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428节

  虽然冯彬、王永对其他小太监倨傲压榨,可他们在裴家住的那段时日对裴母裴父等人自然是尊重有加的,所以裴母对他们也一视同仁。
  都是宫里来的,甭管在外咋样,来家里都是客呢。
  裴母热情地招呼两人,“大热的晌午你俩跑一身汗,快进屋擦擦,别吹风着凉了。”
  正是晌午短袖早晚小棉袄的阶段,一个不留意就容易伤风。
  两人接过手巾,笑着道谢,先擦把脸再喝一通温开水,把钦差的事儿跟沈宁、裴长青汇报了。
  冯彬和王永一直在桃源那边没捞着回京,他俩自然不知道是陈琦给张公公上眼药使得他俩遭嫌弃,又受张公公耍手段误导以为是乐公公使坏——乐公公另外安排了两个小太监去太子跟前献殷勤了。
  他们回不得京,这一年和裴家打交道多,如今王永又成了育种司副司正,冯彬也要继续在桃源负责皇家采买事务,他俩对裴家自然是没意见且还要更敬重几分的。
  冯彬:“钦差是国子监卫司正,副钦差是工部屯田司严主事,谢公子宫嬷嬷同行。小公子先打发人坐快船送信给我们,让我们提前来知会一声。”
  听闻谢恒宫嬷嬷同行,裴母高兴地连连拍手,“我得去告诉阿年和珍珠他们。”
  有沈宁和裴长青招待,裴母抬脚就小跑出去了。
  沈宁和裴长青则细细打听来的钦差性情喜好如何,要如何招待等等。
  王永笑道:“司正和掌司不必紧张,能来乡下宣旨的都是和善不摆谱儿的,不会挑剔的。”
  沈宁:“?”
  裴长青也对掌司这职务有些陌生,不明就里。
  王永笑着解释一番,“恭喜娘子,贵作坊的针织衣物很受陛下娘娘喜爱,特提拔娘子为针工局驻外掌司,负责传授技艺。学习技艺的宫女太监跟着宫嬷嬷明日随钦差一起抵达。”
  沈宁有些惊讶,和裴长青对视一眼,她原想进贡袜子什么的给帝后,想着请帝国最有权势的帝后做活广告,那么以后针织品就能推广开。
  没想到皇帝如此大方,竟然也给她一个官儿?
  虽然不是朝廷的官儿,只是负责针线方面,但是也很意外了。
  不过,皇帝不会给她一个芝麻绿豆小官儿,就想让她当免费牛马吧?
  可惜王永和冯彬只知道她和裴长青被任命官职,却不知道具体内容。
  王永也说了他是副司正,以后配合裴长青管理育种司,冯彬还是跑外勤的,桃源、豆腐村两地跑。
  即便很想回宫,可暂时回不去,他们也没办法。
  好歹太子殿下重情义,还记着他们呢,这副司正的差事就是殿下为他们争取的呢。
  裴长青对王永做副司正也没意见,很多地方重要衙门都会有太监坐镇,比如市舶司、织造局、冶炼局等。
  皇帝用太监监督地方、敛财、制衡其他官员,不过育种司不是重要衙门,裴长青觉得王永应该不是为了监督自己。
  管他什么职责和目的,他是太子的人,府衙、各县就得给几分薄面,那育种司的麻烦就会少点。
  只要他用好了王永,即便以后自己离开,以后的司正也别想把试验田变成自己的私田。
  既然王永和冯彬有了差事,裴长青也不再当他们是来学手艺的小厮了,自然要给与该有的尊重。
  见裴长青对自己比从前多了两分大人间的平等敬重,王永和冯彬心里也舒服。
  他们不是良善之辈,原本以太子跟前的红人自居,结果出来一趟就被“流放”,这一年可没少受白眼,心里自然也是憋着无名火儿的。
  沈宁和裴长青发现他们对钦差的事儿知道得也不算多,也就不再多问,转而关心他们在桃源县的生活、赶路辛苦等。
  沈宁笑道:“作坊那边正搬家呢,乱糟糟的没什么看的,你们先去洗漱吧。”
  她让裴长青带两人去东院儿烧水沐浴,晚上就安顿在那边儿。
  东屋三间,去年裴父带着裴大伯等人给盘了窄炕,今年夏天盖新作坊的空里裴父又和裴大伯、三叔四叔几个张罗一下,把三间屋都给盘了通铺火炕。
  苏婆子睡西间,唐钜睡东间,中间待客。
  若是客人多,东西间也是可以安排人的,反正一盘火炕能睡六七个人呢。
  沈宁继续做饭。
  今儿中秋节,谭秀三人没来,毕竟陈家也要过节的。
  裴云和宋福瑞昨儿从县里回来,在这边吃了饭,顺便把宝儿带回家过节。
  沈宁家也自己过节,她原本正和裴母准备晚上的饭菜呢,寻思中午先简单吃一顿晚上在做几个硬菜过节。
  不过王永和冯彬两人到了,就得准备桌像样的饭菜。
  又想着明儿就能见到谢恒和宫嬷嬷,沈宁也很高兴,寻思等搬完作坊让裴父下午去镇上多订几个猪蹄子。
  谢恒爱吃她炖的猪蹄,明儿炖上一锅红乳猪蹄等他来吃。
  没一会儿裴母带着小珍珠小鹤年回来。
  知道谢恒同来,小鹤年分外高兴,脸上绽放大大的笑容,瞅着和小珍珠就很像了。
  小珍珠满脸期待,“等阿恒来了,我可得跟他比比。”
  小鹤年:“珍珠,师兄在宫里被太子欺负,来家里你可让让他。”
  小鹤年日常担心谢恒在宫里被太子欺负,晚上睡觉都梦到好几次呢,写信也委婉地旁敲侧击过,虽然谢恒回信表示很好,自己未曾被人欺负,可他却不信,觉得师兄是报喜不报忧。
  现在师兄终于要回来了,小鹤年就非常激动,小胸脯一鼓一鼓的,平日里的淡定沉稳好像都飞了。
  沈宁捏了捏阿年今儿也鼓起来的脸蛋,笑道:“这样才是孩子呢,小孩子就得高高兴兴的,不要总是一副老成样子。”
  裴母帮沈宁做饭,小珍珠和小鹤年主动帮忙烧火,俩锅一起做得快。
  晌午吃饭时候,裴大伯几家又来给沈宁送菜。
  逢年过节的这都是习惯了。
  以前大家都缺,沈宁做好吃的给他们送,后来大家不缺沈宁就说不用送了,他们却不肯,仍喜欢送菜。
  沈宁也就收了,自家没做特殊的也就不给他们送,做特殊的再送。
  自己做的加上他们送的,也是满当当一大桌子。
  裴父裴母上座,裴长青也捧了一小坛子好酒,让王永冯彬陪裴父喝两杯。
  他不想总让儿子担心,所以在考上之前决定不喝酒,免得喝酒伤脑神经,影响他背书。
  果然,收获了阿年欣慰的眼神儿。
  吃过饭裴长青带两人去衙门工地参观一下,沈宁给裴父一块碎银子加一串钱,让他带着钱去曾家买猪蹄子,今儿若有就买几个,没有就订了明儿或者后天去拿也可以。
  尽量多订几个。
  镇上就这个消费力,曾家也不可能两天杀那么多猪,估计还得从别家匀几个。
  价格高些无所谓,现在不差钱儿。
  今儿中秋节,县里众老板前几天就打发人送了节礼来,镇上几家也都送了,肉鱼布料都有,却没有猪蹄子。
  他们给沈宁送节礼,除了本家和亲朋,沈宁大部分不用回礼。
  毕竟很多都是生意往来嘛,沈宁日常给他们分享食谱什么的,他们就借着节日送礼回人情。
  小珍珠和小鹤年也要跟着爷爷去镇上,顺便跟谢掌柜说说阿恒要回来的事儿,再看看雕版师傅的进度。
  他想早点印出来,到时候可以送给师兄和萧先生。
  到了镇上他们先去曾家肉铺,这个时辰来果然没了猪蹄子。
  今儿中秋这两天杀猪多,后面几天杀猪就少,猪蹄子也少,不过曾屠户明儿能给凑十二个。
  裴父都订了。
  订好猪蹄子,他们又去聚文书肆。
  谢掌柜不在,二掌柜在。
  小鹤年高兴地问他有没有收到信儿,师兄要回来了,明儿就到镇上,让他们赶紧去把院子和房间再仔细打扫一下,被褥也都晒晒熏熏。
  若是去年小鹤年会亲自跑去给师兄收拾屋子的。
  现在他知道不行,人家有专门伺候的人,他去收拾就是抢人活儿。
  二掌柜也很高兴,“莫担心,我们掌柜住在那里,每天都让人洒扫呢,被褥也时常晾晒的,等会儿我再去叮嘱一下,这两天再收拾一下。”
  小鹤年又问雕版进度如何,二掌柜请他去看。
  雕版师傅是老手,雕刻多了自己也认识不少字,所以错误少进度也不慢。
  小鹤年挺满意的。
  看完雕版,他又去看有没有新书,不管什么类别的新书,他现在都想借去看看。
  小珍珠则跑去找抄书的庄景林聊写话本。
  庄景林是她和小鹤年当初在路边摆摊儿遇到的穷书生,家贫,靠寡母给人浆洗缝补赚钱供他读书,他读得委实艰难。
  为了糊口他苦练书法,从去年开始来书肆抄书,既能免费看书,又能攒拜师的花费。
  小鹤年跟着谢恒读书以后认出他来,受他激励,也越发要好好读书,所以在书肆跟着谢恒看了很多书,也特意买过庄景林抄的书,让他多赚些钱。
  庄景林冬天为了取暖,还跟小珍珠阿鹏跑过步,就为了热身不冷,抄书手不发抖。
  小珍珠跟他相熟以后央他写话本,可惜庄景林自小家贫,也没什么阅历,见识也不够,日常读的是圣贤书,要写话本就缺乏那么点想象力。
  去看看市面上的话本,不是才子佳人就是香艳猎奇故事,根本不适合小孩子看。
  而让他自己编小孩子爱看的故事,他一时间也想不出。
  今年小珍珠正式跟唐钜拜师以后,听唐钜讲了不少干巴巴的故事,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就跑来找庄景林写话本。
  她讲,他执笔润色,把故事写下来。
  如果谢掌柜觉得有前途,就去印,没钱途她就买走自己看。
  原本她是想让阿年给写的,可惜阿年不肯浪费时间,而二蛋等人又没那个文采。
  庄景林就合适。
  可惜他们写了两个故事,谢掌柜觉得没钱途,没印。
  小珍珠就找沈宁帮忙指点,沈宁一直忙也没空指点。
  其实不是没空,她宁愿给闺女讲,却不能教庄景林写话本。
  不想太打眼。
  闺女听了再给庄景林讲她是不管的,如果他能写出来赚钱那也挺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