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46节

  打斗戏很沉闷,演员笨拙的和大狗熊一样。根本没有所谓的闪转腾挪。
  打戏就很精彩。要是以那种打戏来拍摄《飞车党》,那么自己至少可以给《飞车党》打一个八分。因为至少打斗很好看。
  而现在,自己只能给《飞车党》六分了。真的是一部刚刚及格的电影罢了。
  当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评价时,刚好一群骑着哈雷的骑手从旁边路过。
  轰隆隆的,吵死人了。巴赞把刚刚随手写的评价划掉,把六分改成了五分。
  该死的飞车党!
  这群哈雷骑手都是来看《飞车党》的。
  他们除了打扰别人,还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吗?巴赞极其不喜欢他们。就像是很多柏林市民一样。没有人喜欢被轰隆隆的噪
  音给吵闹。
  只不过作为《电影手册》的编辑,巴赞必须要完成自己的工作。
  “真的希望中国的《赡养人类》快点上映。”这是巴赞来这的重要目的。自从去年看了中国的赡养人类样片后,他看很多电影都不香了。
  尤其是动作冒险片。
  没有人能在看了丝滑流畅的打斗戏后还能习惯大狗熊耍杂技式的打斗。
  就在他如此想着的时候,咖啡厅里老板调着收音机的频道,不小心”调到了东柏林的电台频道。
  而电台里正在播放一个小新闻:“目前中国电影《铁面无私》已经开启了全城预售……”
  巴赞的耳朵竖起来了。心里想着,要不然顺便看了?反正飞车党的影评随便瞎编几百字交差就好了。自己实在是对小镇混混集团没有好感。
  这么想着,他的脚步就不自觉的自动走了起来。
  而在西柏林的一间酒店内,马龙·白兰度和他的剧组成员们也知道了东德将在今天开始放映新的电影。
  东柏林已经开始全力宣传了,说是一部全面超越《飞车党》的电影。
  马龙·白兰度在酒店房间里听着收音机里的播报,他不屑的撇撇嘴:“呵呵,就他们?他们懂什么是犯罪题材电影?”
  也许吧,也许现在的中国电影人不懂什么叫犯罪题罪材电影。
  但是中国知道什么叫打击犯罪类型题材电影啊。尤其是文化部门的操刀人是李锐的情况下。
  在李锐和接受过李锐指导的摄影干事的拍摄下,一部以新中国建国未稳时,对上海地下黑社会团伙进行大规模抓捕打击的电影就这么开拍了。
  谁说中国大陆不能拍摄传奇类的电影了?建国初期可是有太多可供参考的例子了。
  将解放军脱下军装加入上海警察队伍,扫清警察队伍内的蛀虫,打击内外勾结势力,端掉数百上千人的黑恶势力的故事直接进行改编。做出一些适当的美化和升华。
  在辅以后世的一些拍摄理念和手法,还能赢不了这个年代的好莱坞沉闷犯罪题材?
  当骑着改装版闪电250摩托的上海新警察追捕骑着哈雷的上海黑恶势力份子的巨幅海报被挂上东柏林最大的几面宣传墙时。
  骑着闪电250的威廉惊呆了,虽然他完全不知道《铁面无私》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但是他已经决定要去买票看了!
  ps:今天番外实在是搞不动了,我肝区已经开始痛了。明天上午更番外吧。
  另外,需要很多演员龙套,有兴趣的书友在这条评论下留言捏人,合适的我就直接用了。
  第0章 番外 主席看电影(中)
  破晓基地每个星期都会休息一天,算是做六休一。但是挺多科学家和技术员在星期天上午还会工作,美其名曰养护机器或者是说前面几天还有一点收尾工作什么的。
  总之就是会有各种借口在干半天活。
  不过下午就是强制休息了,整个机房断电检查保养。
  下午也是大家伙真正休息的时间。
  一般周末的中午和晚上两顿饭是基地一星期里伙食最好的两顿。
  得益于现在河北省内开始大量开设养鸡场。以及李锐一直在搞虫子养殖。虽然还是有不少人对吃虫子这件事有抗拒。
  但是把虫子养大,磨成粉掺入给鸡吃的饲料里喂鸡,这是没人反对的。(当然,高蛋白饼干还是在生产)
  大量开设的虫子养殖场利用各种农余下脚料养殖了大量的面包虫之类的虫子,然后用来养鸡。
  吃着掺了这些虫子粉的饲料,养殖场里的白羽鸡长的又快又胖。现在河北的养鸡场虽然不能说是满足全河北人民的需求吧,但至少是有了极大的缓解。
  普通老百姓只要愿意,一个月吃一两次肉还是能办到的。
  对于基地里的技术员和科学家们,国家自然是给予最好的待遇。
  现在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很多地方都缓解了过来。现在对基地内科学家的供应也就充足了起来。
  每人每天的鸡肉(或同等肉食或香肠或肉罐头)供应提升到了一百五十克,鸡蛋一个。对于一些上了年纪或者是肠胃消化能力不好的同志,每人每月在额外供应奶粉(五百克)一包。
  对于外面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基地里技术员和科学家们在生活条件上自然是很优渥的。
  而在星期天主席来的时候,刚好是基地里每个星期一次的打牙祭。
  基地里搞后勤的炊事班班长比较聪明,会在每天的供应中每人减少三十克肉食的供应。这样在星期天的时候每人就能一次性多供应一百八十克肉食了。
  看起来颇有些脱了裤子放屁,或者是朝三暮四的做法。因为一个星期内肉食的总量是不变的嘛。
  但是这看起来脱了裤子放屁的做法,其实对人来说是一种很满足的办法。
  每天一百五十克肉食,减少三十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感知没有那么明确。大家一般不会对一百五十克肉食变成一百二十克而不满。
  但是星期天的时候肉食突然从一百五十克增加到三百三十克,这可是所有人都能感受的出来的。六两多接近七两的肉啊,一天吃完简直太奢侈了!
  而有些大的肉菜,需要足够分量的肉做出来才好吃,大家才会吃的过瘾。
  就像是红烧肉、猪肉炖粉条、红烧鸡块等等,这些菜分量不够可不好吃。
  基地里的炊事班长也是从部队里选拔出来的老班长,政治觉悟够硬。原本做的东西其实不好吃的,但是来基地干活嘛,厨师手艺是其次的,主要是政治觉悟和保密性可靠性够高。
  最开始这炊事班长带着十几号炊事兵供应基地饭菜的时候,味道是真的一言难尽。只能说是煮熟了。
  那段时间李锐自己私人开网咖的时候囤下来的老干妈辣椒酱和饭扫光辣酱成为最受欢迎的东西。和他熟的或者是脸皮够厚的,都会在吃饭的时候找他来一筷子。
  不过好在那班长也是知耻而后勇。科学家和技术员们日夜钻?
  研国家工程。炊事班长也不会这些啊,他就照李锐问有没有教做菜的书。
  李锐直接给了他一台不能上网,只能播放视频的mp4,里面存上一堆做饭的视频教程。
  在苦心学习下,基地里的炊事班长现在的手艺实在是大涨。
  就像是今天吧,每人三百三十克的肉食(两顿)他做出了一些花活。卤肉饭、肉卷、瘦肉羹。
  当主席拉着总理一起来基地准备看电影的时候,他们俩还没吃饭呢。
  “那正好了,咱们基地今天刚好改善伙食。主席,总理你们一起呗。”李锐笑着接待到。
  “好好好,刚好打打牙祭。”主席是很开心。总理有些无奈。
  因为今天要干活其实挺多的但是主席硬是让他休息一个下午,过来看看电影顺便慰问一下基地的技术员和科学家们。不对,准确来说是是其实每一天都很忙。
  所以如果主席不叫总理过来,其实他能一直忙到死,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主席还是比较注重劳逸结合的。他一直认为总理的工作方式不健康。毕竟主席七十岁了还能去游长江呢。
  而他们的出现自然是在基地内有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
  不过主席和总理也不是第一次来了,所以大家虽然激动,但是也没有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
  原本有人想要给主席和总理单独去打饭的。
  “不要,不要。同志们比我们辛苦,大家都排队,我们也排队。刚好和同志们说说话。”总理连连摆手拒绝了这个请求。
  而等到他们两人打饭的时候,主席笑着指着这些菜说道:“炊事班长做的不错嘛,这些菜看着可是真的好吃啊。”
  一口大锅里有着还在冒着热气的卤肉。说是卤肉,其实是用?
  比较肥的猪肉丁混合土豆丁、香菇丁、豆干丁一起烧制的,而不是纯肉。这样给人打上满满一勺也不会肉量超标。
  而且卤肉烧的微甜微辣,还有浓郁的酱香口。混在米饭里一起吃那是再好不过了。
  还有用淀粉加鸡肉泥再加上一些玉米粒做出来的肉卷,也是耗肉量不多,纯费人工的菜。制作起来很复杂,但是吃起来却可以骗嘴巴,感觉吃的好像都是肉一样。
  再加上一个用木薯粉加猪肉泥制作的瘦肉羹,或者说叫福鼎肉片的汤羹。那也是每人一碗,碗里满满一碗肉羹。耗肉量不多,但是满足感却拉满。
  再加上一份醋溜土豆丝,还有七八种炊事班长自己腌制的咸菜。这是一个消费不多,但是巨消耗人工的饮食做法。
  在伙食标准不超的情况下,炊事班长真的是穷尽自己所能了。
  主席和总理打了饭之后,总理都忍不住对炊事班长夸奖道:“同志,你做的好啊。你这个手艺已经赶上外面大饭店大厨师的手艺了。”
  主席很喜欢微甜微辣的卤肉饭,因为他自己就很喜欢吃红烧肉。而且喜欢用糖炒焦糖色做出来的红烧肉,主席是连吃了两大碗米饭。
  主席心满意足的用手帕擦嘴后说道:“这不仅仅是手艺的问题,刚刚咱们吃饭的时候不是和李主任,以及周边的同志们聊过嘛。这是炊事班长用心的问题。消费不多,全靠炊事班长和炊事员们花费大量的人工把这些菜做的这么好吃。”
  “李主任,我觉得基地里科学家和技术员们的研究成果,有一部分功劳也要分到炊事班的头上。没有他们给大家伙提供这么好的后勤保障,大家伙的战斗力也不能这么高啊。”
  “当年刘邦夺取天下,评选功劳最大的人是萧何。就是因为萧何管后勤,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主席和总理都表彰了基地里的炊事班,搞得炊事班的成员一个个都激动的不行。
  当一个群体在向一个伟大事业學登的时候,每一个个体在其中向前进,哪怕是再微不足道也是有其意义的。而主席和总理是能理解这些微小的意义。
  基地里不少年轻的技术员也若有所思。
  而简单吃过饭和同志们聊聊天后,李锐就安排人手放电影了。
  他没忘记这次主席来的主要目的。
  基地里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科学家要休息睡觉之外,其他中青年都跑来看电影了。
  因为《流浪地球》之前他们也已经看过预告片了。
  而当投影仪把流浪地球的画面投射在银幕上,在刘培强少校和家人最后的温馨镜头过后。
  当一幅幅灾难画面不断闪现,当那沉稳的男声响起。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太阳极速老化,持续膨胀。一百年后,太阳会膨胀到吞没整个地球。”
  “三百年后太阳系将不复存在。”
  “面对这场灭顶之灾,人类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为了让更多人的活下来,联合政府决定,将整个地球推离太阳系。”
  “飞向四点二光年外的新家园。这一恢弘而漫长的计划,被命名为:流浪地球计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