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81节
裴二郎,有福啊!
冯彬更乐意,他回头要给宫里写信,就今儿这流水席,够他写好几页纸的!
小珍珠小鹤年、宝儿陈琦几个也围在这里品尝,一个个煞有介事地给出点评。
靳老爷子乐得见牙不见眼,给小珍珠小鹤年和宝儿使眼色,他给留了好大几块呢,都是蹄筋颤巍巍的。
大厨:“这红腐乳相当够味儿,用来做红乳扣肉肯定好吃。”
靳老板:“别肯定啊,赶紧做上。”
大厨笑道:“东家,正在锅里蒸着呢。”
众人又期盼上了。
那边儿杨老板家大厨的红乳猪蹄也出锅了,只是大家刚吃得心满意足,再吃难免有些腻,反而对那边儿菠菜汆丸子更感兴趣。
虽然实际两家口味差不多,只是客人们先入为主,难免形成了“靳老板家红乳猪蹄好吃、地道”的感觉,以后就会记着这个,就会下意识去靳老板家吃。
杨老板只能干气鼓,又让大厨赶紧张罗其他菜。
孩子们却很捧场,毕竟来了这么多客人,他们得先让客人吃好,所以靳老板那边儿他们没怎么吃着,这会儿杨老板家的好了,没人抢,他们就过来捧场。
“杨老板发财!”孩子们脆生生的说吉利话儿。
吃完又一通夸,给杨老板夸得舒舒服服的。
沈娘子说了,做人得有来有往,吃人家杨老板的红乳猪蹄,又不给钱,那得给夸。
沈宁和裴长青一边走一年跟来客们闲聊,前面桃源老板又招呼他们。
“沈老板、裴二郎,来尝尝我们会仙楼的烧鸡。”
沈宁挽着裴长青的胳膊款步上前,看了看,赞叹道:“庞老板家的烧鸡真不错,色泽金黄,瞧着就有食欲。”
庞老板是个胖嘟嘟的中年人,他亲自给沈宁和裴长青夹连皮带肉的部位。
沈宁和裴长青尝了尝。
裴长青眉眼一动,“皮酥肉香的,确实美味。”
沈宁也尝了尝,前世她和裴长青吃过很多地方的烧鸡,各有各的风味儿,这个应该是先用饴糖腌制,再油锅炸,然后用卤料汁卤。
香酥软烂,确实美味。
庞老板笑眯眯的跟弥勒佛一样,“沈老板,提提意见呐?”
沈宁笑道:“庞老板的烧鸡味道一绝,相当好。”
庞老板:“诶,沈老板,实在点儿嘛,给咱家提提意见。”
沈宁:“庞老板,这个真的非常好吃,也可以像烤鸭那样用烤炉烤吗?”
现在的烧鸡都是油炸加卤,很少烤的,烤鸭倒是有。
如果酒楼有烤鸭的烤炉,那自然也能烤鸡。
烤鸡肯定比油炸鸡更健康,尤其对庞老板和靳老爹这种富态人。
当然,鸡肉好吃,不管炸还是炒、炖、白切都很美味,也不差一个烤。
鸭子在炖、烤、熏里面却是烤着最好吃。
炖的话首选红烧,加入啤酒则味道更丰富,不仅有鸭肉的鲜香还有啤酒的醇香,吃起来也更滋补。
不过现在没有啤酒,也可以用白酒,现在的白酒度数不高,而且都是粮食酿造的有独特的清香,也会很好吃。
庞老板和大厨对视一眼,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他们酒楼的烧鸡秘诀就是用烤炉烤!
只是出门没有烤炉,他们就用别家的常规做法油炸了。
庞老板登时对沈宁越发高看一眼,不愧是皇家御赐福气娘子,人家是有真本事的!
“沈老板,还请多多指教呀,有机会来桃源品品美食。”
孩子们看沈宁裴长青在这边儿,也排着队围过来听。
现在不用人讲,他们就知道跟着沈宁和裴长青能学知识,尤其有外面老板来的时候那就是厨艺、食材、手艺交流会。
这个流水宴与其说是庆祝沈宁被御赐福气娘子,不如说大家趁此机会过来开美食交流会。
沈宁也没藏着掖着,她打定主意做半成品食材,不开酒楼,自然愿意跟批发商探讨美食。
她道:“庞老板可爱吃我家的熏素鸡?”
庞老板立刻竖起胖胖的大拇指,“爱吃,那顶好吃呢。”
说话间他就看到靳老爷子和杨老板溜溜达达过来,哎呀,他俩又来蹭自己的菜谱,这是生怕他跟沈老板学了好东西是吧?
庞老板和靳老爹外形有些像,都很富态且慈眉善目的。
沈宁回身跟二人打招呼,几人就一起坐在桌前边吃边聊。
孩子们也去其他桌一边尝菜一边听大人说话。
沈宁就把烧鸡的另外一种做法讲给大家听,也不复杂,就是先卤,小火慢炖,然后把鸡架在干锅里,烧红撒白糖、盐等配料,盖过焖熏几分钟即可。
出来也是皮酥肉嫩而且有熏烤的别样风味儿,吃起来香而不腻,鸡皮酥脆,口感更丰富。
大厨当即道:“锅里正好有一只炖酥烂的小鸡,我来熏。”
那边小铁锅直接当熏锅。
十分钟左右,熏烧鸡出锅,满棚子焦香扑鼻,惹得其他老板大厨都围拢过来。
大家吸吸鼻子:“什么味道?好香!”
另外三家老板大厨听了做法,已经迅速回去张罗了。
一只鸡,这么多人,哪够吃的?
赶紧的,都动起来!
本身各酒楼都做了不少鸡,不管烧鸡还是其他做法,现在都离不开炖、卤。
拿出来直接架锅熏。
也不用别家的锅,都得用自己的,因为这是自己学手艺,得用自己的器具才好掌握。
很快来宾们就都坐下品尝熏鸡了。
宝儿黏在小珍珠旁边,吃得小嘴流油,“嗯,真好吃!姐姐,这个流水席能一直办下去吗?我今儿吃饱了过两天还馋,还想吃,可是没有了怎么办呀?”
小珍珠:“天天吃你想变成肥猪呀?一年这么来个一……两三次就行了。”
一次不解馋,那就三次吧。
她又对小鹤年道:“阿年,等牌坊盖起来,咱这里能不能赶集啊?”
她还念念不忘当初沈宁说的赶集,她都没赶过集!
桃源那边儿有庙会,他们这里没有。
娘娘庙太小,而且离自家远,去一趟不合适。
要是在自家门口,呶,就牌坊那里就挺好。
小鹤年看了看,“能不能赶集,不是有没有地方,而且周边村子百姓有没有东西和钱。”
如果没有买家,卖家再多再有东西也卖不出去啊。
读书时候爹说过这个叫什么“消费者决定市场”,消费者就是他们这些买东西的人。
他瞧着想再来一回这样的美食街可能性不大,除非娘再推什么新产品,或者……爹中举?
再或者皇帝陛下又表彰爹娘什么,大家再商量着盖牌坊,那也是有可能的。
陈琦:“其实可以的,现在村里人也会跟邻居换鸡蛋、菜蔬、粮食、编货什么的,没的换还得拿鸡蛋粮食请人编。如果附近有个小集市,周边村子都来的话,换起来就更方便。”
小珍珠和宝儿立刻来了精神,小珍珠:“要是有小市场,我和宝儿就去卖茶水和粗粮煎饼,便宜点,肯定有人买。”
宝儿用力点头,“要是别人卖好吃的,姐姐咱也买成不?”
小珍珠大方道:“那肯定成啊。走,去村里喊喊,谁家有啥玩意儿去路边儿摆摆,一会儿客人们吃饱喝足不得溜达溜达消食儿呀,看到路边儿有需要的兴许就买了呢。”
三五文也是钱啊,不能嫌弃。
她立刻打发俩小孩子去村里喊那些不用下地在家做家务的老人。
二蛋继续负责大队,锁头、蒜头、蒜苗、毛蛋、张小河等孩子全都干干净净规规矩矩的,即便大厨老板们分烧鸡,他们也排队品尝,各自带了筷子和碗。
乡下孩子勤快,眼里有活儿,看到哪个酒楼棚子忙不过来就过去搭把手,也不乱动,只管负责收拾碗筷、洗刷、擦桌椅、烧火灶等等。
虽然都是小活儿,却也需要人手,酒楼带的人手不够,他们就帮了大忙。
正说着南边官道上有人看着这里热闹,好奇心驱使过来问问怎么回事,又看到有一溜草棚子支了锅灶正做各种美食,忍不住就上前询问。
“店家,这春卷怎么卖的?”
“这个烧鸡如何卖的?给我来一只。”
靳老板:“咱是成阳县八方来财酒楼,今儿给御赐福气娘子道贺摆流水宴呢,您老有时间坐下喝两杯水酒吧。”
俩人笑呵呵的连连摆手,“那多不好意思,我们正要走亲戚呢,买只烧鸡就成。”
见对方确实赶时间,靳老板看自家鸡多,就卖人一只。
他们从高里正家买了足够的鸡,都卤在大锅里呢。
龙庙镇以及附近村子也听闻了消息,不少家里有点闲钱的过来瞧热闹,忍不住也花钱买份儿拼菜尝尝。
拼菜是沈宁给各家出的主意,拿个盘子,里面素菜肉菜来两份,再来一碗米饭或者米粉,浇上一勺汤,那也十分美味了。
柳大爷瞅着,忍不住再次暗暗羡慕嫉妒裴长青,人家咋那么会娶媳妇儿?
好像当初连一个铜板的彩礼都没给?
瞅瞅沈老板这能干劲儿,瞅瞅这聪明的脑瓜子,瞅瞅生的这好孩子。
禚元杰则是得意,揽着宋福瑞的膀子就夸,每每都要强调:“兄弟,你可跟紧二舅兄和嫂子呀,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必须跟兄弟吱声,咱可不能落后。”
守着家门口的财神受穷那不是天下第一的傻瓜吗?
宋福瑞:“放心吧,这傻子轮不到我来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