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13节

  张集掰着手指头算,然后惊奇的发现。
  自己当国军五年,吃饱的日子加起来还没一百天。这不到一百天的饱饭日子里,还有几十天是来了朝鲜后美军供应的。
  而且美军供应的还有肉罐头,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美军对张集的恩情比国军大多了!张集这么一算,国军高官集体黑脸。
  得,没得说了。这群人和张集一起被送到了北京。他们去北京什么地方,张集不知道。
  不过张集在北京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这让他受宠若惊,而且毛主席和周总理都亲自提笔写了字,让人做成了牌匾,再加上彭德怀在朝鲜送给他的字,刚好三块匾额都有了。
  在北京的时候,他还见了一个笑眯眯的年轻人。那年轻人皮肤保养的极好,看着比自己还少兴。
  但根据别人说,他是部长,是新中国中央级高官。这位李部长找到他问道:“我听说了,你在朝鲜做得事情。嗯,演技不错嘛,形象也不错。有没有兴趣来当演员啊?”“啊?”张集愣了:“这,李部长这不行。我不想演戏,而且我要回家。"张集对演员这种工作毫无兴趣。
  在朝鲜演美国人和国军,那是战场需要,这不代表他有着多么强烈非要表达不可的表演欲望。
  李部长和自己聊了好一会儿,从朝鲜战场聊到自己的出身。最后李部长说道:“我之前已经让人调查过你了。你家里在商丘过的不算好。你母亲和你出身的问题我都知道。
  你愤怒吗?"“愤怒!"张集直言不讳:“我恨那儿!"“为什么恨?”“因为他们就知道欺负我和我娘!族里的和族外的都是这样。"“你只是恨那些欺负你的人?”“嗯?”“张集,你只看到了他们欺负你和你娘。你看到了他们为什么欺负你和你娘吗?"“嗯?”“是我们地方上的顽固余毒是,吃人的封建礼教。除了你,这天下还有多少人被这些东西荼毒呢?”张集陷入了思考,然后摇摇头:"不知道,但肯定很多。
  我小时就看过有村里的女人被浸猪笼,那时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以为是她们犯了错。后来我才知道,我娘也差点要浸猪笼。是我外公一力保下来的。”
  那位李部长点点头:“对,这就是吃人的封建礼教和地方残留的可怕余毒。你的家乡如此,中国和你家乡一样的地方到处都是。
  你的恨仅仅是你个人的吗?面对李部长的询问,张集想了想后说道:“这么说的话,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还有这全天下和我一样的人!李部长点点头,然后对他说:“你在朝鲜的事情,彭德怀写了详细的资料给我。他说你是一块好材料,不从军回到地方工作也不能浪费你的才能。
  那么张集我问你,你愿意成为一把利剑吗?"“做什么的利剑?”张集问。
  李部长看着他的眼睛说:“一把划破黑暗,给世间带来朗朗乾坤的利剑。从你的家乡开始,从你娘亲的事情开始。你现在是朝鲜战场最知名的英雄了。你要化为宝剑,将要面领无数的艰难险阻。”
  “但是你能拯救更多和你母亲一样的人。你敢做吗?张集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坚定的点头:“敢!李部长你说吧,怎么做。我恨不得将它们统统撕碎!”! 李部长道:“那就先从你娘的事情开始做起。先回去,组织上帮你安排了开封市尉氏县大营区的工作,你去找那儿的区委书记,你先帮他做事。
  “那区委书记叫啥啊?”“焦裕禄!”张集从回忆中醒来,而孙福集乡也近在咫尺。
  今日孙福集乡可谓是一片张灯结彩,就连道路都经过仔细打扫。因为全乡都知道了,从前那个乡里看不起的野种张集在前线立了大功回来了毛主席、周总理、彭德怀司令三人分别给他题词写匾。
  这是何等的荣誉啊?在乡民眼里,这和从前古代皇帝、丞相、大将军题词送匾有什么区别?张氏一族今日显得特别兴奋,张氏族长穿着黑色长衫站在头位。
  当市里的车队到时,张氏一族的这些族伯、族叔一个个的兴高采烈。
  尤其是当带着大红花的张集出现时,现场气氛到达了巅峰。
  而张集看着出现在眼前迎接自己的这群人时,他是一点高兴都没有的。
  因为这里和过去一样,看看吧,队伍里一个女人都没有。为什么?因为女人上不得台面。
  联想起母亲的遭遇,和在北京那几日李部长对自己的许多教导,张集越发的觉得如孙福集乡和周遭这种腐朽的事务还是一同丢进焚化厂的好。
  这也越发的坚定了他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要扫除封建余毒的任务,就从自家开始。
  不过张集的演技确实是很好,虽然心里再多愤恨,但是表面上的他却依旧能面不改色的笑着。
  面对着前来迎接的族伯、族叔什么的,他也能微笑面对。
  这群人看着张集身后带来了四块牌匾并不是传说中的三块。
  四块牌匾都用红布盖着,显得特别隆重,这群人脸都要笑化开了。这以后,张家氏族不得在乡里横着走?到时候怕是县里都要给面子!张集从这群人的笑容里就能知道他们的想法。
  但是这次注定不能让他们如愿了。
  在人群里张集找到了自己的外公张全茂,爷孙相认才是真正的情感流露。
  张集眼角的泪水抑制不住。他恭恭敬敬的对张全茂跪下:“外公!孙儿没让你蒙羞。我带着荣誉回来了"张全茂也是泪如雨下,他搀扶起张集后说:"好外孙,好外孙。
  你只要活着回来就好,活着回来就好啊!"张氏族长在旁笑呵呵的问道:"张集啊,这些牌匾什么时候挂起来啊。"张集哈哈一笑:"就现在吧。"“好好好”张氏一族人喜笑颜开。
  他们在前面带路,去往张氏祠堂。可是在三岔路口,张集直接左拐。张氏族长连忙跑了过来:"张集错了错了,祠堂在那边。"张集挥挥手:“没错,祠堂在那边,而我家在这边!"这一句话呛的张氏一族人脸色有些难看。张集也懒得管他,带着队伍前往自家。
  祠堂?呵呵,李部长说了,以后全国的祠堂全都要改成老年活动中心,这东西就让它随风散了吧。
  张桂芝和金梅在家中期待着张集的到来。
  但是乡里的规矩是有大事的时候女人不能出门。
  所以她们只能在家等着。"我怎么听着感觉这吹吹打打的声音越来越近呢?张集是回来了吗?"金梅有些坐立不安张桂芝道:“娘,祠堂在那边呢。应该不是。"“不对,你听。"这个时候张桂芝也听到吹吹打打的声音。两人连忙推开门,只见张集的已经带着队伍来到了自家门前了。
  “娘!外婆!张集回来了!”张集对着金梅和张桂芝一人磕了一个响头。
  当他抬起头时,地上已经被他的泪水打湿了一片。“我的孙儿啊!"“小集,回来了就好啊!”,?) 母女两人抱着张集就哭成了一片。
  外人会关心你在外面立下多少功劳,创出多少事业。
  而真正的家人只会关心你有没有吃苦,在外面有没有受委屈。能不能好好回家,至于其他的一切都是附带的罢了。
  张家豆腐店从来都没有这么热闹过,感觉全乡,甚至是十里八村的人都来了。
  当第一块红布被揭开,彭德怀写的“保国卫民”牌匾被挂上墙壁,乡里的人都发出了赞叹。
  第二块红布被揭开,周总理写的“功臣之家”牌匾被挂在“保国卫民”牌匾更上面一点。
  张氏一族的人都觉得面上有光。孙福集乡的乡民也觉得光荣。
  当毛主席写的“国家柱石”牌匾被揭开,现场轰动了。“了不起啊!张集,你现在是国家柱石了!"“乖乖,国家柱石是不是上柱国的意思?”“张集你当将军了?”张集笑笑不语,让人把这块牌匾挂在更高一点的地方。
  现在张氏一族的人,尤其是张族长红光满面。
  现在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在最后一块牌匾上。
  刚刚张集的操作所有人都看到了,越到后面的牌匾分量就越重。这已经是国家柱石了,下面还有什么?大家已经不敢想象了。
  “这块牌匾我自己来上吧。”张集接过牌匾,自己爬上楼梯把它悬挂在最高处,高于“国家柱石”。
  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这块牌匾,张氏族长更是忍不住道:“张集族孙,快把红布掀开吧,让我们看看这块牌匾写的啥啊!啥还能比“国家柱石”更厉害啊?!”“对啊,张集快点把红布掀了。”
  “掀了!”张集站在楼梯上对着所有人呵呵笑道:“好,那你们看清楚了。”
  红布掀开,四个烫金大字刻在靛蓝色的牌匾上。
  “英雄母亲”一赠张桂芝女士一毛润之。时空在这一刻仿佛按下暂停键。
  桂芝刹那间被泪水模糊了双眼。
  而孙福集乡的所有人在这一刻仿佛统一挨了一记清脆的耳光。
  啪——!又响又痛。站在楼梯上的张集把所有人的神情看在眼中。
  他现在只有一个信念:我要化身为剑,给这世道斩开一个朗朗乾坤!
  第三百九十二章 都去报道
  【英雄母亲】这块牌匾当真是打在在场许多人脸上的一记响亮耳光。
  尤其是张氏族人,很多人脸色一会红一会白。
  因为他们可从来没把张桂芝当过英雄母亲,而是把她当成一个扫把星。
  当成是有辱门风的玩意儿。当初如果不是张全茂誓死保全,十五岁时张桂芝就要被抓去浸猪笼淹死了。
  而现在张集给他母亲正名了,并且将“英雄母亲”的牌匾挂在最高处,挂在“国家柱石”之上。
  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没有英雄母亲,何来国家柱石?所有的荣誉都是张集提着脑袋挣回来的。
  但是在二十三年前,要是没有那个瘦弱的母亲护着他,当时他的脑袋就掉了。
  这一刻,所有的语言都已经苍白。当张氏族人一个个灰头土脸,那些曾经欺负过他母子的乡民们面色不自然,张集有一种莫名的快意。
  但是这种快意却很快被另一种急躁而取代。
  因为他还记得来之前,李部长给了他一本小册子。读过几年书的张集是有读写能力的。
  那本小册子上是李锐之前组织的民俗队,在全国各地打击封建迷信,消灭巫婴神棍时在封闭的农村里的种种见闻。
  民俗队是李锐一年前组建的,本意是让民俗队下到农村去帮助农民纠正一些封建迷信,同时尽可能剔除封建糟粕,保存真正有文化意义的传统文化。但是这一年来,民俗队在乡间的发展所遭受的阻力,超乎李锐想象的大。
  新中国成立了,但是牛鬼蛇神却还未完全肃清。民俗队的力量还需要加大,保持公俗良习的同时消灭封建毒瘤的路还有很长。
  在这条路上,仅仅依靠民俗队的力量是不够的。民俗队没有执法权,在截至1951年4月份,民俗队便有九名同志牺牲在民俗改革的道路上。
  到了八月份,这份烈士名单增加到了十二名。
  这些人的牺牲多是因为触动了当地封建残余的利益,以及老百姓难以理解的愚昧。
  民俗队从各地收集上来关于农村的种种事项触目惊心。
  毛主席曾经说:中国有五亿多人民。但是其中有四亿多人还生活在一千年前,这句话说得真的没错。
  天下如张集这样的家庭又何止一户?可是那些可悲的家庭中,又能出几个张集?新中国到目前为止也只有一个张集,他在朝鲜立下了汗马功劳,给第四次战役的胜利添加了重要的砝码。
  但是又有几人能做到他这样呢?张集是幸运的,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一些运气,让他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
  有了他现在一家四匾额的荣誉。
  可是新中国国内千千万万个其他的“张桂芝”怎么办?她们的“张集”也许早死于襁褓之中,亡于族人之手。
  甚至她们自己都无力保全自己。
  谁来给她们挣一个诰命挣一个英雄母亲?民俗队的记录的故事里有太多太多和自己相同经历的故事。
  而绝大多数的故事都没有一个好结局。
  张集或许不太懂什么叫做天下大义。
  但是他每每读到书册上的那些故事时,他却有一种切身刺骨的疼痛。
  那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再度重演。
  站在楼梯上,张集看着张氏族人灰溜溜的走了。
  他心中那种报复的快意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剧烈那么开心。
  在这一刻他突然想到了民俗队里写的那故事。【1950年10月3日,广东潮汕某地溺死女婴十二名……】
  【1950年9月7日,浙江金华某村,寡妇秦氏被逼上吊自杀……】,?【1951年4月3日,山东济宁某地,王姓女子因改嫁不想守寡等原因,被起公婆和孩子联合谋杀……】
  这些不是故事,是血淋淋的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真实。
  真实的那么厌恶,那么的吃人! `张集从楼梯上跳下来时。虽然他脸上带着笑,但是心里却是一片冷静。
  李部长想要自己当宝剑,是因为自己现在有荣誉护身,足够锋锐。那么就干吧!就从河南开始!张集抬头看着自家挂着的四块匾额,“保国卫民”、“功臣之家”、“国家柱石”、“英雄母亲”。
  他脸上带着笑意,旁人以为他是高兴自己为家里争取到这样的荣誉。
  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笑的不是自己取得这些荣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