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77节

  沈宁没去牙行,她对这年代的牙行一点好感都没。
  牙行虽然和后世的中介作用差不多,却是妥妥的黑中介。
  买卖人口包括帮拐子人贩子销赃。
  买卖租赁房屋他们都抽很重的佣金,甚至两头吃两头瞒,还会伙同地痞欺压那些没有背景的房东,千方百计把人家的产业弄到手。
  他们的底色就是强取豪夺、欺男霸女、欺软怕硬,每一任知县到任他们都会千方百计试探,拉拢腐蚀县衙同流合污。
  一旦王朝走下坡路,官场腐败盛行,这些牙行就跟合法流氓一样,有官府背景,谁都不敢惹。
  所以她宁愿托熟人慢慢找。
  送走麦掌柜和朋友,沈宁还去靳老板那里看看厨子们做火锅底料和方便面。
  他们学得不错,熟能生巧以后比她做得更熟练、更好。
  她也委托靳老板帮忙留意院子,结果靳老板当即表示要借个院子给他们用,说反正空着也空着。
  沈宁才不信他的院子会空着呢,只让他帮忙另外留意。
  晌午她在靳老板那里蹭了一顿饭,然后回家整理账本和订单,顺便看几个孩子学习。
  小少爷和阿年随时随地都能背书,还能互相检查有没有错误,这会儿又在研究珠算了。
  小珍珠就揣着本带拼音的三字经领着宝儿一边背诵一边识字。
  正忙着呢,裴云送来一封帖子,说高氏下午想带谭秀上门拜访,问她是否方便。
  收到高氏的信沈宁也没什么意外,之前霍三少和高里正都铺垫过。
  她就让小厮给高氏带话,她有空,随时可以来。
  等小厮走后,沈宁就跟厨娘说一声,请她炖一大砂锅醪糟银耳羹。
  醪糟就是酒酿,有独特的清甜,不管煮小汤圆还是鸡蛋醪糟都很好,醪糟银耳美容养颜、滋阴润肺、保护肝脏,对小孩子也有好处,是老少咸宜的甜品。
  孩子们读书累,又长身体,自然要补补,拿来待客也合适。
  小珍珠听见沈宁说炖醪糟银耳,就朝小少爷噘嘴,“我娘对你可太好了,知道你喜欢吃酒酿。”
  小少爷笑起来,“我跟你和阿年沾光呢。”
  小珍珠又爽了,笑道:“我也没吃醋,我就是告诉你事实,你可得记着我娘对你的好,长大也不能忘了她。”
  小少爷笑得越发温柔,“当然。”
  小鹤年:“……”
  小珍珠又横他一眼,“你什么表情嘛,我说错了吗?我把娘分给阿恒三分之一,那他长大了不应该帮我孝顺娘吗?”
  说完她还拍了宝儿一下,“还有你,长大了要一起孝顺我娘。”
  宝儿对姐姐是一点脾气都没的,半点叛逆反抗都没,点点头,“我孝顺二舅母,我也孝顺姐姐。”
  小珍珠立刻乐得见牙不见眼,“真乖,等会我把红枣给你吃。”
  宝儿:“……”
  我不爱吃炖汤里面的红枣。
  下午高氏和谭秀联袂而至。
  沈宁把裴云拉上一起招待两人,请她们东间炕上坐。
  因为小少爷在,她也没有特意叫孩子们过来见客。
  高氏拎着两小坛好酒,另外两盒点心,谭秀也拎了两盒点心,另外拎着一套文房四宝,两册手抄的《大学》,还有几副鞋帮的绣花样子。
  高氏笑道:“咱都是一个村出来的,以往时间不对付见不着,现在终于对上了,以后有机会要常聚。”
  沈宁笑着应道:“高姐姐说的是,我们来县里可给你添不少麻烦,生意也多亏你和霍三少帮衬。”
  生意的最初渠道是霍三少介绍的,院子也住着人家的,虽说那是高里正女婿,可她是跟着沾光的,自然感激万分。
  高氏亲热道:“妹妹太见外了,咱是自己人。我还要谢你拉拔着我爹和兄弟们呢,尤其我大哥原本不肯踏实干活儿,给我愁得不行,他一来城里我都得盯着他,跟着妹妹你们做生意以后,他累得脚不沾地,什么毛病都治好了。”
  看到大哥那样,她可是很欣慰的。
  没人比她这个亲妹妹更了解高老大到底有多懒了。
  但是现在被使唤得和别人一样能干,也不敢撂挑子。
  间接的,大哥和二弟三弟的矛盾都缓和了,兄弟关系也变好很多。
  田氏觉得裴二郎和沈宁以前那么穷,不如自己,现在靠着和自己公爹合伙做生意赚钱,根本没啥了不起的。
  甚至有些嫉妒、不平衡,接受不了不如自己的人超越自己。
  高氏却没这种心态,一直听爹夸赞裴二郎和沈宁厉害,没有他,人家也会发达,他纯粹是跟人家捡便宜来着。
  如今丈夫也夸夫妻俩,她自然更想跟沈宁交好。
  谭秀感触就更深。
  说来跟做梦一样呢。
  之前在娘家看到沈宁,她去给娘送豌豆糕感谢借房子住,穿着破旧寒酸的粗布衣裙,面有菜色,只一双眼睛格外有神。
  没想到才多久呀,人家就发达了。
  开着豆腐坊,和县城大酒楼做着生意,很多老板都高看她、敬重她。
  她倒是没嫉妒,反而更佩服,人家沈宁好本事,靠自己就能发达,不像她。
  她除了一张脸没什么本事,年轻时候靠脸给老头子做妾,如今老头子老了她儿子没成年,她还得找人当靠山,否则老头子两腿一蹬,她还要倒霉。
  她比高氏更想跟沈宁交好。
  高氏要干啥,只能通过霍三少,而沈宁不一样。
  县城那么多老板都敬重她,和她做生意,她说话有分量。
  娘也一直跟她说豆腐娘子这人有能耐重情义,你对她好两分,她就回三分五分,跟她交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谭秀和高氏有心交好,沈宁又会聊天,所以三人气氛很融洽。
  她们一边喝甜汤,随便聊些家常儿。
  高氏:“妹子,你身上这衣裳真俊,哪个做的?”
  瞅着就是大铺子手艺,不像乡下人自己做的。
  沈宁笑道:“阿云画图样,宋家针线娘子做的,我可喜欢呢。”
  谭秀也近前看,夸裴云心思巧,针线婆子手艺好,“沈老板和这衣服真是般配,衣服抬人,人也衬衣服。”
  她没跟着高氏叫沈宁妹子,毕竟不少人介意身份,正头娘子一般不和妾室交往,更不会以姐妹相称。
  若是沈宁没发达她叫妹子就算了,毕竟自己是富家妾,她是贫家妇,可现在沈宁是老板,她就不敢逾越。
  除非沈宁主动。
  有时候亲切只能上位者对下位者,否则就是冒犯。
  高氏和谭秀夸裴云,沈宁也不谦虚,把裴云的鞋子也说了。
  裴云虽然有些害羞,但她知道自己以后要做生意,要和不少客人打交道,害羞可不行。
  尤其二嫂帮自己宣传,自己哪里能拖后腿?
  她忍着害臊,也落落大方地跟人应酬,介绍衣服鞋子花样,尽可能展示自己的本领。
  高氏和谭秀真心喜欢裴云设计的款式,当即一人订了一件沈宁那种款式的上衣、自己两双鞋子,再订几双鞋底给男人孩子做鞋子。
  尤其谭秀,一切荣辱系于陈老爷一身,所以看到好东西就想给他做,讨好他。
  他每天跑来跑去,要是有这种耐磨舒服的鞋子,肯定更喜欢。
  鞋底太难扎了,她买现成的回去上鞋面儿,他也不知道,只看她做鞋子自然以为是她亲手做的。
  裴云拿了布料本子给两人,“我这里做了一本布料小样儿,给姐姐们挑挑。”
  布料小样儿也是沈宁教她的。
  她跟布庄大掌柜要的,不用剪裁好面料,但是卖了这么多年,铺子里肯定有各种布头,帮她整理一本俩巴掌大的布样本子还是可以的。
  用粗线整齐装订起来,像翻书一样翻着看,非常方便。
  高氏和谭秀很惊讶,“真不错。”
  还是第一次见呢。
  平时去布庄都是直接看一批批的布,没有这样的布样本子。
  裴云笑道:“我这里没有布料大货,就是样子,姐姐们选好了,我给做记号,回头就拿一模一样的,不会出错。”
  二嫂之前就说即便不做布庄生意,也让她多了解布庄的行情信息,什么面料,织法、染色、图样、价钱等等,要做到烂熟于心。
  她起初不理解,觉得自己也捞不着掺和布庄的生意,知道这些干啥?
  不过她还是老老实实地了解。
  有的跟婆婆请教,有的跟俩针线婆子请教,还有很多跟宋管事学的。
  她不识字,就是硬记住。
  这不就派上用场了?
  高氏和谭秀一说什么布料,她就知道是哪种,什么样儿,厚薄,适合做什么衣服。
  她还能给她们推荐别的布料,孩子用哪种,男人用哪种,衣服鞋子分别用什么样的。
  谭秀和高氏跟沈宁说料子的时候,裴云拿出跟沈宁学做的账本,把两人要求的款式、花样等画图记下,标上拼音和简单的字。
  原本她没有底气,寻思正常一双布鞋200文出头,她定价三百文就挺高的,沈宁却直接让她翻倍,六百文一双。
  鞋子六百文,鞋底就要五百文,因为功夫基本都在这鞋底上了呢。
  沈宁说得是“这鞋子摆明不是卖给普通人的,要卖给你公婆那种有钱人,熟人带熟人,不差钱儿,就要东西舒服好用,三百文和六百文没多大区别,但是对你区别就大了”。
  像高氏谭氏这种给男人买鞋子的,自然也不会太计较价格。
  她们要的是亲手给男人做鞋这个过程。
  裴云如此想着,心里就越发佩服沈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