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80节
她和裴长青睡西间,孩子们可以跟着她也可以跟着大娘或者其他人,反正都比较自由。
张氏领着女孩子们睡西厢,以后再有女孩子或者妇女过来也睡这里。
裴长青领着童家和陶家几兄弟去前院看了看,那三间之前做铺子用,没有隔断显得尤其空旷。
童小枫惊讶道:“嚯,以前开客栈的?”
陶启发:“应该是做铺子的吧,用那些木架子木柜子做隔断,搬走了就空荡荡的。”
裴长青吃饭时候已经听沈宁说过了,谭秀愿意长租给他们。
沈宁也说过盘火炕以及修缮问题。
行规就是房子修缮归房东,但那是漏雨、墙塌等问题,不包括盘火炕。
没火炕的租价就是二两,人家谭秀只要一两半,她自然不好意思让人家再给出盘炕的钱。
毕竟康老板那里带火炕的屋子房费是蹭蹭上涨的,不是原来的价位。
不过谭秀表示她出青砖等材料,让裴二郎他们出工。
沈宁觉得合理。
人多的话自然睡火炕方便,三间屋子能睡二十来个男人。
睡床,除非宿舍那种高低床,一屋子塞八个人,否则睡不下那么多人。
关键做那么多木床可比盘炕贵多了。
他们不需要把三间屋子砌墙隔开,也不需要开屋顶砌烟囱,把火炕盘在北边儿,烟道从后窗底下出去,在屋后砌烟囱就成。
其他房间盘炕都照这个来就行。
不开屋顶不砌屋顶烟囱,相对简单,干活儿也快。
只要建材到位,他们早晚的几天也能干完。
建材也不用谭秀出钱,陈老爷家也预订了盘炕呢。
裴长青看向几个汉子:“陶启发,陈家那一片儿归你们小组吗?”
陶启发原本是陶海明跟陶海亮俩兄弟找来凑组的,结果他脑子更活泛,现在是组长。
他点点头,“对,不过我们现在给常老板和张老板他们盘,还轮不到陈家。”
裴长青又看向童二狗:“你们呢?”
童二狗:“我们先排了霍家还有曹二爷那边儿,后面还有几家排着。”
之前给客栈盘炕费很多功夫,毕竟人家房间多,炕就十几盘。
另外霍家家口大,房子多,需要的炕也多。
相比来说曹二爷自己住在这里,火炕就少,只有两盘。
裴长青:“你们商量一下,抽两人小组出来先给陈家盘炕,就跟陈家说看房东的面子先给他们盘,顺便让他们往这里送够数的材料来,咱们免费帮这边儿盘炕。”
不管谭秀的还是谁的,这院子是陈家的,他们免费帮忙盘炕,陈家也得感激。
送材料也是应当的。
陶童几人还不会算具体房间用料多少,但是房子多大用多少材料他们知道,毕竟盘这么多炕只要肯用脑子也能记住。
童陶几人一合计,童二狗和陶启发一组去陈家。
他们现在已经很熟练,除了开屋顶需要配合一下,砌墙盘炕的一个人都能搞定。
所以他们平时两两一组干活儿,这样更快。
裴长青之前抽走童小枫,又给他们补了俩人,一个是原本在县衙干活儿的瓦匠,另外一个是那瓦匠私下里帮裴长青找的人。
那人手艺不错,但不是匠户,不爱干县衙工程,嫌弃人家给工钱少。
裴长青这里一天四十五,他自然乐意来。
这样他们有八个人,正好四组。
童小松和童树林一人带一个县城瓦匠,做得也不慢。
裴长青很满意,笑道:“俩组长去给陈家盘炕,也是给他们面子了。”
大家就笑起来,他们觉得跟着裴二郎干活儿就是好,不只是能赚钱,还得体面呢。
裴长青一点不觉得他们这些穷庄户比那些有钱老爷差,甭管给谁家干活儿,他都觉得对方赚了,有他们这么负责的建筑工。
他们心里就特别爽,同时更要注意自己形象,去雇主家不乱说不乱看,干活儿则又快又好,必须得把裴二郎给抬的大瓦匠架子端起来,不能掉价儿。
规划好,裴长青和沈宁就先带孩子们回裴云那里。
张氏几个,童陶几兄弟就直接住下。
没有足够的简易木板床也不怕,男人们先把没人的房间木板门卸下来当床板,铺上厚厚的稻草隔凉,再铺上被褥,一群人挤着睡也没那么冷。
裴云这里,厨娘和那俩婆子很是失落,因为男人们走了她们的兼职也没了。
沈宁一家住在这里吃饭,她们可是没额外工钱的。
沈宁到底也没时间去逛街买首饰什么的,每天先去靳老板酒楼看看炒火锅底料和方便面,再跟大厨们交流一下,也学几个简单好吃的点心方子,以后给孩子们做。
她还去全福楼、常老板、张老板等几家酒楼饭馆拜访一下,也了解了解人家的风格和需求,为以后米粉的畅销做调研。
长期来说米粉肯定更适合平民餐馆儿以及快餐,和面条一样嘛,方便快捷。
她得针对性地再开发几个米粉做法以及口味儿。
什么汤粉、卤粉、炒粉的,都要开发,到时候可以和酒楼、饭馆的大厨交流印证,大家取长补短。
等高里正和陶启明几个再回到县里,沈宁就决定回村了,得赶紧回去做米粉。
张氏也出来许久,再热爱工作也会想家、想孩子,沈宁建议她回家待几天。
高里正对新院子也非常满意,里里外外参观一遍,搓着手跟沈宁笑道:“阿宁,这院子至少二两月租,谭氏给你一两半,啧啧,还是你面子大。”
沈宁笑道:“是高姐姐引荐的。”
高里正摇头:“不的,她租也得二两银。”
沈宁:“里正伯,以后你们当天发不完的货就放这里,第二日慢慢发。像好运来、八方那些货多的,让他们自己派伙计来提货。”
高里正也是这么想的,每次送货上门太累了,不如在家等着他们来提货。
过几天等蔺老板的大米来了,他们还得往村里拉米呢,所以任务也挺重的。
这么算着还得买两头骡子和两辆大车,否则等加上米粉以后,现在的车又不够用呢。
第二日高里正留在城北院儿指挥发货,沈宁和张氏带着孩子们跟裴云夫妻先回村里去。
宋福瑞把镇上的单子委托给禚元杰和宋管事,虽然王大等人靠谱,但是时间长了他也不放心,生怕有什么差错辜负了裴长青的信任。
尽管裴长青舍不得媳妇儿和孩子,可短暂的别离是为了长久的相聚,再舍不得他也能忍住。
他得在结冰之前把县衙修缮起来,还得争取盘更多火炕,赚更多钱。
“爹,你别太想我们呀,过些天我们还来看你的。”小珍珠主动替娘安排好了行程。
沈宁就笑,她捏捏裴长青的大手,小声道:“行啦,你别送了,一会儿该去县衙了。”
为了方便出发,他们昨晚上都住在宋家小院儿。
裴长青没忍住,还是搂住她用力抱了抱,“现在咱们不缺钱,你也不要太辛苦。等结冰不能盘炕,我就回家老老实实读书。”
沈宁嗯了一声,“行啦,我们走啦。”
裴长青松开她,粗糙的手指轻轻捏过她的耳垂,上面依然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戴。
他这一次给媳妇儿带回去差不多60两呢,刨除工钱自家能落下39两左右,结果她什么都没给自己买。
回头他一定要去给媳妇儿买东西。
他手指干活磨得粗糙,擦过细腻的肌肤让沈宁有点麻酥酥的。
她脸颊发热,幸亏大清早黑乎乎的别人也看不清,她上了车,让裴长青不要送。
他送了几步便停下目送他们。
于是他就看到小珍珠半截身子都恨不得探出车窗,用力朝他挥手。
宝儿也挤出来,却被珍珠摁住脑袋不许他太往外探头,免得掉下去。
小鹤年挤不过他俩,就伸手出来挥了挥,旁边还有一只克制的手,应该是小少爷。
裴长青笑起来,一场穿越,他既没有失去阿宁,又收获了一群真心待他的家人。
就,挺好的。
这让他浑身都是力量,口袋里的《大学》都没那么枯燥了。
等看不见马车的影子,他才转身往北去,一边走一边小声背诵书本里的内容。
媳妇儿走了,晚上他又要靠背书打发想媳妇儿的时间了。
沈宁一行人出了城,却在城门口碰到蔺承君的车队。
人家是讲究人,除了两辆乘坐的宽大马车,另外还有好几辆拉着箱笼、锅碗瓢盆、米面粮油的马车。
比她和高里正发货的队伍都壮大。
“沈老板,在下欲往桃源去,恰好路过贵村,不知方不方便叨扰。”蔺承君笑容亲和,真诚得很。
这是大合作商,沈宁怎么可能拒绝呢?
她笑道:“只要蔺老板不嫌弃寒舍粗鄙简陋,我们自然是欢迎至极。”
她又跟蔺承君介绍小珍珠和小鹤年以及师兄阿恒、阿鹏,再介绍宋福瑞一家三口。
蔺承君对几人也一视同仁,并没有对小少爷格外热情。
小珍珠发现他的马车比小姑家马车大了好大一圈,心生好奇,当即问道:“蔺叔叔,你家马车怎么那么大?”
蔺承君笑道:“因为我要长途跋涉呀,只骑马或者坐车太累,需要宽大的马车躺一躺,若是来不及投店,在外面也能对付一宿,不至于露宿野地。”
小珍珠瞪圆了黑亮的大眼,“哇,你和我师兄一样走过好多好多路。”
她脸上的羡慕溢于言表。
蔺承君觉得这小姑娘真有意思,不愧是沈老板的女儿,跟她一样胆大不拘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