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342节
那个素鸡、麻酱鸡蛋、变蛋什么的还算了,是她独门配方,可米粉不是呀。
蔺家有自己的米粉配方,外地吃米粉的地方也有自己的配方,怎么现在都夸她的好?
他们也尝了,豆腐村米粉确实比之前吃的更爽滑劲道、耐煮、不碎、不黏糊,不管煮汤粉还是做炒粉都相当不错。
陈三去过豆腐村,陈老二也借着去龙庙镇的机会打量过,那就是一个毫不起眼儿的、寒酸简陋的乡下作坊。
土坯屋子都没几间,一水儿的草棚子。
怎么就那么赚钱了?
搁谁都不待信的。
可他们的粮食走货量看得出人家没弄虚作假,实打实出了那么多货,赚了那么多银钱。
陈老大:“她买咱们的粮食,出货量大咱也跟着赚钱,是好事儿。”
陈三:“大哥,她可还从蔺家买粮食呢。我听说她在龙庙镇跟很多农户订了契书,让人家来年把豆子都卖给她,那咱龙庙镇的粮店收粮就成问题了。”
陈老大沉吟起来。
陈三继续道:“大哥、二哥,你们不知道,现在谭姨娘跟她搭上了,可风光呢。还四处放话,六弟要读书走科举的路子,你说她什么意思?不就是想压大哥二哥一头?”
拙劣的挑拨离间,可陈大陈二确实对这些庶出的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们非常排斥,隐藏敌意。
尤其谭秀得陈老爷欢心,陈玉箫、陈琦姐弟生得又格外漂亮。
他们觉得谭秀那人惯会攀高枝儿,为了陈琦她将来肯定会把陈玉箫送进某人的后宅。
甭管成阳县主簿还是典史,甚至淮洲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的后宅。
目的自然是为了跟他们俩抢夺家产。
到时候他们未必扛得住。
现在听说谭秀儿子竟然想走科举的路子,兄弟二人在生出“小六个蠢蛋自不量力”的念头之后紧接着又生出“谭秀这女人胃口越来越多大”的念头。
这是对他们的威胁!
即便他们哥俩不怕,可等爹百年后,他们也老了呢?
那时候陈琦正当壮年,若是再一二功名,即便没有功名读书十来年也有文人朋友,那他们的儿孙哪里是对手?
如此一想,陈老二立刻坐不住了。
陈三一副自己为大哥二哥着想,对大哥二哥忠心耿耿的样子,“先头儿我在龙庙镇试了试,不但豆腐村沈老板护着她,爹他老人家也是真护着谭姨娘啊,还让我天天去给她请安呢。大娘都没这样要求过。”
陈老二仰脖儿干了一杯酒,哼了一声。
陈三:“那沈老板也是拎不清的,不知道哪根筋儿不对,非要掺和别人的家事,跟个不检点的妾走那么近,不会是对我们家有什么想法吧?”
陈老二原本注意力都在豆腐娘子会赚钱上,现在被陈三带的也觉得她心怀不轨,图谋自家什么。
有些人就是如此,整天觉得谁都想算计自己、谁都想占自己便宜,想多了便信以为真。
陈老二又想到之前租房子的事儿:“大哥,之前我的院子也给她看了,她不租,非要租谭秀的,摆明是不给我面子嘛。”
陈老大:“这倒不是,那边儿三个院子把头那个最大,她肯定乐意租那个。”
他想得更深,沈老板崛起对自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目前来说她给自家带来的好处就是粮食销量变大,赚钱自然多。
坏处嘛,她帮谭秀儿,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等陈琦长大后也会站在他们的对立面上。
虽然豆腐娘子买了自己大批粮食,可她通过这批粮食赚得更多,与其说她帮自己赚钱,不如说自己帮她赚钱。
若是自己不卖她粮食,她就要多花钱从别地买。
如果……她识趣儿,愿意和谭秀儿保持距离,不要掺和他们陈家的家务事儿,他倒是很乐意跟她长期合作,互相成全。
他道:“二弟,回头你去豆腐村多订些货,跟豆腐娘子露露口风,只要她疏远谭秀,不掺和咱们的家事儿,不管黄豆还是籼米,我都长期管够,还会每石再给她便宜五十文!”
陈老二:“大哥,这太亏钱了!”
陈老大摆摆手,“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从长远利益来看,这样做值得。”
事有轻重,对他们来说谭秀母子是最大的敌人,比这点钱重要多了。
陈老二自然答应。
陈三仰头喝干杯中酒,心头火辣辣的,最好陈大陈二跟裴二郎沈氏掐起来,两败俱伤!
到时候他才有出头之日,什么谭秀陈琦,自然也不是他的对手。
离开陈老大家他又七拐八拐地去了一座幽静的城中小院儿。
淮州府虽然没有扬州那么繁华,有钱老爷们却一样会享受,类似蓄养扬州瘦马的勾当自然不少干。
淮洲府推官钟尧便在此处豢养了一名身娇体软的小娇娘。
城内有公开的高价青楼,也有低价暗娼,还有不少以私房菜、清音馆等为噱头的独门独院儿。
作为府衙官员,钟尧不好明目张胆去青楼,暗娼又嫌脏,独院儿是比青楼还烧钱的地儿,去上几年花钱如流水。
他便咬牙自己包养了一个。
可包养也不便宜,又是买宅子、买丫头婆子、置办高档家具、各种铺陈,还得给小娇娘做四季衣裳、各种首饰、各种高档吃食。
那钱花得也跟流水一样。
偏生这种小娇娘都是人为培养的摇钱树,只会撒娇、享受、要金主花钱。
钟尧那点俸禄哪里够包养小娇娘的?
他是府衙推官,知府佐贰官,专掌刑名,筛选审理送到府衙的案子,之后再给知府过目。
权力不小,能暗箱操作的空间自然也大。
如此灰色收入也多。
可他还是不满足,因为他的小娇娘如此美貌、娇俏、可人,一颦一笑都让他心化成一汪水,忍不住要给她买更多珠宝首饰、绫罗绸缎,还要给她买名贵猫猫狗狗做伴儿,免得她孤单。
他想着同知、通判都有兼职,兼职就意味着外快,他没有,很亏,所以便与另外几个通判交好,一起发财。
如今他得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
跟他家联宗的成阳县钟家,有个叫钟达仁的典吏,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消息。
成阳县裴庄有个豆腐娘子,开着一家简陋的豆腐作坊和米粉作坊,却非常赚钱。
日进斗金都不为过。
这种乡下作坊随随便便找个理由都能让他们关停,如果不想关停就得花钱打点,而且要按月上供。
这会儿钟典吏就在小院儿跟他商量细节,将自己打探来的关于豆腐村作坊的事儿,事无巨细都告诉他。
陈三就是因为对裴二郎和沈宁怀恨在心才搭上钟典吏的。
原本钟典吏瞧不上他一个没多少财货的庶子,可因为有共同蛐蛐的人,两人关系迅速升温。
而且陈三也给他出了不少主意,不但可以帮他打压裴二郎,还能阴陆典史一把,让他没法跟自家抗衡。
他和裴二郎没有仇怨,但是裴二郎配合陆典史抢了他的风头、差事,他就无法容忍。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他裴二郎抢我差事,此仇不共戴天!
钟达仁:“叔,她一个乡下婆娘会做什么生意?到时候你派个大掌柜过去帮她掌管作坊。”
如此就把作坊掌控在自己手里。
钟尧听闻一个乡下作坊日进斗金就很心动,又听说是个女人开的便越发轻视,“我找蒋通判商量一二。”
他负责府衙刑名,管不到下面的县,而通判除了负责兵马,还兼捕盗、巡防、劝农等。
通判兼职事儿多,所以人员配置也多。
淮洲府是战略要地,共设置三名通判,其中蒋通判还帮知府和同知承担了一部分赋税事务。
他自然不会让通判直接出面刁难乡下作坊,蒋通判也不会答应。
办法就是蒋通判发个清查作坊税收的文书,让几个快班衙役下乡转悠,转悠上几天再往豆腐村去。
这样也没人敢说是专门针对她家的。
离开小院儿后,钟典吏万分得意。
“这一次踩死裴二郎,还得咬下陆裕一块肉来!”
陆典史竭力推荐的裴二郎家有问题,那他还能是什么好东西?
识人不明是肯定的,被连累是肯定的。
他和叔叔的最终目的是扳倒陆家,他的长远敌人是陆典史陆裕。
只有扳倒陆家,他钟家才能彻底掌控成阳县县衙!
他也才能当上县衙二爷。
陈三也高兴,只要他恨的人倒霉,他就高兴。
更何况沈氏倒了,谭秀就没靠山,还得乖乖被老太太拿捏。
而且沈氏和裴二郎现在也有点本事,肯定不会乖乖就范,到时候肯定要和在明处的陈老大陈老二掐。
他们在明,他和钟典吏在暗。
等他们两败俱伤,他就可以渔翁得利。
一石二鸟!
豆腐村。
傍晚杀猪宴出锅了,满满三大锅,热气腾腾,把冬日的院子都飘上一层白气,人们更是欢声笑语不断。
一大锅炖的是猪头猪蹄猪大肠等猪下水,一大锅炖的是猪骨汤,还有一大锅炖的是白菜萝卜汆白肉。
一掀锅,香味儿直接飘出十里地去。
宝儿做了个后仰的姿势,“啊,太香了,给我熏个大跟头!”
因为沈宁家杀猪炖肉,村里大部分人家今儿也搭伙儿去镇上买肉,宽裕的买个一斤,略宽裕的买个半斤,再不济也能买个四五两回来炒肉末给家人香香嘴儿。
孩子们感觉祈祷生效,又大力感激豆腐娘子保佑他们吃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