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一路大大小小的婆子、丫鬟护送着小公主过垂花门,过穿堂,转回廊,走过两条长长的南北通道,才抵达了后头一座小院。
一座叫人觉得熟悉的凿花粉油大影壁,后头一半大门,小小的居室。
【我这是来到了凤辣子王熙凤的地方?】
甜甜的心声照例还有地域限制,曹家的人暂时都还听不见。
她顿时起了更大的兴致。
婆子喊道:“小千金来了!”
只见屋内一披着孔雀翎纹香色披风的妇人走了出来,头上簪着晃眼的点翠凤钗,眉目如画,清秀之余还有几分严整,她笑着道:“不及远迎,还望小千金恕罪!”
院中还有两排的婆子管事正在等着回话,各个敛神垂目,恭敬严肃。
便是京中治下恭谨的府邸,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前儿正在迎亲,长辈们少不得应酬,怠慢了小千金。”
“想着,那些繁缛礼节并非小千金之所好,才叫人请您过来,叫我做个陪。”
……
甜甜听着,回头还见有婆子急着找到一个大丫头模样的人回话,那大丫头压着声音道:“没见夫人有贵客在,慌什么?”
“姑娘,是急事!前头……”
后头的话,甜甜被妇人的招呼一时遮了没再听见。
等坐下后,甜甜才发现原来妇人小腹微隆,难道她就是丫头口中那有遗腹子的兄嫂?
那这肚子里的不就是……大文豪曹公?
妇人马氏还在询问介绍小公主要去看、去耍的东西,外头又起了喧嚣。
“夫人尽可先处理,我先坐着便是。”
“实在怠慢了。”
“原本就是我临时过来,给你们添了麻烦。”
“哪儿的话,小千金要来,自是蓬荜生辉之事……”
甜甜感受到了曹家此时的大家气度,皇帝尚且接待得体,一个好奇心盛的小公主,自也当寻常亲家闺女般招待,既不失礼亦不过分殷勤,叫小孩子失去了兴致,反而扫了小公主的兴。
这处居室不大,隔着屏风,甜甜能听见堂上婆子们的回话。
“大夫人,谭家相迎之人今日交上的礼单,不少东西同箱子里的一对,都不对劲。老太太叫回了您,过去一叙。”
马氏皱眉:“都有哪些不对?”
“东西都是齐整的,只是工艺、斤数、纹路有许多不对的地方,倒像是……被换了的。”
“谭家探花郎双亲皆无,只有一年长义兄,不想他那位义嫂竟是个如此货色。”
“她这是想搅和了这一门婚事不成?”
马氏又到屋子里,请了小公主一同前往老太太的院子。
姑娘们也都在此处,在次间围着新娘子说说笑笑。
甜甜被安置在了同龄的小丫头里。
想来这些便都是马氏那遗腹子长大后,在这园中的玩伴了。
也不怪马氏全然不防备她听了去,毕竟小公主满打满算五岁的年纪,这样大的事,五岁的小丫头哪儿就能懂了?
没见这些同龄人开口问她:“你就是今儿家里要迎的小贵人?”
“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
“和我们一起玩双陆,可好?”
“晚些时候还能一齐去看那探花郎……嘻嘻。”
……
甜甜胡乱应着,先看向新娘子——书中林黛玉的母亲贾敏的原型。
能生出黛玉妹妹的大家闺秀,自有一番风流气度。
她被姐妹们围着正中,多少也听见了前头老太太和嫂嫂的对话,却能平静回着姐妹、闺友们的问话。
“往后你可就到那扬州去了,我们就不好再见了。”
“扬州不过一船来回的路程,等我收拾习惯了,定还要再回来看你们的。”
“你这娇滴滴的身子,能叫那船折腾几回,还是有机会我们到扬州去看你吧。”
“怎么?你也想找一个探花郎嫁过去了?天底下哪儿就来那么多的探花郎?”
姑娘们笑成了一团。
……
老太太喊曹大姑娘过去,她才面露忧色,应召到老太太的身旁坐下。
大概府邸里的老太君们形象都是一致的。
甜甜看着曹老太君孙氏,这位康熙的乳母,也同皇太后娘娘一般模样,不过衣着、气度更减一层罢了。
孙氏握着女儿的手:“过了今日,你便也是别人家的大夫人了。”
“这事,便叫你一同知道,参谋参谋。”
“你的聘礼单子,谭家多有不实诚,你觉得,该如何?”
二更红楼梦没了怎么办?
第175章 红楼梦没了怎么办?
曹大姑娘闻言,面上是超乎少女的平静,似乎早有预料。
她接过聘礼单子,另从马氏的手中接过了一份誊抄本,低着头认真对照了起来,露出颀长而白皙的脖颈。
马氏站在自家婆母的身后,位置上却又更加靠近二夫人。
她的目光还在次间的小丫头们身上,时刻准备着照应任何突发情况。
一袭褚衣,只在脑袋上簪了红花的大夫人皱着眉不满道:“谭家这也太过分了!这没有父母高堂在的人家,就是上不得台面些。”
“咱们小姑花一般的人儿,才貌双全,名满江宁,外头多的是捧着山一样高的聘礼单子要娶的才俊,怎么能受这般委屈?”
对比续弦硬要扮得成熟老气的大夫人,二夫人身着镶红边外罩衫,脑袋上是时新的绢花和攒心珠钗,温婉庄重。
她见老太太不说话,笑意浅浅:“可叹谭家探花郎那般人物,家中竟无得力人手为他操持。”
“幸得老太太对他多加赏识,才叫今日有了这桩好姻缘。”
“好”字的重音落下,未有人应和。
孙氏听着两位儿媳的话,仍是默不作声,只是定定看着女儿。
曹大姑娘抬起头:“娘,此事还有不少疑点,一时无法下结论。”
孙氏面色沉稳,目光中有赞赏,问道:“仔细说说。”
二夫人看向大夫人,后者撇了撇嘴,做儿媳的向来是比不得女儿受宠的。
反正幸好,这在府中样样得意的姑娘也快出阁了,往后她们也能少了一桩事。
曹大姑娘缓缓道:“依*着诸位长辈来看,这里头被动了手脚的事,谭公子他可知情?”
马氏身边有管事回了话,她这才上前道:“要不说是老太太亲自调教出来的姑娘,这脑子就是比旁的要灵些。”
“有婆子、丫鬟到前头去看了,瞧着探花郎的模样,端正雅派,不像是参与其中的样子。”
“再者,那帮着接应聘礼的小厮有说,搬运的人都不像是探花郎身边的,大抵还真是他家里人背着他的安排。”
曹大姑娘答:“马姐姐向来最有识人之明,若再有旁的证据,一应收拢就再好不过了。”
“眼下各项东西保持原样便是。”
孙氏和女儿对视了一眼,那谭家的义嫂是只看得到眼前的人,本来去了扬州,站稳脚跟后,也是要想法子将人收服了的。
她自己露出了这么大的马脚,反而省了曹大姑娘另外寻事的功夫。
只不过这些事得排在曹大姑娘和丈夫探花郎达成一致的前提之后。
在这期间,义嫂若还有旁的行为,叫探花郎也心生不满,才是真的把事情挑明的时机。
当然,曹大姑娘议定的前提,还是她相信母亲的眼光,为她选中的探花郎,会是值得托付终身之人。
否则婚前的过程中,除了这样偷梁换柱,叫人恶心的事,任谁都会不舒服。
孙氏连连点头,马氏立刻道:“明白了,我这就吩咐下头的人重新封好了,做好印记,不叫人再有旁的说法。”
话落,外头又有人进来传话:“老太太,二老爷这会儿过来了,说是有话要急着回您。”
明间又是一番布置,隔开了男女分席。
二老爷身后跟着斯文俊秀的探花郎,走了进来。
探花郎开口,暗示他刚发现聘礼单子疏漏的事,大为致歉,只希望不要因为他的轻信和疏忽,叫两家生了嫌隙。
他定会重新将单子上的东西补齐,也会同家里人讲清楚,另外再多添置一二,以表他诚心诚意求娶曹家姑娘的态度。
探花郎言辞恳切,姿态端方,叫隔壁分席的姑娘们见了,实则听不太懂他那些隐晦的表达,但一个劲对着曹大姑娘夸赞,二人真真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
不枉曹老太太左挑右选,最终才定了下来。
曹大姑娘低着头,在花一般的女眷中,姿容艳绝,娇羞可人,夺目得很。
一场可能导致婚变的错乱,就在新婚小两口的默契和成算间,消亡。
婚礼顺利进行,宴席上热闹非凡,又是今日江宁城上的一段佳话。
甜甜又跟着马氏,到了前头的私席,见着了曹家的年轻才俊。
以皇帝的颜控,当年曹寅能得选伴读,其后成为御前侍卫,又当上銮仪卫治仪正,负责接待和应试工作,其貌自然查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