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68节
这个女人可真……有本事。
闲聊几句,沈宁就把话题引向了成阳县商会,又把给陆裕说的那番经商风气的重要性再给众人讲一遍,讲得更加仔细,举例也更多,毕竟大家都是一个行业的,感触更深,也更容易共情。
果然,众人听了纷纷附和。
豆腐坊的李老板大声道:“沈老板说得太好了,咱们做生意不但要讲诚信,也该讲道义,不能为了击垮别人不择手段。”
他狠狠瞪了王记豆腐坊的王老板一眼。
这两家自打承接了沈宁的素鸡、油豆腐等生意以后为了抢夺生意进行了几次较量,如今颇有些乌眼鸡的意思。
沈宁之前也听说他们的事儿,只是一直没发表意见,既然他们闹开说,那她也说出自己的想法。
“咱们做生意首先是为了赚钱,不赚钱谁瞎忙活?在保证了做人原则和底线的基础上,我们得保证生意的最低利润,若是没有利润,白辛苦,那不如不做。若是为了挤兑别人,宁愿不要利润,那是傻子。”
李老板对着王老板狠啐:“傻子!”
王老板气得跺脚。
其他人立刻制止他俩斗鸡。
沈宁继续道:“在保证最低利润的基础上,你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那就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货物品质,让顾客们更喜欢选择,或者提高技术想办法降低成本,这都是方法。
咱们商会不限制最高价格,定高价还能卖出去那是自己的本事,我们会建议最低价,这是保障生意经营下去的基础。当然,如果最低价也没有竞争力,保不住铺子,那就是东西做得太差,顾客们不买账,就说明不适合做这个生意。”
王老板立刻啐李老板:“东西做不好,好好提升手艺啊。”
李老板回骂:“你有本事把价格定高高的别比成本价还低!用低价排挤人算什么?”
王老板回怼:“我收了一大批便宜黄豆,成本当然比你低。”
众人又赶紧劝住他们。
沈宁:“咱们商会倡导大家良性竞争,有财力的就想办法提高手艺降低成本,看看那些布庄、绣坊,人家改进了织布机,就能提高织布的速度,这是良性竞争。还有的布庄提高了丝线棉线的韧度,能把布织得更薄更结实,更受顾客欢迎,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这也是良性竞争。”
沈宁侃侃而谈,一开始李老板和王老板还纠结自己家那点事儿,慢慢地就和其他人一样被吸引了。
商会,商户们联合协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商户解决纠纷矛盾,帮助对抗恶势力拒绝胡乱摊派,抵制恶意竞争,遏制不法经商等等。
如果他们肯齐心协力,共同维护这个商会,那他们就是一个整体,一个有力量的整体。
一个商户很容易被地痞流氓勒索,被随便一个胥吏拿捏,但是一个商会却不会。
商会有能力和县衙交涉。
他们要加入!
必须加入!
沈宁也想到了后续如果有人霸道强势,裹挟商会谋私利,甚至官商勾结,欺凌弱小商户的事儿,所以成立商会之初就申明:自愿申请加入,自愿退出,商会三分之二成员同意可以解散商会。
只不过加入要通过商委会同意。
【作者有话说】
这周榜单任务完成啦。下周再继续。我现在每天攒文,写得慢。
第174章 对账 证据说话
成阳县数得上的大商户都入会了,临时委员会一共有八人,众商户推举沈宁为商会会长。
众人请她带领大家跟县衙和杨家交涉,弄清麦掌柜的案子。
若是杨家蓄意陷害,要求杨家给说法,请县衙主持公道,如果麦掌柜真的有问题,也严惩不贷。
商会临时成立,暂时没有时间磋商细节,打算等解决完杨家和麦掌柜的事儿以后再行协商。
众人在靳老板酒楼随便对付了午饭,然后簇拥着沈宁一起去了杨家。
好运来酒楼在扣押了麦掌柜以后就封门歇业,即便不歇业也不行,因为几位大厨二厨不肯听杨二指挥,杨二一怒之下要换了他们,换掉他们临时也找不到可用的大厨,只能歇业。
甚至顾客们听闻杨家把麦掌柜抓起来以后也很震惊,纷纷表示不去好运来吃饭,都改去八方酒楼,直到麦掌柜被放出再说。
不得已,杨二只能把酒楼暂时关闭。
杨老板暴毙已经过去十来天,可杨老板和杨大竟然还没下葬!
杨家里里外外挂满了白布、白幡,可能因为管理不到位,有些地方的白布被偷走了,还有些地方的白布脏兮兮的也没人处理。
而杨家这些日子的常规项目就是:吵架!
杨太太骂了杨四骂杨二,再骂杨家几兄弟和侄子们。
杨四逮着赵家兄弟一通骂,赵家兄弟又回骂。
杨二因为杨太太要告他忤逆而崩溃,像小孩子一样撒泼放赖,“娘,你打小就偏心大哥,打小就瞧不上我,我知道,我都知道!我也从来没有要求你对我像对大哥那么好。我只想着大哥吃肉我喝汤,大哥出去打拼我在家照顾爹娘!可我没想到,大哥没有了,你宁愿把我杨家的家业给赵家也不肯给我!”
杨太太气得抖如筛糠,“你、逆子,逆子!我何时要给赵家?我要给你侄子,他是杨家的嫡长孙!你和那几个白眼狼混一起,到时候这家产还能是你的,早晚得是他们的!”
杨二哈哈大笑,讽刺得很,“嫡长孙?啊呸,一个破落商户,当自己是什么勋贵之家、达官贵人吗?还讲究个嫡长子嫡长孙?他才几岁?他能管家还是能做生意?他娘姓赵,他奶姓赵,到了这杨家的家业不也姓赵?”
真是笑死他了,整天说“儿呀,手心手背都是肉,娘对你和大哥一视同仁。”
啊呸!
你把娘家侄女嫁给大哥,大儿媳是你侄女,你们可不更亲上加亲了?
你怎么不给我娶个娘家侄女?
怎么不让舅家也成为我的助力?
你不帮我,能怪我找叔伯吗?
就算叔伯也算计我,可他们也选择了我,你连选都不选我呢!
沈宁一干人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激烈的场面。
找个人传话都……费劲。
最后还是康老板派了俩伙计过去扯着大嗓门通报:“成阳县商会会长和委员到——”
“赵太太、杨二少爷,我们成阳县商会已经与县衙通过气,愿意帮你们审查麦掌柜的问题。”
众人鱼贯而入,伙计妇女们雁翅般摆在两边儿,沈宁率领几名委员大步进了杨家中庭。
原本吵成乌眼鸡的杨家诸人也不吵架了,纷纷愕然地看着他们,看着沈宁。
见他们安静下来,沈宁拱手,用清润明亮的声音将成阳县商会的性质介绍了一下,然后道:“今日特意来邀请杨家入会,此后大家共同守护成阳县的经商环境。”
靳老板等人纷纷点头,沈老板先礼后兵,邀请杨家入会,免得杨家以为大家排挤他们。
大家都入会,杨家要想在成阳县继续做生意,就不能置身事外。
这年头大家是要合群的。
谁不合群,谁就被排挤在外,那就没人脉和生意可做了。
果然,杨太太、杨四、杨二以及赵舅兄等人都愣了一下。
他们被沈宁带着节奏,当即就表示感谢,要加入成阳县商会。
既然要加入,那就是自己人。
自己人的事儿就是内部问题,不需要大张旗鼓搞到外面人尽皆知。
这一次霍老爷子、陈老爷以及邱老爷子等人几个年长的都来了,一起劝杨家配合。
若是不配合,人家沈宁跟县衙关系好,强行给麦掌柜带走杨家也没辙儿。
只是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应该妥善解决,否则影响业内风气。
不只是杨家,其他几家心里或多或少也有些犯嘀咕,自己活着以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谁知道自己死后呢?
谁又敢保证自己不会猝死?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呀。
所以他们非常认可沈宁关于商会的提议,有了这个商会,多少能有一些约束。
在大家的劝导下,杨四愿意让他们参与调查。
主要是想查麦掌柜就得对账,而麦掌柜在杨家做了二十几年掌柜,那账目堆成小山,怎么查?
他们自己可没那个本事。
杨二一个堂伯立刻道:“沈老板,你们怎么查?不也是对账?这么多账,怎么对?你们有把握?”
沈宁淡淡道:“甭管多少账,只要想查自然是能查完的。不过麦掌柜只负责了杨家小小的生意,没必要那么大张旗鼓。只需要抽其中三年的账本对一对即可。你们可以提出最值得怀疑的三个年份,然后把那三年的账目全都摆出来,商会自然会派人对清楚。”
他们要选年份也容易,分红变少或者变多的年份呗。
成阳县就这么大,消费力也基本稳定,好运来的收入也大体有规律可寻。
很快杨家众人凑一起七嘴八舌地争论起来,这个要查麦掌柜刚掌酒楼的时候,那个要查杨老板不在家的那两年,还有的要查最近杨老板不怎么管事的两年。
老板越信任他,他不是越胆大?
他们选定了三个年份,杨太太拿了库房钥匙,让人去把所有的账目都搬出来。
等他们把一箱箱账目搬出来,沈宁和委员们一一过目,然后签收,又一一放回箱中,重新上锁。
钥匙由杨家和商会一起掌管,同时账目也由两方一起派人看守。
实际是三方,杨家自己就两方势力呢。
沈宁转身对靳老板道:“靳老板,商会暂借贵酒楼的静室一用,明儿上午开始查账。”
靳老板笑道:“荣幸之至。”
沈宁:“大家伙儿,明儿早点吃饭,然后齐聚靳老板家一起对账。”
说完,她朝杨太太几人微微躬身,转身带人离去。
离开杨家,康老板靳老板等人纷纷表示愿意出账房帮忙一起盘账。
沈宁摇头:“不必,我有人选。”
杨家的账目必然是传统账目,对账很麻烦,她得变变,自然也得寻求外援。
众人见她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俱是好奇,恨不得立刻来到第二天。
沈宁跟众人告辞,带着石榴和麦小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