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陶行简得意非常,笑眯了眼,连连点头:“若都是这样的,那敢情好!
  “且还不用我操心了,快让你姑娘赶紧给我把家里现在那几棵破树都换了!”
  晴雯笑着屈膝:“好嘞!”
  还是去了原先的小院。昭明帝进门便站住,打量了一圈儿,眉心一动,看向晴雯:“你们姑娘搬了?”
  “是。三姑娘说,哪有主人不住正院的道理?便让姑娘回正院去起居。这里做了内书房。”..
  晴雯笑得自然从容,“姑娘还是喜欢这里,一般用了早饭过来,就在这里待一天,晚饭前才回去。”
  昭明帝挑眉:“她现在,正在吃饭?”
  “臣女有那么没规矩么?”话音未落,林黛玉一脚迈了进来,身后跟着孟姑姑和一众丫头们。
  昭明帝回头定睛细看,露出个笑容:“似是,长高了一些?”
  林黛玉含笑行礼:“林氏女见驾,万岁爷万福万安!”
  昭明帝笑着点点头:“起来吧。朕今儿就是带着老陶他们仨来蹭饭的。来,先传饭!”
  林黛玉抿唇一笑:“猜着了。”转头吩咐,“传饭。厢房开一桌,请陶监他们过去,孟姑姑和紫鹃小红作陪罢。”
  昭明帝立即警惕地看着黛玉:“你不许在旁边站着看着我吃饭啊!我在宫里一个人吃饭吃够了!”
  黛玉眨眨眼。
  她还真的本来打算侍立布菜来着。
  不过,既然皇帝都这么说,黛玉老实不客气地摇头:
  “自然不会。我跟孟姑姑吃饭时总能吃满碗,自己吃便只能吃半碗。还是抢着吃比较香。”
  昭明帝满意一笑,自己先在圆桌边做了下来,看着柳家的可可地端上来六菜一汤,摆了满满一桌子。
  “这是江南的菜色不是?每份都不多,摆盘却这样精致,看着便好吃!”昭明帝让黛玉坐下,在晴雯的服侍下擦了手,一边仔细研究那菜色。
  柳家的便笑着报菜名:“胭脂鹅脯,酒酿清蒸鸭子,春笋白拌鸡,清炒蚕豆,菠菜果仁,荠菜春卷;火腿丝瓜汤。”
  昭明帝惊喜,指着那道春笋道:“这个菜乃是金陵菜,朕记得还是那年跟着太上南巡吃过一回地道的。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儿,御厨总也做不对味儿。朕都快把它忘了!”
  因昭明帝动了筷子,黛玉此时只管低头吃饭,才不答话。
  晴雯便笑:“我们柳嫂子最会做春笋,前儿还做了南肉春笋、春笋白拌鸡,都好吃。陛下快尝尝!”
  没有宫里的规矩管着,昭明帝大快朵颐,六个菜很快便被扫了个精光。
  黛玉跟着他的节奏,不知不觉也吃了整碗饭,甚至觉得超过了八成饱。
  两个人漱口盥手,喝茶说话。
  昭明帝等着陶行简几个也吃得一脸满足地回来,才笑道:“来,把那几个卷轴都展开了,给姑娘瞧瞧。”
  卢长庆忙把手里的六个卷轴分了下去,自己和臧傲各举着一个,四个丫头一个举着一个,笑嘻嘻展开:
  “林姑娘,快请看看!”
  第132章
  黛玉一愣:“这是什么?”
  六个卷轴徐徐展开,六个男子画像赫然眼前。
  黛玉叹了口气,抚了抚额头:“难道是恩科的进士们?陛下挑的?”
  昭明帝邀功一样,眼角带笑:“正是!”
  “陛下可费了好大劲儿呢!”陶行简眉开眼笑地细细解释,“同进士不要,三十五以上的不考虑,丧偶的不行,歪瓜裂枣自然更不行。
  “前儿恩科完了,大家闲下来,陛下立即便命人去打听那些被筛出来的背景。
  “家姑不好相处的不行,家里通房多的不行,家里惹祸多的不行,家资过于饶富、把钱看得太重的不行,家境太贫寒、没吃过见的也不行!
  “最后挑来挑去,剩了十几个。前儿佛诞日一过,陛下便带着我们几个外出亲自查看了几天。
  “思政殿上自然一个个人模狗样,但是私底下谁知道?陛下不放心,这几天,把十几个人都看了个遍。
  “这是最最后的六个!”
  昭明帝掩饰不住的得意,笑指着那画像道:“这里头,有两个京城的,四个外地的。你快定了人选,朕好给他寻个清要的地方。”
  顿一顿,又亲自站起来,兴致勃勃地给她一一说了名次,又指着其中两幅道,“朕在这两个中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是榜眼,年二十七,就住在离京城不到百里的一个县。性情是极斯文温和的,家中人口也简单。
  “父母在堂,身子尚好。长兄娶妻贤良,有儿有女。小妹出嫁,也夫妻和睦。
  “只是他家境一般,只有一个小庄子,百十亩地。不过你自己有银子,倒不指望他养。他家里吃喝不愁,也不会算计你。
  “到时候你们在京城住你们的。老两口愿意在原籍就在原籍,愿意来京城,朕就赐这榜眼个宅子。”
  这样的家境……
  黛玉眉梢一挑,倒真动了心,不由得走过来,细看那画像。只见那人个头不高,浓眉大眼,虽无灵秀之气,却是个忠厚老实的人。
  “还有这个。这是二甲三十七名。他爹是户部的仓部主事,父母双全,家中只这一个独子。堂族多些,但他爹是长房幼子,族中事务烦不着。
  “这孩子今年才二十三,好模样,性情洒脱,文采也出众。
  “朕令人打听着,唯有一条不好,这人在青楼有个红颜知己,似乎是个能写几句诗词的‘才女’。”
  昭明帝笑着看黛玉,“不过,若是有了你,想必他从此不会再看那女子一眼。”
  黛玉不答,却也仔细看了看那人画像中眉宇间的傲气,回头问昭明帝:“这人文学可以,才干如何?有自知之明么?”
  “可以,有!”昭明帝深深颔首,“不论你选不选他,朕都打算把他留在秘书省做一年校书郎,然后放出去从县尉做起。
  “此子心思通透,机敏权变。有些俗,却务实。只要不犯了贪酷这一条,假以时日,即便做不成朕的股肱,也能好生辅佐太子。”
  黛玉满意一笑,直起身来。
  其他几个也扫了一眼,看向陶行简:“陶监觉着,还有哪个我当仔细看看?”
  “呃。这个吧?”陶行简想了想,指了指最末尾的一幅,“这人是鄂州的。兄弟三人,他是幼子。丧父,寡母十分明理。
  “家里虽极有钱,但寡母早给他们三兄弟分了家。他才二十二,尚未娶亲,寡母便跟着他,替他料理家务。”
  昭明帝皱了皱眉,道:“这人是二甲吊尾。虽然模样性情都好,也孝顺。
  “可就是太孝顺了,前儿跟朕上书,说老母亲不习惯京城这边的气候,他虽不敢本地为官,但请求不要离家乡太远。
  “你若选了他,难道真跟他去鄂州?还是朕先替你们订亲,等过两三年,给他迁转时,朕派他去江南,到时候再完婚?”
  黛玉一一听完,笑了笑,整理了一下衣袂,忽然走开几步,又转过身来,正色对着昭明帝,双膝跪了下去:
  “林氏黛玉,狂妄上禀:臣女有表姐一人,贾氏名迎春,荣府长房庶女,年十六,纯孝温顺、性情贤淑,欲求陛下赐婚今科榜眼!”
  众人都傻了眼,各自张大了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谁知黛玉还没说完,再拜道:“臣女有表妹一人,贾氏名探春,荣府二房庶女,年十四,文采飞扬、精明能干,欲求陛下赐婚二甲三十七名!”
  昭明帝见她竟还要张嘴,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朕费尽心思,把全天下的好男子都捧到你跟前,不是让你挑了配给贾家那群蠹虫的!
  “你这样糟蹋朕的心意,可称欺君!”
  天子震怒,众人均是一凛,各自缩了缩脖子。
  陶行简怕黛玉真惹翻了昭明帝,忙上前圆场:“这是陛下比着你挑的,所以都是最好的。
  “你这转眼便想送了人情,还让陛下出面赐婚,难怪陛下生气。你这痴丫头,快,快给陛下认错!”
  林黛玉抬起头来,带了一丝柔弱:“上回我是不是没说?我不愿意想这件事,现在不想,以后,也不乐意想。
  “至于替表姐妹们求赐婚——陛下不知道,荣府这三个姑娘,实在是又善良又可怜。
  “就说二姐姐,我家大舅舅从来便没好生看过一眼他这女儿。
  “至于三妹妹,您当我为什么要让她来我府里管家?我有陶监给我的人帮着,又有孟姑姑,哪里就收拾不好一个三进的宅子了呢?
  “不过是因为知道这三妹妹若留在荣府,早晚被她父亲不知送去跟什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家联姻!
  “我们小妹妹名叫惜春,虽然自幼养在我外祖母跟前,却是宁府贾珍的亲妹子。她自幼便没了母亲,没人管没人问的,如今性情孤介,都快要出家了!
  “陛下上回特意让人来跟我说,贾府的混账事都是男子在外头做的,跟我那些闺中的姐妹们无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