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48节

  贝尔则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砂砾罢了,是无数英国人中的一员。对于他们来说,接受英国的江河日下太难了。
  而贝尔在太某报担任主编期间写的那些危言耸听的新闻,看似在给政府唱反调。
  实际上确实英国民众最喜闻乐见的东西。
  真正的英国老百姓在乎美国人的生死?不在乎,甚至对于美国在远东的失败幸灾乐祸,以至于巴不得他们死。
  要知道英国有很多在海外殖民地工作的人和公司。
  美国的存在,已经严重挤压到这群人的利益了。失去了海外的扩张,连带着造成了英国经济的江河日下。
  这种持续性的经济疲惫延续了几十年,一直到苏联解体,西欧各国瓜分了苏联的遗产。
  坐在巨人的尸体上吃了个饱。
  贝尔觉得自己在太某报写的东西完全没有问题。
  那才是英国人民需要的东西。
  而当局却为了政治正确而把他给抓了起来。
  并且关押了很久,要知道抓他的可是mi6,大名鼎鼎的军情六处。贝尔在里面受了不少苦,现在他的左侧肋骨还有伤痕呢。
  但万幸,mi6找不到他任何通共的证据,所以最后把他给放了。他被关押期间到底经历了什么,见过什么人,贝尔讳莫如深,出来以后没有和任何人讲过。
  但是很多人都知道,贝尔因为被mi6请去过一次,太某报的老板觉得他是个麻烦。
  于是就把他给扫地出门了,这样做实在是让人心寒。
  要知道太某报现在成为欧洲(不包含东欧地区)报纸的销冠,并且把泰晤士报,镜报等报纸吊起来打。
  其中很大原因要归功于贝尔。
  要不是他天才一般的创意搞出了很多吸引人眼球的创意和营销手段,太某报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的。
  而现在,他们就要卸磨杀驴了,怎么能不让人心寒呢,直接把太某报的功臣赶走了,导致贝尔出狱就失业。
  必须要说,这老板确实不算个东西。不过从监狱里走了一趟,贝尔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具体哪里不一样说不出来,但确实是不一样了。
  他被太某报开除也没有气馁,反而是找到了伦敦的一个小报要求职位。
  并且还拿出一部分积蓄买下了这份小报百分之六十的股权,成为了最大的股东。
  这样他就不用害怕被人开除了。
  不过他找的这个小报,却让人大跌眼镜。
  要知道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全球新闻媒体爆发性增长的时代。
  因为电视的兴起,传统纸媒的影响力已经在衰退。
  即便是泰晤士报和太某报上面的集团,也是要往这个方面靠拢的。而在这种情况下,贝尔拿出不少钱,买下了这个名叫《独角兽日报》的三流小报。
  这让很多认识他的圈内人都觉得他疯了。
  听听他买下这个小报的名字吧:独角兽!这名字太荒诞了。哪个正经报纸会取这个名字?要知道在西方的语境之中“独角兽”带有一种幻想和不可思议的梦幻意思。
  一般来说,要是形容某件事情不可思议,过于梦幻,并且你不想用贬低的含义去形容的话,一般会用“独角兽”这样的形容词。
  它的含义比“白日做梦”好点,大抵相当于“一场美梦”。
  一些和贝尔关系不错的圈内人劝他放弃这种愚蠢的行为。
  但是贝尔却下定决心了,自己失去的东西一定要夺回来。
  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多了不起,而是要证明太某报除了自己,从上到下都是废物!
  独角兽日报的办公室位于伦敦的一个犄角旮旯,在一栋很老的建筑内。
  毕竟是一个小报,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少钱去搞门面功夫。
  贝尔回到办公室后,整个报社内连同办公室助理(干杂活的)一共也只有十二人。
  “各位,经过这段时间的熟悉,相信你们也开始慢慢习惯我的做事风格了。"贝尔把十二人叫来开会,开会方式也很简单,就在办公室的空地上,大家都坐着,捧着咖啡。
  顺便提一句,咖啡是贝尔买来请客的。“独角兽日报已经要到倒闭的边缘了。目前日销量只有五千份不到。你们知道金融街新开张的酒吧,一天发出的传单有多少吗?”在场众人摇摇头。
  贝尔道:“三万份,他们发了一个星期。现在全伦敦知道那家新开张的酒吧的人,比知道我们独角兽日报的人还要多。”
  “一天就五千份的销量,而且还拉不到广告。我确切的说,目前独角兽日报的情况很糟糕。
  我花了大量的积蓄买下这里六成的股权。
  现在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只能支持到这个月底了。"
  “如果我们的销量没有起色,那么下个月,所有人都要卷铺盖走人了!"贝尔猛烈的敲击了一下桌子。
  这话说得在场的小编们面面相觑。
  “主编,不要啊。我妻子刚失业,孩子还在念书,全靠我这份工作了。"“我不想失业,现在外面工作好难找啊。”
  “主编千万要保住报社啊!"小编们,包括办公室助理都在哀求贝尔。因为这个时期的英国经济奇差无比。
  全球殖民地在被美国拔除,尤其是那些能赚钱的殖民地。
  而那些不赚钱的殖民地留在手上全是负担。
  英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要维持那些海外不赚钱的殖民地。
  那些殖民地从前是有价值的,为了维持英国全球海军和海运贸易战略。
  很多殖民地可以是一分钱不赚,只要能给海船补给就好了。
  但是现在英国的全球海权战略已经被美国挤占的没地方下海了。
  丢掉了殖民地不仅仅是让英国人少赚很多钱。
  同时也意味着大量从前可以在殖民地混饭吃的英国人必须要从殖民地回来了,来英国和自己的同行开卷。
  现在想要在英国找到一份稍微体面一点点的工作,那简直都是卷上天。
  泰晤士报的主编是贵族,他都害怕失业。因为他要是失业了,绝对找不到泰晤士报主编这样体面的职业,说不定只能去次一流的媒体当个责编。
  所以这群人说不怕失业,那绝对是假的。贝尔看敲打这群人差不多了,他喝了口咖啡道:“独角兽日报虽然办公地比较旧,但是各位至少都是穿着体面的衣服,吹着风扇在工作。"
  “你们也不想穿着短裤背心,去泰晤士河给人扛包吧。我看你们一个个的,应该也扛不动包。
  想要继续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养得起妻子孩子的薪水,那么你们就要听我的。
  我把太某报成功的经验带了过来。"
  “我们要让独角兽日报,超越太某报、泰晤士报、西班牙人、法新社,成为登顶世界的媒体!"
  “记住,我们是小报。我们不能随着主流媒体一起唱喝。之前主编的调子有问题。如果要看随大流的评论,为什么读者们不去买泰晤士?不去买卫报,不去买经济学人?"贝尔将他关于如何办报纸的理念再次声明:“为什么大家要看小报?因为读者们想要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内容。不管这个内容多离谱,但只要有读者喜欢,我们就写。"
  “现在最热的是什么?”贝尔发问道。
  他摩下的一名小编回答:“当然是关于战俘营被美军打死的英法战俘。所有主流媒体都在说那是中国人的阴谋。
  可能是中国人打死了战俘,然后嫁祸到了美国人头上什么的。"贝尔听完之后冷笑道:“主流媒体的文章,他们不会基于理性逻辑去分析。他们只要政治正确。他们不过是在政府开给民众的安慰剂。”
  “之前几次的报道难道这些人就分析对了吗?”多次押宝中奖的贝尔在这件事上非常有发言权。
  他继续道:“经过我这么久的分析,我得出结论。中国是一个我们之前没有见识过的国家。他们放出来的消息基本都是真的,因为是真的,所以他们的消息才更有杀伤力。"
  贝尔一拍手道:“罗尔,我给你一个标题,叫做《美国霸权的虚弱》。内容围绕着美国在朝鲜的吃瘪展开,讨论我们英国不断的让步美国是否合理。
  日不落帝国变成日落帝国,到底是谁的罪。"
  “戴克斯,你写一篇《朝鲜战争的罪与罚》,我这边有参考资料给你。给我往死里抨击美国。”
  “纳达尔,你写一篇《日不落帝国的余晖何在》,内容围绕我们全球殖民地展开,我们被美国压迫的不断丢失殖民地,我们人民的日子有多惨,你给我往死里写!"贝尔一篇篇的把要写的东西安排上。
  而头版头条则是由他自己亲自操刀。
  虽然当主编后,写作的次数比从前当小编的时候少多了,但是贝尔的文笔还是没有放下的。在他思索一会儿之后,写下了两篇文章。
  《我们的豪赌:参与必将失败的战争,我们能得到什么? 》《被杀死的英国》。
  第三百一十八章 真的不是我们的人?
  罗纳是伦敦一名普通的书报亭小老板。
  说起来是个老板,但实际上书报亭的买卖并不能赚多少钱,唯一的好处就是还算清闲,每天有很多时间看书看报打发时间。
  所以罗纳还挺喜欢自己的这份事业的,他也没打算做大,就指着一直干到退休。
  其实这个年代的书报亭老板和图书馆管理员都算是一种隐藏职业的大佬。
  因为这两个职业能让人大量的接触到普通人不一定会接触到的书本。
  而且这两份职业也会让人有大量空闲的时间。
  这年头也没有手机让人刷短视频,所以打发无聊时间的最好消遣方式大概就是看书看报了。
  因为读的书够多,看的报纸够多,所以这两类人总是能够发表出一些高见。
  只不过因为他们的地位又相对较低。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会在乎他们而已。
  除非他们转换职业进行转职,比如说从图书管理员转职为革命家什么的。
  那样的话,大家才会发现这些职业里所隐藏的各种大佬。
  对于罗纳来说,这又是非常普通的一天,大清早的来书报亭接收邮递过来的各种报纸书刊杂志。
  自己将它们分门别类的放好。
  比较火热的杂志和报纸放在较前面比较显眼的位置,一般不太好卖的杂志和报纸则放在后面。
  一边收拾的时候,罗纳顺便也在看今天的报纸有什么样的选题。
  不过看了几眼,他就觉得非常无聊。
  因为现在英国国内最火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两名英国战俘在中国战俘营被美军打死的事情。
  这两名战俘的家人可是闹到了唐宁街。
  而且有很多人都支持这两名死者的家属。
  尤其是那些有家人在中国战俘营的英国人。
  他们和这两名死者的家属组成了一个战俘家属的互助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