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80节

  而且洋货不要,只要国货。这真是见了鬼了!九龙城寨因为医疗费用比本岛低廉,所以香港本岛有很多人来这看病。
  但是来城寨看病的一般都是底层华人。
  看的病大多也是些小毛病。
  华人中的精英份子和白人是断不会来这里的。
  而这段时间以来不仅仅有大量的华人精英来这里看病,还有白人、印度人都来了。
  而更奇怪的是还有很多很穷很穷的华人也来了。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明确,就是国产胰岛素。那些又有钱的也就算了,那些一看就很穷的华人怎么买得起比洋药还要贵三分的人工胰岛素啊。
  雷月星坐在九龙城寨边缘的一个餐厅里,餐厅里都是他的手下。
  雷月星啃着一块用黄油煎过的吐司面包……他远远的看着好几名华人从陆尧的诊所走出来雷月星道:“妈的,这辉瑞当真是狠啊。在全港范围内募集糖尿病患者来帮他们试药啊。” “星哥,那我们要帮辉瑞弄药吗?”吴锡豪在一旁低声问道。
  雷月星道:“先不急,别急着答应下来。再看看。”雷月星心里还有一个想法,自己已经把这些事情给传上去了。
  但是小孙目前还没把上面的处置态度示意下来。
  上面到底是准备搞什么?雷月星不清楚。但是他隐约的觉得上面搞这个胰岛素也许不仅仅是卖药那么简单。
  这些天他也找人调查了。他大概也清楚了一些事情。
  洋人现在如今从牛、猪体内提取胰岛素的做法会让病人产生抗药性。
  口服的药片也会产生抗药性。吃多了用多了就没用了。
  而国产的这个人工合成胰岛素据说是没有抗药性的。
  雷月星虽然不懂药,但是也知道这其中蕴含着怎么样的价值。
  他觉得国内并不是简单的在卖药。他们要干什么?雷月星的感觉确实不错。
  国内要的并不是单纯的卖药。而是想要通过卖药这一行为,增加《现代科学》这本期刊的影响力。简单来说就是要在前沿科学上稍微和同行小小的掰一下手腕。
  第五十一章 方方面面的
  “不卖药不行啊。咱们发的第一本期刊,在国际上几乎没有溅起多少水花。”
  作为《现代科学》的主编,张文裕有些无奈。
  张文裕的本职工作是研究高能物理和宇宙线。
  担任《现代科学》期刊的总编算是挂职。
  因为这样的期刊需要一个镇得住场面的大佬。
  张文裕镇场面的资格足够了。
  而且现在国内的科研资源在向两弹一星让步。(注:历史上中原子弹和氢弹是同步开始研究的。本时空中原子弹先走,氢弹尚在理论研究……因为缺乏于敏构型的详细资料,步调相对比较慢)张文裕的高能物理和宇宙线研究在两弹一星中自然有用武之地。
  只不过众多大佬中,他是唯一个能稍微抽出点时间来管期刊的。
  所以期刊搞起来的时候李锐抓了张大佬的壮丁。
  张文裕毕竟是在历史上中教出了:杨振宁、唐敖庆、李政道等杰出科学家的人物。
  当时在搞期刊的时候,基地内的科学家们开会讨论应当以哪些文章打头阵。
  后来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发现胰岛素氨基酸排序为主文章……随后再辅以其他相关文章将这一发现和后续的理论完善。
  胰岛素氨基酸排列是历史上中1955年被发现的。
  听起来这个发现好像并不是什么很厉害的东西……
  但实际上这个发现让弗雷德里克获得了1958年诺贝尔奖。
  因为牛胰岛素氨基酸序列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每一种蛋白质都有自己的序列。
  很多看似很基础的科学规则,实际上重要性都很高。而在此基础上,很多人才意识到人类dna的异同。
  发了这样的文章,以及大量相关的辅导性文章,原本应该是引起轰动的。
  但实际上溅起的水花很小很小。都说科学无国界,或许吧,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科学领域的争锋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争雄,还是话语权的争夺。
  也许基地里有的科学家对直接引用历史上后世的一些科学文章有科学道德障碍。
  但是作为基地主事人的李锐不在乎的。毕竟你不能拿一个李锐不存在的东西来障碍他。
  后世李锐见过的龌龊事多了,他不在乎这方面先抄起来。毕竟话语权拿不到,你再有科学道德又怎么样?
  还不是被人捏着鼻子走。 “中文期刊的局限性还是有点大啊。”基地里有的科学家在开会的时候忍不住说道。 “要不然我们还是再多搞一个英文期刊?” “不。”
  李锐否了这个提议:“诸位,你们何时看过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为我们中国发一个中文期刊?” “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期刊有什么文字其实也是话语权的争 夺。” “我们要是用英文启发期刊,那么其天然性就会矮英国科国家一头。诸位也看过我在基地里放的纪录片了。
  法国都搞过保护法语运动。结果呢,法语影响力越来越小。在后世不说小语种吧,但也说不上是多么大的语种了。”
  “语言话语权的削弱,是对我们国家和文明的变相削弱。而且诸位也知道这次期刊发的文章可不是水货。主文章可是可以拿诺奖的。”
  李锐稳住了基地那些想要再用英文发一个期刊的科学家们。
  李锐的话让不少人点头赞同。
  话语权的争夺是充斥在每一个角落的。 “我们发中文期刊,关注的人少。除了一些在我们中国工作的苏联科学家……嗯,还得是那些懂中文的苏联科学家之间溅起了一点水花。对外我们确实没有溅起什么水花。” “但是这不着急。在发这些文章之前我和钱总(钱学森)、邓总(邓嘉欣)、张总(张文裕)商量过了。” “我们的语言和文字被忽略很正常。外国人假装看不见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但是把货真价实的东西拿出来,我就不信他们还能假装看不见。” “他们科学家可以假装看不见,但是我不信他们的商人假装看不见!他们会放着花花绿绿的钞票不赚!” 在李锐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利用后世的科学知识和网购来的设备,以及大佬们的手搓和实验。
  人工合成胰岛素在磕磕绊绊中算是诞生了。
  现在外国学术界对新中国诞生的《现代科学》期刊毫不在意。有的人知道中国搞了个期刊,但是得知是中文期刊后,连看的欲望都没有了。 “呵,你们中国人搞期刊还搞中文的。不拿英文。难道为了看你们的期刊我还要再学一门中文吗?!”
  不止一名外国学者说出类似的话。
  就说香港吧,香港五十年代已经有了香港大学,这所大学建于1910年,现在已经建校40多年了。
  其前身是香港西医学校。
  可以说香港大学算得上是源远流长了。
  也是一个老牌名校了。而且学校内的生物医学科目是强项。这个年代能上香港大学的非富即贵。
  此时英国人还怀着彻底同化香港的念头。
  所以香港大学是全英文授教,从语言文字开始建立香港新一代精英阶层对英国的全面认同。
  所以当香港大学内出现一本中文期刊的时候,在这所学校就显得特别的诡异。
  香港大学医学院三年级的学生罗长虹正抱着《现代科学》的中文期刊苦读者。
  在香港大学的一块草坪上,他一边看期刊,一边做笔记。这是一个周末,和他一样晒太阳看书做笔记的同学很多。
  还有很多同学聚在一起 用英文小声的交谈着。 “劳瑞(罗长虹英文名)你在看什么呢?”
  罗长虹抬头看去,原来是三年级的同学李嘉栋。
  罗长虹道:“大卫(李嘉栋英文名)你今天不是约好了和瑞纳去打网球吗?” “嗨,她被闺蜜甩了。她去陪闺蜜去了。你在看武侠小说吗?”
  李嘉栋看了眼罗长虹手上的杂志,上面全是中文,密密麻麻的汉字让罗家栋没有仔细看。
  他下意识的觉得罗长虹是在看武侠小说……因为现在香港的报纸已经开始又连载武侠小说的风气了。
  一些杂志也会把武侠小说合并在一起出版。
  武侠小说算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主要消遣之一。
  罗长虹听到李嘉栋的话,他摇摇头说道:“没有啊。这是一本学术期刊。”
  李嘉栋一呆,然后以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罗长虹。
  他看着罗长虹又看看他手上的《现代科学》。然后爆发出一阵似滑稽似嘲笑的叫嚷:“学术期刊?中文?好吧,这两个词我都听得懂。但是中文期学术期刊是什么鬼东西?劳瑞,你现在讲笑话的水平越来越高了!哈哈哈!”
  第五十二章 请说实话
  李嘉栋的笑声是带着轻蔑的。
  而他这边的声音也吸引来不少周围在草坪上学习、休闲的同学们。
  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射过来,看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同为医学院的乔安娜走了过来说道:“大卫(李嘉栋)你笑的声音太大声而且也太难听了,收敛一点,别影响其他同学。”
  乔安娜是个漂亮的女生,在女生面前李嘉栋总是会相对收敛且绅士一点的。
  他咳嗽了一下,然后说道:“好的,安娜,没问题我收敛一点。”
  乔安娜摇摇头,随后也把目光投向了罗长虹,尤其是罗长虹手上的那一份期刊杂志。
  乔安娜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然后不可思议的说道:“劳瑞(罗长虹),这还真是一份中文学术期刊啊?”
  罗长虹点点头,随后没好气地看着李嘉栋说道:“这是一份学术期刊。不是武侠小说。”
  李嘉栋不置可否的耸耸肩:“好吧,这份期刊从哪来的?” “内地办的,我叔叔声音门路比较广,他觉得这书对我可能有用,所以帮我弄来的。”罗长虹道。 “内地办学术期刊?”
  李嘉栋脸上还是那副不屑的表情:“不是我说,那些没有接受过大英帝国系统性教育的中国人……也许可以舞龙舞狮,也许可以在茶楼做出很好吃的点心。但是他们怎么可能搞得好学术研究?”
  罗长虹不同意他的观点:“按你这么说,那么钱学森,华罗庚算什么?他们可都是中国人,而且都是大师!” “当然,当然!我没有不尊敬钱学森、华罗庚这样的大师,他们即便在国际上也是名声斐然。
  但是钱学森和华罗庚可都是接受了英美科学的系统教育,然后才成为大师的吧。搞期刊的这种事情,难道是说几个钱学森一样的大师就能搞起来的?” “这不是需要大量的学习过现代科学,接受过现代教育的学生、导师才能完成的吗?中国现在有什么?”李嘉栋面色不屑。
  他这一番话倒是说的罗长虹哑口无言。
  但是罗长虹还是说道:“至少这一本期刊写的很不错。我准备将它翻译给教授,让劳伦斯教授看看。”
  就在罗长虹等人聊着的时候,一伙儿正儿八经的金毛外国人走了过来。
  现在的香港大学除了华人精英的子女再次就读之外,还有很多洋人的子女在此就读。
  毕竟现在香港是属于港英政府的。在香港工作的英国人很多,他们希望子女接受的和英国一样的教育。
  所以香港从小学开始就有全英文教育的学校。
  一直升入到香港大学也是全英文教育。
  以此来满足那些英国人子女的教育问题。
  这年头香港大学里的洋人是不少。虽然说香港是租借出去的,法理上属于中国,但实际上在香港的华人就是二等人。 这个二等人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比如说在警队,华人最高做到帮办的职位。而在之上还有四级督察(见习、正式、总、高级),三级警司(正式、高级、总),四级处长(助理、高级助理、副、正)。
  在政府系统中也是如此,警队隶属于政府机构下,最高职级是处长。而处长上面还有局长,局长上面还有司长,司长上面还有港督。
  在行政人员方面,华人最高可担任的职位是文书帮办。若是要和后世的中国对比的话,那就是相当于高级科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