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73节
麦掌柜却笑着拒绝,“沈老板给我们大货价就成,不必单给麦某抽成。”
给批发价比给他抽成更划算。
朋友卖了红席以后自有他的红利,不需要沈宁再给抽成。
沈宁自然乐意,约定回头和他朋友见面商谈。
参观了一下房间,麦掌柜面带歉意道:“沈老板,实在抱歉。”
真要道歉,又不知道要说什么。
毕竟杨老板那些人也没做什么明面上过分的事情,只是跟麦掌柜预想的差距很大,让他觉得抱歉。
他觉得沈宁值当他们的尊重,他们应该以对待一位男性老板的姿态来对待她。
比如今儿若是蔺老板过来,不管杨老板还是邱文举,都不会这般随意轻浮,会更加严肃、尊重一些。
说白了,就是他们没有真正地把沈宁当一个生意人,而只是一个漂亮的、会做豆腐的女人。
在他们眼里,她就是大家调侃的、意淫的豆腐西施。
但凡一个漂亮些的女人,做什么就叫她什么西施,豆腐西施、炊饼西施……
他们注重的不是她的手艺,而是她的美貌。
麦掌柜觉得这不对。
豆腐娘子能自己琢磨点豆腐、做素鸡、开发新菜,这若是一个男人,大家不知道要如何吹捧他了。
可就因为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漂亮女人,他们就抹杀她的本领,只盯着她的脸看,就很冒犯。
沈宁却不在意,因为即便21世纪的现代,科学医学思想非常发达先进的现代,人们的观念依然是那样的。
她不在意,是因为她知道纠结这些没用,只会内耗自己,不如把精力放在做事情上。
她岔开话题,不让麦掌柜道歉,因为麦掌柜没错,他是个很好的人。
“麦掌柜,我小姑子的裁缝店就在同福巷,那边没什么客流量,需要熟人带,所以铺陈装饰需要花心思,麦掌柜有空也去坐坐,给指点指点。”
麦掌柜见她不介意那事儿,也就没再执着,笑道:“那一定去,在下虽然不才,也认识一些爷们儿,到时候介绍他们娘子去那边儿买衣裳鞋子。”
沈宁:“那我可替小妹谢谢麦掌柜了。”
聊几句,麦掌柜又象征性地挽留沈宁品尝美食,不出意外地沈宁婉拒了。
她对杨老板印象不佳,懒得再去应酬,直接跟麦掌柜告辞。
邱文举方才被她无视,却也没愠怒,反而站在楼梯口朝她笑,“沈娘子,大家伙儿等着呢,怎么急着走呀?杨老板这里的海味十分出挑,沈娘子一定要尝尝。”
沈宁回以假笑,“实在是不好意思,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诸位随意,不必管我。”
她微微颔首,便挽着张氏转身离去。
麦掌柜忙跟着相送。
邱文举追了两步,想起豆腐娘子的背景又不好造次,他自诩风流不下流,只得顿住脚步恋恋不舍地望着她窈窕的背影。
避过她那张明艳冷淡的脸庞,从背影看过去,他才发现她乌黑鸦青的发丝里居然没有一点值钱的金银首饰,更别说宝石珍珠了。
甚至那两只莹白可爱的耳垂上也没戴坠子。
寒酸吗?
她这通体的气派又让人说不出寒酸的话,她气度出众,让人下意识忽略了她的装扮。
他越发觉得她美貌出众。
待沈宁和张氏离去,一个老板忍不住轻哼,“这乡下妇道人家,吃吃粗茶淡饭就好了,她吃不惯山珍海味的。”
另外一个老板立刻附和,“就是,乡下女人上不得台面。”
两人一唱一和,“乡下婆娘就是乡下婆娘,又穷酸又头发长见识短。”
柳大爷不高兴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不高兴,就有一种甭管沈娘子好不好,她和自己一个地方来的,你们说她不好我也面上无光的感觉。
另外两家豆腐坊急了,“哎,怎么走了呀?我们还想跟沈娘子合作素鸡生意呢。”
那两家饭馆老板,“不必啦,那素鸡不咋好吃的,我们饭馆进了都卖不掉。”
邱文举跟杨老板喃喃道:“杨老板,你不觉得她一来,满城粉黛无颜色了?”
杨老板气得哼一声,他只觉得没面子。
自己让麦掌柜下乡请她,她拒绝,来了城里不先来他的酒楼却先去招风耳那里,不给他面子,今儿他特意设宴款待,她居然半点脸面不给。
这女人,委实小家子气!
对面目不转睛盯着那边儿的靳老板瞅着沈宁出来,激动得差点把木窗框给掰下来,“来、来了,哈哈,不愧是我家沈老板。”
蔺承君优雅地翻了个白眼,“靳老板帮我寻摸下,我想在成阳县买个宅子,带不带铺面都可。”
靳老板当即有危机感,觉得蔺承君想跟他抢夺沈老板的注意力。
这时候掌柜的说沈老板来了。
蔺承君年轻,腿长步伐轻快,先靳老板一步迎出去。
靳老板忙小跑追上,强行挎住蔺承君的手臂,“承君呐,不要反客为主嘛。”
沈宁和张氏进来,就看到靳老板和蔺承君手臂挽着手臂出来,跟她和张氏一样,不禁莞尔,“两位老板感情真好。”
蔺承君眼角抽了抽,忙甩开靳老板。
第100章 福气面 合作愉快
靳老板请沈宁和张氏去喝茶。
沈宁笑道:“别喝茶了,咱们去后厨。”
跟人应酬太累,还是做饭轻松。
蔺承君却很会聊天。
他找了个孩子的话题,问沈宁几个孩子,是男是女,读书如何,又说他其实读书不错,只是家里实在需要打理庶务的人就让他放弃科举专门管家。
毕竟大家族庶务多,不可能随便找个科举无望的子弟打理。
有些人读书不行,那打理庶务更差劲。
沈宁:“蔺老板一看就是读书人,放弃不可惜吗?”
为家族牺牲颇多啊。
蔺承君笑道:“也没多可惜,我虽然读书不错,但是对科举为官兴趣不大,反而更喜欢做生意。打理家里庶务以后读书也更纯粹,能看自己喜欢的书,钻研喜欢的学问,也是好事儿。”
这一点沈宁很赞同,因为前世她和裴长青都不喜欢考公,这会儿跟蔺承君颇有共同话题,“确实,尤其喜欢算学、工学什么的,不爱四书五经也是正常的。”
蔺承君作为读书不错的生意人,那自然是很擅长聊天,本身就是贴着沈宁的兴趣聊。
很快就相谈甚欢。
靳老板又酸溜溜的,生怕自己的沈老板被蔺承君挖到府城去。
沈宁笑道:“有空真要请蔺老板和我家阿年还有他师兄多聊聊,这俩孩子喜欢算学,蔺老板做生意的,算学也好得很。”
蔺承君虽然不知道珠算、算盘什么的,但是算筹用得溜,而且额有自己的独门心算,自然也能聊到一起。
蔺承君自然乐意。
到了后厨,掌柜的已经按照昨儿的种类准备香料了。
自己酒楼没有的,他们连夜补货,满城去买呢。
蔺承君带了俩厨子,靳老板也安排了俩厨子。
靳老板以前被坑过,现在也学精明狠辣了,厨子不再是雇的,而是买的。
签了卖身契的,谁敢背叛他那就是死路一条。
逃奴在古代是没有活路的,除非主家犯事,官府抄家。
否则奴仆就是和主家生死与共的。
沈宁寻思既然已经做牛油火锅了,不妨把火锅伴侣方便面也拿来合作。
对于现代人来说,因为工业化制造,方便面却是方便,可在手工年代那是一点都不方便的,而且非常奢侈。
不过对于那些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豪富来说,只是小意思。
现在已经有手工挂面,那些过年、过寿走礼用的龙须面礼盒,就是这种挂面,细若发丝、洁白光韧,而且耐存耐煮。
沈宁要做的方便面就是这种挂面的油炸版,当然要粗一点。
挂面现做来不及,切面又不够细和耐煮,依然做拉面。
拉面最好有蓬灰,没有的话稻草灰也行,反正有碳酸钾。
听她说需要枧水,蔺承君立刻让自己大厨准备。
他们酒楼包粽子会用枧水,中秋节做月饼回馈贵客除了本地酥皮月饼也会做粤式月饼,就会用到枧水。
大厨烧了一铁桶稻草,看数量够了便直接倒水,只听“滋啦”一声,铁桶里溅起一股灰尘,草木灰就板结了。
他们把那块草木灰敲碎泡在水盆里,让其沉淀,到时候取上面的清水用。
等待的时间沈宁就跟几个大厨讲牛油火锅的配料。
沈宁把香料配方一样样说出来,蔺承君就拿笔帮忙速记下来。
这些厨子多半不识字,或者略认识几个,他们是不看配方的,都是靠脑子记,等背得滚瓜烂熟就是自己一辈子的积累。
沈宁说完,“这是咱这么大锅的料,若是以后用更大的锅,那就按照比例往上加。”
这是对蔺承君说的,他要去北地熬火锅料,如果有大锅肯定更方便。
蔺承君记下了。
她把要领一点点掰开揉碎给几个厨子讲,每一步要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口味有什么差异,如何补救,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等等。
这都是美食背后的科学原理,懂这些,厨子如果有天赋,会升级进化为美食家,如果没天赋,那就照本宣科,做好每个步骤也是很厉害的大厨了。
不过这四个厨子根本听不懂,即便强行记住因为不理解很快也会忘记,所以他们只记关键的配方、制作步骤,根本不去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