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45节
【中国人提供的饭菜可以吃饱。虽然没有多少肉食,但是味道却做得很好吃。我们真的强烈建议英国军队能学一学中国做菜的手艺。在军中吃饭还不如当俘虏吃得好。】
这一条是英国战士们强烈要求加上去的。
英国军队军粮只烂是有目共睹的。这烂倒不是指原材料差,而是味道差。
当然了,还有臭名远扬的英国咸牛肉缺头。这次抗美援朝,英国后勤部又从犄角旮旯把二战还没吃完的英国咸牛肉罐头打包送来了朝鲜。
英国士兵看到那玩意儿人都麻了。
被美国兵弃之敝履的斯帕姆和这相比都算是满汉全席了。
然后英国士兵又写到【大家目前都很平安,请家里人不用担心。】大致上就是这些内容了。
英国土乒的内容汇总之后,由指导员李夏传回国内,再由国内传到英国,英国方面接收到从中国传来的这份非常详细的战俘清单时,他们都惊了。
因为一般情况下,俘虏了战俘是不会告诉对手详细的情况的。
因为没人知道里面是不是藏着大鱼。所以就算是交换俘虏,除非是很清楚对方手上有自己要的人。
要不然都是互相交换的,这种直接把俘虏清单传回英国的情况很少见。
但是在早期的惊讶之后,英国内阁却是一阵狂喜。
“中国人这是在主动示好啊!看起来这战舰拿捏他们确实有用。"内阁某大臣如此说到。
"对,看起来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另一名外交人员也是如此说到。
就连现任英国首相克莱门特都觉得这是中国人在服软。
想想中国人也应该要服软,毕竟新中国海军还要靠英国呢。中国人这样弄,绝对是一种示好的姿态。
不然他们为什么这么搞?英国高层开了一个小会,觉得应该把这个消息公之于众。
因为朝鲜惨败的消息自己这边也捂不住盖子。
中国和苏联铺天盖地的传呢,很多人都知道了,也知道英国三个旅被打的只余三分之一了,剩下的要么被俘虏,要么被歼灭了,现在国内反战的情绪很重,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了现在的执政党和首相。
有很多人认为为了所谓的英美联盟而跑去万里之遥让英国人送命,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反对党一直在公开批评骂人。首相克莱门特也是一脑门子汗。马上就要开始英国大选了,他的对手将是温斯顿丘吉尔。
真的不能让支持率再掉了。
所以克莱门特批准了把俘虏清单的消息公布出去。
因为在他看来,虽然我派很多英国人去朝鲜送死,但不还是还有这么多人没死掉嘛,你们总要骂我的声音小一点了吧!
这想法到是不能说全错,至少那些得知家里孩子,丈夫还活着的家庭能松一口气了。
英国很快将这些俘虏的消息公布了出去。
有很多被俘的家庭跑去问,能不能给被俘的孩子写信或者拍电报?这下还真的把英国政府人员给为难住了。
这毕竟战俘啊,你想给他们拍电报,那也要中国那边愿意收才行啊!不过中国人实在是大体贴了。
就在英国人为难的时候,中国发来消息告知英国国民。
可以通过越洋电报的方式发电报给战俘营内的英国俘虏。
他们一定会把信件送达。如果英国这边支付电报费用的话,也可以让战俘回信。
得,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克莱门特为了支持率,让内阁通过了一个预算,就是让战俘们可以发越洋电报的回信。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谁见过战俘被俘虏了之后还能和家人联系,还能来回通信的?那些知道家里孩子还活着的家庭很高兴,虽然越洋电报很贵但是他们还是发了(发去的电报要自己支付,英国政府只支付战俘发回来时的电报费)。
相比于很多家庭舍不得电报费,所以发的电报都相对很短。
那些电报费用被英国政府卖单的战俘们,在战俘营接收到来自家乡的电报来信后,一个两个旋转跳跃,兴奋的不行。
这时候李夏又站出来说:"可以回信啊,英国政府给你们回信买单了。
你们爱咋写咋写啊!"干是很多战俘奋笔疾书,洋洋洒满的写了好多东西,电报员的手都要拍烂了。
不过他们也算创造外汇了,毕竟电报局是盈利性机构,反正英国政府看见第一笔电报账单的时候紧急叫停,要求战俘以后回信要控制在一百五十个英文字符内。
不过英国政府还是觉得很高兴,他们觉得用战舰威胁中国人,拿捏条件这事儿他们办的非常棒。
我大英帝国的战舰是那么好拿的?你以为你拿钱就能买到?哪有那么容易!不附带一点政治条件,还能是我大英帝国吗?!去,去和中国人谈,强硬一点,要求中国人立刻同意停火的条件!大英帝国的绅士们觉得一切尽在掌握。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有的事情开始慢慢超出他们的掌控。碧潼战俘营内,从曙光厂内出来的摄影干事扛着摄像机记录着战俘营的一切。
指导员李夏眯着眼睛看着操场上的英美战俘们,嘴角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容。
来的摄影干事问道:"你笑啥啊?"
李夏转头,眼如弯月:"有个大戏马上要开锣啦,你们要好好记录。"
“啥大戏?"
“全武行。"
“嗯?!"
李夏没有解释,他捧起一杯热水吹了口气恰了一口:“就差一个导火索了。要通知守卫的战士们多带一些子弹,要成群巡逻,不能落单了。
要准备随时弹压了。"
基地来的摄影干事挠头,完全听不懂李夏在说什么。
但是他知道,战俘营大概是要出大事了。所以他忍不住追问:“你别卖关子,到底是啥事?快点说,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应对。
李夏呵呵一笑:"也没啥,就是美国人要开始找英国人麻烦,甚至要打一场大的!"
“为啥?不是说英美一家亲吗?"“
一家亲?呵呵。"李夏恰了一口热水:"老话说得好,不患寡而患不均。看吧,不均了,老美受不了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军战俘邓肯中校很生气。“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家里人发电报?!"他对着自己这组的管教忍不住大吼大叫。
战俘营的管教猛地一拍桌子:"邓肯,注意你的态度。这是你和我说话应该有的态度吗?!"
所谓恩威并用,战俘营的管教们来这之前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不能对战俘太好,也不能对战俘太差。要适当的拿捏好一个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让这群桀骜不驯的外国佬既听你的话,还要感激你。
历史上的碧潼战俘营其实也有类似的心理学高手指点,而这一次不过是李锐提议了一下,让管教们少走弯路,大家都要学会如何拿捏就像是现在这样,平常对美军战俘笑眯眯的管教一发怒,目光死死地盯着邓肯中校,邓肯就不自觉的低了一头。
他语气变得有些结巴:“不……对不起,我不是那个意思。罗管教,我是代表我的战友们一起过来问的。为什么英国士兵可以给家里报信,而我们不信?如果是支付电报的费用,我们也可以支付的。"
"我们可以让家里人代为支付越洋电报的所有费用。"邓肯急匆匆的说着。
现在的越洋电报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邓肯等美国士兵还以为是中国考虑电报费用,所以才不让他们发信呢。
而负责邓肯他们这组的罗管教听到邓肯的话,他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才说到:“这和钱不钱的问题不是很大,主要是英国和中国,美国和中国,你们两个国家和我们国家的关系不一样。
罗管教比划了一下,示意英国要近一点,美国要远一点。
邓肯不解:“为什么?”
罗管教耐心解释:“因为在去年一月份,英国已经率先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与政权的法统。所以虽然中英没有建交,但是我们有正常的通讯往来,只要英国人原意,我们和他们公平的做生意也是可以的嘛。"
"但是美国不一样了,你们的美国政府到现在依旧不承认我们新中国的合法性。依旧支持台湾的老蒋,认他为中国正统,这不是瞎胡闹嘛?”
“这样弄,这是基本原则问题。在美国没有正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怎么和你们美国政府打交道?要我们破坏原则吗?"罗管教这话说得义正言辞。
道理也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英国是承认新中国合法性的。
所以两国之间不管如何,至少通信往来是正常的。美国就不一样了,他们承认新中国是要有前提的,在49年老蒋已经全面溃败的情况下,美国佬依旧自高自大。
并且傲慢的提出要求:要我们和新中国建交,承认你们的合法政权,并且将民国的援助利益渡让给你们?可以啊,拿条件来!
简单来说,美国佬要求中国承认从清末到民国对美国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且要求完整保留美国在华全部利益,给与美国最惠国、美国公民在中国的治外法权等等。
虽然理论上来说,新中国可以和美国人讨价还价。
但是毛主席看到美国人提出的这条件后,直接丢进了垃圾堆。
司徒雷登(美国当时驻华大使)还是拜拜了您嘞。
中美建交,并且指望美国佬和中国公平相处?不可能的。你不卖国卖到一定程度,人家连你的法统都不认。
还有什么可说的。美国人既然不屑于与新中国建交,那我们也不用热脸贴你的冷屁股了。
罗管教的话已经很明确了,中美之间没有正常的通讯渠道,你们美国佬不要指望给家里报信了。
邓肯一脸沮丧的走出罗管教的办公室,而在外面的活动空间,他队里面其他的战友围了上来。
“邓肯怎么样?"
“我们可以给家里报信吗?"
“我们都可以出钱的。"
战友们热切的看着邓肯,邓肯一摊手:“不行,罗管教说中美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通信渠道,我们不能和家里报信,他回绝了我的请求。
邓肯这话说得让在场的美军士兵一个个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实际上不止是邓肯这一支队伍,其他很多美国战俘都派出了代表,去咨询自家的管教。
但是得到的回复都是一样的:不行。这让营地里的美军士兵别提有多沮丧了,不过美国士兵们很沮丧,英国士兵们却很开心。
为什么?因为他们可以给家里报信。不仅可以给家里报信,还可以帮战俘营的其他战俘给他们家里报信。
比如说战俘营里的法国人,人别说什么英法两国世仇。
实际上英法两国士兵相处还是比较融洽的。
法军士兵虽然屁事很多,比如说要求手纸,熨衣板,要求用刀叉吃饭等。
但实际上法军士兵相比干其他国家士兵来说,要文明的多,他们基本不会与其他国家的战俘起冲突,甚至法国战俘里还有几个手工大佬问战俘营的管教,能不能淘换点废旧的弹药来。
当时战俘营的管教很警觉的问:“你们要干什么?"
法军回答:"我们想组建一个乐队。"在管教半信半疑之下,弄了一些子弹壳和炮弹壳。
这群法国人叮叮当当一通敲,还真的弄出了不少乐器。还搞了个简易的小乐队,能在休息的时候吹拉弹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