不安分的心里都在跳动,他们希望走出这个山村……不仅仅是去县城,而是去更大的城市,去看这个更广大的世界。
  经过村支书和收音机的不断讲解,村里很多人才真正理解国与家的关系。
  也才真正明白志愿军到底是为什么而战。
  彭家村里的庆祝没有北京那么热闹繁盛。
  只是在烧红的火堆里投入竹节,让竹节在火堆里噼里啪啦的爆裂开来。
  曾经的解放军,现在的村支书,彭学武的脸上从来没有挂起如此的笑容的,笑的连眼睛都看不见了。
  只不过他笑的很开心,有的人却笑不出来了。就像是在北京的张东荪,当他听收音机听到志愿军大胜,美军连釜山港都丢失了,九万大军被俘虏。
  正在吃晚饭的张东荪愣住了,拿在手上的筷子和碗都掉在地上。碗摔的粉碎,碗里的米饭撒了一地。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他喃喃自语恍若疯癫,家人都被他的状态给吓到了。
  还未等张东荪真的发疯呢,康生亲自带队闯开了张东荪的家门。 “你们是谁?你们干嘛!” “呵呵,干什么?张东荪,你的通敌卖国的汉奸行为还以为跑得掉吗?你和你的那些同伴我们盯了三年了。走吧,不要连最后这点体面都没有了。”
  张东荪跌坐在椅子上,如丧考妣。
  与张东荪同样面色不好看的还有远在台湾的蒋总统。
  虽然说蒋总统在全台湾下了禁止收听大陆电台的命令。
  但实际上他自己偶尔还是会听听的。
  美军丢失釜山港的消息美军没有告诉他,胡琏来不及告诉他(胡琏在船上跑路呢,没大功率电台)。
  他还是听大陆的电台才知道的。
  光头把饭桌直接掀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疯狂骂着:“娘希匹!阿尔蒙德你个娘希匹!麦克阿瑟你个娘希匹!”
  当然,苏联的斯大林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釜山港如此陷落,中国获得如此大的缴获。算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斯大林很高兴,只要美国吃瘪,而且是疯狂吃瘪他就高兴。他直接给主席发了贺电。
  同时要求真理报和苏联所有广播电视媒体全功率播报这
  一消息,他要让全世界都知道美国的失败。
  而在美国的麦克阿瑟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了!完了!总统连任完了!
  国防部长艾森豪威尔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则是擦了擦一脑门子的汗:好吧,虽然后续事情很麻烦。
  但是不在这个时候当总统是对的。看看麦克阿瑟吧,他才叫焦头烂额。
  ……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法国复兴社社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