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所以,你应该明白,我能替你要了这个郡主衔,自然也能叫人把你这郡主衔扒下来。
“毕竟,你娘跟皇帝并不和睦。而我这个太后,又天然是要站在皇帝一边的。”
太后淡淡看着她,话说得粗暴直白。转开目光,又冷冷看向薛宝钗,“薛大姑娘,你侍读也有一段时间了。
“怎么,我们寿昌先前那样懂事知礼,如今有了你在身边,反倒成了个不分时间场合拈酸吃醋的市井俗物,怕不正是你的功劳吧?”
薛宝钗一个字没说,便被扣上了这么一顶大罪过,也只能跪下认倒霉:“臣女无能。”
“你这不是无能。你这是太能耐了。”太后哼了一声。
薛宝钗根本不接这个话,轻轻叩了个头,道:“臣女奉皇后命,前来请北静王妃等诰命前往坤宁宫用膳。”
说完,连太后的叫起都不用,自己站了起来,只微微欠身,“太后娘娘体恤众命妇拘束,便由义敏县主、妙法师……和昭庆郡主相伴。”
又转向程倩:
“今朝节庆,众生皆喜。还请程姑姑劝着些,莫让太后娘娘过度操劳,善自养息为是。”
程倩知道这是替皇后传话,立即屈膝低头:“是。臣遵皇后娘娘懿旨。”
大好的日子里,太后也只得给皇后面子:“这样才对。好了,你们去吧。回去跟皇后说,她也辛苦了,抓空儿多歇着。”
宝钗看了一眼寿昌郡主。
后者的眼圈儿都红了,却还是咬着嘴唇规矩行了礼,然后掩着面,大步奔了出去。
北静王太妃等人忙也告退。
贾府走在最后头。
太后看着年貌都还带着三分稚气的惜春,悄悄问探春:“你四妹?”
探春轻轻颔首。
太后啧了一声,轻声嘀咕:“可惜了的。”
黛玉看了探春一眼,探春也看着她,却微微摇了摇头,幅度小的几乎看不出来。
而贾母悄悄回头看了一眼,却恰好看到这一幕。忙回过头去,拧眉细想许久,出了大殿,才拉了邢夫人低声问她:
“林姐儿和三丫头,真有那么好?我记得她当年只对鸳鸯和凤丫头另眼相看啊!”
邢夫人轻轻喟叹,低声道:“大约是,惺惺相惜罢!”
这哪里是惺惺相惜,分明是同病相怜!
湘云在旁边听得清楚,猛然间想了自己那冤死的亲娘,泪水一瞬间涌了上来!怕人瞧见,忙拿帕子擦了,自己又强挤出个笑容来。
贾母和邢夫人没注意,惜春却在旁看得清清楚楚,心里不由好奇起来:好好的,云姐姐哭什么呢?
午间用膳完毕。
程倩被人叫出去,过一时回来,忍俊不禁地笑:“回太后的话,宗正寺拿您的话当了真,急得跑来给我磕头。
“说那册子还罢了,宝印得现刻,一天委实做不好。求太后宽限两天。”
太后也呵呵笑了起来,拍拍探春:“那就等等。你这些日子不要去你那个小破院子住了。
“鱼龙混杂不说,还不安全。你林姐姐隔壁是个大院子,先前是没人住得起。如今恰好,给你当县主府罢。”
示意程倩叫了两辆马车来,“你二人有了品级,出入就有车了,方便许多。没事儿了就递牌子进来看看我这老太婆。”
黛玉和探春拜谢了,和妙玉一起告辞出来。
待三个人站到延嘉殿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守门宫女的谄媚笑脸,只觉得,恍若隔世。
那个领她们进来的小黄门颠儿颠儿地跑了过来,满面春风:“给昭庆郡主、义敏县主道喜!”
黛玉看着他,笑一笑,没说话。
探春自在放松下来,忍不住调笑了一句:“可惜我们进宫不许夹带。如今你虽贺了我们,我们却没得赏。你可不亏了?”
小黄门刚要说话,忽然看着三人身后,脸色一变,双膝一软便跪了下去!
第172章
“吾皇万岁……”小黄门的声儿都打着颤。
因为大步而来的昭明帝正黑着脸。
他身后的陶行简指着那小黄门一瞪眼,小黄门立即闭嘴,迅速后退,直到众人身后才静静地爬了起来,擦了一把脑门上的汗。
“太后没去也就算了,怎么还把寿昌骂哭了?通宜惹不起太后,便去欺负皇后。皇后又跑来找朕哭。”昭明帝肉眼可见的烦躁。
哭?
林黛玉下意识和探春对视一眼,先盈盈下拜:“给陛下请安,陛下万福。”
妙玉在后头无语跟从。
昭明帝嗯了一声,站在延嘉殿门口,下巴指指里头:“太后还好?”
黛玉点头:“太后娘娘午膳饮了二两惠泉酒,荤菜用的多些,青菜夹了几口便不吃了。吃了两个面卷子,喝了一碗汤。
“午后饮茶,又含了两块甘草橄榄。健谈,爱笑。
“臣女见的老人家少,只能这么比:太后这样范,比我外祖母可强太多了。”
昭明帝又嗯了一声,问:“太后为什么要骂寿昌?”
黛玉看了探春一眼,道:“因为郡主说义敏县主装可怜骗着太后认了义女。”
“那朕知道了。”昭明帝指着陶行简道,“你去长公主府,让寿昌换个侍读。
“那个姓薛的跟义敏算是亲戚,她若往好处劝,寿昌一定不会这么闹。”
黛玉微微颔首。
昭明帝这可谓是一针见血。
想当初在贾府,宝钗和探春甚至还有同僚之谊。
这时候探春得了好彩头,以宝钗的口才,不说让寿昌高高兴兴地恭贺,至少也能平平淡淡当做没发生。
可这骄纵的小郡主一进门便直接冲着探春过来,甚至连太后的面子都不大想给的模样。
所以太后一眼看透,张嘴就说宝钗“太能耐了”,看来还是看在太上万寿节的面子上不曾发作呢!
陶行简躬身称是。
昭明帝弄清楚怎么回事儿就行了,脸色稍霁,又打量黛玉:“说是太上赐了你个郡主之衔?”
黛玉点头。
“行,挺好。”昭明帝又指指陶行简,“让他们抓紧办。你跟程倩说,请太后给她们赐教导姑姑和贴身丫头,至于内侍……”
偏头看看后头小心翼翼站着的小黄门,又指着他道,“这个挺机灵,赏了义敏吧。
“昭庆那边暂时用不着。回头你碰上好的,替她留心一个也行。”
陶行简含笑答应,想一想,又笑:“长庆刚才听见消息,嚷嚷着要改名字,说不能重了郡主。不如郡主给长庆赐个名字?”
黛玉连连摆手:“我算个什么?天下叫庆的多着呢!改什么改?不用改!”
昭明帝且了一声笑了出来:“朕估摸着,是那猴儿崽子想要去服侍你,怕重了名儿你不要他。这贼心眼子使的!”
“小卢公公是陛下跟前得用的,我还真不能要他。”黛玉也笑了笑,然后屈膝告辞。
昭明帝嗯了第三声,指着那小黄门:“好生送她们出去,然后去程倩那儿记名字。”
又指指殿内,跟黛玉说一声:“那朕进去看太后了。”
二人这才别过。
探春和妙玉都奇怪地看着黛玉。
一直回到府中,两个人才拉着黛玉问:“你什么时候见过皇上?说话那般熟稔,你便扯谎,我们也不信。”
黛玉这才反应过来,昭明帝和自己都表现的太不见外了。
昭明帝一见自己就抱怨,自己一听就直言解释……
脸上微微一热,大大方方微笑道:“陛下微服出宫游玩时,听说我这边新修了院子,是来过这里,我的确是见过的。
“只是你们也该知道,照规矩,我不能告诉别人。
“如今你们既看出来了,陛下似乎也没有要瞒着你们的意思,那我便直言相告了。
“然而照规矩,此事只得你们自己知道便可,不宜告诉别人去的。”
两个人对视一眼,各自面色怪异起来。
妙玉更是忍不住问她:“若是陛下肯来家里,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一声,我便不用非要去撞太上的木钟了!”..
黛玉无奈扶额:“妙姑,你自己听听你自己说了些什么。”
妙玉静下心来,自然知道自己是在为难黛玉,脸上现出一丝歉意,又泄气,不由嘀咕:
“早知道不出家了!”
探春和黛玉对视一眼,不由都笑了出来。
这一笑,志得意满,闲适轻松。
当天下晌,贾母等回家,消息传开。
王熙凤二话不说便丢下手里的事情跑了过来,也不多说,只伸着手跟探春要回礼:
“不是我把那一屋子东西给你送来,你也没的捐;你不捐东西,陛下就不会赐你匾;若没那个匾,你哪里来的这个县主?!
“我也不多要,只要你一年的俸禄!”
探春笑着先给凤姐儿行礼,多谢她当时照看,又笑道:“你还在乎那百十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