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24节
给老百姓送调料的也不止七连一个。
金老头等人回到自己居住的那条街道的时候,有邻居上来问到:“啊,金老头你们回来了。把东西都送去给志愿军了吗?”
金老头点头答道:“送到了,送到了。志愿军的同志很喜欢呢。还回赠给我们很珍贵的礼物呢。”
拥军的队伍回来了,四邻八里在家的都出来了。
有个大娘听到金老头收了回礼,她不高兴的说道:“金老头,我们选你当我们街道互助会的会长是看你这人公道。你怎么还好意思收志愿军的回礼呢?人家从中国跑到朝鲜帮我们打仗,死了多少志愿军的同志啊。”
“我们才送了那么一点点年糕。我都不好意思了。你还好意思从人家那里往回拿东西。金老头,你现在赶快送回去!”
说话很严厉的是钟大娘。
她说的话让很多邻居都附和了起来。“对啊,钟大娘说的对啊。我们国家打仗,本来也不管中国同志的事情。但是他们跑了这么远过来帮我们。我们应该心怀感激的,不能接受他们的礼物。金老头,你应该退回去。”
面对邻居们的责问,金老头无奈摊手:“是那个指导员非要塞给我的。他说不是很珍贵的东西。说我们不拿,他们就不能安心的吃我们的年糕了。”
“那志愿军同志让你带回来的是什么啊?”钟大娘皱着眉头问道。
“是一种调味剂,很神奇的调味剂!”开饭店的小伙抢答道:“之要一包倒下去,清水变成牛肉汤!”小伙子眉飞色舞。
但是说的话却是让周围的邻居们不相信。
眼瞅着大家不信,小伙急忙道:“等吃完饭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现在的朝鲜生活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老百姓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组建了互帮互助小组。
让大家把粮食和衣物集中起来,集中分配。
这样才能让大家伙挺过这个艰难的时刻。
在村子里就是一个村一个村的集中管理,大村子就分成几个小组,小村子就是一个小组。
如平壤这样的大城市,那就是一条街组成一个小组。
现在一条街的街坊们都是把粮食集中起来,做配给制。大家一起吃大锅饭。
现在朝鲜的情况就这样,平壤百姓也没有余粮,大家吃的都差不多。
但是今天金老头所在的街道引来了其他街道平壤百姓的围观。
因为有人路过这里的时候,惊愕的发现这里居然在煮牛肉汤?!
现在平壤哪里还有牛肉啊?
这一发现很快就在周围几条街道都传开了。
大家都知道金老头他们街道在煮牛肉汤。
好多人都过来了。大家想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牛肉汤。
“这不是真的牛肉汤,没有牛肉!”开饭店的小伙子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解释了。
原本开小饭店的他,现在是街道的掌勺大厨。大锅饭就是他做的。在他把红烧牛肉味调味粉倒入烧开的热水中,把一锅水化成牛肉汤时。
围观在他身后的钟大娘等人瞬间脸色变色。
“妈呀,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志愿军是怎么办到的?清水变成牛肉汤啊!”街道的邻居们一脸不可思议的神色。
钟大娘则小心翼翼的说道:“这……这东西真的不珍贵吗?应该很珍贵吧?我们的年糕应该不值这么多钱啊……我们还是给志愿军同志退回去吧。”
就在金老头街道上的朝鲜老百姓惊讶的时候,闻到味道过来的其他街道百姓也过来了。
每来一个,都要问他们是从哪儿弄来的牛肉。
有的街道上有一些条件稍微好点的百姓,比如说之前是平壤大学教授或者是某工厂的车间主任等。
他们也留着口水看着这一大锅牛肉汤。
并且他们表示要是能买到牛肉,他们愿意出钱,不行的话拿家里值钱的东西换也行。
大家好久没吃过正经的好东西了。有巡逻的朝鲜人民军经过,闻到味道也走不动道了。
金老头这条小街上居然挤满了好几百人。"“这是志愿军的同志给我们的。我们给志愿军同志送了年糕和辣白菜。然后他们就回赠了一些这种调味料给我们。”
金老头不得不出面给所有人解释道:“真的没有牛肉,不信的话你们看着啊。这是一锅开水,我打开这个调味料。”
金老头拿的是一个番茄牛腩调味料,他撕开包装把调味料倒进水里。
水瞬间变红了,番茄牛腩的酸香味也瞬间弥散开来。
这香味让周围的朝鲜百姓闻得直流口水。
而这种做汤的手法对于从来没有见识过后世速溶冲剂的朝鲜老百姓们也瞬间目瞪口呆。
一名工厂工人喃喃道:“志愿军是掌握了仙法吗?怎么能让一锅水直接变成汤呢?”
街道里上班的一个妇女同志则说道:“哎呀,要是有这个东西,那岂不是不用买肉就能吃到肉汤了?”
金老头纠正道:“这个和炖出来的肉汤还是不一样的。这个味道比较寡淡,但也是很好吃的。”
平壤大学的教授则推了推眼镜,试图分析道:“这是将食物分子化后进行重构了吗?还是某些很厉害的食品添加剂?也不对啊,现有的什么食品添加剂能做到这种程度?”
说一千道一万,大家都想要尝尝这个汤的味道。
金老头也没吝啬,这锅汤给大家伙都分了。每人能尝到一小碗。而他让大家伙都尝到后,很多人的眼睛都瞪直了。
大家已经很久没有吃到过好东西了。
这种调味料冲出来的汤你别说他健不健康。
但它至少味道足,喝着鲜美,这就已经够了。
而类似于金老头这样街道的事情在朝鲜多地上演。
而这样造成的结果则是大家没有预想到的。
七连指导员李延年刚刚起床洗漱完毕,还没等他打算做什么呢。连里的卫兵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指导员,不好了,你快去看看吧!拥军的老乡快要打起来了!”“啊?不急,什么事情,你慢慢说。”
“就是这天刚亮,我就看见来了拥军的老乡。本来看着是一支队伍的。然后又来了一支,这支和之前那支队伍吵起来了。结果又来了一支,现在三支队伍在我们连队前吵成一团呢。指导员你快看看吧。”
李延年满头问号,这朝鲜人民拥军热情这么高的吗?
这搞的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啊!
第三百零一章 无题
当彭德怀来到平壤的时候,给他接风的第一顿饭就是炊事班给他做的川香麻辣牛肉口味方便面,在底下还给他窝了一个荷包蛋。
“诶?怎么还有鸡蛋啊?”彭德怀痛快的吃面,吃到底下才发现里面还有一个荷包蛋:“我们现在能补给到鸡蛋吗?”
负责后勤补给的干事解释道:“是人民军那边送过来的补给。还送了一些苹果,苹果又大又脆。张参谋长说就给司令部里那些绘图参谋留下一些,还给您留了一个,其他的鸡蛋和苹果都让送去医院给伤病号了。”
张参谋长指的是张方舟,是彭德怀的老部下了。
跟着彭德怀打完解放战争,他很清楚彭德怀的性格。
所以他的这个安排很符合彭德怀的心意。
彭德怀听罢点点头:“老张安排的不错,就这样吧。绘图参谋天天盯着地图,一直涂涂画画的费神又伤眼睛,却是要给他们补补。我那个苹果也给他们吧。”
负责司令部后勤的干事哭笑不得:“彭德怀,一个苹果,怎么分啊。您还是别让了吧。”
彭德怀想了想,然后一口气吃掉碗底的荷包蛋后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就算了,不分了。那苹果留着我晚上饿的时候吃。”
“好叻。”干事看见彭德怀把方便面吃完了,他也利索的收拾起了碗筷。
这边干事刚走,张方舟参谋长就走了进来,这个长相有些斯文的中年男人一进来就吸了吸鼻子:“呵,这是谁吃了麻辣牛肉面啊,这味可真大。”
“我啊。”彭德怀看见张方舟后也笑呵呵的说道:“现在司令部里不准吃东西了?”
张方舟笑了笑:“我可管不到你。不过还真别说啊,现在后勤补给上来的这些吃的军粮是好多了啊。”
彭德怀也点点头:“是啊,好太多了!”
彭德怀这话说的是有感而发的。
张方舟没有资格知道李锐的存在,但是彭德怀是可以知道的。
彭德怀最近一年做的事情除了在东北边防军整军备战之外,次重要的就是阅览李锐提供给他的各种朝鲜战争时期的资料。
其中有各个部队写的军史,还有一些外文翻译资料,包括美国的和韩国以及朝鲜的等等。
里面的很多历史资料都让人难以细看,因为看多了眼睛就湿润模糊了。
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围绕着志愿军最难的地方从来都不是敌人多狡猾,美军活力多凶猛,汉奸多奸诈。
而是补给、补给和补给。彭德怀看见资料里写着,自己在历史上中在打完第二次战役后从朝鲜跑回北京要后勤补给。
各部委之间各种摆困难说不易。
气的彭德怀在会议上直接摔帽子冲着这群坐在办公室里的家伙大喊:“朝鲜是什么情况,你们都看了报纸。报纸上写我们的战士一口炒面一口雪。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战士没有炒面,只有雪!”
彭德怀发火一顿吼,才把这些人给教训回去乖乖的解决各种问题,想尽办法支持志愿军。
但是历史上中的中国,不管是怎么样的倾尽全力的支援,志愿军的后勤就一直是个大问题。
因为再怎么支援,战士们的干粮就是只有炒面和土豆。
每次战士们带上一个星期的口粮和弹药,然后就开始对着美军进行穿插渗透包围。
为什么只带一个星期的口粮?因为这是志愿军士兵能背负的极限。一直到战争后期,国内的工业和经济有所好转,志愿军的干粮才从炒面变成了饼干。
彭德怀每次看到资料里志愿军战士在冰天雪地的朝鲜因为冻饿而死的时候,他都忍不住悸动。
都是好战士,除了这些好战士之外,谁能背着一褡裢的炒面粉就敢踏上零下几十度的山路,和一群活力凶猛的美国佬一决生死?
而这个时空中,因为李锐的出现,志愿军的近况明显好多了。李锐拉动的轻工业和技术换装备,让新中国的工业能力得到比历史上更大的进步和补充。
现在的战士们可以吃着服水土豆泥、花生糖(士力架)、压缩饼干等行军干粮。
在休整补充时可以吃到方便面、午餐肉罐头。
志愿军战士的待遇比历史上来说提升了何止一倍。
更不用说维生素片这种东西都下发到连队了,由指导员保管。
每个战士每隔三天吃一片综合维生素片,补充维生素。仗打到现在,志愿军没有发生一个战士出现夜盲症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