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昭明帝皱眉。
陶行简也想不通,但不妨碍他护着自家世侄女:“她们一处住着,那位妙师若是不高兴,总归姐儿也高兴不起来。
“就让她见见贵妃,女孩子之间容易说话。若真能这样问就把后头的事儿都问出来,岂不比咱们动用人力去查要省事?
“就算问不出来,您也不亏啊!
“再说了,义敏县主八字一事,林姐儿可都知道了啊!”
这才轻轻地把昭明帝生病前黛玉的那些抱怨说了,又嘀咕,“您不得安抚一二啊?”
昭明帝一愣,沉了脸:“她怎么想到要去查孙绍祖的?江永怎么就能把这件事都告诉了她呢?!”
“那孙绍祖去荣府求亲,人人都问到了。林姐儿那个凡事未雨绸缪的性子,只怕是担心这豺狼会把主意打到自己身上,所以三番两次让江永过去查。
“江永原打算敷衍,可惜没成功。没法子,只得告诉了她。”陶行简双手一摊,满面无奈。
昭明帝捶着床叹气:“这小白眼儿狼,是真聪明。就是用得不是地方。
“罢了,许了吧。
“明儿中秋节前,准各府女眷入宫觐见妃位以上的内命妇。”
陶行简躬身称是。
皇后被禁足的消息很快传开。凤藻宫门庭若市。m..
紧接着朝中众臣都听说了,人人都带着一脸奇异去户部寻那位贾员外郎。结果却听说,他惊马摔断了腿,告假养伤去了。不由悻悻。
转过脸来,众人便又悄悄去了礼部,看一眼万皇后的胞兄、礼部侍郎万扶的脸色。
啧啧啧,好难看啊!
众人偷笑着走开。
万扶越发气恼!
自家妹子殚精竭虑,却比不上贾家那贱婢狐媚惑主!
越想越生气,索性上书请问昭明帝:“皇后禁足,万寿节礼仪程序怎么改?谁坐在皇帝身边,接受万邦朝贺、天下礼贡?”
第191章
昭明帝回答得极痛快:“朕病中,万寿节各项仪典可免,一切从简。礼部给各贡方依制回礼便是。”
然后呢?
没了。
万扶气得几乎吐血,散了衙,换了便服,直奔忠顺王府的后门。
第二天,忠顺王便去见昭明帝,关心皇帝健康已毕,便小心问他:
“太上的万寿节那样热闹,陛下的不过,不怕外头的人瞎揣测么?”
昭明帝脸上震惊:“怎么?谁说什么了?”
“路过茶馆酒肆,听见些百姓们胡说。”忠顺王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又语重心长地劝,“毕竟是亲父子,有事儿可别憋着。”
昭明帝无语叹气:“我们父子没什么!只是我病着……”
看着忠顺王一脸不信的样子,半晌,才烦恼地抓着头道:“堂哥,我跟您说实话罢!
“江南、黄河、两淮、九边,还有一应勋贵们的供奉,都免不了。我后来找户部私下里狠狠地算,怎么都差着一百多万两。
“太上的万寿节,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省的。加上万氏孝顺,各种仪礼打点得漂漂亮亮——哪不是钱呐?!
“这种事,我连叫穷的声儿都不敢出。
“至于到了我这儿,嗐,什么万寿不万寿!恰好趁着这小病一场,我厚一厚脸皮,别过了得了,得省一笔是一笔!
“明儿我给溶哥儿写信,让他江南那边再用用心,这窟窿也就堵个差不离了。”
一通哭穷。
忠顺王都听愣了,最后不自信地问:“陛下是说,根本不是因为生病,也不是因为万皇后不得力,而是因为,库里没钱了?!”
“是啊!”昭明帝哭丧着脸箕坐在被窝里,两只手往腿上一拍,“我要有钱我不爱过生日么?谁不乐意让别人尊一声万寿万年呢?!”
忠顺王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按说,不应该啊!虽然我不管事,但偶尔听一耳朵——我记得库里,不至于到这个地步啊!”
昭明帝一脸的一言难尽,吭哧半天,也没憋住,嘴里抱怨了一句:“老曹在户部的时候,自然不会!如今这位,哼!”
忠顺王恍然大悟,看着昭明帝一脸同情:“若是户部不得力,皇弟,你这日子可真别想好过。
“别的官位还罢了,一个吏部、一个户部,必要最能干、最滑头的人才好。你看现在吏部就挺合适。”
“没人哪!”昭明帝感慨万千,“要说,咱们自己家人,有的是能干的,就是太上不乐意。
“前儿咱们不是商议着,让恪谨王兄家的那个小子跟着溶哥儿去了江南吗?太上回去就把我一顿唠叨!
“不然的话,堂哥,我可是知道你的,你最擅经营!早些年分给你的铺子,如今被你经营得红红火火!
“听说,颇有余钱,府上养了不少可心的人儿?”
说到最后,昭明帝一脸坏笑,甚至伸了一根手指头,捅了忠顺王腋下一把。
忠顺王触痒哈哈一笑:“我可不行!我自家的小铺子,缺斤短两、歪门邪道的,挣几个昧心钱。
“天朝的户部,那可是两码事!必要堂堂正正、公道公正的!
“不过,我倒是知道一个擅理财的,皇弟你可以试他一试。”
昭明帝脸上一愣,一本正经地“哦”了一声,认真地催忠顺王快说,腔子里却心花怒放、欢呼雀跃:终于钓出来了!
忠顺王庄重一点头:“原应天知府、淮西粮道、兵部侍郎,如今的益州刺史:贾化贾时飞!”
昭明帝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才勉强一点头:“这人,手长了一些。”
“知道钱有多好的人,才擅理财。手长,大约是因为家贫,陛下多赏几个钱,他也就用不着贪了。”忠顺王竭力劝他。
昭明帝便顺从地点头:“堂哥说的是!”
因转头往外立即吩咐:“叫人来写旨,着益州刺史贾化进京述职。”
忠顺王捻须含笑,眼中闪过得意。
旨意发出去之后愉亲王才听说,不由得大怒:“朝廷重臣任用,岂能这等儿戏?!”
立即上折子“劝谏”。
昭明帝也不理他,只管自己躲在宣政殿寝殿养病。
然而的确因为皇帝的万寿节从简,国库里省了一大笔银子,户部才得喘了口气。
想来想去,户部尚书总归是不甘心日后让别人看笑话,索性便跟愉亲王打了声招呼,然后自己请旨“致仕”。
因这尚书才不到六十,若照着如今朝臣的年纪,实在不算年高。致仕云者,怎么勉强都够不上。
昭明帝也不驳也不准,只把奏章扣着,留中不发。
户部尚书连写了三封奏章,一次比一次用词激烈,到了最后,几乎算得上阴阳怪气,直言说自己“不擅充盈、唯可计数”,又说什么自己没本事“巧妇难为”。
昭明帝看着只笑不语,却把三封奏章都封了,送去了太极宫,让陶行简转奏:“此人倚老卖老,实在留不得了。”
这人却是太上一手提拔上来,又特意让愉亲王好生待他,又殷殷嘱咐昭明帝此人“或可倚重”的。
这人以前乃是户部的侍郎,曹讽在户部时,他便不服,常常掣肘,角度又刁钻。后来昭明帝为了不让两个人打架,才禀了太上,索性将曹讽升去了吏部,让他领了户部。..
谁知道不过一年多,他便将户部大好的局面霍霍成这个糟心样子。太上脸上早就挂不住了。
再一看这个,哼一声,太上直接把那三封折子摔在地上,冲着陶行简发作:“你那主子倒是巧心妙思!
“朕的人,他不好直接换掉,便这样挤对。把人家逼出了这等悖逆言语,再搁到朕眼前,让朕发落!
“呸!好人都让他做了!却想让我替他出头杀人!门儿没有!
“滚滚滚!如今他才是皇帝,我不过一个吃喝等死的老废物罢了!这些事,再也不要来问我!”
陶行简连称自己“万死”,火速爬过去收拾了奏章,连滚带爬抱头鼠窜而去。
当天下午,宣政殿传出旨意,准户部尚书致仕,赐金还乡。
“也就是说,连京城都不让待,把这老家伙,直接赶回老家去了。”黛玉听着这消息,啧啧笑着摇头,“真是好手段!好手笔!”
第192章
八月初二,宣政殿下旨万皇后禁足养病;八月初三,宣布万寿节从简;八月初八,户部尚书赐金还乡。
八月初十,谕旨宣布,各宫妃位以上的内命妇,可以诏见娘家女眷,以解中秋思亲之苦。
各府忙不迭准备,连万皇后的娘家在内,贵妃贾氏、惠妃周氏、丽妃杨氏,三位的娘家忙都递牌子,请旨入宫。
殿中省便排了次序:八月十二,礼部侍郎、承恩侯夫人杜氏携女儿至坤宁宫觐见万皇后,荣国公太夫人贾史氏、一等将军夫人邢氏至凤藻宫觐见贾贵妃。
八月十三,工部侍郎夫人张氏携女儿至珠镜殿觐见周惠妃,光禄寺少卿夫人韩氏携侄女至承香殿觐见杨丽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