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74节

  于是他们一改往日黑中国的风格,开始从其他报纸那样报道新中国正面的新闻。
  而那个最不服气的赵凯则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好,夸奖是吗?谁不会啊!夸嘛!老子难道不会搞捧杀吗?!
  还真别说,人被逼急了什么都能做出来。
  赵凯发挥了他的主观能动性,开始以一种超乎寻常的方式开始吹嘘新中国。
  在他的文章里,新中国今天一个成就,明天一个成就。好似不日便要万国来朝盛世重开了。
  他的写法颇有些后世那种营销号喜欢的 【xxx看中国】的那种写法。
  比如说【苏联xx专家来中国考察,被中国某物惊呆了!。
  【东德医生发现某物有治疗起效,原来中国已用三十年!】
  【斯大林感慨毛主席智慧过人!】
  还真别说,这种写法爱看的人还真多。一下子报纸的销量就起来了。
  而金福瑞等人吃到了红利,干脆让所有的笔杆子都学习赵凯的写法。
  于是乎《华文日报》变成了一个营销号级别的媒体了。天天不是这个震惊就是那个震撼。
  只是金福瑞和蒋昌华都没想到,他们因为黑中国而被撵着出了中国,现在来了美国了,居然要靠赞美中国来捞钱。
  真是……真是……赚钱嘛!不寒碜!
  这群人只能以这种方式来安慰自己。但是这种捞钱的方式是有弊病的,就像是现在这样。
  金福瑞感觉到美国国内有些动荡,那边fbi就上门了。十几名荷枪实弹的警探上门。
  “谁是报社总编。”一名白人警探冷着脸问道。
  金福瑞和报社的编辑们哪见过这个阵仗啊。
  金福瑞打了个哆嗦:“我是。”
  “跟我走一趟吧。对了你们都要跟我走一趟。”
  “为……为什么啊?”
  “为什么?因为你们涉嫌通共!”
  听到这个罪名,金福瑞快哭了。
  第四十三章 还不如不来
  金福瑞被抓了。《华文日报》的老板蒋昌华也被抓了。不仅仅是他们,还有报社里的编辑们全都被抓了。 fbi可没有什么面子可讲。
  原本在民国的时候蒋昌华和金福瑞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
  毕竟民国时期的黑皮狗子们对报社的吃拿卡要也不算少。
  他们还想着把民国的那一套带来美国呢。
  蒋昌华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几百美元想要塞给领头的fbi警探。 “sir,请您高抬贵手放了小人一次吧。我刚来美国,什么都不懂啊。" fbi的探员看着蒋昌华递过来的这一叠钱,大概有六七百美元的样子,这笔钱也不少了。
  现在纽约人约均收入的中位数也就是一百七十美元左右。
  七百美元相当与一个普通fbi探员三个月的工资了。
  但是才区区七百美元,才区区三个月的正规收入,为首的白人探员是压根看不上的。
  他冷笑着把蒋昌华的手一把捏住,然后高高举起。"贿赂探员,你的罪名又多了一条!" "啊?!"蒋昌华懵了。
  这美国警探难道真的大公无私油盐不进,连钱都不要了?只能说蒋昌华的见识还只是停留在国内……
  他所谓的对外国的了解也不过是从书本报纸和外国电影上了解的罢了。
  真实的美国情况要复杂的多。fbi探员不爱钱?他们都大公无私?扯淡呢!胡佛时期fbi的探员有的是捞钱的路子。
  区区七百美元罢了,根本不入人家的法眼。美国是这样的,做什么东西都喜欢大的。
  汉堡喜欢大的,薯条喜欢大的,汽车喜欢大的,就连贪污也喜欢大的。
  太小了,打发狗呢?于是乎蒋昌华的行贿没有任何用处,他们直接被fbi给拉上了改装过、专门用来拉犯人的卡车。
  每个人都被上了极其难受的背铐。那一天,《华文日报》所在的唐人街,很多人都在围观这群被抓走的编辑记者,不少华人还扼腕取息。 “这报纸办的好好的,怎么就被抓了呢?” "嗨,听说他们通共。" “通什么共啊,不就是写了点中国的好话罢了。" "嗨呀,真不值啊。"周围围观的人群说的话别说fbi听不懂,实际上连蒋昌华和金福瑞也听不懂。
  别看都是中国人,人家讲的是广东方言,而且还不算广州白话,而是更下面的乡土方言。
  不是他们当地人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其实在这个唐人街开报社的有好几家。
  原本蒋昌华和金福瑞以为其他华人报社也要倒霉。
  但是当他们全都被压上囚车后才发现,其他家报社好像并没有被抓。
  有不少编辑和报社工作人员都挤在窗户边上看着他们被抓呢。
  这一下蒋昌华和金福瑞心里就更加不平衡了。
  等到车辆一直开到fbi的办事处,这群人被直接投入了二楼的审讯室。
  这个年头的fbi的手段比军统特务好点但也有限,或者说从某些折磨手段来说,军统特务给fbi提鞋都不配。 "说吧,谁指使你们通共的。"白人探员也不来虚的,把金福瑞往后悔椅上一拷,直接来戏肉。 “你们的上家是谁,联络人是谁。在美国发售这样带有蛊惑性质的报纸目的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丢过来,金福瑞都蒙了。
  他反应过来后才立刻说道:"阿瑟,你们搞错了。我们不通共,我……
  我们其实在遭受共产党压迫的!"情急之下金福瑞把他在中国怎么受到打压,怎么不受待见……
  然后一心奔向民主自由的事情一股脑的全都说出来了。
  但是对面的fbi探员是压根不信他的话。
  “呵,要是按照你的说法。你是被红色中国压迫的,那么你为什么要在报纸上写那么多吹嘘红色中国的文章?!" “冤枉啊,阿sir!唐人街的华人爱看这样的文章。所以我们就写了这样的文章!其他华人报纸也写了。
  你们为什么不抓他们啊! fbi的探员点了一根香烟抽了起来,他洋洋眉毛:"其他华人报纸壳没有你们那么推崇红色中国如何如何。" “你看看你们的新闻标题。《中国神物让苏联专家汗颜》,《中国的这个城市让莫斯科相形见绌》 .”fbi的探员拿出一份翻译好的报纸念着。
  一边念一边摇头:“你们的报纸把红色中国吹捧的天上有地下无,几乎成为了地上天国了。你还说你们不通共?其他华文报纸可不会写这些东西。
  他们甚至对共产党公私合营和没收土地政策有很大的分歧。
  你们就不一样了,全篇只有夸奖的。”
  金福瑞欲哭无泪。 “所以你们还是老实交代吧,你们的上下家和联络员在哪?"金福瑞都要哭了,他哪里有什么联络员啊,哪有什么上下家啊。
  而且现在刚来美国,他熟悉的人也不多,想要随便找一个人来诬陷都不知道找谁啊。
  但是他的这种表现在fbi看来就是【非常硬气】。对付这种硬气的人,fbi有的是招数。
  上电椅!这种好东西不能是一个人尝,金福瑞被带来的时候他已经看见赵凯上了电椅了。
  因为很多捧杀新中国的文章都是赵凯写的。
  所以他是fbi的重点关照对象。这家伙 英语也一般,fbi找的翻译也不是那么上心。 fbi的探员也就没有太多审讯的心情了。
  差不多结案得了,早点结案早点完成胡佛局长定下来的kpi指标。
  当然了,流程还是要走的,不然人家以为我们fbi玩呢。于是赵凯被带上了电椅。
  他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是大写的抗拒。 "我不去!我没通共!我不是共谍!我不是!”他用尽全力的挣扎,但是他哪里是两个肌肉扎实的fbi探员的对手人家拿捏着他,就像是拿捏着小鸡仔一样。
  两个探员把他往电椅上一架,铐子一上。然后人家就退的远远的,再顺便放下电闸铡刀。
  一瞬间强大的电流就让还在挣扎喝骂的赵凯闭嘴了。
  他全身都在痉挛颤抖,眼睛不断往上翻,很快就只能看得见眼白了。嘴里也开始不断的吐着白沫。
  他的身体想要扭曲,但是因为电椅的固定,他是一点移动的可能都没有。
  电椅的行刑时间其实不长,只有十几秒而已。但是当通电结束时,赵凯已经去了半条命了。
  他的大小便已经开始失禁。在场其他人,如金福瑞和蒋昌华等人都吓尿了。
  那些旧文人笔杆子更是不用说了,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啊。很多人都开始哭嚎了起来 “早知道我就不来美国了!" "我真的没有通共啊!我们是反共的,阿瑟你们要相信我啊! “呜呜呜!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在老家种地呢!呜呜呜!"有人求饶有人后悔有人哀嚎。
  但是这关fbi探员们什么事情呢?他们只是在完成自己的每个月工作指标罢了。
  赵凯完了换一个,这个完了就下一个。反正电椅这玩意儿所有人都要坐。
  毕竟程序正义很重要。
  一个小插曲是金福瑞在坐电椅的时候刺激的心脏病发了,直接电死了。
  不过这种小问题fbi经常碰到。要是电死的是个美国白人,他们可能还会想个办法找个借口来处理。
  但是死了只是一个华人,而且还涉嫌通共。高级探员挥挥手直接说到:“找个地方把他的尸体处理了。那种语气和卖鱼的要把鱼全杀掉一样冷漠。已经被电的大小便失禁,且眼泪鼻涕直流的蒋昌华看着金福瑞的尸体被拖走,他第一次感觉到后悔。
  人生啊!怎么就这么命苦呢?在他以后的日子里,他有时候想一想也许直接电死在电椅上或许更好。
  而他们遭遇也很快传到了国内。毕竟fbi抓人是大白天的,当地很多华人围观。
  李锐听闻这消息先是一楞随后便说道:“这样啊。" “那我们需要强烈谴责美国这种毫无人道的做法!
  第四十四章 没有预料到
  “在这里我们强烈通责美国政府这种毫无人道主义的精神!”有的时候,有的人死了比活着的时候贡献还大。
  特别是在文化圈里面,这样的例子履见不鲜。
  比如说某个百岁陶瓷画艺术大师离世了,然后一帮人上前蹭热度。大师的作品,不管真真假假总是能卖出去一些的。
  还有不少人打着大师的旗号,或者是自称大师的学徒,卖一些东西。生意总是能有一些的。
  自然界里有一个现象叫做鲸落,所谓【一鲸落,万物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圈里的大佬有时候死了,也会有这种效果,一个大佬死了,可以养活一群小鱼。
  当然,李锐不会以【鲸落】这样的方式来称呼金福瑞这一类的润人。
  因为他们实在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在国内的时候就喜欢阴阳怪气。新中国的很多政策他们是反对的,因为他们都是从前旧中国的既得利益者。
  新中国的改制是从他们身上割肉,把他们的利益再次还给老百姓。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所以他们这些人要走,李锐其实很欢迎。他们现在死在了美国,李锐就更加欢迎了。
  因为这至少让中国和苏联这边有机会借着这个事情来强烈谴责美国的暴徒式做法。
  虽然说这对于美国来说可能没多少用。
  但是用在内宣上还是很好使的。
  因为现在国内还是有一帮人对美国、英国这一类的国家有着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