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79节

  皇帝:“你若违反当如何?”
  太子:“天天让杨学士给我上课,白天晚上都上。”
  皇帝差点笑起来,忍得表情都有些许狰狞,“若你因为自己的错误被退出,朕要关你禁闭,白天晚上呆在慈庆宫读书,不能出来玩耍。”
  太子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反悔:“好!击掌为誓!”
  之后萧先生公布规则,其实很简单,要求队友同吃同住,训练上课时候都要穿队服,在训练上课期间大家都是队友没有太子世子公子泥腿子之类的成见,谁若是以出身压人,退出!
  另外还有几条,都是原则问题。
  太子果断答应。
  他觉得这个游戏比王永冯彬带他玩的刺激多了!
  他从小对周围环境特别感兴趣,小时候跟着母后在坤宁宫他就急着去参观乾清宫,大一些又要去看慈宁宫、慈庆宫,现在他把皇宫逛遍了没意思又想出宫看看。
  听王永冯彬说京城特别好玩儿,有集市,人们可以在里面买卖东西,有大酒楼,人们可以进去点菜吃饭,有勾栏瓦肆,人们可以在里面看杂耍歌舞变戏法等等。
  京城的胡同儿也很好玩,各种各样的胡同,还有人头上插着草卖自己或者孩子呢,有钱人可以买俩回来随便玩儿。
  除了这些,外面还有各路帮派,他们在集市、街道维护秩序,可以收保护费!
  王永冯彬说殿下如此厉害,到时候他们就是最厉害的帮派,收最多的保护费!
  他对这些都很好奇,想去看看,可惜父皇不许他出宫。
  原本他想让王永冯彬几个偷偷带他出宫瞧瞧的,结果他俩也被父皇给发配乡下了。
  其他太监都没王永冯彬机灵,更没他俩懂他的心思,没人陪玩,这段时间他着实无聊,没少作杨学士撒气。
  现在见萧先生有比王永冯彬更好玩的事儿,他绝对不能错过。
  见太子上钩,皇帝:“既如此,那阿恒就来帮朕。”
  谢恒躬身领命:“是。”
  太子跃跃欲试,急不可耐道:“先生,那我们赶紧选人吧?”
  他还不知道,这选的其实都是他的伴读,将来也是他的心腹。
  此时乐公公来提醒御膳房送膳,请陛下用晚膳。
  萧先生:“陛下,时辰不早了,臣得出宫了。”
  这时候反而不能趁热打铁,要冷一冷他,看看他是不是主动参与繁琐的筹备工作,过几日是不是还如此热衷。
  他若是有降温的苗头就抛出诱饵勾着他,让他兴趣升温。
  如此张弛有度,他会一点点被勾住,兴趣越来越浓,随着他付出越多就越有感情,越发不会割舍。
  到那时候他就是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继承人了,不管学帝王术还是处理政务都不在话下。
  可太子挺着急的,恨不得连夜就组建开玩,但是“规矩”二字却第一次烙入他脑中。
  若是一开始就不遵守规矩,缠着萧先生如何如何,对方怕是要恼。
  见他居然主动克制,皇帝倍感欣慰。
  如此看来,太子不是顽劣,而是……杨学士等人教导方式不对?
  沈氏不愧为福气娘子,不但给裴家和豆腐村带来福气,给皇家也带来福气。
  朕的太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好皇帝!
  待萧先生走后,皇帝便带着太子和水嬷嬷宫嬷嬷几人去坤宁宫陪皇后用晚膳,商量一下组建后宫小御膳房的事宜。
  后宫如今只有三位主子,皇帝、皇后和太子,人事简单,要组建小御膳房并不难。
  如果内阁和光禄寺反对,那皇帝就从私库出银子,直接从尚膳监调食材即可。
  至于人手,从尚膳监调派几人过来,由水嬷嬷和宫嬷嬷带领,完全不必大动干戈。
  这样他们还反对的话,就说太子孝敬母后,特意在乾清宫和坤宁宫设立一处小膳房,有何不可?
  房舍都是现成的,就在茶水间即可。
  茶水房有现成的烟囱,只需要砌两台三星灶即可。
  皇帝觉得自己够朴素不挑的,大臣没有理由反对。
  太子听得无聊,拉着卢锦张顺回慈庆宫悄悄打探豆腐村的事儿,那个野珍珠真的小小年纪会功夫?
  他不信!
  皇帝见太子走了,便跟皇后叮嘱萧先生教导太子的新法子,让她一定要配合。
  皇后笑道:“陛下放心,臣妾不会拖后腿的。”
  她对豆腐村好奇,让皇帝多给讲讲那里的趣事儿。
  帝后俩一边讲豆腐村的趣事儿,一边见缝插针吐槽光禄寺饭菜难吃,还不如豆腐村呢。
  再八卦一下某大臣因妻妾争风吃醋被挠了个花脸,还不能请假,不得不顶着一脸抓痕来上朝。
  他在上面看得真真的,几次没憋住笑,为了看得清楚点还特意点那位大臣出来回话。
  皇后忍俊不禁,“陛下促狭。”
  、
  、
  冯彬和王永留在桃源,除了负责那边儿的学习班还得负责周围采买事宜。
  张公公还指示他们要勤去豆腐村走动着,多给陛下写信汇报豆腐村的趣事儿,同时也负责给沈娘子和裴二郎送萧先生或者宫里的加急信件。
  这日冯彬骑快马来豆腐村送信,拐下官道就看到一群工匠在路边儿开凿石料,正为修建福气娘子牌坊做准备。
  他勒马缓慢通行,走过几棵遮挡视线的大树便被眼前的景象惊住。
  只见作坊门前路上搭了一溜的草棚子,有的草棚子上挂着木牌,写着成阳县靳·八方来财,还有的写着桃源县谢·会仙楼。
  乖乖,沈娘子摆流水席呢?
  沈宁确实正在家里摆流水席待客,来人都是府城、成阳县以及桃源县、四海府、龙庙镇等地方的老板们。
  自打正月底沈宁被御赐福气娘子之名以后,本县大户就动了,纷纷打发人来送礼道贺。
  蔺承君虽然去了北地不在家,但是蔺大掌柜反应很迅速,收到消息的同时就指示负责成阳县生意的蔺掌柜以及留守成阳县的方管事替蔺承君出面,帮福气娘子修牌坊。
  成阳县诸位老板以及龙庙镇大户岂肯答应?
  不管沈娘子以前是做什么的,现在她被皇帝表彰那就是乡里父老的荣耀,当然要一起凑份子。
  最后谢掌柜牵头,蔺承君、靳老板、杨老板、康老板、陈家、霍家、邱家以及龙庙镇宋家、禚家、柳家等凑份子,筹钱修这座牌坊。
  曾知县亲笔为福气娘子写贺词,其他文人也纷纷写诗词、表文恭贺,到时候要选优秀者錾刻在石碑上。
  随着名声传出去,来参观、拜访、恭贺的人就更多。
  不得已沈宁直接放出口风,说等牌坊奠基时集中请客,让大家不要零零散散过来,作坊繁忙没空待客。
  消息放出去,大家奔走相告,也就都有数了。
  待谢掌柜等人凑齐银两,算好日子,今儿上午举行了奠基仪式,牌坊便正式破土动工。
  沈宁自然兑现承诺,摆酒请客。
  客人们都是来道贺示好的,不但带了厚礼,且每家都给礼金。
  甚至准备宴席也不用她家亲自忙活,靳老板、麦掌柜等做餐饮生意的老板带着自家大厨拉上食材过来露一手,也给自家打打名气。
  蔺大掌柜自然没跟他们抢这个风头,不过桃源县两家酒楼东家却带着大厨拉着食材亲至。
  他们老早就想交好沈老板了,碍于靳老板、杨老板等人不好太明显。
  现在沈娘子受皇家表彰,那他们当然要来!
  以后福气娘子是大家的,再也不是成阳县自己的。
  沈宁很是不好意思,无奈大家太热情,她只负责提供柴火、水、桌椅板凳。
  家里地方不够,裴长青就带村民提前几天搭起了草棚,又让王木匠几个做了木牌子,小鹤年负责写酒楼名号。
  桃源县另外一家是庞老板的会仙楼。
  草棚子下面摆放一溜方桌,上面摆满各家大厨出品的冷菜、点心、热菜,任君品鉴。
  前来道贺的诸老板和家人、随从们这家吃吃,那家尝尝,吃出了现代自助餐、美食节的感觉。
  虽然酒楼表示豆腐村村民也可以来吃,却没有一个主动过来的。
  谁那么脸大,那么没数儿,凑上去吃死贵的菜?
  有钱上礼吗?
  可不给豆腐娘子丢人!
  再说,他们正忙着春耕呢,谁会为了嘴馋耽误种地?老天爷都得打雷劈他。
  让学习班的孩子们代替大家活儿去尝尝就行啦。
  等客人们吃了一波,小珍珠开始整队。
  作为班长兼体育委员,她喊着一二一,带着男女两列纵队挨家品尝。
  靳老板给小珍珠嘴里塞了一颗弹性多汁的炸丸子,小声道:“珍珠,你去帮我瞧瞧好运来还有桃源那两家,他们做了什么好吃的。”
  小珍珠比了个耶的手势,让同学们先少吃点,没看一溜儿棚子么,你在这里把肚子塞满了,后面还怎么品鉴?
  她学着水嬷嬷教小太监的表情“这美食品鉴会就得品,你不能喂猪一样胡吃海塞,一个菜先尝一小口,好吃就再尝一口,然后就尝下一个菜啦。蒜苗,说你呢,你啃那么大个卤鸭腿,后面好吃的就不吃啦?”
  蒜苗举着个比他脸大的卤鸭腿,实在是太好吃啦,是豆腐娘子的卤味儿方子,他忍不住呀。
  小珍珠:“你没救了,以后有钱了也是吃煎饼就鸭腿的命。”
  蒜苗嘿嘿,“煎饼就鸭腿还不好?还想吃啥?真香!”
  那是他到目前为止吃过最好吃的!
  宋福瑞扛着宝儿,裴云和谭秀、陈玉箫一人举着一把串儿,边吃边聊针线活儿。
  禚元杰一个劲儿地鼓捣自己儿子去找小珍珠,结果他儿子死活不敢,给他气够呛。
  沈宁和裴长青负责待客,跟诸位老板们挨个打招呼,聊一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