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67节

  “今年大家伙儿都跟着沈老板你赚钱,庄户人吃饱饭还能买两斤肉,尤其过年这会儿,我家比往年多卖十几头猪呐,哈哈,这可真是托沈娘子你的福。沈老板来年继续发大财,我们跟着也发财!”
  沈宁笑起来,拱手,“曾老板一样发财,咱们都发财!”
  她也没推辞,同样给他一包贵重的干货儿。
  曾老板双手接着,“哎呀,这可是好东西,多谢沈老板。”
  这时候小鹤年和小珍珠从外面回来,手里还有几个福字。
  他俩带着虎头铁头大丫二丫几个,让卢锦帮忙打了浆糊,贴完自家的福字,又给大伯娘、三婶儿四婶儿以及裴铁牛张本力高木头等家大门上也贴一个,学习班的孩子们每人都能发一个拿回家贴上。
  见到曾老板就送给他俩。
  小珍珠哈哈笑道:“曾伯伯,这是名副其实的福根儿,送给你们回家贴着吧。”
  原本她想贴在自己钱箱子上的,王二用下脚料给她做了一个小木箱,她可喜欢呢。
  曾屠户很是高兴,“哈哈,这可是我的福气,提前给小娘子小郎君拜年啦!”
  等曾屠户走后,沈宁继续带人整理年礼。
  今年不少人家都给她家送了年礼。
  除了靳老板等人昨天送的,他们不在家的时候宋福瑞、禚元杰、谢掌柜、陈家谭家、蔺承君留下的人都给送了年礼,甚至徐家医馆也送了一份,只是没送肉什么的,而是送的药丸。
  柳大爷都让人送了。
  这些二蛋和宫嬷嬷都帮忙记了账,
  下午沈宁让裴长青带着裴大柱、裴大根裴大民等堂兄弟,分组去镇上送年礼致谢。
  第一年这样走礼家里没什么准备,毕竟也没想到人家会来自己家走礼,总觉得还没到那个情分。
  不过既然来了,那自家也得回礼。
  大部分非亲非故的走礼是冲着她和裴长青的名气来的,为着来年继续合作,并不图她回礼。
  类似现代一些公司给客户送的年礼,只是联络感情,并非图人家回礼。
  所以她回礼不必丰厚,甚至不必相当,表示一下就行。
  沈宁亲自给二蛋准备了一份过年礼盒,用篮子装着,里面有五斤肉,两盒点心,一包干货儿,还有两斤糖。
  二蛋激动得眼泪都飚出来了,委实没想到。
  他只是一个孩子呀,豆腐娘子竟然这样看重他。
  其他孩子瞧着那个羡慕呀。
  不是羡慕豆腐娘子给二蛋东西,当然也羡慕,可最羡慕的是豆腐娘子对二蛋的看重!
  把他当大人一样对待!
  他们也想,来年一定更加努力学习识字,争取也去作坊找个活儿干!
  几个孩子上前:“二蛋,我们帮你抬回家!你爹娘肯定高兴!”
  几个孩子昂首挺胸地抬着篮子护送二蛋回家。
  这一路上,他们收获了无数羡慕的目光,还有夸赞的吉祥话。
  如今二蛋跟着豆腐娘子做事,还赚工钱,他后娘再也不敢苛待他,反而处处捧着他。
  有钱先给他做冬衣、棉鞋、棉帽,务必让他又暖和又体面,绝对不能让豆腐娘子瞧不上。
  如今豆腐村哪怕是后娘后爹的,对继子女也非常和善,再不是以往那种为了口吃的苛待继子女。
  即便有些人不是真心的,只是被环境裹挟,大家都善待孩子,你要是苛待,那邻居都戳脊梁骨呢。
  反正甭管因为什么,只要家里宽裕,有吃有喝,继子女们也没被苛待了。
  二蛋后娘双手合十,笑得合不拢嘴,“感谢豆腐娘子呀,来年咱们更得好好干!”
  村里不少人也跑去沈宁家送年礼。
  他们没有沈宁家宽裕,沈宁也不要他们的东西,怎么拎来还是怎么拎回去。
  可真诚的祝福却是送到的。
  “豆腐娘子,俺们都会写福字啦,再给你加写个福字吧。”
  之前写的痕迹都淡了呢。
  沈宁笑道:“多谢大家伙儿了,咱家今年顺顺利利的,可都靠着大家伙儿呢,咱们齐心协力的,来年继续顺顺利利地赚钱。”
  她顺便把来年的新规划告诉他们,“来年作坊要雇更多人,争取让大家伙儿种地的空档家家户户都能来赚钱。”
  村民们闻言欢呼起来。
  “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再攒一年钱,我家房子就能修了。”
  “我二儿子的彩礼也不愁了!”
  众人热情高涨,这年感觉更有滋味儿了呢。
  除夕夜宫嬷嬷水嬷嬷火力全开,拿出最高本事,做了两大桌子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冷菜热菜都有。
  她俩还跟沈宁建议,去给村里关系要好的几户人家送菜。
  沈宁寻思他们也杀猪有肉,年夜饭都挺丰盛不缺吃的,就没主动提送菜,不过既然两位嬷嬷做了乡下人没见过的高档菜,给人尝尝也好。
  宫嬷嬷就打发四个小太监给高家、裴铁牛张本力、二蛋以及本家送了。
  俩嬷嬷是宫里出来的,下意识就把沈宁和裴长青当成村里人的上官,这些人给上官送年礼是应该的,上官赏赐几个菜就是面子。
  沈宁家自然不知道她们这种心态,毕竟沈宁以前做好吃的也会给大伯三叔四叔家分。
  四个小太监可懂,路上还忍不住掉两滴眼泪儿呢。
  过年了,也不知道谁陪在殿下身边儿呢。
  也不知道殿下想不想他啊。
  不会忘了他吧?
  小太监掉眼泪儿,村里人也掉眼泪,不过他们是幸福得流泪。
  大年夜给祖宗上供都得多叨咕几句,“爷奶啊、爹娘啊,你们在天有灵,多保佑豆腐娘子一家啊,他们家有福气咱家跟着沾光!”
  外村也有这样的,“去年还饿肚子,今年学了做豆腐再没饿过肚子,还给豆腐村送柴火白菜的赚些钱。老祖宗呀,可保佑俺们来年跟着豆腐娘子多赚点钱啊。”
  豆腐村的小孩子们就更加虔诚啦,吃年夜饭前先扎堆,笑嘻嘻地说说自家年夜饭吃什么。
  往年除夕夜都吃豆饭,今年不稀罕啦,大馒头、白米饭、二米饭、米粉、面条、烙饼都可以,就是没有豆饭。
  半年没吃豆饭了!
  菜的种类就更多啦,烧肉、烧鱼、汆白肉、肉丸子、海米蒸鸡蛋、红烧素鸡、素烧鹅、肉签子、炒鸡蛋、炒鸡……
  哎呀,说不完,根本说不完。
  吸溜!
  最后一起祷祝:“豆腐娘子,发大财!让我们爹娘也跟着赚钱,让我们家天天吃肉!”
  像大丫二丫这些赚钱的,这会儿就腰板子笔挺。
  二丫拿出用自己钱买的糖果,放在石板上拍成几块,大方地分给孩子们。
  “多谢大丫二丫,祝你们发财!”
  二丫:“你们都好好学识字呀,我大娘、二婶那里还需要可多人了。”
  “放心吧,我们都学会拼音啦!现在我们家都是我记账!”
  “哈哈,你们家又不赚工钱,记啥账?”
  “我们家送选豆腐、千张、豆皮呀,可赚钱呢,我娘记性差,都靠我用拼音记呢。”
  虽然豆腐娘子不会给错钱,但是自己算的结果和豆腐娘子给的一样,那感觉,甭提多带劲了!
  沈宁家年夜饭有一大群人。
  顾千里是除夕夜回来的,风尘仆仆。
  之前在府城的时候沈宁裴长青带人回家,他还有事儿就暂时分开。
  原以为得过两天才能回来,没想到事儿提早办完,他就连夜赶路,紧赶慢赶,让他赶上了年夜饭。
  大家也没问他干啥去了,只热情地欢迎他。
  苏婆子也没回家,她儿子们以为她离家出走死在了哪里,压根儿没找。
  裴母就邀请她一起过年。
  她一直帮忙烧火来着,给顾千里烧了一大锅热水,让他去洗洗。
  年夜饭分了两大桌子。
  几位老人家以及沈宁和珍珠阿年坐在炕上。
  裴长青、顾千里、韩方还有王永冯彬、卢锦张顺四个围坐在炕前的方桌上。
  四个小太监虽然嘀咕为啥陛下不派别的小太监来换他们了,可身处这样热闹又不需要勾心斗角的环境,也感受到了真情。
  王永:他们对我不错,等我大权在握,定会对这家好一些的,到时候如果裴二郎考不中,我也给他弄个官儿当当,必让他家住上大宅子。
  冯彬:他们对我还算不错,等我大权在握,给沈娘子弄个皇商当当,赚钱还体面。
  卢锦:我要是有这样的兄嫂,当初就不用进宫了。
  张顺:我要是拜豆腐娘子当干娘,她会不会打我?
  满桌色香味俱全的鸡鸭鱼肉,热气腾腾,把众人的脸都熏得红扑扑的。
  沈宁插上了银鎏金的簪子,戴上了裴长青送的金镶宝耳坠子,小珍珠把自己的金貔貅挂在脖子上,时不时就要摸一下,然后哈哈笑。
  小鹤年的金麒麟一直揣在兜里,连同要送阿恒的那个。
  他想阿恒了。
  裴母把沈宁给的金戒子分给宫嬷嬷和水嬷嬷,俩老太太也没拒绝,欢喜地接过去直接戴在手上。
  虽然她们有更贵的金镶宝石戒指,可这个金戒指意义非凡,更让她们珍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