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89节

  等准备差不多,就让裴长青去请唐钜过来。
  孩子们上课,唐钜带着小珍珠和宝儿去练武了。
  小鹤年和陈琦回来跟裴长青读书。
  小鹤年:“我去请。”
  他嗖就跑出去了。
  裴长青:“这小子现在是不是跑得过于快了些?”
  陈琦笑道:“裴叔,阿年是想你多看书,争取来年就变童生。”
  裴长青已经不想说什么人家准备十年才下场,我这加识字带背书,满打满算也就一年。
  怎么我是什么天才吗?
  上午十一点,沈宁和裴长青给孩子们举行了拜师仪式。
  虽然条件简陋,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很严肃正式。
  墙上挂了一张关公画像,前面供桌铺上红布,摆上供品,除了肉鱼蛋还有酒、铜钱。
  裴长青亲自写了几句拜师吉祥话,念完烧了,算是祭祖、告天、告祖师爷关二爷。
  关二爷特别忙,管行军打仗、管镖师走镖平安、管做生意开店发财,今儿还得管小珍珠和阿年拜师。
  唐钜先点香祭拜祖师爷,然后端坐在椅子上。
  小珍珠、小鹤年跪拜师父,给师父敬茶磕头,然后去一边儿给祖师爷上香。
  后面二蛋、宝儿、蒜苗、锁头和另外两个孩子给唐钜跪拜磕头,不敬茶,也去上香。
  其他孩子不需要跪拜,只需要躬身行礼,然后去上香即可。
  跪拜不敬茶的,以后也算挂名弟子,有事儿师父也会帮衬的。
  只躬身行礼的,不算弟子,只是跟着学习,对师父也没有孝敬义务。
  不过孩子们不懂这个,他们都是跟着小珍珠和小鹤年走的,对唐钜自然是百分百敬重的。
  拜师完毕,二蛋就领着孩子们继续去上课。
  沈宁和裴长青跟唐钜简单说了一下待遇问题。
  唐钜:“很好,一个月一吊钱就行,不需要二两。”
  沈宁笑道:“二两也不多,只是零花儿,唐师父如果有事儿需要银钱我们也会负责的。”
  古代拜师那就和父子父女一样,是亲如一家了,尤其这种习武的,和学手艺的又不一样。
  这唐钜一把年纪好像没成家?
  那要是以后有合适的对象,自家也会替他操办的。
  唐钜也答应了。
  沈宁又让阿年给唐师父准备一套文房四宝,再让裴母给他准备全套生活物品。
  大部分人都有自己使惯的家什儿。
  唐钜:“铺盖无须准备,我回头把自己的取来即可。”
  他有铺盖和衣物等日用品在之前的村里。
  沈宁就给他两吊钱,让他自己看着再添置些什么。
  吃过晌饭,唐钜便赶着骡车去拉自己的铺盖,小珍珠和宝儿也跟着同去。
  他俩现在只要有热闹就凑,尤其喜欢出门。
  傍晚师徒三人回来,也没多少东西,一副铺盖卷,一包衣物,再有一个小箱子装日用品。
  裴母已经在给他做鞋子了。
  她昨晚上看了唐钜的鞋子,比着画了样子,今儿就开始纳鞋底。
  冬天水嬷嬷和宫嬷嬷住在这里那会儿,三个老太太纳了不少鞋底。
  现在自家人做鞋子她可以直接上鞋面,不用费劲纳鞋底,但是没有合适唐钜的,他脚瘦。
  有小鹤年从淮州帮忙买的锥子,裴母纳鞋底也轻松不少。
  自打唐钜来了豆腐村,不只是豆腐村的人,就连周边村子都感受到了变化。
  以前裴长青领着孩子们跑步,顶多围着作坊绕圈。
  小珍珠跟着阿鹏和顾千里学功夫,顶多就是在自家墙外。
  外人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动静。
  现在可不一样了。
  一早唐钜领着孩子们——裴长青也加入了,反正他每天都要跑步,唐钜训练他也是顺手的事儿——在官道上跑,一边跑还要喊号子,自然不是一二一了,而是一些具体的口号。
  诸如:“振奋精神,弘扬武德”、“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除暴安良、永不服输”、“嘿——哈!嘿——哈!”……
  孩子们嗷嗷喊,气势磅礴,给边上村子都喊出来看怎么回事,看完很是羡慕,甚至有人没事儿的时候就到路边儿来围观。
  孩子们不怕围观,反而人来疯,喊得更起劲,练得更有派。
  裴长青却差点抠出一座移动城堡来。
  不过习惯以后也就习惯了。
  因为练拳的时候配合一些口号确实可以调整呼吸、提升气势,练起来事半功倍。
  唐钜肯带他训练,他当然感激不尽,还请求唐钜教他一套拳法。
  不为了打架,主要是强身健体,最好能运动到全身的肌肉,可以保持肌肉不流失。
  唐钜看他的眼神就有一种“哦,原来你是这么骚包的裴二郎,不是表现得那么朴素”的意思,好像重新认识了他一样。
  裴长青装、没、看、见!
  这里没有专业健身房,他又不再下地干活儿,以后即便盖房子也不需要他亲自出力气。
  那么如何保持身材、保持这一身漂亮的肌肉就是个问题了。
  他可是知道阿宁有多颜控。
  你好看的时候她说“挺好的,健康就行,我不是那么肤浅看脸的人”,可一旦你略有下滑她立刻就能发现,会嘀咕“肌肉是不是变少了”、“腰上是不是有肉了”之类的。
  他可怕自己一时松懈,保持不住身材,不到四十岁就松松垮垮遭媳妇儿嫌弃。
  唐钜是个好人,空里单独教了裴长青一套拳脚功夫。
  裴长青用了四节课学会,而且学得有模有样。
  虽然腾挪跳跃做不到唐钜那种动如脱兔、虎虎生风,却也打得有模有样,练完浑身舒畅,热气勃发,常练必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唐钜颇为赞许,“裴二郎颇有习武天赋,小时候没拜师真是浪费了。”
  裴长青:“多谢唐师父,现在学了强身健体也不晚。”
  唐钜瞥了他一眼,让裴长青觉得他在嫌弃自己,似乎在说:你最好是为了强身健体学武术。
  裴长青才不在乎老师怎么看呢,反正媳妇儿挺满意,还鼓励他继续学,一直练,好好保持。
  自从豆腐村学习班加了武术课,村里那些不爱学识字的孩子或者捞不着学识字的大男孩子都跑来跟着习武。
  甚至有些十六七、十七八的青年得空也来学个一招半式。
  他们只需要对师父躬身行礼就可以站在队尾跟着练习。
  唐钜来者不拒。
  反正除了小珍珠、小鹤年需要精心教导,其他人跟赶鸭子一样,赶一群和赶几只消耗的精力一样多。
  他丝毫不觉得累。
  即便再多几十号人,他也赶得轻松。
  京城,皇宫。
  经过月余的筹备,萧先生带着谢恒、太子一起选拔了红蓝队员。
  一队九人外加两名替补。
  队员包括勋贵子弟、文臣子弟、内侍、平民子弟。
  选拔以后他们一起入住太子的慈庆宫,并且分发了队服。
  队服形制一样,只不过太子的红队是红色掐边儿,谢恒的蓝队是蓝色掐边儿。
  皇帝也趁机在慈庆宫、乾清宫安排小御膳房。
  只是内阁觉得已有尚膳监,再额外安排御膳房太重复。
  皇帝还想跟谢相爷几个促膝长谈,聊一聊民以食为天,朕也想吃好饭的道理。
  萧先生却表示“陛下乃全天下百姓的陛下,日理万机,当爱重身体,集中精力处理事关大局的要务,此等小事儿交由殿下即可。殿下孝顺父皇母后,以殿下之尊关心庖厨,难道臣工们不当歌颂殿下仁孝?不当主动配合?”
  再者水嬷嬷负责乾清宫,宫嬷嬷负责慈庆宫,助手从尚膳监调派,食材、餐具、炊具都从尚膳监调拨。
  并不需要额外开销。
  需要花钱的只有厨房改造。
  乾清宫和慈庆宫没有专门厨房,要把一间或者多间庑廊改成厨房。
  这就得劳烦工部核算、备料,派遣工匠施工。
  皇帝采纳了萧先生的意见,不为这点小事儿扯皮,直接丢给太子去做。
  若是以前再小的事儿他也不会丢给太子,一是觉得太子小,还是孩子,二是尊重臣工们,有事儿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现在太子有萧先生教导约束,还有谢恒做伴读规劝,即便调皮、跳脱,相比也不至于太出格。
  太子确实对这件事儿很感兴趣。
  太子虽然熊,可他不会和自己肚子过不去,他也觉得小灶好吃呀。
  水嬷嬷和宫嬷嬷带人给他煮了米粉、做了酸菜鱼、还做了烧鸡、素烧鹅,他觉得都十分美味。
  这么一比,尚膳监做的是猪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