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544节

  第八章 感谢老铁
  “号外,号外。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携二十部全新电影登陆欧洲。德国开始抢先放映。”
  “马龙·白兰度新电影《飞车党》即将上映!”
  “奥黛丽?赫本全新电影《双姝艳》电影票开卖。影评人一片好评。”
  “性感女星玛丽了?梦露新片《夜间冲突》,看性感女神如何展现性感迷人!”
  现在整个柏林都开始轰动了,这和之前西柏林购物节那种小打小闹的宣传不同。开设西柏林电影节是个非常有政治目的的行为。
  为的就是在文化舆论上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发起攻击。并且西柏林电影节的影响力极大,历史上后世的柏林电影节便是由它演化而来。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也成为世界电影最高荣誉的三大奖项之一。
  在历史上中,原本应该在1951年那就开设西柏林电影节的。但是这个时空中出现了一些小小的偏差,因为李锐带着网咖出现,导致了中国在文宣方面的异军突起。帮原本的苏联稳住了阵脚。
  要知道,这些年苏联因为二战经济恢复的问题,能投入电影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斯大林必须要把钱投入到科技、军事和民生改善上。
  留给文化的太少了,一年只拍摄四部电影的苏联是难以抵挡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舆论宣传和娱乐输出的。
  还好李锐带着网咖和后世的电影、音乐过来了,不然情况将会和历史上中一样糟糕。
  拍摄电影这种东西,在现在这个时间是现代化工业电影与个人作坊电影的分界点。如果这个时候不介入到工业化电影的拍摄手段,还保留作坊式的电影拍摄方式。以后想要转型就难了。
  就像是李锐所在的历史上里,那些在作坊式电影拍摄里获利的电影导演和制片方,他们在可以赚到钱的情况下是绝对不会往工业化拍摄去靠的。落后不落后他们无所谓,只要能捞钱就行了。
  当然工作室和作坊式的电影拍摄也不是说没有精品,比如黑泽明的《乱》、《七武士》、《用心棒》都是这种模式下的精品。还有历史上中港产片巅峰时期拍摄的各种武打电影和犯罪题材电影中都有很多精品。
  但是作坊式的拍摄能不能出精品靠运气,上限很高下限很低。但如果接入工业化拍摄,上限不好说,但是最基本的下限还是有的。就像是好莱坞流水线拍摄的电影,除了美了式价值观可能不爽之外,但流水线电影基本上能简单看看,不带脑子看爽就好了。给人打发时间是足够了。
  所以李锐就像个魅魔一样,一直想办法勾引苏联电影人。想尽办法让苏联同意文化电影方面的预算投到中国来,中国帮苏联拍摄电影完全没问题。只要能用苏联的钱先拉起一支专业队伍和拍摄场地,其他都好说。
  其实不光是苏联,包括东德、南斯拉夫、捷克等等国家都是李锐拉拢的目标。李锐是一心搞钱,不问其他。
  没办法啊,没有启动资金可是太难弄了。睁开眼睛看看吧,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现在随便一搞,就是差不多三十部电影投进来。
  还都是新片!还都赶在这短短两周内上映!
  这已经不是资本家所考虑的赚钱问题了,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问题。他们在争取舆论和文化战的上风。
  因为老百姓的钱是有极限的,德国老百姓愿意花钱看电影。但是看电影是要花钱的,而一个月能出多少预算看电影,这也是有极限的。
  在德国的这场拉扯中,北约集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量取胜。把老百姓的钱掏空,让他们没钱去看中国和苏联搞出来的电影。
  把北约美国为首的价值观输出出去。靠的就是这些文化产品的潜移默化。
  而好莱坞和欧洲的电影人一起把这些电影疯狂的投入西柏林市场,这无异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这边中国的元宵刚刚结束,西柏林那边已经满城海报了。而且好莱坞还准备安排大量的明星前往西柏林进行宣传。
  电影明星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不管是马龙·白兰度还是奥黛丽?赫本,或者是玛丽莲?梦露没。他们都拥有巨大的拥趸。
  西柏林的宣传攻势才刚刚打出去,已经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现在全柏林,哦不!是全欧洲几乎都在讨论这个电影节。
  将在二月份举办的这场电影节,已经成为了整个欧洲的盛世了。
  很多人准备凑路费前往德国柏林了。
  而在中国,李锐也第一时间听说了这个消息。当这个消息送来的时候,他正在和《赡养人类》的剧组开杀青宴。
  《赡养人类》在三个月前已经完成了所有拍摄工作,而今天则是完成了所有的后期工作、剪辑工作。并且今天剧组所有人都观看了《赡养人类》的最终剪辑版。
  苏联的扎导看完最终剪辑版的《赡养人类》后站起来鼓掌了三分钟,并且老泪纵横。
  “我真不敢相信,我居然参与了这样一场伟大的拍摄!在这里我举起酒杯,对剧组所有人,演员、剧务、现场工作人员、后期制作人员、后勤人员、以及无数帮助我们顺利拍摄这部电影的人。在这里我向你们说一声谢谢!3
  扎导举着酒杯说道。负责这部电影文戏拍摄指导的他显得很动情。因为他在这一年里感受到了这群中国新生代电影人的热情。
  他们有些带像,有时候有些术始所赠、但是他们部定够者热
  借知活力,
  柏模的时候一番木行,他们效会乘两遍,三德,他们一点部
  《购养人类》的拍摸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季锐投入了大量的粮影干事去学习柏模,并自将拍摄中的很多规矩定下来,制作成一个以后可以学习甚至是套拍的章程,
  期间的拍摄很幸苦,扮演滑膛的男演员可谓是历尽磨练。因为他一边要打戏,一边又要接受扎导的指点,拍摄出那种内心复杂的内心戏,这两点都不容易。
  不光是他,所有人都挺辛苦的。再不使用电脑cg,尽可能采用特摄拍摄的方式下,完成这样一部大片是不容易的。
  而就在大家享受着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吃着这来之不易的大宴会时。
  关于西柏林开电影节的消息也传过来了。
  是一名情报员过来和李锐耳语的。李锐听罢笑了。
  在一群工作人员大吃大喝的间隙,他站起来。
  “各位啊,我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啊。”
  大家眼神看了过来:“部长,什么好消息?”
  “呵呵,柏林开了个电影节。我打算把你们的电影直接送过去,你们也跟着一起过去呢。”李锐笑道。
  众人面面相觑。
  “部长,没听说德国有电影节啊。”
  “是啊,难道是苏联大哥牵头办的?”
  “不会吧,不是说苏联现在拍摄电影数量有限吗?怎么会做这个事情。”
  李锐压了压手:“安静,安静啊。这个呢,其实是资本主义阵营做的电影节。”
  此话一出,下面一片哗然。
  “李部长?资本主义国家搞的电影节,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啊?”在场的众人有些懵逼。
  李锐却笑道:“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我们想要搞宣传,还要花钱,还不一定能聚集到那么多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和各国的电影观众。”
  “我还发愁准备用什么手段来宣发咱们的《赡养人类》呢。这美国人是我瞌睡就送来枕头啊。”
  “你们啊,今天吃完饭好好休息两天。后天就坐飞机准备飞德国吧。除了你们,还有咱们刚拍摄完的几部电影,一起送过去吧。”
  在场众人不知道李部长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他们知道在宣传方面李部长是个奇才。
  而如果他们在德国的话就知道李部长准备搞什么了。
  【一部《赡养人类》单挑全部美国电影。中国人口出狂言!】
  【感谢北约为宣传中苏电影而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二天,这些狂的没边的新闻标题突然出现在西德的各种小报上。
  一时之间全德国都知道中国人好像要和北约打擂台了。
  而这种能引发流量关注的口水战,自然是各个报纸争相报道的东西。
  远在英国的独角兽日报也不落人后。在上午知道西德小报的报道后,贝尔主编就准备亲自去德国一趟好好取材,写一写这个肯定能让独角兽日报销量暴涨的新闻。
  第九章 战争已经开始
  (番外会更新,不过估计时间要到晚上十二点前吧。毕竟每天两更已经要了老命了。)
  玛丽莲·梦露乘坐着飞机飞抵柏林的时候,她已经有些疲乏了。
  在飞机上除了她之外,还有其他好莱坞大名鼎鼎的影星。比如奥黛丽?赫本,比如马龙·白兰度等等。
  现在的好莱坞明星还不像历史上后世那么浮夸,有钱的巨星随便就可以买个私人飞机什么的。
  第一现在飞机很贵,保养飞机更贵。第二现在好莱坞明星的收入也没有历史上后世那么高。
  所以这一架从美国出发,由几大电影公司包机下来的大飞机就是这些好莱坞明星的跨国出行方式了。
  当然,好莱坞向来是分三六九等的。如梦露、白兰度、赫本这一类的一线大腕有资格坐在飞机最好的头等舱里,每个人都有独立且可躺平睡觉的宽大座椅。
  并且飞机上还有独立厨房为他们供应更好的饭菜。(注:五十年代安全意识还不高,飞机上可以使用明火煎牛排、煮意面、甚至有的航空公司推出过在飞机上的现烤披萨套餐。)
  “瞧,机场上等着欢迎我们的人可真是不少啊。”快到柏林机场了,马龙·白兰度已经可以远眺到机场下面的欢迎人群了。
  五十年代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时代,因为航空管理不严格以及机场管理不严格,甚至不止一次出现过在机场跑道尽头有大量人群接机的情况。
  而这次也是一样,机场的跑道尽头已经有很多人举起横幅和立牌画像,在那里欢迎着这群好莱坞明星们。?
  这个年头美国流行乐的影响力远不如美国电影在欧洲的影响力,这是比利·哈利(西柏林购物节上灰溜溜离开的流行乐手)完全享受不到的待遇。
  虽然说现在很多欧洲影评人不待见美国电影,但是美国电影简单直接的叙事风格还是很能引起普通老百姓喜欢的。因为美国电影大多数都挺直接的。
  要么黑帮干架,要么警察抓坏人,要么就是俊男美女谈恋爱。更或者是一边有黑帮干架、一边警察抓坏人,同时还有俊男美女谈恋爱。
  反正是怎么热闹怎么来,普通人喜欢看就完了。
  毕竟看文艺片的人虽然一直都有,但也一直都少。
  “下面的人可真的不少。看起来我要好好打理一下我的发型,要好好注意我的形象。”马龙·白兰度开始给自己梳头。
  奥黛丽在一旁说道:“马龙,你觉得这次你的电影会在欧洲受欢迎吗?欧洲影评人可是一直都不太喜欢你。”
  马龙·白兰度带来的电影是他的新片《飞车党》。对于这部片子,他有着异乎寻常的信心。
  “当然,我当然相信。这是一部激情四溢的电影。能让观众们感觉到我的热情,和不一样的震撼。”马龙·白兰度信心满满。
  作为知名影星,马龙·白兰度在历史上的后世,最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角色大概是《教父》中的唐?克里昂。
  不少很喜欢他,但是他在这个年级可不怎么受欧洲影评人的欢迎。因为很多人评价他表演呆板,面容僵硬,只知道硬汉耍帅,演技没有深度。
  简单来说就是他是个偶像派,而不是实力派。
  全靠卖弄他这张脸和一身腱子肉来博取他人的欢心。
  或者说马龙·白兰度、玛丽莲·梦露、奥黛丽·赫本三个坐在一起的好莱坞大明星,现在基本上都是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奥黛丽和梦露相对无话。一直到飞机停稳在柏林,一行人在机场跑道尽头就遇见了那些热情的影迷。
  当然也少不了拿着闪光灯和相机的记者们。
  梦露小姐,您能谈一谈你在新片中有什么突破性的表演吗?”看似温和的问题,实际上是想问梦露有没有脱的更多。
  “赫本,赫本看这里。我们给你拍照!”记者们总喜欢追逐赫本拍照,因为她的静态比动态好看的多。
  “白兰度!听说你的新片将是一个以犯罪为题材的电影,能谈谈吗?”马龙·白兰度也自然有记者提问。
  原本是一片祥和的气氛,记者们问着问题,影迷们追星要签名。几个大明星和电影导演面带笑容。一切都是那么的岁月静好,一直到一个人提出了一个问题,打破了一切的平静。
  “听说中国人正式向好莱坞电影宣战了,请问各位有打败中国电影的信心吗?”一个带着眼睛,身穿着英国常见猎装的中年男人拿着笔记本和钢笔问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