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这话的意思就是:贾琏自然也不配,但是王熙凤的能力明摆着。想摆平族里的事务,这个女人才是关键。
  贾母深以为然,点头道:“你们商议的很好。”
  贾政却有些不舒服,哼了一声道:“虽说不是一个房头,琏儿媳妇也是姓王的。上头追究起来,可不会因为她得了林丫头的心,就放过她!”
  “如今这些事,桩桩件件,明面儿上跟人家姓王的都扯不上关系!除非你们私下里也被那王子腾当了枪使,那就不论是王是贾,都跑不了一刀!”
  贾母瞪了他一眼,忍不住恨声骂道,“你还有脸在这里说三道四?王氏那不是你的媳妇?
  “这么多年夫妻,她死了,你一不悲伤夫妻之情,二不反省你教不好自己老婆;倒死摁着林丫头阴阳怪气!
  “我来问你,你是嫡亲的母舅当得称职了,还是枕边的丈夫做得周全了?!官儿当得迂腐,事儿办得小气,话说得愚蠢!
  “我一直以为你幼年跟着你祖父,总比旁人学得多些。现在看来,什么好的都没学着!”
  贾母越说越气,忍不住往地上啐了他一口,转向贾赦,“老大,你兄弟糊涂,实在不堪大用。你收收心,别再成天跟小老婆喝酒胡闹,好好把家里管起来!”
  贾赦多少年没得贾母这样看重了,不由先愣了一愣,才赶紧拱手称是。趁机便问贾母:
  “报丧的人都出去了,想必薛家很快就要来。我记得早些时候,母亲和先弟妹答应了要给她们家姐儿谋一个公主侍读之位,如今这个情形,是否让她们转寻其他门路去?”
  贾母一怔:“倒把这事儿忘了。”下意识询问地看向贾政。
  贾政皱了眉,道:“消息早就递进宫去了。只不知娘娘那边是怎么样。此刻若是跟娘娘说算了,又怕娘娘已经把话说了出去……”
  “就这样黏粘!”贾母懒得听他磨叨,当即命贾珍,“珍哥儿这就替我给娘娘写个信,说明此事。请娘娘忖度着办,不必强求。现今局面不明,还请娘娘自保第一。”
  又向贾赦道:“薛家跟前,让凤姐儿周旋罢。王家这些女眷,没一个是凤姐儿对手,倒不必担心。”
  一件事说罢。
  贾珍便说起另一件大事:“我们走了,那边家里定要清府闭门。仆下也要遣散。其他的都好说,该卖的卖、该放的放,只这赖家怎么办?”
  贾赦皱起眉头:“赖二跟着宁府多年,说不定还想跟你一起回南边去。怎么,你不想要他了?”
  “赖家这些年也跟着我们家享了福,却未必能跟着我回去再去受苦。何况,赖嬷嬷上了年纪,未必就肯让小儿子离开身边。”
  “这倒是实话。”贾母想了想,道,“此事再说吧。明儿空了,我找赖嬷嬷来,问问她的意思。”
  事情议到这里,剩下的边都是细务了。
  贾母疲乏,令三人退下。
  鸳鸯端了热茶上来:“老太太润一润。”
  贾母喝了茶,叹口气,靠在了迎枕上,望着窗外白漫漫一片出神。
  “老太太在愁什么?”鸳鸯轻缓地给她捶腿。
  贾母淡淡开口:“我在想,林丫头这一步棋走得,够狠的。”
  “壮士断腕,不外如是。”鸳鸯轻声道,“若是林姑娘不趁着自己圣眷正隆的时候把宁府和二太太这件事办了;
  “待日后陛下已经淡忘了先林姑老爷的种种情谊,这些事儿再闹出来,老太太想想,那不要塌了天么?”
  贾母沉默许久,缓缓颔首,长长叹道:“她是个好孩子。可惜不姓贾。”
  鸳鸯笑了笑:“老太太又说玩笑话了。您还不姓贾呢,不也一辈子为了这一家子姓贾的殚精竭虑?
  “林姑娘虽然搬出去了,可还是孝顺的。不然,她就说林府有事走不开,说自己病了须得三姑娘照顾,扣下三姑娘不叫回来;您看看二房得乱成个什么?”
  贾母挑了眉,抬起头来看着鸳鸯:“你怎么这样替她说话?”
  鸳鸯心里一跳,忙笑着偏身过去,故意悄悄地笑道:“奴婢这不是讨好一下未来的北静王侧妃么?”
  贾母哦了一声,喜色重新笼上了眉梢:“这件事么,我还真要打点起精神,好生筹谋一二了!”
  第117章
  贾府众人都知道,王氏的葬礼,是决然请不到林黛玉的了。那么北静王府的嘱托,贾母思来想去,只能让鸳鸯做先锋,去林府试探一下。
  此事自是宜早不宜晚,黛玉奉诏入宫觐见太后的第二天绝早,鸳鸯便满面带笑地捧了贾母早膳的一道漂亮的梅花糕进了林府。
  “老太太胃口不好,厨下记起前儿姑娘送去的绿梅,觉得老太太一定喜欢,便把红梅、腊梅、白梅、绿梅凑着各种颜色都弄了这糕。
  “老太太果然一见就喜欢了。还赶着让奴婢给姑娘也送些来。快趁热尝尝。”鸳鸯亲热地把那糕点往刚梳妆完的黛玉跟前推。
  黛玉笑着拈了一块绿梅形状的咬了一口,赞了一声:“果然不错。”
  然后便推开,照着习惯,先饮水,再问鸳鸯:“除了送这糕点,鸳鸯姐姐可还有其他的事?我得依着孟姑姑的规矩,这会儿要出去行气。”
  鸳鸯愣了愣,忙笑道:“我还没伺候过姑娘早起呢。既如此,我陪姑娘走走。”
  林黛玉点头笑笑,令雪雁:“把这糕点端去柳家的那里,让她给我温在屉上,我一会儿早饭就吃这个。”
  这是极给鸳鸯面子了。
  鸳鸯含笑站着,立等着黛玉喝了热水,出门散步。
  两个人在园子里边走边低声说话。
  “前儿我没来,那场事也没赶上,回去老太太又不肯细说。一会儿姑娘指个那天在场的妹妹送我出去,顺便跟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鸳鸯扶着黛玉,让她注意脚下,低声道。
  黛玉嗯了一声,因问:“老太太还好?”
  “昨儿下晌听说姑娘进宫,急着叫了大老爷二老爷和珍大爷,说了半天。还排揎了二老爷一顿,就差指着脸骂他薄情寡义了。”
  鸳鸯叹气,“要说做事出格,珍大爷最出格。可要说心里清楚,还是他最清楚。我是怎么也想不通,既然什么都明白,做什么又要那等作死?”
  轻声把昨天听见的几个人的对话都告诉了黛玉。
  黛玉沉默许久,轻声喟叹:“百年大族,无法再进一步,便只能醉生梦死。”
  鸳鸯也没话可答,转了话题:“北静王府也不知是看上了姑娘的人才,还是看上了姑娘的钱财圣宠。
  “昨儿一大早,打着吊唁的名义,灵前站了站,便来跟老太太说,什么王妃病重,王爷想纳林姑娘为侧妃,明儿王妃没了,立马扶正。等等混话。
  “听得我都懒得给她换茶。没等她说完,就让外头禀报说小史侯家来人了,老太太才没跟她接着说下去。”
  说到这里,鸳鸯气得咬牙低骂,“我原先还以为北静王府多清高,合着也这样趁火打劫、仗势欺人的。
  “什么侧妃,不就是个不值钱的妾么?姑娘不要信他们的鬼话,你果然去了,他王府大门一关,不定怎么欺负你呢!
  “他家祖上又救过太上的驾,但凡他不谋反,只怕是皇上都不好意思拿他怎么样!所以姑娘你一定撑住了,谁说也别松口!”
  黛玉听得好笑起来,抓着她的手摇一摇,低声问:“你今儿来,不就是祖母让你来探我的口风的?怎么倒还给我通风报信呢?”
  “老太太……”鸳鸯说到这里,忍不住低声长叹,抱怨起来,“这些年太顺当了。这些事忽然间一闹出来,她老人家便慌了。。
  “回去当晚,她老人家翻来覆去,又哭又骂了整宿。第二天一大早,便把小史侯夫人叫了来,商议许久。下晌才宣布了王氏染病过人,要送出去静养。”
  说着,四下里看看没人,轻声告诉黛玉,“琏二爷不知道,跟着他送二太太出京的人里头,有一个是史家的。
  “那人曾是史侯手里的谍子,最知道怎么让人‘意外’而死了!”
  黛玉心里一跳。又走了几步,平稳了呼吸,才低声道:“这小史侯夫人,倒是个果决的。”
  “才是心狠手辣脸皮厚呢。”鸳鸯贴着黛玉的耳朵告诉她,“当着老太太便承认了,当年史大姑娘的母亲,因为跟她妯娌不合,她一恼,便跟马道婆买了药……”
  黛玉呆住。
  她从马道婆的证词里得知了曾经卖给过小史侯夫人药,那天只悄悄告诉了贾母一个人。
  却没想到,贾母竟然利用这件事牵制小史侯夫人,从史家借了合适的人,神不知鬼不觉要了王夫人的命!
  且这件事,看在鸳鸯这个傻丫头眼里,竟还成了小史侯夫人心狠手辣。
  人老成精啊!
  半晌才消化了这个消息,黛玉低着头,攥着鸳鸯的手,慢慢往前继续走。
  鸳鸯察觉到她情绪不对,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劝,只得默默地陪着她往前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