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马佳氏不敢把气生在那几个靠山极大的皇后身上,便把矛头对准了风头最盛的郭络罗氏,也是再自然不过的。
有马佳氏带头,加上其余人的默认和围攻,郭络罗氏最初在皇宫中的日子也并不太平,甚至逼得她在生下第一个孩子之后,主动交出,由皇太后抚养。
宜妃后来居上,成为四妃中的第二位,以她的“率真”性情,又怎么可能让已然势弱的荣妃好过?
二人针尖对麦芒的事,也不稀奇。
只不过马佳氏实在是年老色衰,难以抗衡,才被宜、德二妃之争盖了过去。
连争的名头都得不到,也难怪马佳氏彻底没了心气,这么多年都不肯轻易登翊坤宫的门了。
何必自取其辱!
能让荣妃亲自登门,那必然是能给她自己找回脸面之事。
会是啥?
宜妃琢磨着,到底出来应了:“荣妃娘娘,今儿可真是稀客。”
“倒叫本宫一时来不及准备,怠慢你了。”
荣妃半点也没有等待的心急,反而趁机将翊坤宫上下都打量了一番,心中也有了计较,开口仍是春风和煦的模样:“妹妹哪儿的话!”
“是我来得急,也没先传个话,怎能怪妹妹你失礼呢!”
二妃对立落座。
宜妃叫荣妃这诡异的态度弄得不上不下:“还没恭喜荣妃你,又喜得一孙女了。”
“正是呐!”
“我瞧着,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三福晋如今这胎象,颇有几分我当年的样子。”
提起当年勇,荣妃脸上自是十分得意。
“大抵也是这个理,皇上才刚给九阿哥定下了三福晋同宗的妹妹做福晋。”
“我这想着,那往后咱们姐妹之间不是又更亲近了吗?”
双亡是因为我不曾求过你吗?
第197章 双亡是因为我不曾求过你吗?
谁跟你姐妹之间?
谁想跟你更亲近来着?
宜妃自个的正经亲姐妹人就在一旁坐着。
她心里一声唾弃,面上就露了端倪。
荣妃见了,脸上的得意就更是压不住了:“妹妹瞧着是刚听说?哎哟,该不会,这件事竟是我先知道的吧?”
“想着,往常我当都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实在是没想到。那我、我不会说漏嘴了吧?”
“这可如何是好?”
宜妃朝着姐姐看去,趁机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惹得郭贵人不敢回视,只是低头忍笑。
“这是好事,荣妃有何好怕的?”
“想来姐姐能先得到消息,也是皇上看重的缘故。”
“姐姐能率先到翊坤宫说一声,也是对我的亲近之意。本宫该说声谢谢才是。”
“可有说具体是董鄂家的哪一位姑娘?”
荣妃一愣。
这,她还真没有打听过。只一心想着定要先过来在郭络罗氏的面前嘚瑟了。
宜妃自然也看出来了。
郭贵人适时道:“前儿内务府新进的一批秀女里,姓董鄂的好像就正红旗满洲都统齐世的嫡女一位?”
“都说其性情在这一批之中,最是贤良温顺,相貌也出众。”
宜妃笑着嫌弃道:“这样好的姑娘,倒是便宜咱们家小九了。”
“还是要多谢荣妃送来的好消息,你回去尽管同三福晋说,便是小九不懂事,有我在,往后也定然不会亏待了董鄂家的好姑娘。”
“时辰不早,可要一同用个午膳?”
荣妃又被打了一耙,脸上的得意一下就暗了不少,哪里还想再留下来。
正想着借口离去,突然宫外来了钟粹宫的报信太监,满脸焦急,脚步虚浮。
贴身宫女去问了,一听也是急得声音都没能压住:“娘娘,不好了!”
“三贝勒府上说是有孩子……突然殁了。”
荣妃差点没能坐住:“什么?”
“是……是哪一个?”
宜妃姐妹也连忙相劝,好好送走了荣妃。
互相对视一眼,心下十分复杂。
祸之福所伏,向来是如此。
在这深宫高墙里头,尤甚。
……
三贝勒府,眼下是彻底乱了套。
原本三福晋刚诞育第四个孩子,正好凑成了两儿两女,是顶顶的好事。
董鄂氏自个儿心中也是得意非常。
家里又传来了好消息,说是皇帝有意要订下她的堂妹,成为九福晋。
虽然当朝天子皇子众多,但一门八旗贵姓之中,能出两位皇家的儿媳,也是谁都不曾想到的事。
董鄂家给三福晋送来了厚厚的礼,盛赞是因其出众,才叫家中姊妹同样入了皇帝的眼,得了个好前程。
婆家、娘家一时到处都是对三福晋的赞誉,董鄂氏恨不得直接出了月子,四处去赴宴高兴一番。
奈何也只能在屋子里,每日好吃好睡养着,心中整日盘算着等之后要如何出去抖上一抖。
谁知一觉醒来,家中突传噩耗。
嬷嬷、丫鬟从昨夜起,就寻不见两岁的大格格。
整整寻了一夜,次日晨醒才敢来告知在坐蓐期休养的主母。
待董鄂氏惊惶、发怒,急于让府中上下动员大力寻找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在后院荒废的水井里找到已然没了气息的大格格。
三福晋顿时急火攻心,昏厥了过去!
三贝勒从宫中急忙赶回,一时太医先是医治主母,又要查看大格格的死因,且看顾不来。
府上的噩耗不知怎地已然传了出去,皇帝、荣妃都在等着一个确切的答复。
这时,府上的大阿哥那边嬷嬷又来报,说孩子不知怎地,似乎是魇着了,急着让太医也去看看。
胤祉没办法,又连忙让人去请了外头的大夫来看诊。
太医几针下去,董鄂氏醒来,目眦欲裂,一心要抱着女儿已然僵硬的身体痛哭,不让任何人靠近。
“这个时候不能哭的,福晋……”到底是被身边的丫鬟、嬷嬷拼命拦着,不叫她坏了还没养好的身子。
看诊的大夫来报,说府上的大阿哥大概是被吓到了,眼下吃上安神药,夜里看着不发烧、没有其他症状,好好休养即可。
最令众人诧异的还是太医诊断出,大格格是失足掉入水井,伤到了脑袋昏厥。
由于太久没被发现,才导致救援不及,发生了令人悲痛的意外。
消息传入宫中,皇帝派了宗人府和刑部一应人等前来勘察,确保不是人为等其他因素。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京中,三贝勒府一时如董鄂氏心中所想,成为了“风口浪尖”。
虽然孩子在这个时代的确不易成活,但大抵是因难产,或者是胎里带来的弱症,药石罔顾,实在无力回天。
如三贝勒府上,这般勋贵人家的孩子常年身边都是跟着一大堆的奴仆,寻常哪里敢让孩子出一点小意外,更何况是才两岁大的女儿直接没了性命。
其中的细节和阴私不得不叫人深思。
案子简单,脉络清晰,宗人府和刑部共同的调查结果,早就出来了,证实的确是意外。
当然大格格身边的奴仆们必然存在疏忽的过失,只是胤祉眼下不想再惹眼,只是将这些奴仆一应关押,容后再发落。
三福晋整日醒着的时候就是痛哭,睡也睡不下,她根本不在意那些犯错的奴仆。
只是一心守着女儿的小小棺材,不叫人将她下葬。
直到宫中的旨意传来,钦天监已然看好了日子,着胤祉按时安葬小公主。
三福晋同皇家、同丈夫抗议无效,只是深夜独守着女儿。
这时,不知哪里来的奴仆,寻到了机会,给她递了消息。
董鄂氏听了之后,脸色大变,如同疯了一般,冲到田氏的屋子里,不顾奴仆们的阻拦,将睡梦中的庶福晋挖了起来,对着她上下一番猛击。
嘴里还喊着:“是你!我*就知道是你!”
“为什么!为什么你一定要跟我过不去!”
“你就算有什么仇什么怨,冲着我一个人就好了。”
“为什么要害我的女儿!她才两岁,那么小的孩子,她怎么就得罪你了!”
“你个杀千刀的毒妇!毒妇!”
“你还我女儿的命来……你还!”
田氏人在床上睡,锅从天上来。
奴仆们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得罪三福晋,那么多人愣是没能按住她一个。
等听出了她疯狂的话语,田氏都笑了,人也不躲了:“福晋,你是疯了不成?”
“我就算有天大的胆子,怎么敢害三爷的孩子!”
“同样是做母亲的人,再如何,也不会去对一个无辜的孩子下手!”
“先前明明是你先对妾身动的手,怎么事情在我这已经过去了,你却还在心虚,害怕被报复吗?”
“若非如此,怎么一出了事,就怀疑到妾身的头上来……”
贴身丫鬟早跑了出去,搬了三爷来当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