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59节

  李锐已经想的很清楚了,失败有一次就够了。这一次自己要左手握刀右手持笔!
  这一次不会给他们一点点机会了!
  第四百四十四章气的跳脚
  北京,主席办公室内。
  李锐正在把他的感悟和主席、总理说说。尤其是关于他对共产主义世界的设想,他都全部说了一遍。
  主席听完李锐的话,他倒是笑着说道:“你这个这李部长设想的很宏伟嘛。你这共产主义要实现怕是不容易。”
  总理也笑着点头:“是啊,你给基地里的技术人员设想的这个共产主义世界会不会太大了,不好实现啊?”
  李锐倒是笑着回应道:“我倒是觉得刚刚好。我现在是越发的感觉鲁迅先生说的很话特别有道理。”
  “什么话?”
  “我要是开个窗户他们不会同意。但是我要把整个屋顶都掀掉的话他们就同意开窗了。这就是折中吧。鲁迅先生在这句话前面加了个定语,说是中国人。”
  李锐说道这里摇摇头:“鲁迅先生还是见到的外国人太少了啊。不然他会知道他说的这些话根本不需要定义为中国人,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性真理。”
  “就像是我们来定义共产主义一样。如果我们要把共产主义定性为红烧肉或者是土豆炖牛肉的话。那么有一天他们端上来辣椒炒肉或者是杭椒牛柳,他们便觉得差不多了。”
  “毕竟大家折中一下,好似辣椒炒肉与红烧肉之间也差距不了很多。但是这其中的差距却是真实存在的。”
  “所有的计划和长远规划都是要有阶段性不断提升。否则我们制定的很多计划都会被他们给折中掉。红烧肉换成辣椒炒肉,看上去好似差不多,但实际上可是差的远了。”
  主席点点头:“嗯,我们的李部长现在理解的是越来越深刻了。辣椒炒肉和红烧肉看起来里面都有肉,但是这里面肉的差距可是太大了。辣椒炒肉才多少肉啊,红烧肉又有多少肉啊。”
  总理也插话说道:“是啊,不光是肉的差距。就怕折中的人给你来一盘红烧肉,里面装的就几块肉,剩下的都是生姜给你做的和红烧肉的样子一样。说是红烧肉,但给你的是红烧生姜。最后端上桌,还问怎么不吃,不是你们点的红烧肉吗?你们吃啊。”
  “我们的李部长现在想的深了,有的事情确实是需要矫枉过正。因为人是会折中的。看似用过了力,但是在释放这股力量的时候会被人心和人性有意无意的抵充掉。最后你看似用了很大力,但实际上用到矫正方向上的时候也许就是刚刚好罢了。”主席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李锐来找主席他们当然不是单纯的为了向主席他们诉说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而是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我打算借着这次的事情对我们新闻网络进行一次梳理。”李锐直接开口道:“不知道主席和总理有什么能教我的吗?”
  这才是李锐来找两位的主要目的。
  主席和总理对视一眼后,主席先开口:“那我想要先问问我们的李部长,你是打算怎么做呢?”
  李锐道:“今年不是已经初步开始了记者考核与报纸等新闻媒体资质考核吗?其中有很多人是考不下来记者资格,很多报纸如果按照标准其实也没有板报资格。包括电台也是如此。”
  “不过正是因为考不过的人太多了。所以反而有了一种法不责众的感觉。很多人都过来说,考核的标准太严格了,时间给的太短了。需要一个缓冲期之类的。”
  李锐说道:“所以这方面的事情其实一直在拖着。”
  李锐的话不需要说的很明白,到这个方面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就连总理都说道:“李锐同志啊,你其实不用有那么多顾虑的。目前超越你职权的事情你是不能碰。但是你职权内的事情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嘛。规定既然定下来了,那就要执行。”
  “不然规定是做什么呢?现在就把规矩立起来挺好的。”
  主席也说道:“是啊,总理都这么说了。小李啊,你也不用有什么心里负担。你就说这一次会被除名的报纸有多少家?”
  李锐说了一个数:“超过一百家。各地的小报基本上都会被取缔。可能有几千名不合规的记者要没工作了。”
  “不仅仅是小报,还有包括民众日报在内的一些大报纸,其中也有很多记者甚至编辑不合格,考试没通过。可能要进行裁撤,对于部分大报纸和大电台的一些板块会进行管控或者是撤销。在他们取得相应的资质之前,不再开设该板块的内容。”
  主席明白李锐担心什么了,他哈哈笑道:“你是怕人说你搞一言堂吧。”
  李锐没说话,但是表情已经很明显了。之前他也确实在犹豫摇摆,一口气撤掉这么多报纸、杂志,取消那么多人记者资格,动作太大了。
  不说饭碗问题,就光是说影响好像也不太好,整的好像是自己要搞一言堂一样。所以当有人来说情的时候,李锐是摇摆的。但是经过这次事情之后,李锐忽然明白一点,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你顾及他们的饭碗,他们可是惦记着你的命呢。
  最重要的还是主席的那句批评:“我看啊,撤了就撤了吧。我们的媒体人里,很多人都没什么觉悟。需要经过再教育。他们如果不能和广大的工农群众共情,他们怎么成为人民的口舌?”
  主席继续道:“李锐啊,你也不要有什么心里负担。我觉得你说的奖状和红烧肉的比喻就很好啊。在我看来,奖状是谁写的啊?你可以写奖状给基地里做的好的教授和技术员。我和总理和中央可以写奖状给你。”
  “但是我们中央的奖状又是谁写的呢?是老百姓,是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中国农民。”
  “红烧肉又是谁做的呢?也是他们。”
  “那我在问你,现在销量最好的报纸、杂志是谁写的?”主席笑眯眯的问道。
  李锐如实回答:“我和下面的同志们一起弄的。”
  “那就是了。”主席一拍巴掌:“你猜他们为什么这次这么疯狂?甚至暴露出很多本不该暴露的东西?因为你和同志们其实已经把他们逼上了一条绝路了。”
  “报纸卖不动、杂志没人看、电台没人听。大家都在看你的《朝闻》、《漫画新世代》、《曙光文摘》、《进步文摘》。你和老舍、叶圣陶他们不是在搞百姓文学活动吗?这很好啊,老百姓欢迎你们啊。”
  “所以他们怕了,怕以后没有自己的立锥之地了。你对他们不狠心,就是对自己的同志狠心了。”主席如此说道。总理在旁连连点头。
  主席最后说道:“我知道内部有人对你有很多非议,甚至有有一小撮人提出要拿你去顶罪。顶苏美论战劣势的罪。呵呵,现在他们是笑不出来了。你不用在担心什么。他们动不了你的。”
  这话算是给李锐一个定心丸。
  “你放心大胆的去做吧。现在北约都乱套了,我和斯大林同志通信,他对于你和扎罗多夫同志这次的合作很高兴。苏联中央已经在拟定,给你和扎罗多夫同志各颁发一个奖章。那些想要拿苏联做文章的人计划是落空了。”
  “其他的事情我和总理还有其他同志会处理的。你放心大胆的去做你的事情吧!”主席一挥手,把李锐现在还扛不住的东西全扛在肩上:“你放手去做吧!”
  李锐重重的一点头。
  ……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星期一的一开始对很多残存于新中国的旧文人来说是个惊天噩耗。
  毫无征兆的,李锐签署的命令突然就这么下来了。
  下令解除:江湖社论、金陵春秋、蓉城事报……等上百家新闻、杂志媒体的从业资格。
  包括民众日报一位主编两位副主编在内,全国共有三千多名记者被取消记者资格。
  同时对上海、福州广播电台等八家电台人事进行重新任命,几名电台台长被约谈提前退休。
  电报飞快的传达到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整个新闻行业忽然之间就一片哀鸿遍野。
  有人看见这些条令后,又惊又气,甚至是当场吐血。
  而更多的人则是拿着文件跳脚大骂,而骂的内容几乎是高度一致。因为这一次李锐是真的把他们的利益一口气都切掉了。
  “李锐,你这是要搞一言堂,你是要亡我中华之文脉啊!李锐你不得好死!”
  第四百四十五章惊了窝子
  李锐的这一波操作绝对是砸了很多人的饭碗。
  李锐自己之前顾虑到一次性在全国搞掉上百家报社几千个记者,会不会引起剧烈的动荡,引发部分地区出现连锁性的下岗之类的事情,所以迟迟没有下手。
  因为李锐是知道这大大小小的报业,其实也养活了不少厂子。比如说印刷厂和制造厂之类的。他们关门了,可能会连带着这些厂子一起关门。
  李锐是知道连锁下岗引发的问题的。自己又不是不知道下岗潮后造成的各种问题,自己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可是相关的新闻和记录片可没少看。
  但是正因为自己的小心翼翼,希望把损失降到最低,反而给了别人可乘之机。正所谓我顾念你的饭碗,你惦记要我的命。
  李锐本不想搞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的事情。但是如果放任这群家伙这么搞下去,那就不是时代的一粒沙了。而是变成时代的一座山压在所有人头上都喘不过气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切除肿瘤总是会带走一些好肉的。这是没办法的,总不能真的等到病变了,直接宣布死亡吧。
  李锐现在有些明白历史上中主席的很多难处了。当时主席所做的事情便是:“工业、经济、军工先上马,骂名我来背。”
  这一次李锐也做出了类似的选择,文化、教育、传承全洗牌,骂名我来背!
  ……
  杭州,西湖。
  这个天下名胜还没有历史上七十年后开发的完善。现如今的西湖只有部分地区修建了石桥、围栏、走道。其他更多的地方和野湖差不多。
  不过西湖边上的茶社却是很多,毕竟有这么大一个湖的城市也不多。总是有文人墨客愿意来西湖边晓风拂柳对桌饮茶的。
  除了文人骚客之外,西湖边上最多的就是钓鱼老哥了。
  钓鱼老哥无处不在。在北京紫禁城外金水河都能甩竿子。更不要提西湖这种天然垂钓场了。
  现在的西湖还没有禁止市民垂钓,所以每当节假日的时候西湖边上除了来逛湖景的市民外,最多的就是钓鱼老哥了。
  他们成群结队的占住了十里白堤和断桥等所有适合下钩的地方。
  西湖边上的各种茶社和小茶馆很多,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这些钓鱼老哥。现在杭州的茶社有一部分受到了相当多扬州茶社的影响。
  所以除了卖茶之外,还卖吃的。钓鱼老哥舍不得吃那些高级菜,但是茶社新鲜做的包子还是很好的。
  若是舍不得吃五丁包子或者是嵊州小笼包这种精致点心,那么来个馒头也是很好的。给店家一角钱就能给客人四个馒头一壶热茶,足以当一顿饭来吃了。
  若是北方人初来杭州,听闻一个人要吃四个馒头一壶茶当一顿便饭,多半会感叹南方人食量大。
  但北方人要是见到了南方的馒头之后,怕是会觉得四个太少了,怕是要吃十个才够。北方(主要指华北地区)的馒头多为主食,而南方的馒头更像是一种点心。
  如西湖边上茶社茶馆所卖的馒头看着一个有半个成年男性手掌那么大。但是却异常松软,轻轻的按压下去就能按进去一大块。这种馒头多会掺入白糖,两次醒发之间也会让面团尽可能膨大。
  和华北地区盛行的那种馒头(馍)结实的口感完全不同,南方传统馒头并不以筋道取胜。而是以香甜松软为佳,佐茶是极好的。
  一直到后世南北方人流往来更大,北方面食南传,南方传统馒头才慢慢改变其原本的形态。
  如果不想买茶社的馒头,也可以给茶社三分钱,茶社给你提供一壶茶水,这壶茶可以一直续,权当三分钱买了一个喝一天热水的权利。而且店家还可以免费帮你把带来的盒饭放在灶上热热。
  钓鱼老哥们最喜欢这种三分钱一壶的茶了。虽然三分钱一壶的茶不可能是什么“明前”“雨前”“碧螺春”这样的好茶叶,只是普通的大叶绿茶。
  但大家喝得就是一个热乎劲以及一股子茶叶香苦的味道。
  哪怕是不钓鱼,老哥几个来这西湖边上的茶社坐一坐,一壶茶,一碟花生,三五个好友看着西湖景色聊着天,也是消遣时光的好去处。
  从前西湖边上的茶社可贵了,普通的钓鱼老哥是来不起这里的。不过51年上半年的时候,西湖边上的茶社基本上做了公私合营。
  按照主席提出的基本构想,我们的商业是要服务于广大老百姓的。而不是为少数有钱人服务的。
  所以现在西湖边茶社的价格都下调了,从前只卖高档茶点和茶水的茶叶也开始卖包子满头,也卖几分钱一壶的茶水了。
  对于很过杭州的老百姓来说,他们也可以第一次坐在西湖边上喝着茶看风景了。
  就像是西湖边的白沙茶社,从前可是高档的很呐。两个人进来喝茶吃点心没有三五块钱根本结不了账。
  现在一楼改成了散台,提供几分钱到几毛钱的茶水,还有一毛钱四个的馒头,或者一毛钱两个的包子。
  变成了普通老百姓都能消费得起的场所了。
  茶馆里还新增了一个收音机的喇叭,每天定时放广播节目。杭州市民可是把这种茶馆当成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