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但是没说话。
  戴权也含笑指指那女子旁边的坐垫,让她过去坐。
  黛玉迟疑了一下,看着戴权,目露询问。
  这女子是谁?自己跟她并肩而坐,合适吗?
  戴权笑一笑,用拂尘轻轻又指了指那垫子。
  黛玉只得莲步轻移,过去先把锦盒轻轻放下,然后跪坐下去。
  棋盘上的局面跟上回比起来却截然不同。虽说都是太后执黑先行,上回却能看出来太上是努力地在让着太后;这一回显然太上不耐烦,黑子被杀得七零八落。
  黛玉一眼便看明白了。心内不由得对旁边跪着的这位美人更加好奇:
  此姝是哪个?竟能让太上这般心浮气躁?
  敢是某位太妃?不对,太妃的话,自己怎可并肩而坐?那是谁?某位长公主?
  她正胡思乱想,太后一眼看见她身边的锦盒,趁机一手糊了棋局:“不下了不下了!”
  自己也不收棋子,只管看着林黛玉笑眯眯的:“这么大的盒子,能装三部金刚经了。怎么着?显摆你抄的快呢?”
  黛玉窘然,忙先给太上皇行了礼,又要打开盒子解释。
  太上皇却指着她身边的宫装女子先介绍道:“你没见过吧?上回她回贾府省亲,你正闭门守孝。”
  黛玉一震,此女竟是元春?!
  第129章
  元春含笑向她点了点头:“林妹妹,初次相见,妹妹果如娇花照水一般娴静超然。”
  这是宫妃,内命妇正一品。
  黛玉正色起身,正经行礼:“臣女林氏,给贤德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
  太上和太后看了元春一眼。
  元春和煦地笑着,端端正正地受了她这一礼,然后伸手碰了碰黛玉的胳膊:“林妹妹请起。”
  黛玉起身,却不再看她,而是转向太后,再度跪坐在垫子上,打开了锦盒,口中解释:
  “回太后娘娘的话,笔墨纸砚均由延嘉殿赐下,臣女便吃了熊心豹胆,也不敢胡乱添加抄那么多经文。
  “若是坏了太后娘娘的安排,臣女岂不辜负了娘娘美意,何等罪过?
  “这里头还有一部是《妙法莲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
  太上皇和太后同时一愣。
  “你有这么快的手?”太后觑着眼看黛玉的手指。光洁如旧,软嫩白皙。只在右手无名指关节上,微微有些硬痂。
  黛玉笑了笑:“臣女可没这本事。”
  顿一顿,仔细解释,“荣国府的省亲园子里有一座栊翠庵,庵内请来坐镇的尼僧,恰好也是姑苏人士,跟臣女是乡亲。
  “前阵子臣女刚开府,不免思亲情重。想给父母诵经,又怕错了规矩,便邀了这位师父过来同住,指点我一二。
  “因这师父本就发愿要手抄一部《妙法莲华经》,从我这里得知太后想在佛诞日做好事,她哪能放过?
  “甚而至于,嫌我家里人多,逼着我一同去城西的菩提庵里住了两个月。每日除了抄经便是听尼僧们晨钟暮鼓,果然十分洗心。
  “如今这经抄好了。臣女私心想着,她字比我好看,又比我虔诚,又是刺血融墨,又是同我一道,因着太后口谕才动的因果。若是不奉在太后驾前,怎都说不过去。
  “所以今日进宫,特意把她这经也取了来,请太后御览。若果然可堪供奉,那便是她的福气了。”
  黛玉闲闲道来,太上和太后一开始倒只是当故事,漫不经心地听。可一俟听到“刺血融墨”四个字,两人不禁对视一眼。同时看向了黛玉手里展开的经卷。
  “赵体。这是行家。”太上索性从黛玉手里接了过去,迷了眼睛放远些看,品咂一二,不由得啧啧称赞:
  “历来抄经,赵体乃是头一份儿。借唐追晋,既典雅流逸,又法度严谨。便是赵孟頫本人,也是因抄经抄多了,他那小楷才能大成。..
  “且我看这墨色,似乎刺血也不算太多。许多人刺血抄经,都骇人得很。似乎这样才能表达虔诚。
  “其实墨色才是佛菩萨最爱的干净纯粹之色。但凡是血色了,又不掺朱砂驱邪,岂不是擎等着招邪祟么?
  “这个颜色便调得十分好。又有虔心,又不夺墨色,还能在日光烛火下映出隐约殷红。极合朕的心意!”
  向着黛玉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来,“你家这位尼僧师父,不愧是出家人,懂行!”
  又向太后道,“你若是不爱这刺血的样范,我就拿走。佛诞日我正愁呢,这个便算我的!”
  太后嫌弃地哼他:“一辈子最会抢东西!给你!林姐儿说得好,佛前之事,机缘因果最要紧。
  “你既然已经动了念,若我偏不给你,怕是倒坏了这因果,以我的名义供奉了也没用。
  “行了,拿走拿走!”
  太上心情大好,呵呵笑着令戴权快去寻个盒子来装走,甚至还跟黛玉预订:
  “你回去跟那位师父说,朕爱她这手字。让她不必非要刺血,但是替朕抄一部地藏经来!不拘日子,只细细抄好了,才好。”
  黛玉忙欠身称“是”。
  这边太后展开了林黛玉的经文看,见这满篇欧体,隐隐透出掩饰不住的险绝棱角,不由得极为满意,笑道:
  “你拿你的,我拿我的。林姐儿这个,我更喜欢些。”
  太上远远看了一眼,便皱眉:“这字怎的这等张牙舞爪的?”又打量黛玉一眼,露出不悦,“女子柔顺第一,你看着又极听话,怎么回事?书人不一?!”
  黛玉低头:“太上皇容禀:臣女父母双亡,体弱多病,性情的确不大柔顺的。至于看着极听话,是因太上和太后待臣女极好,所以臣女才爱听二圣的话。
  “今儿贾妃娘娘在此,太上可以问问她。想必先二舅母跟娘娘提过,我幼年时小气得很,时常跟家里的表兄弟姐妹们拌嘴。便是这二年,也常常惹大人们生气……”
  太上听着这话,越发皱眉。
  太后却扬眉道:“孤身在世,再没些脾气,你早被人欺负死了!我喜欢你有脾气,就这样挺好。不用低着头,抬起头来!”
  太上无奈扶额:“我又没说你!”
  “那你明知道我喜欢这丫头,就因为我跟她身世经历都相类;你还总挑她这方面的毛病,还每次都当着我的面儿说。你不是说我是说谁?”
  太后直直地瞪着太上皇,一句不让。
  太上皇一边叹气一边左顾右盼,一眼瞧见贾元春,忙道:“你今儿非要跟来,想必是为了你这林妹妹。有什么话,赶紧跟她说。”
  虽然这转移话题的方式实在过于生硬,当着林黛玉和贾元春,太后还是放了他一马,哼一声不再往下说了。
  元春收了笑意,敛眉对着林黛玉,举手加额,双膝跪倒,沉沉说道:
  “林妹妹,那日我曾在陛下跟前说过,请陶大监代我向你道歉。陛下却说,道歉一事,没有代的。
  “所以今日我听说你来太极宫,立即赶了来,就是为了当面向你说一句:是我贾家对你不住!
  “先母对你做事尤其刻薄……无理,我替她跟你致歉。不敢望你容谅,只请你不要往后看,以你之才,必定前程远大。”
  说着,叩头在地。
  林黛玉早在她说第一句话时便已经闪在一旁,静静地等她说完,只面无表情地说了一声:“臣女不敢。”
  然后立即转向太后:“臣女交令已毕,望太后允臣女告退。”
  “好。去吧。”太后干脆利落地准了,眼看着黛玉又向太上、元春各行了一礼,然后跟戴权点头示意,迈步向外。
  太上忙使个眼色,戴权跟着送了出去。
  元春僵在那里,半晌,自己起身,强笑道:“看来,妹妹是真恼了我家。”
  二圣也不说话,挥手让她也下去。
  元春只得告退。
  二圣眼看着她出了大殿,对视一眼,同时嗤笑一声,异口同声:“弄巧成拙!”
  第130章
  戴权陪着林黛玉走了一段路,赐林黛玉出宫的车马便徐徐地跟在后头。
  “前些日子,贾妃娘娘跟我说,贾家闹得太难看了,不只是她一个人为难。我正想问问,林姑娘怕也是为难的一个吧?”
  戴权说话斯文有礼,但是隐隐有一丝疏远。
  比上一回,多出来的疏远。
  林黛玉敏锐地察觉到了,看一眼已经有了老态的内宦,笑一笑:“我早已仁至义尽。不论是贾,还是史,人各有命,各活各的罢。”
  戴权发现了她并没有提王和薛,想想也对,这两家子跟她其实没关系。不由失笑:“我竟还没林姑娘想得开。”
  林黛玉垂眸下去,半晌说了一句:“捐官的多了去了。您又不是只给宁府一家子捐过。有什么好为难的。”
  还没等戴权愣神结束,又忙欠身叉手道歉:“晚辈胡猜乱说的,戴相还请只当清风过耳罢。”
  戴权呵呵地笑了起来,看向林黛玉时,善意再次浮现:“好,好!春天嘛,风大些也是常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