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74节
好歹现在有钱,市面流行的年礼四样八样的他家也能轻松配齐,不过他们更喜欢她铺子里的高档品,买不到多少,就指望她走礼送呢。
这么一忙,就到年底了。
腊月二十八了,沈宁和裴长青不再等张氏等人一起回村,让他们自行安排休假,他俩先坐骡车带着石榴和二蛋回家了。
珍珠阿年宝儿几个小年前一天就跟着爷奶、裴云宋福瑞回村了。
珍珠虽然在县里和成家玩得开心,可她也想村里小伙伴儿啦。
陈琦、陈玉箫、谭姨、宫嬷嬷等人,她都想的,要是不回家玩几天,那陈琦他们就要回县里过年了呀。
这日傍晚,沈宁和裴长青几人坐着骡车回到村里,刚到村口就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一大群人夹道欢迎,纷纷笑道:“二郎回来咯,沈老板回来啦。”
人太多,沈宁余光瞥着吴秀娥竟然也在,她旁边还站着个有点陌生又有点熟悉的女人。
众人围着两人,显得异常热闹而亲热。
这两年他们跟着沈老板赚钱啦,去年过年就没那么寒酸,今年过年就算得上丰盛啦——鸡鸭鱼猪羊肉齐备,哪个能说不丰盛?
这全赖沈老板呢,当然要感谢。
沈宁和裴长青交换了一个眼神,按理说裴家人和村里人都不至于这么高调,主要是不会这么破费。
这时候鞭炮老贵呢,不只是珍贵的火药,还有纸张呢!
公婆、大伯大伯娘他们应该不会这么高调铺张,他们了解自己,他们不带头,村里人也不会这么张扬外放地表达感激之情。
那就是……
沈宁视线在吴秀娥脸上顿了顿,又落在旁边那衣袍簇新,头插金钗银簪的妇人脸上。
妇人见沈宁目光有些疑虑,没有她想象的亲热,登时有些不爽。
她伸手扒拉,想凑到夫妻俩跟前说话,可惜大家太热情,她又自诩太太身份不能和泥腿子硬挤,所以被挤在后面,只能气恼地看着一群人给沈宁夫妻簇拥回家。
她抬手理了理被挤乱的发丝,又摸了摸头上的金钗银簪,可贵呢,千万不能掉了。
吴秀娥也被挤得大喘气,恨得不行,对妇人道:“大姐,你可瞧见了吧?老二两口子现在张狂了,眼里根本没有咱们这些哥哥姐姐的。”
裴大姐抻了抻自己起了褶皱的衣摆,“咱们买的鞭炮,这些狗腿子倒是会沾光,走。”
两人急忙回身往裴家去。
回到家的沈宁和裴长青也明白怎么回事了——裴二郎的大姐和大姐夫带着小儿子来了。
裴家姐弟四个,裴大姐和裴端感情更好,裴云和裴二郎更亲。
裴端少年读书有才名,也结识了不少年纪相当的青年才俊,大家一起称兄道友,一起读书研习文章。
其中有个叫许行的家境和才情都不错,裴端想借力,便把自己大姐介绍给对方。
裴大姐生得白皙俊俏,面若银盘,一副福气相,许行一眼就看中了。
三媒六聘,结为亲家。
起初两家走动频繁,后来许家二老离世,许家几兄弟便分了家。
许姐夫只分到少部分家产。
其一许行是次子,其二他和裴端一样,读书多年也只是一介童生,一直没通过院试。
兄嫂本就对他多年读书花费大量钱财不满,若他中了秀才,能给家里带来好处便也罢了,他偏生不争气,兄嫂自然不肯忍让。
许姐夫跟裴端一样低落了两年。
因为久考不中,他大姐夫就劝他多务实,不要总想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考不上秀才如果能进县衙做个书吏也是好的。
大姐夫作为县里大商户,愿意拿钱给他活动,如此他在县衙有关系,许姐夫也能有份事业。
最后许姐夫同意,带着妻儿搬去遂县。
裴大姐跟着丈夫去了遂县,已经有几年没回来了。
今儿突然回来,那自然不是因为单纯想爹娘弟妹。
宫嬷嬷一眼就能看穿这夫妻俩的打算,但她是外人,自然不会多嘴,只私下里提点裴父裴母。
裴父裴母虽然老实,不爱主事儿,可他们不是傻子,在大闺女两口子上门的时候就隐约有猜测。
这是冲着老二两口子来的。
以往家里那么艰难,爹娘二弟两口子被大弟两口子拿捏欺负,也不见裴大姐回来心疼爹娘,这会儿说想爹娘什么的,又有什么可信的?
若是别个父母,保不齐更偏心自己儿女,会为了他们给儿子和媳妇施压呢。
可裴父裴母自来就没捞着当家主事,年轻时候有爹娘压着,爹娘没了大儿子两口子又当家,和大儿子分家又是老二两口子当家。
虽然老二两口子尊重他们,让他们管家,可他们见识能力有限,也就管管家里吃喝啥的,生意以及场面儿事儿他们哪里懂?
自然不乱插手。
老夫妻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自知之明,还听劝,这个家是老二两口子的,他们就是来养老的,坚决不插手家里大事儿。
大女婿不管来求什么,他们不帮腔,都让老二两口子决断。
“二郎、弟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呀,咱们才多少日子没见,你们竟然这般能耐了,我在遂县都听说你们的事儿了。”许行说得很是感慨。
其实他早就听说淮州府差役案以及育种司的事儿,只是他作为县衙书吏,两只眼自然是盯着上官的。
裴长青和沈宁在成阳县这边儿有名,去了外地沈老板名气更盛,至于那些案件以及传奉官的细枝末节,许行这些书吏关注的是书吏、知县等人的信息和反应,以此来判断如果这件事儿发生在自己县,他有没有机会捞好处,要用什么手法来捞,压根儿是不会去探究当事人是什么样的。
所以他虽然知道事儿,却不知道知县、县丞等上官们整天议论羡慕的“成阳奇人”“曾知县副星”竟然是自己小舅子。
还是吴秀娥悄悄写了封信去他们知道。
这不,他就火速带着妻儿过来了了。
裴长青和沈宁是穿越的,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是那种记忆和自己亲身经历不同,一开始清晰,后面不常温习记忆里的某些人也会生疏的。
他俩就没第一时间认出许行来。
裴长青似笑非笑,“许童生,你说的能耐应该是我媳妇儿,她现在是成阳县商会的会长,我么,现在正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书呢,还没有任何成绩。”
沈宁说他现在对这个身份越来越有归属感了,对儿女爹娘也有亲人的感觉了,可那不包括原主的姐姐和大哥。
神马玩意儿,你二弟从前被欺负不见你出面关心一句,刚有点能耐就来吸血?
甭管借势还是借钱,他都懒得搭理。
许行面色有些懊恼,以前他年轻就是童生的时候喜欢人家叫他许童生,现在他年过三十,还是一介童生,再听就觉得刺耳,感觉是裴长青故意讽刺他。
他虽然懊恼,可求人自然得放低姿态,顺着话茬儿夸沈宁能干,“咱家娶了弟妹,可真是娶对了人。”
沈宁坐在裴长青身边儿,作为上辈子就非常有默契的夫妻俩,这辈子不需要说话一个眼儿就知道对方意思的伴侣,她当然知道裴长青的意思。
她笑了笑,“许童生也会夸人了呢,以前我大姑姐总跟我大嫂抱怨我晦气,命硬,不是个好弟媳,说不得会给裴家带来霉运呢。”
原主年轻轻守了望门寡,被前夫婆家闹上门坏了名声,爹娘跟着丢人,怕耽误下面弟弟妹妹婚事,也怕丢家里颜面,就给她远远地嫁过来。
从桃源县沈家庄到成阳县裴家庄,原本不该有外人知道她的过往。
可大姑姐仗着自己身份和婆家有点家底,就喜欢回娘家当话事人,教训她这个不听话想闹分家的二弟妹。
原主和裴二郎的悲剧,他们自己要负最大责任,可施暴者也不是无辜的。
作为穿越者,她和裴长青不会主动复仇,但是也不会给施暴者提供助力。
亲兄弟姊妹又如何?
他们又不是春节大舞台,不管开始怎么鸡飞狗跳,最后都包团圆饺子。
她和裴长青对裴端几人是终生不原谅,也不会伸手帮扶的。
沈宁和裴长青如此不友好不客气的言行,瞬间让许行尴尬无比,他求救地看向裴父裴母。
宫嬷嬷拉着裴母:“厨房的饭菜应该好了吧,阿宁和二郎他们肯定饿了,先吃饭。”
裴母这才回过神来,“对对,我去端饭。”
话音刚落,谭秀和苏婆子以及大伯娘几个就摆饭来了。
她们早就在下面等着呢,听见动静立刻摆桌子、碗筷、饭菜。
陈家小年前就给谭秀送信,让她早点回家过年,她一直拖着,就想等沈宁回来再走。
原本她想和沈宁说会儿话,然后带着俩孩子回镇上,明儿就回县里的。
只是裴大姐和许行搞这一出,她下意识又留下来,虽然沈宁未必需要她,可她觉得自己和沈宁是一伙儿的,自然要留下来撑场子。
见炕上摆饭,挤在沈宁和裴长青中间的小珍珠、小鹤年和宝儿也立刻聊起来,之前爹娘刚回来,大人们要寒暄说话,孩子们靠在沈宁和裴长青身边儿也没插话。
小珍珠:“阿琦、二蛋、高进禄,开饭啦!”
宝儿:“高哥回家了吧?”
小鹤年:“他说吃完饭再走的,奶给做拔丝山药。”
陈琦、二蛋、高进禄加上蒜苗、锁头几个学习班骨干也被喊进来一起吃饭。
小珍珠现在有爹疼娘爱,自己武力值高,周围人都喜欢她,非常自信,只要在孩子堆儿里就敢挑头儿,她张罗道:“大家都辛苦了,都不要客气,过来一起吃。”
若大姑父一家受爹娘待见,小珍珠会主动张罗去西间另开小孩儿桌的。
现在么,她和阿年都知道爹娘不待见大姑家,自然也不给面子。
她这么一打岔,许行就无以为继,不知道怎么继续之前的话题。
在外面被三婶儿几个拌住的裴大姐和吴秀娥这会儿也挤进来。
裴大姐一副大姑姐约等于婆婆的架势,理直气壮的,半点不像吴秀娥那么虚。
她笑着张罗,“人太多了,一桌子坐不下,爹娘、二弟弟妹,要不我们男人一桌,女人孩子一桌吧。”
她又扭头对吴秀娥道:“成业娘,你去把大弟还有成业、许涵都叫来吃饭。”
又对沈宁和裴长青笑道:“二弟、弟妹,你们别怪我说话直,咱们才是一家人,有出息了要先紧着拉拔自家人,可不能撇下亲兄弟姊妹。你们别嫌我这个大姐说得多,我也是为你们好。”
裴母脸色瞬间沉下来,“老大!”
老二两口子不搭腔,也没直接给她撅回去,那就是给爹娘面子,大闺女还拿大姐架子呢。
裴大姐一副自己很会安排的模样,笑道:“娘,你甭操心,都有我呢。”
她开口就点兵点将,安排人做这做那,看看桌上菜色又要人再去做两道新菜:“我们许涵喜欢吃豆芽炒肉,豆芽要脆脆的,肉要五花肉呀,先干煸出油脂来。你大姐夫在县衙吃过那个福气锅,一直说想来你家吃吃正宗的味道。二弟妹啊,我们可盼了你们好两天了,你赶紧给我们张罗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