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96节
他在县城做过那么多活儿,也没资格去大酒楼吃顿饭,那里开销太大,吃不起。
做活儿的东家也不会请他去那里吃,所以他只无数次路过,却没进去过。
但是他早就见过麦掌柜好几次了,在酒楼的麦掌柜穿着绸缎衣裳,甭提多气派了。
今儿穿着棉布的,瞅着很朴素,但是手上的玉戒指、帽子上的玉一看也不是便宜货。
他都跑来豆腐娘子家进货,还要火炕,你就说豆腐娘子和裴二郎厉不厉害吧!
他在县城也给人做过活儿,可没这本事呢。
啧啧,好在他老了老了眼神儿好,傍上裴二郎这么个能耐人。
裴长青陪着麦掌柜进屋看了看,聊了聊火炕的构思,告诉对方没烟囱的屋子改烟道有哪些隐患,让对方心中有数。
虽然他确保认真仔细,尽量不会漏烟漏雨,但是手工做活儿不是精密仪器,偶尔的还是会有问题。
不过都能补救,不是大问题。
怕的就是城里有些人傲慢,脾气大,看到一点问题就跳脚,不好沟通。
麦掌柜不存在这个问题,他完全理解。
裴长青就没问题了,他道:“明儿我先给妹夫把炕盘好,安排一下,过三四天就能去县里瞧瞧。”
麦掌柜笑道:“二郎只管放心,绝对不让你白跑。我麦某介绍的活儿起码够你忙活一阵子的。”
裴长青一听却犹豫了,忙活一阵子?
那他岂不是不能天天回家抱媳妇儿了?
当然裴总还是理智的,他需要赚钱,多攒点钱,这样才能放心脱产读书。
否则他媳妇儿觉得这也贵那也贵,到现在还没舍得买新菜刀、鏊子、植物油,新房那里也得安两口新铁锅呢。
他多接点活儿,冬天赚一笔,就能缓缓。
“麦掌柜,我们去县城盘炕一天一吊钱,一两银子也可以。甭管我们带几个人,保证连撬砖、平地、砌墙、改烟道、开屋顶、砌烟囱、盘炕、砌火炉或者锅灶在内,三天完工,超出的时间不用算钱。当然,需要你们提供住处、柴火以及清水,粮食我们可以自带。”
他说的是规则的屋子,如果是造型奇特的那得另算。
售后自然也说了,不过是一百到120文。
城里住宿贵,自然要对方提供。
伙食他们可以自带,背上两袋子磨好的粮食,再带上一坛子腐乳腌白菜的,要补充营养还可以带一小坛子腌鸡蛋。
麦掌柜笑道:“咱们开着酒楼饭馆,哪里能让你们自己带粮食?我们自然要管饭的。”
他要和豆腐娘子长期合作,自然不差这点粮食。
酒楼每日里浪费的饭菜都不知凡几呢。
他和柳大爷聊过,知道裴长青给宋家是五百文一天,但是给别家就是八百文了。
那么去县城一吊钱也合理,况且人家限制了三天时间,后续还每年给修缮呢。
晚上沈宁做了红烧鸡块,里面也加了素鸡,主要是人多,加上素鸡更出数,大家多吃几块。
小厮和婆子就不肯上桌了,坐着小板凳在旁边吃的。
这是人家的习惯,沈宁也没说什么。
虽然沈宁做的红烧鸡块很香,不过麦掌柜也没多吃,他更爱吃红烧素鸡加腌白菜、腐乳以及酸萝卜。
他吃得脆生生的,有一种回到年轻好牙口的时候,吃得身心愉悦。
高里正张罗着和麦掌柜、裴长青以及裴父喝了几杯酒,都是黄酒,也没多少度数,沈宁和裴母也跟着喝了。
小珍珠也好奇地尝了尝,最后觉得酸溜溜的不好喝,就拉倒了。
沈宁是不拘着孩子尝东西的,尝过才会知道不好吃呀。
若是不让她尝,她指定觉得那是好东西,否则为什么大人都喝,偏偏不给她喝?
尝了就死心了呗。
麦掌柜瞧得很是服气,这位豆腐娘子不只会做生意,会把控人心,连教导孩子都有独到之处呀。
说实在的他真想多逗留几日,多跟豆腐娘子和裴二郎交流交流心得,可惜酒楼很忙,不给他那么多时间。
他依依不舍地告辞,“沈娘子,改日一定和裴二郎去酒楼坐坐。”
沈宁笑着应了,“有机会的。”
明儿高里正就去县里送货,所以麦掌柜也没带什么货,就带了几斤素鸡、油豆皮、油豆腐,一小坛腌白菜、一小坛腐乳外加几张煎饼。
这是沈宁给的回礼。
小厮把马车里挂的灯笼拿出来点上,扶着麦掌柜上车。
麦掌柜婉拒了裴长青送去镇上的提议,坐着马车走了。
送走麦掌柜以后,天早黑透了,沈宁和裴长青却还要忙。
高里正也闲不着,明儿要去送货,今晚上就得装车。
很快张氏、三婶儿以及高里正大儿子三儿子就过来帮忙。
高里正大手笔,点着几盏灯笼,里面是猪油做的蜡烛。
这一趟加上好运来的货,一车拉不下,他们得去两辆车。
以前都是赶骡车,现在得加一辆牛车。
牛虽然负重大,但是脚程慢,所以他们得早点出发。
大不了带着被子,躺车上睡呗。
高里正依旧叮嘱大家带好柴刀长棍啥的,以防万一。
他有里正身份保护,而且本县治安不错,一般没问题,但是保不齐遇到个疯子、疯狗啥的呢。
出门在外,必须保护自己。
小鹤年拿着沈宁的账本,去帮高里正他们装车记账,小珍珠帮忙牵着牲口。
现在没人敢小瞧小鹤年,因为他记账比高里正还快呢,算得又对又快,识字还多。
晚上裴长青让裴大民和裴大根把哑巴、高木头和张本力也叫来,他们要开个小会。
另外他把裴大伯、三叔、四叔和裴大柱也叫上。
等人来的间歇,裴长青问裴大柱:“大哥,麦子种啥样了?”
现在当地家家户户忙种麦,因为没有牲口所以都靠人力翻地,这是很大的工作量。
没有牲口大部分人家没那个条件精耕细作,只侍弄力所能及的,剩下的直接开沟撒种。
今年翻这亩,明年翻那亩,家里土地有限,三四年也就轮一遍。
如此冬天也能把害虫冻死。
平时雨后勤锄地也能碎土坷垃、细化土地。
没有多少农家肥,靠的是轮作、休耕来恢复地力,顶多撒草木灰和自家攒的那点粪肥。
裴大柱估摸了一下,“再翻两天就浸种了。”
他也没有把田地都翻一遍,也是遵循裴二郎以前翻地的规律轮流的。
他也着急,因为种地一天21文,跟着二郎盘炕一天和泥的20文,砌墙盘炕的至少25,像王大现在有30。
听二郎的意思还会给他们涨呢。
他也想跟着盘炕。
但是爹娘说了,答应给二郎种地就得好好种,不能糊弄,更不能挑三拣四,瞅着盘炕好就要盘炕。
现在她和张氏都在阿宁那里干活赚钱,大柱帮忙种地,大伯和二柱带着俩小子负责自家的田地,张氏带着几个丫头负责推磨做豆制品。
一家子除了最小的孙子还不能干活儿,可以说都在干活儿赚钱了。
他们要知足。
以前别说十天半个月去割二两肉吃,就是鸡蛋都不舍的吃俩。
现在他们赚钱,每天都有五十来文的进项!
这……就那些老手艺人他也没得这个赚法儿啊。
毕竟手艺能学,活儿却不是天天有的。
他们却能跟着阿宁和二郎天天干。
天天干活儿,天天赚钱,这是什么概念?
这是发家致富的节奏啊。
还挑啥?
赚了钱,他们家也换了一盘大点的石磨,如今三婶儿四婶儿家也都跟着二郎阿宁赚钱,不再分大房给里正家做豆制品的豆子了。
裴大伯和大娘都觉得以前做梦不敢想的日子,现在让他们给过上了。
真是阿宁和二郎有能耐有良心啊,愿意带着他们赚钱。
人家二郎和阿宁有良心,他们能没有吗?
处处尽量替人考虑到才行。
所以即便裴大柱有想法,却也没说过想盘火炕,依然老老实实种地。
裴长青:“这样,我另外从村里找俩人帮几天工,你先跟着我练练盘火炕。不过一开始要从和泥开始,一天二十文。”
其实裴大柱会和泥,也会砌墙,但是手艺总归没现在的裴大民他们好。
他有点木匠基础,练一练上手很快,加上勤快爱琢磨,上限肯定比裴大民和裴大根他们高。
裴大柱都愣了,好一会儿才惊喜道:“二郎,让我也跟着盘火炕?”
裴长青:“对,大哥你会点木匠活儿,以后咱需要。”
裴大柱高兴傻了一样,哈哈笑起来。
裴大伯不悦地瞪他一眼,让他稳重些,还有你是不是太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