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20节

  而这一波好戏唱的整个欧洲乃至美国都侧目了。
  甚至逼的欧美主流媒体不去战俘营参观奥运会都不行了。
  第一百零一章 叫你们不信
  “看报,看报。看法国学生进步思想!” “是选择走上自由进步的阶梯到世界的舞台去看看,还是永远龟缩在一处?” “我们是不是应该去看看到底是中国人说谎,还是美国人说谎?!”
  清晨法国巴黎的街头,卖报纸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独角兽日报》把这群法国大学生的文章给刊登了出来。
  《独角兽日报》虽然定义上是一个小报,但这个小报指的是其对待新闻的态度,以及很多报道不够严肃严谨。
  但这并不是说独角兽日报的报纸小。
  独角兽日报和任何一个正经的大报纸一样,都有足足二十四版的版面。
  今日发文版特刊,独角兽日报甚至把平时的广告都给撤掉了。
  在头版头条上贝尔亲自编撰了一个标题:听听法国年轻人在说些什么。
  接下来,足足二十四版的内容,就连中缝都让贝尔给塞满了法国青年学生的文章【复兴法国社】的学生们在赛宾等人的串联下,把心中积蓄的诸多不快一口气全都倾泻了出来。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支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确实不错。
  被打烂的法国也确实是靠马歇尔计划渡过了战争结束后最艰难的那两年。
  赛宾等大学生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也是吃过美国援助的面包的。
  但是感谢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和支持法国卑躬屈膝对美国有求必应是两码事。
  国家是要有国格的。在历史上中,法国的大学生就对这些事情闹得很厉害。
  包括在历史上里,1959年戴高乐重入爱丽舍宫,重掌大权,其很大的诱因就是法国如火如荼的大学生运动。
  年轻人压在心中的怒火已经快要压不住了。
  李锐对欧洲的宣传攻势和美国在朝鲜半岛的进攻颓势……都不过是将原本历史中就会爆发的东西拉动提前罢了。
  法国人是欧洲大陆中民族自豪感最强的国家。
  英法两国虽然说是欧陆两强,但是两国还是有差别的。英国始终是散装。
  不管是苏格兰还是爱尔兰,天天都想着闹独立。英格兰也没把他们两个当自己人看。
  法国至少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没有英国那种烂糟糟的事情。一句【法兰西万岁!】能激起多少热血少年少女为这个国家献身。
  在巴黎的一间二层小楼内,这就是作为【复兴法国社】的总部所在地。
  赛宾正在安静的等待着市面上传来好消息。
  如他等待的一般。法国巴黎街头,因为《独角兽日报》这一波巨大的炒作。整个巴黎的舆论已经开始发酵了。
  因为有史以来还没有相同的事件发生。
  全法国的大学生在一夕之间得到了一个可以媲美国家级的发言平台,并且在上面畅所欲言。
  没有禁言,没有缩略字,没有删减。《独角兽日报》这一波是原汤化原食的给老巴黎正白旗贵族们好好端上了一碗巴黎青年特产汤。
  独角兽日报的主编贝尔才不怕法国那边闹呢。
  自己这波操作,英国政府一定会帮着自己的。
  法国那边想要关停自己的法文版报社都不行。
  就像是英国要是想要抓谁,法国一定会帮人逃跑一样。只要能让法国难受,那英国全国上下都要摩拳擦掌的一起帮忙。
  现在不需要英国摩拳擦掌的去帮忙。因为法国自己都乱了。《独角兽日报》的特刊一发售,很快就被学生群体抢购。
  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还有高年级的中学生们。
  感谢《碧潼战俘营》的真人秀节目现在在欧洲成为顶流节目吧。
  就连中学生小学生都看过这些节目(或者至少听过)。这些大学生文章里借着碧潼战俘营的名头写的文章,这群中学生们也大概能看懂。
  其中基本的诉求,关于青年人不该偏听偏信,不应该被单一媒体的言论所影响。
  应该多听多看,多去见识整个世界的言论,受到了几乎所有学生群体的欢迎。
  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讲的对。是有道理的。只有学生才分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
  想要分清世界的真假,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看一遍,有时候看一遍还不够,还要看好多遍。
  最终才能得到些许真实。但是对于成年人,尤其是政客来说,真假重要吗?
  碧潼战俘营真假有意义吗?没有。我们向美国佬卖国了,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上帝规定了我们不许卖国吗?
  也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还抱着可笑的正义感,通篇写这些毫无意义的东西。
  原本法国政府是想要低调处理这件事的。
  因为这群法国学生说起来头头是道,你们说想要去中国,想要去战俘营。
  你们去啊,你们有钱吗?也就嘴巴上说说罢了。五十年代的飞机票可贵了。
  根本不是一群穷大学生能负担得起的。
  所以一开始法国政府虽然烦《独角兽日报》上刊登的这些内容,并且议会里有一些议员破口大骂。
  但大家也就当成不足为道的小事罢了。
  现在他们文章写得好,过一些天就没人记得他们了。原本这么计算是挺好的,但是这世上不是上面都是按照这些人规划的剧本搞得就在【复兴法国社】的总部内,赛宾得到了好消息。 “中国表示愿意支持我们前往碧潼战俘营的全部经费。并且他们和苏联一起安排好我们前往朝鲜的通道了。” 赛宾一挥手:“好!法国现在还不够混乱,需要再乱一点,只有乱了,我们才能重新迎回戴高乐将军。” “快和苏联、中国方面的人联系。看看我们应该如何前往那边。政府是不是对我们的文章不屑一顾?”
  赛宾这话问的其他几名同伴气愤不已。
  因为别看现在市面上他们的文章已经闹的动静很大,但是政府根本不在乎。
  赛宾看着自己的同伴,就知道自己没猜错。
  他笑了:“没事,他们很快就会动容了。” ……
  是的,法国政府很快就要动容了。
  就在法国政府对文章的指责不以为意的时候,赛宾带着七十名学生代表分次分批的进入德国。
  并且很快和苏联方面的人接触上了。当他们坐上飞机,朝着中国方向飞去的时候,真理报发了一张他们的挥手笑的照片。
  并且真理报罕见的用了一个非常具有情绪性的标题。
  《这群孩子比几亿欧洲人都更有种》。
  樊尚政府内,已经很困倦的樊尚看着急匆匆跑进来的秘书,他无奈的问道:“难道又有什么大事?” “是的,总统先生。我们的大学生,真的跑去参加碧潼战俘营的奥运会了!”樊尚拿着的眼镜掉了。
  第一百零二章 要搞就往大了搞
  飞行在上万米的高空,赛宾很难判断自己这次的决定是对是错。
  但是管他对错呢,有的事情就是需要去做的。
  自己所担忧的对错不过是利益抉择时是否做了最优选罢了。
  至于来这里本身是对是错?这不需要考虑,因为一定是对的。
  赛宾带着七十名法国各大高校学生组成的代表团去朝鲜,其实不管是中国还是苏联都是举双手欢迎的。
  苏联帮忙出动了飞机,中国则是派遣了专门的翻译。
  赛宾坐在飞机里对这群他串联起来的同学们说道:“各位,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虽然这话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但是在抵达中国之前,我还是要在说一遍。” “这次我们做的事情可能……不,不是可能,是一定会让法国政府不爽的。回去之后,我们大家可能会被开除学籍,还有可能会被逮捕,他们可能会用一切手段来压迫我们。” “大家有做好心理准备吗?”
  面对赛宾的问话,机舱内的大学生们都发出了笑声。 “赛宾,我们私底下报名的时候就已经不可能害怕了。” “对啊,不过是坐牢罢了。好男儿难道害怕为国家坐牢吗?” “如果因为这件事而开除我的学籍,如果我念的大学是如此不明事理的学校,那么这书不读也罢!”
  十八九岁、二十郎当岁的人,天不怕地不怕。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大反倒畏惧狼。
  有时候这个年纪的年轻人就是要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质。
  人不轻狂枉少年,不嚣张一点算什么年轻人?
  中国有句话说得好:三十岁前的人如果没点脾气,那不会有什么出息。
  三十岁后的人如果还有很多脾气,那也不会有什么出息。什么年纪就应该做什么年纪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就该带一身傲气,搅得周天寒彻。这一群脾气不好的法国大学生们,在为他们的祖国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
  北约是不行的,苏联也是不可信的。左与右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要的是法兰西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在某个集团里成为别人的小弟。
  中方的刘翻译在航程的这段路上和这群大学生们聊过。
  这群大学生也不屑于掩饰他们的政治观点。
  第一:他们想要看看碧潼战俘营是不是和中国宣传的那样。
  第二:他们不喜欢北约。
  第三:他们也不喜欢苏联集团。
  所以刘翻译趁着飞机落地加油的时候给国内发了电报过去,把这群大学生的政治
  思想也一并发了过去。关于怎么迎接这群大学生,主席和总理特别把李锐找了过来。 “我和总理都不适合露面。我们一出面,政治意味就太浓了。这群大学生回去怕是会不好受啊。”主席如此道。
  他还是很为这群大学生考虑的。
  虽然说法国的反共气氛远比不上美国那么魔怔。
  但是自己和总理所代表的身份毕竟不一样。
  所以还是不要出面了。还是李锐出面接待一下吧。 “我合适吗?我处理外事的经验不够啊。”李锐有些犹豫。 “欸,李锐同志,你处理和赫鲁晓夫同志的外事问题不就挺好的?而且外事问题嘛,你以后肯定要遇到很多的。他们不过是一群大学生,你也不要有什么压力。”总理宽慰道。
  虽然说起来是这样,但是这群大学生来参加战俘营奥运会的政治含义是不言自明的。 “这群大学生的政治意图呢,他们不相信北约,但是也不一定能和我们走到一起。也就是礼貌的接待他们就好了。”总理简单的定下调子。
  关于这些法国人的政治理念,李锐是很清楚的。
  毕竟之后戴高乐上台就证明了这群法国人的选择了。
  戴高乐上台后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法国退出北约,驱赶北约驻军,不再承担北约盟国任何协议。
  并且在戴高乐任上,中法建交。
  传说中(未考证)法国的氢弹也是在戴高乐时期中法蜜月时期中国帮着搞定。 “不指望高卢雄鸡左转变红,至少短期内不抱这个期望。但是只要他们不要唯美国是瞻,不要和北约尿在一个壶里。那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