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614节

  他的跑步成绩、跳高成绩等等都极其糟糕,属于观众们看见都要发出嘘声的那种。
  但是在平板卧推上,这个家伙却像是一头壮牛一样。
  嘶吼着推起了一百七十五公斤的重量。
  并且一连推了七个才停下。这种富有反差的选手就很让人喜欢。还有如亚当斯这种,各种体测数据都很平衡的,跑得快跳得高举得重的人物。
  这些人的选拔方式是如今全世界所有观众都没有见过的。
  观众们透过电影画面知道这些选手姓谁名谁,家在何处,爱好什么特长什么,甚至喜欢吃什么。
  这让观众们有一种看自己朋友的感觉。
  而这些朋友谁能进入体育队,也牵挂着他们的心。
  第九十六章 要不要买飞跃
  一个神奇的现象在欧美发生了。
  那就是欧美在政府层面严厉杜绝《碧潼战俘营》的任何相关节目,甚至是讨论。
  就连小报都不能讨论这些节目。如果主流媒体报道了关于《碧潼战俘营》的任何消息,那一定是负面的,一定是宣传不好的地方。
  但是《碧潼战俘营》经过短暂的沉寂后(也就是节目趋于平淡……战俘营又不可能和后世没底线的综艺节目一样故意挑拨矛盾,所以观众追看的就少了)。
  终于又一次迎来了强烈的爆发!从欧洲到美国,这个节目再次翻红。(虽然沉寂的时候依旧是世界顶流的综艺节目。)
  当然,在欧洲的传播会容易一点。美国的传播很难,毕竟非美委员会和fbi不是吃素的。
  但是总归是有人传这些东西进去的。苏联在美国也是有发展党员的。而中国自从搞了战俘探亲制度之后,干脆把这搞成了一个常态化的制度。
  每个季度都允许欧美家属来探亲。慢慢的,中国依靠这些战俘家属也在美国慢慢展开自己的触角。
  就像是在美国一个纯黑人的社区里,安东尼一家正在呼朋引伴,招呼着朋友们来家里看录像带。
  正是在碧潼战俘营记录片里那个和白人共用一个水杯喝水的安东尼的家人。
  他的父亲之前来过碧潼战俘营,就在圣诞节的时候。
  他在战俘营里被黑人和白人能和平共处的景象惊呆了。
  随后在战俘营探亲的那段日子里,被管教们发展成为了中国向美国延伸的革命人员之一。
  老安东尼在纽约一家高级酒店当迎宾已经有三十二年了……从他少年时代干起,这个职位他就没有变过。
  因为他的身高和仪态都很好,酒店也就一直在用他。这是黑人能找到的,相对体面的工作。
  迎宾虽然杂活很多,但是至少在高级酒店工作的话工资还行。
  偶尔还会有顾客的小费打赏。
  白人老爷有时候对于黑人奴仆还是不吝啬那种小费打赏的。
  老安东尼靠这个职业养活了一家人,但是很多时候他很难对这份职业产生多少感激之情。
  是的,有的白人出于他们的基础教养和约定俗成,他们会给迎宾一些打赏。
  因为迎宾要帮他们从车上搬运行李,把大件重物搬运到客房等等,其实挺辛苦的,所以打赏也是应该的。
  但是很多白人老爷是把这种打赏当成一种高贵的怜悯,他们的小费不是感谢老安东尼的劳动力付出,而是出于他们骨子里的高高在上。 老安东尼这辈子不知道多少次跪在地上捡起客人打赏(丢在地上)的小费了。
  很多时候只是几枚五美分的硬币。年轻的时候尚好,年纪越多,他的腰就越弯不下去了。
  心中的怒火并没有随着年岁的增加而减少,相反他的怒火一直在积累,一直在上升。
  腰也就越来越弯不下去了。而和很多黑人单纯的仇视白人相比,老安东尼其实并没有那么仇恨白人。
  因为在酒店里也有和他一样的白人迎宾。
  他们的遭遇不会比自己好多少。在高级酒店的住客面前,他们都是牛马罢了。
  所以在朝鲜半岛之行,并且和当地的管教们接触和学习之后,老安东尼和他的儿子小安东尼一样,很快被染成了赤色。
  就像是在他家里悄悄的收看《碧潼战俘营》的节目,这么危险的事情老安东尼也愿意做。
  因为这个纯黑人社区里有很多人家的儿子都参加了美军的黑人团。
  而黑人团在朝鲜半岛被成建制的俘虏了。
  这些人都忧心孩子,所以当初几十名黑人家属去朝鲜探亲的时候,他们不光是代表自己去的,同时也是代表所有人。
  而现在老安东尼不仅仅带回来孩子们的消息,甚至组建了一个不太稳定的沟通渠道,让这群人知道自己孩子现在的境况。
  老安东尼家的房子并不算好,是木质结构的单层房屋,占地大约一百五十平米,还有个五十平米的院子。
  之所以能拿到这么大的地,是因为这里距离纽约繁华区域极远而且这里整个地区居住的都是黑人。
  所以地价根本上不来。这里连警察来的都少。
  这种纯黑人社区在五十年代除了穷之外,其实治安反而比七十年后的美国黑人社区好多了。
  因为现在美国黑人社区的主要问题是穷和没有体面的工作,而不是像后世一样,不光穷还有毒品、性交易等各种问题。
  老安东尼站在家门口欢迎着老友们。 “理查德,你好吗?” “爱德华,你最近又胖了,是不是偷吃后厨的炸鸡了?” “蒙特,你小子真该好好涮涮你身上的怪味了。”
  老安东尼和来自己家看节目的众人打趣着。
  这些都是社区里的黑人,从事的也是纽约市最基础的工作。这里有下水道的管道工,有清洁工,有垃圾场焚烧工和填埋工,医院里拉遗体的收拾断肢碎肉的,还有专门给人通马桶下水道的。
  这群黑人是结结实实的社会底层。是维持纽约运转,但是纽约白人又不希望看到的那些工人。
  他们汇聚在老安东尼的家里,喝着廉价的色素饮料,带来了最便宜的肉食(炸鸡)。 他们说说笑笑,看着老安东尼在摆弄一个六手的放映机,把影片给放映出来。
  《碧潼战俘营特别篇:球队的组成》。这个记录片生动详实的记录了每一名球员,并且展现他们的天赋。
  每当里面出现黑人球员的时候,这群黑人社区里的黑人们就会爆发欢呼。
  尤其是在选秀过程中,黑人球员要是超过白人球员被选上,那他们更是欢呼的要把房顶掀掉。
  还好这里是黑人社区,老安东尼让社区入口的黑人帮忙放哨。不然引来了警察和 fbi就不好了。
  不过相比于黑人球员被选上而引起的欢呼……实际上在一个小时的节目里,各种黑人球员和白人球员简单的体侧过后,便是开始分队分组练习。
  就像是碧潼战俘营一号营的八支篮球球队,一共选了十七名黑人球员。
  按照现在战俘营里的黑人和白人的比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了。
  当影片里,这群黑人和白人队员一起训练,一起吃苦,一起分组对抗,一起投身训练的时候。
  他们一起流过的汗,和一起训练比赛所留下的痕迹,都让银幕前的黑人们默默无语。 “黑人和白人是可以交朋友的啊。”
  当名黑人水管工看着一名黑人前锋突破防守,一个漂亮的上篮进球后因为重心不稳而跌倒。
  原本负责防守他的白人中锋自然而然的伸手将他拉起来,这在球场上再常见不过的动作,却让在场不少的黑人默默流泪了。而这选秀特别节目,战俘营录制了两期。
  并且是直接联播的,第一期仅仅是给观众们展现选秀球员们的身体天赋和基本对抗能力,还有基本分组。
  而第二期则是直接录下了五大战俘营分组后的精彩比赛集锦。
  当然,在这些比赛集锦中李锐没忘记自己的使命——插播广告。通过各种体测考验,最终选出来的所有运动员们在激昂的音乐中逐一登场。
  在这里负责剪辑的摄影干事们还特别搞了慢放抽帧动作。
  当一支支球队的球员们整齐的踏步出列,再配上中西结合的激昂曲调,当真是把气氛渲染的如同体育界的巨星登场一样。
  当然了,这些所有运动员都穿着统一的鞋服。
  李锐提前几年把飞跃这个品牌搞出来了。
  中国也是要有自己的运动品牌的。现在的中国已经有回力了,这个诞生于1929年的老品牌不错。
  但是李锐布局思考的是更长远的地方后世回力和飞跃多少有些不争气。
  不过在这个年代他们还有救,还充满了活力。
  回力以后主打的路线便是国内工具用鞋。
  而飞跃则主打国内外高端运动用鞋。
  飞跃标志性的红蓝标印在1952年的板鞋上,还真别说,看着还挺帅气。
  这年头运动鞋服没什么太多的科技含量,和后世没得比。基本上造型好看,颜色漂亮大家 都喜欢。
  刚刚从上海第三橡胶制品厂独立出来的飞跃鞋还没在国内打开名声了,却已经在国外打开名声了。
  因为这一波球员被选拔成功后,负责带队的队长就会送上一双飞跃球鞋。
  这个画面颇有象征性。
  而飞跃一口气推出的七款不同样式的球鞋也跟着这波热度散播到了欧美。
  就连远在德国的威廉在看了节目之后都再想:我要不要买一双飞跃呢?
  第九十七章 该他们上场了
  威廉在考虑要不要买一双飞跃鞋。
  因为记录片里面的飞跃鞋看着还真的挺帅的。
  实际上飞跃的设计一直都不丑。在历史上的后世,最早一批的国风回潮就是从飞跃、回力开始的。
  只不过当时是欧洲的设计师偶然发现飞跃,觉得这鞋挺不错,买回来穿穿然后火了。
  说到底还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历史上中,很多如同飞跃一样的鞋服品牌,它们本身没有太多科技属性,主要卖的就是版型设计。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这些国产品牌在国人眼中【土】的属性值已经是溢出爆表了。
  就像是飞跃鞋一样,如果不是因为在欧洲又火了一遍。
  那么那些2010后的大学生又有谁会去买这种鞋在大学校园里面穿呢?
  其实这种文化不自信和文化话语权被别人拿走的现象在后世已经普遍到见怪不怪的地步了。
  所以现在只要有机会,李锐就会抓住一切机会一起使用。一边赚钱,一边植入文化和品牌,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像是威廉是在酒吧里吃晚饭的时候,看的《碧潼战俘营》的特别节目。
  不仅仅是他觉得里面的飞跃鞋挺好看的,酒吧里不少其他人也觉得很酷。 “这鞋还真的挺好看啊。你看,这群运动员穿的运动服也挺好看呢。”
  酒吧里有酒客这么说着。
  威廉啃着薯条连连点头:“是啊,是啊。看这个节目我就感觉,中国的这些设计怎么能这么好看呢?” “你们觉得这些球员打球精彩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