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惊失色之下,忙问端的。
倪二得意洋洋,却又不敢胡说,只简单告诉他林家姑娘被太上亲口封了郡主罢了。
老族长捻须无语,半晌,才试探着问:“如此,我带老妻和孙子孙女一起去吧,拜见郡主?”
倪二顿时冷了脸色,皮笑肉不笑:“那倒不必了,咱们郡主性情冷清,说正事就是说正事儿。
“老族长先去坐坐,日后其他走动,再议么。”
老族长尴尬地点头称是。
倪二告辞。
回去就跟贾芸偷偷嘀咕:“这老东西,又想沾光呢!这跟京城贾家也没什么区别啊!郡主不会回来也要受气吧?”
“那怎么同?”贾芸笑了笑,“虽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但姑娘如今是林氏族里多少贫寒子弟的读书希望,他们不敢。
“何况,大不了也就是把侯爷留下的田产切了块,卖了。到时候银子拿回京,便跟姑苏林氏再无干系。你看到底谁心疼!”
倪二嘿嘿地笑:“还是你硬气。”
“不是我硬气,是郡主硬气。你说她在贾家受气,可贾家从头到尾,除了我们宝二叔,她可让过谁一回呢?”
贾芸叹了一声,拍拍都听傻了的倪二,笑道,“我们林姑姑其实眼里从不揉砂子,你记得我这话,一次不忠,百次不用。”
倪二猛点头:“我闺女也是这么跟我说。郡主和县主前头都过得小心,若不是最忠心的,休想得了她们俩的青眼。”
“就是这话!老二,你那闺女是颗珍珠,万不可轻易许人!回头请郡主县主,给她挑好的!”贾芸跟他勾肩搭背,越发亲热。
倪二笑得两眼眯起来:“承您吉言!”
两个人走远,后头墙根底下转出来一个妇人,满眼算计,手帕子一甩,飞快地往西跨院跑去。
待到第二天老族长上门时,林浑殷勤地笑着上前来迎,又往里头送,嘀咕了一路。
到了二门口,昨日那妇人便满面堆笑地上前:“给老族长请安。您万福。您这边来。”又小声问,“我们那口子可跟您说了罢?”
老族长刚若有所思地点了个头,便有人拦住。
两个人抬眼一看,正是雪雁。
雪雁扯一扯嘴角,似笑非笑地看着那妇人:“林嫂,郡主亲口发的话,你的差事是正院之外的洒扫擦洗。其他的事情,不与你相干。
“你逾越了,自己去楚内官那里领两个嘴巴子,然后该干嘛干嘛去。若是不服,就离开林府。莫要让郡主亲口罚你,伤了镜伯的面子。”
那妇人听到最后一句,原本生怯的神情立即变了狂妄:“罢哟,小姑娘家家的,竟也学人抢功劳、充大个儿!
“我们大伯服侍先侯爷的时候,你爹都还不知道投生没有呢!别说是你,就是郡主,跟我说话也要叫声嫂子……”
“啪!”雪雁根本不等她说完,上手就是一个大嘴巴!
然后不等她说话,冷冰冰吩咐跟着的两个粗壮婆子:“堵了嘴绑了手脚,送去楚内官那里。”
婆子齐声虎吼:“是!”
上来一把堵住那妇人的嘴,夹小鸡子一样箍了手脚,横拖着就走了!
老族长先被雪雁那一巴掌吓了一跳,又被那婆子的虎吼吓了一抖,最后再看着雪雁笑吟吟的伸手相请,只觉得后背直冒凉气,说话都不利落了:
“你是,雪雁姑娘不是?这才几年,我都,我都看不,没看出来,哈哈,没看出来!”
雪雁又恢复了没心没肺的憨笑:“老族长好记性!我都把您忘了,您还记得我呢!”
老族长被这一句话噎得脸上险些成了猪肝色。
等到了花厅,老族长小心翼翼地抬头看时,见林黛玉并没穿着郡主的冠服,这才松了口气。
然而这口气松了还没一半,便看见了林黛玉旁边身穿女官服色、板着个脸、冷冷看着自己的孟姑姑。
老族长明白了过来,僵着笑容上前拱手作揖:“见过郡主,郡主万安。”
林黛玉笑着站起来,微微欠身:“不敢当,族长请坐。来,看茶。”
头戴金簪、腕套金镯的晴雯袅袅上前端了茶点,然后无声无息退下。却已经快要把老族长的眼睛闪瞎了。
“听说郡主三四天前便回来了,如今可安顿妥帖了?”老族长开口寒暄。
林黛玉含笑:“是。”然后直奔主题,“我家老管家给我看了账本,这四年,共资助族中学子共两百二十九人。
“我想见见这些人,若是本人来不了,家里人来也行。”
老族长登时沉了脸,再怎么想要顾忌一下对方的郡主身份,也绷不住了,哼了一声道:
“郡主这是来查族里的账,还是想要邀买人心?!”
“我资助了人,想听他们道一声谢。若是这都不行,那明年开始,我便告诉他们,因为他们连声谢都不肯,我撤回一切资助,并请他们都还给我。
“这人么,帮什么人,都不能帮假清高的白眼狼不是?”林黛玉笑了笑,“所以我劝老族长,不如替我传这个话,让我对一对这个单子。”
老族长黑着脸:“此事乃是族中三房在办。明天我让他们家自己来回郡主的话!就此告辞。”
站起来,甩袖子就走。
林黛玉微微笑:“这可不行。我家管家是从您手里接的单子,自然要您陪着才能对。
“否则的话,三房来了我这里,叫起撞天屈,说他们给您的单子没有这么多人,都是您吞了的,您让我怎么办?
“难道还要我亲自去一个一个地对人吗?那咱们林氏宗族,也太难看了吧?”
老族长就像是被定在门口一般,心里却打鼓:三房那个吃铁钉拉硬屎的活王八,怕不得正会如此!
第222章
老族长袖子遮面匆匆走了。
孟姑姑等他出去,终于放下来板了半个时辰的脸,有些不解:“没几个钱,也并不算急,郡主怎么这样半分情面都不讲?”
“姑姑嫌我咄咄逼人?”林黛玉莞尔一笑,“那是因为他们做的太难看了。
“四年二百多人。如今一个书院才多少人?贾氏在京城的家塾,长幼加在一起,连上附学的,也不过三五十人。
“林氏族学这四年怕是都没这么多人。他们竟也敢捏造了让镜伯拿钱。镜伯年纪大了,看账头晕,这二年交给了他侄子代管。
“这才有了这一出。”
黛玉轻轻叹了一声,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道:“这是我父亲身边唯一剩下熟识的人了,我不想让他老人家太难过。
“所以才要雷厉风行地赶紧把这个事儿过去。他那个侄子一家,有楚刈、又有倪二,要不了多久,必定能掰正了!”
“若就是掰不正呢?”雪雁忽然出声问道。
黛玉抬头看了她一眼,停了好半天,才道:“那就只能指望他外甥给他老人家养老了。”
转过天来,老族长抬了一个被打得奄奄一息的中年汉子来见黛玉,羞惭说道:“是我不察,让这混账从中渔利了。
“实际并没有那么多人,得了资助的只有六十九人。他贪了上千的银子,我让他都吐出来了!”
又拿了一张银票给黛玉。
黛玉看了一眼,没有接。老族长只得放在她手边的桌子上。黛玉并没有捡起来,而是含笑看着老族长:
“真相大白就最好了。六十九个人么,倒还差不多。我既说了要见,怎么也不好就不提了。
“这么着吧,包个酒楼,我请他们吃顿饭。
“老族长把名单和账册留下,我再看看。”
还要名单和账册?
老族长色变!
黛玉看都不看他,却指指桌上的银票,吩咐此次也在场的贾芸:“拿去,办酒席。”
站起来,脸上淡漠,“三番两次,我烦了。芸哥儿办吧。办回来多少银子,都归你!”
扬长而去。
贾芸答应了一声,上前拿了那银票,伸了手指弹了一弹,转头看向老族长,却不说话,眼神一转看向镜伯的外甥杜护:。
“杜兄弟,这姑苏我不熟,我也不缺这几千银子。这么着,咱俩一块儿办,办回来多少银子,我四你六,不,我三你七!”
一脸厚道的杜护面露犹豫。
贾芸呵呵轻笑:“那要不这么着:办回来的银子都归我,但是你一家子,回头跟我们一起回京。我负责给你找差事、找吃住,可好?”
杜护眼睛一亮,忙拱手答应:“是!多谢芸二爷提携!”
倒也没费什么力气,只查到第三天,贾芸便呈了结果给林黛玉:“族中这四年共资助学子六十七人,其中九个贫困的,其他都是各房的嫡亲子弟。
“其他所有钱,乃是族长、三房和林浑,三份均分了。
“账上共支出七千六百两,追回四千零二百两。余下还有一千九百多两,族中那些并不贫困的家里,不肯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