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贾母虽然深以为然,却舍不得放手:“如今家里没了你们两口儿,可还有谁拨弄的转呢?”
“我才不走!我留下来陪着老祖宗!”王熙凤淘气地抱着贾母撒娇。
贾母顿时心里便放了下来,呵呵地笑:“若离了你,我怕他饭都不会吃呢!”..
“那不怕,尤家那位二妹妹其实还是知书达理的,又温柔周到,她能照顾好二爷……”
“你快休提那女人!若是日后琏儿被人诟病,一辈子洗不清,都是从她这贱妇身上来!”
贾母恨得眼里直冒火,一迭声叫把尤二姐拉出去打死完事。
王熙凤为难地给鸳鸯使个眼色,鸳鸯会意,悄悄命人去请了贾琏来。
贾琏到了门口,却又不敢进来,只站在门后静听。
王熙凤得了鸳鸯示意,便软着声音跟贾母道:“那好歹是珍大嫂子的妹子,老祖宗便气二爷胡闹,也给珍大嫂子留个面子。”
提起尤氏,又想到贾珍,贾母不由一声长叹,再想想更生气了,哼道:“珍哥儿他们当年好得亲兄弟一般,如今他大哥哥才走了几天?
“他纳那什么二姐的时候,珍哥儿过了五七吗?那二姐也混账,亲姐夫刚没,她哪来的脸就跟她姐夫的兄弟滚在一张床上!呸!贱妇!”
王熙凤扶额:“老太太!大夫这还给您用清心安神的药呢,您也太肯动肝火了!
“这不就是刚才说的:琏二爷一旦有了外任,这些事儿就都不是事儿了不是?
“如今咱们只商量,派哪个跟着去伺候二爷,您能放心!若是这尤二姐不行,那我让老爷太太赏的那两个跟着?”
“不行!那两个更小家子气。”贾母沉着脸细想。
贾琏一听这话,不由得又惊又喜,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满面陪笑着进来,涎着脸先给贾母磕了头,又规规矩矩坐下,故意问她们在聊什么。
谁知王熙凤刚要答话,又被贾母拉着商议:“我看,不如让平儿去。那丫头沉稳,这些年也没挑妻窝夫的;跟着你也学了一点子管家手段,倒是合适。”
王熙凤偷眼看贾琏,却见他满面不悦,便陪笑道:“老祖宗,我如今管着这一大家子,帮手可不多!
“大嫂子曾经说过一回,我便是那楚霸王,也得平儿这两个膀子才举得起千斤鼎。
“您老人家行行好,把平儿留给我,让我别累死了,成不成?”
贾母噗嗤一声笑,呸了她一声,思来想去许久,竟再没个合适的人选。
最后王熙凤提出:“不如这样,让尤二姐和秋桐一起去。
“珍大嫂子嫁过来之后,听说尤家那边都是尤二姐在照管家务。不如就让她替二爷管一管私账,什么厨房针线之类,当个管家媳妇用着!
“二爷贴身的事务呢,端茶倒水、叠被铺床之类的,让秋桐来。她原就是做丫头的,这些伺候人的活儿,她自是熟练得很。”
又转向贾琏使眼色,“只是二爷一定记着老太太的教诲,孝期内不可胡闹。
“若是有了实职,让人抓住了小辫子,那可就是实实在在地弹劾,要问大罪的!”
贾琏愣一愣,看看王熙凤的眼色,心内只道还是这黄脸婆能帮上自己,忙顺从地笑着给贾母又跪了一跪:
“老太太放心,孙儿经过这一次,再也不敢乱来了!”
贾母瞪他一眼,再教训几句,便叫了赦、政二人过来,正正经经地商议此事。
因贾蔺如今正跟着贾赦照管家务,贾琅又在贾政跟前答对过几次,两兄弟对贾珍送来的族里这几个孩子极为满意。
这时候听说要把贾琏这惹祸精送出京去,竟都巴不得一般,两个人异口同声、连连称好。
不过三五日,竟就把此事给办妥了。
连贾赦都笑得合不拢嘴:“原以为还要好生给吏部那几个送些珠宝美人儿呢,竟一听是贵妃娘娘的堂弟,立即就把事情办了!”
王熙凤给林黛玉送喜信儿来,黛玉原也诧异,一听地方,哭笑不得:“河南开封府祥符县?
“那地方挨着黄河,这必是治水不得力,刚被陛下免了。又没人肯在这个时候过去送人头填窟窿,恰好撞上琏二哥哥这冤大头……”
王熙凤毫不在意:“哪儿都行!只要赶紧走,离了我眼前。他去新疆吃沙子我都拍巴掌说那地方好。”
吏部又催得急,贾琏竟是棒疮刚好便上了路,带着尤二姐和秋桐赴任去了。
至于秋桂,王熙凤等贾琏一走,便问她,是回贾赦房里,还是去大观园看屋子。
秋桂终于反应过来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凤二奶奶,只得陪笑着说想伺候在二奶奶身边。
王熙凤一声冷笑:“你以为是个人就能来我身边伺候么?明儿我亲手送你回大房!”
秋桂悻悻选了大观园。
至此,王熙凤踏踏实实地开始过上了逍遥的只出力、不受气的日子。
眼前已是七月上旬。家家都开始预备七月半。
唯有延嘉殿,程倩姑姑亲自出来一趟,给林府送了个信儿:“太上七月廿一的万寿节,三姑娘、林姑娘和妙玉师父,请每人抄一篇心经,替太上祈福。”
三人忙先领了太后口谕,再谢太后给她们这个孝敬太上的机会,又请孟姑姑作陪,好生请程倩姑姑享受了一番林府的美食,这才放她回去。
待人走了,三个人面面相觑:“想来也是凑数的,一篇经文而已,难道还能抄出花儿来?”
竟各自敷衍了一篇了事。
到了七月十二,恭敬封了送进太极宫。
三个人谁也没当回事,各自便开始过自己的小日子。
可是,就在中元节当天,太上竟把妙玉抄的《地藏经》当做自己的供品送去了凌烟阁!
紧接着,延嘉殿传出旨意:“七月廿一当天,林氏女黛玉、贾氏女探春及法师妙玉,于延嘉殿谒见太后!”
第167章
黛玉呆住。
“我们三个,无职无品的,万寿节入宫?是让我们跟着荣国府女眷一起吗?”
来传太后懿旨的程倩姑姑一笑:“傻丫头,若是让你们跟她们一处,自然就把旨意直接传给她们了。
“你们三个,自己去。自己准备华服头面,合自己的身份便可。不要与荣府同行,甚至,最好不要告诉荣府,以及那些不相干的人。”
这话其实已经算是说透了。
太后喜欢这三个姑娘,但是又不愿意被各府各家的弯弯绕绕给缠上;所以,悄悄给她们旨意,赏她们体面,让她们进太极宫去见见世面。
黛玉一俟想明白这一层,立即郑重给程姑姑行了个大礼:“太后圣恩,臣女铭感五内!”
妙玉迟一线,以为她只是客套,忙跟着行礼,却并不诚恳。
只有探春,迟疑片刻,单独问程倩:“姑姑,太后娘娘最近可好?我其实单给她老人家备了一份礼,姑姑能不能给我看看,是您带回去,还是我那天自己带过去?”
程倩讶然:“姑娘可拿来我看。”
探春忙把自己带来的卷轴打开,竟是一幅百寿图,刚硬雍容的大寿字旁边,围了一圈九十九个字体各异的小寿字。
程倩的眉梢高高挑起,笑容满面:“哎哟哟!太后可真没白疼三姑娘!太后正嫌宫里替她给太上的寿礼不合心意呢!这幅字好,我觉得太后能喜欢这幅字!”
探春顿时有些激动,含笑屈膝先谢了程倩夸奖;忙把那字收起来,放进随身带来的简陋纸匣里,有些不好意思:“我不懂这装潢之道……”
“哎呀!这东西,宫里太多了!我回去找合适的匣子!”程倩喜笑颜开地拿着匣子走了。
妙玉莫名看探春:“你怎么还准备了这个?不是只让我们抄一个心经么?”
“我不喜欢抄经。”探春笑一笑,“我对红尘俗世心爱得紧。所以我想,既然做寿,那就写几个寿字罢。”
黛玉笑着让探春先回去,拉了妙玉去喝茶,顺便警告她:“不论你想让太上帮你什么,万寿节那天是万万不能拿出来的。不然,我们三个的性命,就全被你送了。”
妙玉默然,点了一下头。
且说程倩兴冲冲地拿着那百寿图回去,进殿连衣裳都懒得换,先给太后献宝:“您瞧怎么样?!”
太后摸了眼镜子戴上,凑过去仔仔细细把一百个寿字都看完了,累得腰酸,却张开手哈哈大笑:
“果然很好!我只听说这三姑娘是个爱写字的,前儿皇帝拿了她一屋子东西,几样书家真迹都送了太上那里。
“我过去,一眼看见那幅颜真卿的中堂,我就知道,这丫头是骨子里的硬气!如今再看这百寿字,果不其然!”
冲着程倩挤眼儿,“太上最恨女子不顺从,偏咱们这位三位姑娘,个顶个儿脑后有反骨!
“你看三姑娘这字,剑拔弩张的,简直就想跟谁打一架一般!太合适咱们给太上送了做寿礼了!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