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33节

  当然,大家平时在超市也能买到,这就是大地牌能量棒。这里一共有了五种,除了最经典的花生味,还有杏仁味,栗子味,核桃味和芝麻味。”
  (青)“大家注意啊,小鸽手上的能量棒和你们平时买的还是有点区别的,现在一般在超市销售的大地能量棒会在包装上注明一个“清爽版”,含糖量比这个要低,坚果更多一点。而我手上拿着的这个是苏联一东欧特供版,含糖量比小鸽手上的还要更高一点。”
  (鸽)“原来如此,那我们就炫这个能量棒吧。我先开一个花生味的试试,(嗅嗅)哇!这玩意儿闻着就觉得好甜!甜味直冲天灵盖了。来,青妹,干杯!”
  (青)“干杯!”只见青妹轻咬一口,眼睛眯了起来,露出了吃下高热量食物特有的笑容。
  镜头转向了军迷小鸽,只见他双眼无神,表情宛如对线晒哥,刚上线就掏出痛苦面具的严君泽。
  (鸽)“大家不要觉得我再夸张啊,这个真的很甜,齁甜!平时很多清爽版可能很多不爱吃甜的朋友已经接受不了了。但是我可以打包票的跟大家说,这个起码比那个要甜一倍!”(鸽)“哇,我不行了,快请李锐老祖出山,山海关可乐救我苟命!真的,这个真的,太甜了!齁死人了!我第一次吃糖觉得这么难受。不行了不行了,我再多喝两口啊。”
  (鸽)“诶哟,大家都知道啊,我家老爷子当年就是志愿军,老爷子现在80多了还天天打拳,以前我爸总说他老人家说自己不爱吃糖,每次部队里发了点能量棒总是拿回来给他们几个煮糖水喝,那时候条件苦啊,他们几兄弟天天盼着花生糖水,喝到一碗那是要考双百才有的待遇。”
  (鸽)“我以前还觉得爷爷是为了把好东西让给我爸他们,现在我怀疑搞不好老爷子就是在朝鲜吃这玩意吃怕了。甜,太特么甜了,这玩意比吃药还难啊。”
  (鸽)“不过补充热量的效果确实很好,我才吃了小半根,现在已经有很强的果腹感了,感觉身体充满了电,全是能量。
  这能量棒腻是真的腻,效果也是真的好,确实是好军粮啊。课文里面写遇到快冻死的战友,一根糖冲水下肚是真的能救命啊,没夸张,真的没夸张,这根糖起码抵我平时一星期吃的糖分。”
  (鸽)“哇!青妹!你把这几根都吃掉了!你手里的版本貌似比我的还要甜吧!你怎么做到的!”
  (青)“这能量棒甜度适中,坚果的清香味非常爽口,很好吃啊!嗯?你在找什么呢?”
  (鸽)“啊,没事,我在找你偷的袈裟藏哪了。”(青)“哈!看打!”(鸽)“错了错了,(转移话题)哦,对了,我听说你手里的版本在苏联和东欧卖的特别好是吗?”
  (青)“哼,那是,我们的能量棒在那边卖得可好了,好评如潮,供不应求!”
  (鸽)“蛤?那苏联岂不是人手一件袈裟?义乌爽赚啊!”(鸽)“我错了我错了,能别把我举高高吗,放我下来吧!您大人有大量,翻个页,能劳驾您介绍一下其他口味的能量棒吗?”
  (青)“行吧,那我就介绍一下其他口味啊,这一款是栗子味的,它其实已经不算是志愿军军粮了,这是抗美援朝之后研制的,甜味相对没有那么重,栗子的香味则使整个能量棒的口味更加清爽。”天寒色青苍偷袈裟中……
  (鸽)“呼,终于把能量棒吃完了,好了,我来总结一下,大地牌能量棒确实是优质的军粮,我今天本来还想给大家再测评一下其他军粮。
  但是我已经什么都吃不下了,待会要下楼跑两圈不然今晚都睡不着了。
  从用料上来说,其实也没有复杂的用料和调味,就是最纯粹最基础的糖,配合坚果,口感上更丰富一点。”
  (鸽)“大家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在志愿军的口粮上,科学家和工人们都是尽力给了最好的。我做这系列视频呢,主要是想让大家以小见大,看看当年志愿军先烈们的不容易。”
  “但是同时也想让大家看看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国家也从来没有亏待过我们的战士,他们已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送到了前线,也看看我们是怎么利用智慧,让志愿军的先辈们吃的更好一点。
  爷爷一直都说当年苦啊,但是也不苦,吃的穿的都是全国的兄弟姐妹给他们种的织的,彭老总吃的都跟他们一样,志愿军的所有人都像兄弟一样,党和人民不曾亏待过他们。”
  (鸽)“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激先辈。如果对这个系列感兴趣的朋友请多多点赞支持,点赞过十万我就加更一期,明天会有系列视频第二发,评测土豆泥和方便粉丝。在这里也特别感谢青妹为本期视频提供的帮助,好了,我们下期视频见。拜拜!”
  (青)“恩,我会监督这只鸽子精的,也请大家多多支持我厂的产品,拜拜——”
  第三百零六章 社会主义的食堂
  赫鲁晓夫在中国待的时间不算很久。前后一共就待了四天,但是在这四天里,他经历的事情可不算少了。
  尤其是那位共和国的周总理找到他,和他秉烛夜谈了许多东西。现在的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派来,全权处理中国贸易问题的总负责人。
  李锐计划中的很多东西,必须要得到这位赫鲁晓夫同志的点头,才有推行下去的可能。
  对于赫鲁晓夫这个人,之前中央不能算是特别的了解。
  因为赫鲁晓夫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在苏联的一些加盟国里当书记。
  所以中央里和他关系特别好特别了解他的人其实不多。
  但是有了李锐提供的资料后,中央对于赫鲁晓夫的了解可谓直线提升。
  谈判和外交,其实本质上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博弈。
  如果你掌握了外交谈判人员的喜好和性格,那么在外交谈判上很多时候可谓无往而不利。
  尤其是对于苏联来说更是如此。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三代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他就是个被人吃透的谈判对手,之要给他荣誉勋章和足够有排场的汽车。
  那么你就能从他手上获得不可思议的好处。
  往往是苏联外交谈判人员费劲心力讨要来的一些好处,会被勃列日涅夫为了几个勋章而大方送人。
  可惜赫鲁晓夫对于收集勋章没有兴趣。
  不然周总理其实不介意给赫鲁晓夫颁发一堆荣誉勋章。
  什么“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勋章”、“优秀老大哥勋章”等等。
  反正荣誉不要钱,拿去就是了,只要能给新中国换来实惠,这些东西随便可以给。
  可惜赫鲁晓夫不喜欢勋章,他只喜欢玉米。
  赫鲁晓夫是喜欢吃玉米吗?并不是。实际上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民生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赫鲁晓夫大量种植玉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增加畜牧业的饲料和副食品工厂里的糖。
  赫鲁晓夫拿着一根玉米喜笑颜开的照片,可谓是世界政坛名画了。赫鲁晓夫这个人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得意时的小人得志和落于下风时的语无伦次(参考古巴导弹危机)。
  信心不足导致政策上的摇摆不定,以及分不清形势而胡乱得罪人。还有他最重要的问题,全面否定斯大林政策,搞大翻案等等。
  赫鲁晓夫有很多很多问题,这些全都是他的黑点。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是,相比于继任的勃列日涅夫,至少赫鲁晓夫在苏联总书记的位置上还是尽忠职守的。
  只是他的能力不匹配他的野心,他的德行也不足以让他担起这个位置。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好坏要分开看。不能因为他的错事否定他做的好事,也不能因为他做的好事而洗白他做的错事。
  一码归一码,两者是不相干的。
  周总理可是熟读了日后可能要打交到的苏联领导人的资料。
  所以他对赫鲁晓夫可谓是拿捏的死死的。
  在见到赫鲁晓夫的第一句话,周总理就直接发问道:“赫鲁晓夫同志,我们生产的维生素和糖在苏联卖的还好吗?”
  这话一问,赫鲁晓夫嘴角就忍不住上扬了。
  中国生产的维生素和糖,已经成为了中国在苏东国家真正的拳头产品了。
  而这也成为了赫鲁晓夫的一个很大的政绩。
  苏联和东欧国家因为日照时长的关系,维生素是一直缺乏的。
  不然苏联人也不能发明松针煮水这样的土法子来补充维生素。
  赫鲁晓夫忍不住说道:“卖的非常非常好。你们生产的维生素片和维生素糖,在苏联供不应求。我这次来中国,也要顺便催一催你们,你们需要生产更大产量的维生素片。”
  “苏联和苏东国家拥有广阔的市场。中国的同志们还需要努力啊!人民需要你们的维生素。”赫鲁晓夫笑的很灿烂。
  维生素产品,李锐分了高中低端三个不同的产业线走。
  低端产业线,走的就是后世那种医药otc产品线。
  包装朴素,药用价值不的打折。中端线则是精致包装的胶囊,看上去就高大上。
  高端线则是直接生产维生素软糖。不仅看着好看,吃起来也更好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在吃补剂,而是在吃糖果一样。
  otc线的产品上市后,被广泛推入医院、工厂、矿山等地。
  成为了许多特种行业的员工福利免费发放。
  比如说煤矿工人,因为长期在地下不见日照,很多煤矿工人自我生成维生素的能力都很差。
  而苏联工人如果自己自费购买,很多人会选择看上去更好看更高大上的中端线的胶囊产品。
  高端线产品的维生素糖,则是收入更高的教授、官员、工厂领导等人的选择。
  现在制约维生素生产力的其实是网咖的赚钱能力。
  因为现在新中国能够自己生产的其实是维生素c。
  其他的维生素产品线,其实还要一到两年才能真正的投产。不过因为后世维生素粉的价格极低,李锐通过后世购买搞出来的差价,已经足够让中国维生素产业起步了。
  一年多以后,这个时空的新中国将会依靠李锐提供的资料,建立起一个恐怖的维生素产品线帝国。
  那个时候将会以一种碾压的姿态,倾轧全球维生素产品。周总理自然是知道这个的,因为在李锐提交的三个三年计划书中,关于维生素产品和产业园的构建,也是赫然在立的。
  所以面对赫鲁晓夫的催促,周总理笑呵呵的说道:“赫鲁晓夫同志,不用急。最多一两年,我们的产能就能上来了。再过四五年,也许整个苏东国家对维生素的需求我们都能满足。”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满意的点点头:“很好啊。其实你们这些中国的同志还是不错的。”
  “你们知道的,苏联要站在对抗资本主义的第一线。我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别看你们在朝鲜和美国人打的正欢,但是美国人在欧洲还有主力呢。东西两线对峙,其实我们在西线承受的压力很大的。”
  赫鲁晓夫这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他说话大嘴巴,就像是现在这样。
  他和周总理的闲聊,就开始忍不住大嘴巴了。“我们在西线的压力很大的。斯大林同志晚上经常睡不着。总是要把自己忙到累的不行才能入睡。”
  “苏联的民生问题也是很复杂。苏联太大了,从东到西。”赫鲁晓夫摇摇头:“莫斯科到海参崴,比北京到乌鲁木齐还要远,远两倍!所以我一直希望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里,其他的同志们能更好的支持我们苏联的建设。”
  “要知道,社会主义国家中,没有苏联撑起保护伞,其他国家是无法生存的。各国需要以维护苏联利益为第一位的!”
  瞧,赫鲁晓夫同志的大嘴巴开始了。
  虽然从他的角度来说,这么说没错。
  而且从实际和客观角度来说也确实是如此。
  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如果没有苏联撑保护伞,确实是不够资本主义国家打的。
  但是有的话是不能这样直白的说的。这么说了,你大国沙文主义的苗头就会从一根嫩苗长成参天大树。
  周总理心里是不舒服的,但是这种不舒服是要马上压下去的。做为新中国外事第一把手,周总理早就习惯了喜怒不形于色。
  赫鲁晓夫继续道:“中国的同志们很不错。你们应该在后勤和轻工产业上发挥你们的长处。”
  周总理哈哈一笑:“确实如此,我们也正有此意。”
  周总理干脆顺水推舟的说道:“我们新中国在重工业上有很大的短板,需要发展的时间很长。”
  “我们并不介意为苏联提供更多更好的轻工产品。从服装鞋服到棉纺副食,再到电影杂志等等。社会主义阵营需要什么,我们都可以生产什么。”
  听到周总理这么说,赫鲁晓夫笑的更开心了:“哈哈!对,就是这样。斯大林同志说过,苏联应该把精力放在重工业和美国的竞争上。新中国要是能在轻工业上补足苏联的缺的东西,那就交给中国人做。”
  “所以,我觉得新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食堂和裁缝铺!”周总理这么好脾气的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一窒。
  好家伙,赫大嘴巴这个外号听着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真的和他打交道,确实是能把人气死。处于上风就小人得志,落于下风就语无伦次。
  说的就是赫鲁晓夫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