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71节

  麦克阿瑟可是一个实打实的威权派人物。让他隐忍和低头?这怎么行!我麦克阿瑟强烈的表现欲怎么可能就这样被压下?!
  一个不抽烟斗的人却每一次在公开场合都要叼着玉米烟斗,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一场表演。
  罗斯福抽烟斗,丘吉尔抽烟斗,斯大林也抽烟斗。
  麦克阿瑟的三巨头模仿秀做的很成功,让很多人误以为他也抽烟斗。就像是没有经历朝鲜失败的他依旧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可以媲美二战三巨头的人物。
  他的总统竞选办公室已经开始筹备了,各项人物都在召集。艾森豪威尔觉得朝鲜战争时期党总统是个麻烦。而麦克阿瑟却觉得自己当上总统能解能决这些麻烦(或许不能解决,但是管他呢,我是总统!)。
  只不过这个总统候选人现在需要先解决一个小问题,那就是在他的竞选办公室内一群妇女们正在那儿吵吵嚷嚷。
  整个竞选办公室和菜市场一样吵闹。但是麦克阿瑟还不能找任何人把这群女人给赶走。
  因为这群女人身份不一般,她们都是军官的女眷。准确来说,她们都是在朝鲜战争中被俘的美军校级(以及少数将级)军官的女眷。
  因为这个时空中有网咖的开挂,被俘的美国军官(飞行员)数量比历史上多了好多倍。
  之前他们的家眷就因为家书事情闹过一次,之前是杜鲁门亲自下场安抚的。
  现在好了,中国人说可以探亲了,她们又开始闹了。
  而她们闹事,不管是杜鲁门还是麦克阿瑟都很头疼。因为校级军官已经是美军中的中流砥柱了。
  一般校级军官在他们的老家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体面人了。要么家里是世代的州议员家庭,要么是当地的中大型工厂的工厂主之类的。
  这些人本身就很有权力,而且很关键一点,他们掌握着选票。
  如果不让她们满意,麦克阿瑟可能会在原本很有希望拿下的选区中翻车。
  “女士们,女士们。能不能一个一个的说,让我清楚你们的诉求。”麦克阿瑟内心在骂娘,但是表面上还是露出绅士的微笑。
  这群女眷加起来有五十多人,最后她们内部推选了一下,让史密斯的太太来代表发言。
  “助理,给各位女士搬凳子。”麦克阿瑟让手下人给这群女眷准备好凳子。他邀请史密斯夫人前往自己的办公室谈话。
  “夫人,你知道的,你们在我的办公室吵架不解决问题。”麦克阿瑟亲自给史密斯夫人冲了一杯茶,体现自己的绅士风度。
  史密斯夫人点头致谢:“谢谢。但是将军,我的丈夫曾经不止一次的提起您,他在家书中总是说您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长官。因为相信有您坐镇,他才可以安然的奔赴朝鲜战场。”
  麦克阿瑟张了张嘴,最后有些尴尬的说道:“关于朝鲜,我很抱歉。”
  “不必说抱歉,将军。”史密斯夫人道:“日本人的钢铁厂制造出了不符合建造质量的铁桥,导致几个美军师的撤退失败,最后导致了我们在前线的全部失败,这并不是您的责任不是吗?”
  史密斯太太盯着麦克阿瑟的眼睛:“虽然说当时您是在日本大本营的后勤主官。但是主要责任都在日本人身上不是吗?听说您把那个叫做佐藤的日本人枪毙了?干得好,将军,干得好。”
  麦克阿瑟嘴角微不可觉的抽动了一下。这个女人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难对付。
  麦克阿瑟为了不影响自己在美国的大选,已经尽可能的把自己从朝鲜战争的泥潭中摘干净。
  但是站在泥潭边上也是会被溅一身泥的,只看有没有揪住不放了。
  史密斯太太很懂进退,她没有让麦克阿瑟很难看。作为交换,麦克阿瑟很清楚,自己也不能让史密斯太太很难看。
  “夫人,说吧,你们需要什么。”
  “探视权。”史密斯太太直言:“我们需要探视权。我们不相信中国人会善待我们的丈夫或儿子或兄弟。”
  “他们在为国家牺牲,我们有权力去见见他们。”
  麦克阿瑟闻言很为难:“夫人,这不容易……”
  “你能办到的,将军。我的丈夫总说您可以办到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不是吗?”史密斯太太站了起来,在离开办公室前说了一句:“您不会让我们一群女人失望的对吗?”
  “夫人……”
  “让一群因为战争而受活寡的女人失望,恐怕我们也会让你失望,将军。”
  咔哒。
  门关上了,等着所有人都走了。麦克阿瑟才一脚踹翻椅子。
  “fuck!那些家族的人居然让一群女人冲在前面给我威胁!fuck!”麦克阿瑟只能疯狂咆哮。
  政治就是这样,真以为这群女人是她们自己来的吗?她们代表的可不仅仅是她们自己的态度,还有她们背后的家族和她们丈夫的家族的态度。
  即便是利益为重的政治家族,也很少有那种完全把家族里的儿子当成可随时消耗的牺牲品来用的。
  不然维系贵族阶级高墙的就不是血缘了。
  在冷静下来之后,麦克阿瑟找来秘书:“帮我联系艾森豪威尔。”
  而就在他的秘书准备去联系艾森豪威尔时,他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喂,啊!请您稍等。”秘书把电话小心翼翼的递到麦克阿瑟手边。
  “谁?”
  “艾森豪威尔将军。”
  ……
  没有人知道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的电话里再讲什么。但是大家知道的是,华盛顿特区内闹事的战俘家属越来越多,五角大楼门前都已经堵满了。
  宪兵不敢开枪弹压,因为很多家属都把他们二战时获得的军功章拿了出来挂在胸口。
  各国媒体也闻风而动,白宫外已经被记者的长枪短炮而彻底围住了。
  所有人都在等待美国政府究竟要怎么选择。
  而在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通完电话后。他们的助理帮他们打扫房间,各自发现了他们办公室里突然出现了很多被毁坏了的家具和摆件。
  而在白宫内原本打算装病,但是现在已经装不下去的杜鲁门不得不在自己职业生涯末期作出一个重要决定。
  一个堪称违背美国祖宗的决定。
  因为他已经打算彻底躺平摆烂了,真以为是他自己决定的缩短总统任期过度权力吗?真以为是他自己想要这么做吗?
  不过是背后的利益群体推动罢了,需要有一个负责人出来把绿光计划的烂事扛下来。
  绿光计划是我一个总统一个人能推动的吗?出了事你们嫌一个马歇尔不够,把我一起拉下水。
  现在有事了,杜鲁门找这群人,一个两个全都装死。
  “您是总统,这件事还在您的处理范围内。”
  “这,我不懂军事啊。要不您问问艾森豪威尔将军?”
  “麦克阿瑟将军不是在华盛顿吗?您请他调动坦克车啊。”
  电话打烂了,但是这群家伙没有一个愿意出面帮他把这群战俘家属给弄回去。
  好啊,你们一个个的明哲保身。
  你们一个个的都是好人,都是不坏金身,都是好议员好部长。坏人都是我这个马上要下台的垃圾美国总统。
  杜鲁门已经可以想见了,自己现在的最后阶段一定是会被这群人当成垃圾桶来用的。
  最后的最后,万千罪责一定是归于我杜鲁门身上的。历史书上自己多半是各种骂名了,朝鲜战争泥潭开启,绿光计划万恶不赦。
  好啊,都这样了,我还怕什么呢?难道你们还能因为接下来的事情派人杀了我?你们也没那么统一,我可太清楚你们了。没动你们蛋糕,但是恶心恶心你们,我还是可以做到的。
  白宫草坪,早就等在白宫外的记者们被召集起来,一场临时的总统讲话开始。
  杜鲁门在白宫草坪上也没有客套,他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的记者,有美国的也有欧洲的。
  他对接下来要讲的话有一种难以言语的快意。
  只听在所有记者的期待下,杜鲁门发言道:“美国原则上不反对我们的战俘家属通过欧洲前往战俘营进行战俘探亲活动,尤其是在圣诞节……”
  接下来的发言已经听不清了,因为现场记者们的惊呼和不断按下的快门声让现场哗然一片。
  第四百五十九章你爸也能来
  什么叫作我要死,你们也跟着一起死啊?
  现在这样就是咯。
  杜鲁门在白宫草坪上的这场讲话绝对是能恶心死不少人的。
  他已经彻底摆烂了,那些要拉着他下台,要他背负起绿光计划责任的人在他需要的时候没有伸出援手。
  自己已经为他们背负起很多了,难道现在还要帮他们把这些都扛下来?
  战俘家属的骂名也要自己扛?
  杜鲁门实在是没这个闲心,而且他还要操心自己的晚年生活。
  要知道现在的美国还没通过领导人的晚年退休保障法案。在历史上中,杜鲁门就是在退休后生活过的极为穷困的总统。
  因为他不是出身名门,而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家庭,读大学的时候还借了贷款。后来很长时间是当记者,本身的储蓄并不多。
  当了总统后虽然一年有十来万美元的收入,但是总统开销也很大。因为总统的幕僚要自己养,白宫里总统的日常开销也是总统自己买单。
  所以杜鲁门并没有存下什么钱来。
  杜鲁门一直在操心自己退休后生活的事情,原本还指望着那群人以后能帮自己一把。
  他的积蓄不多,从总统位置上退下来后肯定是不够自己体面活到死的。
  所以退下来后多半还需要工作,原以为自己扛下所有,他们多半会给自己一份体面的,可以养老的工作。
  但是这些天,那些人的推诿已经让杜鲁门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他们不可信。
  自己在总统位置上他们已经开始推诿了。为什么?因为自己任期快到了,也把责任扛起来了。对他们来说,自己的利用价值已经没有了。
  等到自己真的从总统位置上退下去了,他们能正眼看自己?他们能为自己提供一个体面的工作?
  杜鲁门瞬间就想通了这点。
  而在历史上中也确实如此。别看他当上了美国总统,但是阶级是以血缘为高墙的。杜鲁门没有和高墙内的那些“血族”们联姻。所以他的总统职位结束后,他就立刻不行了。如果不是58年美国推出了退休保障法案,他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保障不了。
  而在历史上,另一名美国总统。那个被称为好人卡特的美国总统,退休后还需要去工地工作来保障基本的生活。甚至在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作为志愿者跑去四川参与救援。
  资本异化下,没人可以幸免,美国总统也一样。除非跨国那道血缘的高墙,成为高墙内的“血族”。
  杜鲁门想清楚了,既然我也过不好,那么大家都不要好好过了。
  这多少带着一种报复的心态,而且最重要的是国防部也好,或者是其他的军方发言人也好。都没有对总统的这一发言表示出任何反对。
  反而是有的地方官员和议员对总统的发言气的跳脚,不过杜鲁门已经不在乎了。
  而就在他发言完毕后的两个小时,关于美国总统的发言立刻随着电报传遍世界。
  英国的丘吉尔还在苦恼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法国政府还在觉得学生们的抗议很麻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