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90节
海明威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自己在这个国家这么待着的话,那么自己大概率是要疯掉的。
如果出生在这里,自己大概率是一点想要活下去的欲望都没有。
但是与此同时。
在惊人的贫穷之外,他又看见了这个国家正在迸发出一种希望。
太矛盾了,实在是太矛盾了。
海明威不是没有去过那些贫穷的地方。
不管是古巴还是现在南美的一些国家都留下过海明威的足迹。
那里的贫穷与中国不遑多让,但是很多国家却只觉得是过一天算一天,并没有多少长久的打算。
他们的领导人只想着捞钱,捞够钱了就跑,压根不管那些小国国民的死活。
而在这里,他看见了寒春和阳早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也看到了这个国家正在进步的地方。
海明威现在年纪也不轻了,留着大胡子的他经常被中国人误认为他的年纪很大了。
没办法,海明威那一把络腮胡子实在是太增龄了。
所以每当他到一个中国的地方,当地的中国人都很惊讶:“这美国大爷是来干啥的啊?”
等知道他是美国的大作家,来中国采风的,准备采集素材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的时候。
众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嘿!这美国大爷,六七十了,还能走遍中国呢。身体可真好!”
每当这个时候,海明威都哭笑不得。
他确实不年轻了,但也没那么大,他现在也就只是五十二岁而已。
因为长期的健身和一直有很好的营养补给,所以他的身体状况极好。如果真的要比的话,他比这个年代大多数三十岁的中国人更健康更强壮。
在中国采风的路上,他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阳早和寒春这样美国的国际主义战士自然是有的。
他还见到了支援中国建设的很多苏联工程师,这些工程师得知他是海明威后,也表示出极大的热情。"五十年代的海明威可谓全球顶流,不是大明星那种吸引粉丝,他是用文字征服了很多人。
很多苏联工程师见到他都忍不住想要合照。
毕竟他的小说在苏联卖的也是很不错的。
他也和那些苏联工程师聊过。
“关于中国?”
“唔,很有意思的一个国家。我无法评述这个国家好或者不好。这个国家有的地方有着惊人的愚昧。
比如我们要在一个乡下开一个矿山,遭受了极大的阻力。好几千人过来阻止我们施工。
理由是把山开了,会破坏他们周围几个乡县的风水,会让他们的男人早死,女人生不出孩子来。”
海明威听到这话的时候都忍不住道:“开山挖矿和这个有关系吗?”
苏联工程师无奈摇头:“所以这就是所谓的愚昧。这个国家的很多地方就是有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风俗。后来还是当地的政府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给这些人讲解。”
“对了,那个时候有一支专门的民俗队过来,给他们讲解这些东西。他们才不在反对。”
“民俗队?那时什么?”
“哦,我听中国的同志解释。是一支专门为了破除他们国内封建迷信。但又专门保存有意义的历史民俗而成立的队伍。
我还记得那个带队的年轻人,叫韩立的那位。
他用化学和声光电手段搞出了很多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的东西。
被那些村民视为天师,然后韩立又一解释揭秘。还抓了很多在乡村里行骗的神棍。”
苏联工程师所说的韩立的民俗队,就是当初李锐在北京打击一贯道时成立的队伍,想要消灭这个时代的愚昧,仅仅依靠上课是没用的。
三五十岁的人,思维已经定型了,只能用他们惯常的思维习性去做事,然后再彻底打破他们的常识。
这个民俗队的职责也很重,消灭乡间的神棍巫婆,破除当地的封建迷信思想。
从成立到现在,仅仅一年的时间,民俗队已经有九名队员牺牲在反迷信的道路上了。
因为你永远猜不到乡间的神棍巫婆有怎样的影响力。
海明威听到这些内容,他忍不住记载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他甚至忍不住想去找那些民俗队,跟他们去走走看看。
就在他寻找民俗队的时候,他无意间来到了彭家村,这样一个完全不知名的小村落,见到了村支书彭学武,也第一次见识到他在村里所做的事情。
村民互助社。这是一个他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识过的东西,他忍不住在村子里住了下来。
这个大胡子美国人出现在这样的中国农村,引起了村民们的围观。不过村支书彭学武参过军,有过一些见识,在得知海明威的来历后,他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海明威。
“我知道了,海明威同志是和白求恩同志一样的人都是我们的国际同志,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他的!”
彭学武对地方上的同志拍胸脯保证。
海明威并不知道白求恩是谁,因为在西方话语权的地方,如白求恩、阳早、寒春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不会被宣传的。
海明威倒是很感兴趣的打听了关于白求恩是谁,他做过什么事情这一类的信息,听完之后久久不能自己。
因为白求恩是海明威欣赏的那种人,一个崇高的理想主义者。而理想主义者的逝去,永远是令人哀伤的事情。
海明威想要了解中国的地方更多,于是他就在这个小村住了下来。彭学武家有三间瓦房,是他拿退伍费盖的,算是村里现在最好的房子。
他现在还单身没结婚,就拿空房间招待海明威和翻译小刘住了下来。
每天早上海明威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弄点手磨咖啡喝喝,一早,彭学武的小院里就飘着一股浓香的咖啡味。
“老海,你又在弄你的古巴豆浆呢?”彭学武早起都给院子里的水缸挑了水。
跟着彭学武一起去挑了两桶水的翻译小刘把彭学武的话翻译给海明威,海明威哈哈一笑:“是的,古巴豆浆。彭,要不要来点。”
面对海明威的邀请,彭学武脑袋摇晃的和拨浪鼓一样:“不要不要。你那古巴豆浆又酸又苦,比村里医生老周开的中药还苦,我还是算了。我还真的是不懂了,你这古巴豆浆闻着香的很,喝起来咋这么难喝呢?
海明威摇摇头:“不是难喝,只是你们不习惯而已。喝咖啡在我们那儿,就像是你们喝茶一样的常见。不仅仅能提神醒脑,而且还很香。”
说起咖啡这件事,在彭家村还有个趣事。
那就是海明威刚来村里的时候,因为他是外国人所以吸引了很多村民的好奇。
尤其是他在彭学武的小院子里煮咖啡的时候,那股子浓香味勾了很多孩子流口水。
海明威倒是不小气,给那些孩子都来了一口,结果一口下去,没一个不吐的。
海明威早猜到会有这个结果,他像个恶作剧成功的小孩一样,看着苦的脸一直吐口水的那群孩子,他笑的可开心了。
从那儿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美国大爷的舌头不一样。喜欢吃又酸又苦的东西,这美国人可真的是很奇怪呢。
喝着咖啡的海明威问着彭学武:“你们后山的水库修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修好了。村里很多壮劳力都去了,修的速度比我想的快多了。”
彭学武抖了抖身上的尘土。
“还是人多力量大啊。你前些天教我的那个词怎么说来着。那个……那个,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嘛。水库修好,路再整一整,咱们这个村子就好多了。”
“还有妇女们在搞的安哥拉长毛兔养殖。再过几年,咱们村子的日子就好了。”
彭学武说到这里,脸上都是笑容。
喝着咖啡的海明威道:“我对你的村民互助小组的想法很好奇。你们现在的自报公议推行的还好吗?”
“嗨,有人串通起来瞎报。”彭学武道:“不过早就猜到了。这人多种多样,没人瞎报才奇怪呢。不过问题不大,小组之间都是经常打乱的,小组之间还互相监督。谁要是想要占便宜,大家伙都不答应呢。”
“每年地里能产的粮食就这么多。谁能忍着被别人占便宜啊。再说了,咱们互助小组随进随出。
不强求大家伙一定要加入。那些想要占便宜的人是没法长久的。要是被检举了超过三次,直接踢出小组。让他自己去当自己的自耕农去。”
彭学武的村民互助小组的构想是来自于《朝闻》上连载的乡土小说《马成才回乡记》。
小说里的情况自然远不如实际上乡村里的情况复杂。
所以彭学武在执行村民互助小组的政策时,出现的问题自然也很多。养兔子什么的倒还好说,妇女上山每天打多少草喂兔子是能算得出来的,每天打扫兔舍也是很直观能看见的。
让壮劳力去修水库修路也是能算得出来的,一天平整多少米路,一天挖多少土方都是可计量的。
就是种田这种事最难量化,这里面有没有想要偷奸耍滑的?自然是有的,这世上又不是所有人都是秉公无私。
村子里总有一些人肚子里有自己的小九九。
彭学武也是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政策。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互助小组随进随出,不要求人一定进,这就有了很多操作空间了。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干更好,那就自己干。有人在小组里偷奸耍滑,那就踢出去让他自己去干自己的。'而且彭学武第一年也没把大家的土地打乱来耕种,现在依旧是各家种各家的地。
但是把劳力集中起来先搞路搞水库,让土地不够但是壮劳力够的家庭去帮土地够但是劳力不够的家庭种田。
会种田的指点不会种田的先把规范种植搞起来。
具体到这种方式如何,彭学武也要到年底算粮食收入的时候才能确定这种方式好不好。
海明威听着彭学武的这些絮叨,他觉得很有意思。这个村支书管着村里几百户上千人,天天看《朝闻》从上面学习,还要用空闲的时间教村民认字。
美国或者是自己去过的其他国家有这样的基层官员吗?
海明威扪心自问,答案是没有。
他对于彭学武这种村支书说的事情一点都不厌烦。
虽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却让他总觉得很有意思。甚至他还把这些东西都记了起来,有时候他还会去帮村里的人去修水库。
种地这事儿海明威不会,但是砌砖这活儿海明威却是会的。而且别看他五十二岁了,但是他的身体极其强壮,搬运重物比很多村里的年轻人厉害多了。
帮着村里把一块很大的栓石送到水库后,村里还有大爷要送鸡蛋给海明威吃呢。
“这美国大爷厉害啊,一个人的力气比两个后生的力气还大。”“人壮,吃的也多吧。”
“这怕是村支书家也养不起吧。”村里人这么想着,大家想着给彭学武家减少点负担,凑了些粮食和鸡蛋过去。
这倒是把海明威搞的哭笑不得。“我不吃彭支书家的粮食。我都是花钱买的粮食。”海明威不得不解释道。
让海明威和现在的中国农民吃的一样,估计他是吃不消的。不仅仅是胃口不行,更重要的是海明威的大块头是大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撑起来的。
骤然吃的和这些农民一样,他大概率要直接晕倒的。
一开始中国这方面是考虑着给海明威配备饮食。
但是看到中国惊人的贫穷后,海明威拒绝了中国政府免费为他提供更好食物的提议。
他直接拿了一些美元给中国政府,算是他买的。对于海明威这样的世界级作家来说,这点钱不算什么事,完全用不着中国政府为他的饮食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