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29节

  阿鹏给的那一串估计有百来文。
  他认真数了,把剩下的还给对方。
  阿鹏便接了,要尊重人家的执着。
  小少爷也没再坚持。
  小珍珠却在瞅阿鹏,比对小少爷感兴趣。
  这个哥哥好高啊,好能吃啊,他看起来好矫健啊。
  阿鹏敏锐地觉察她在打量自己,垂眸瞥了她一眼。
  小珍珠立刻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大哥哥你好能吃。”
  吃了好大一摞煎饼,吃光了她家的萝卜条!
  阿鹏:“……”
  裴长青和沈宁领着一家人送贵客出门,这时候裴母和裴父也出来。
  主打一个不给儿子媳妇添乱,也不给丢脸,迎客送客都在场。
  萧先生还特意看了他们一眼,发现老者依然不敢和自己对视,但是老妇人却不一样。
  老两口虽然衣服带着补丁,却干净整洁,并不蓬头垢面,关键两位老人家眼神并不浑浊,都有一种慈和之气,不见刻薄悲苦。
  离开之时,萧先生对裴长青道:“读书什么年纪都不晚,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望二郎也能勤读书,他日下场科举。”
  小孩子固然聪慧,可这夫妻俩的独特更珍贵。
  若是裴长青能读书,或许十年之内可入仕,定然会有更大作为。
  他很期待。
  裴长青没想到萧先生竟然对自己有此期待,抱拳拱手,“不怕先生见笑,在下也正有此意。”
  萧先生满意颔首,视线又看向沈宁几人。
  沈宁:“萧先生,有时间一定再来啊。”
  你不来,我们咋薅羊毛啊。
  萧先生:“一定。”
  沈宁和裴长青送了他们几步,目送他们去了官道,骑马骑驴离去。
  小珍珠:“爹,那个大哥哥肯定会功夫。我看他腰里有刀,腿上还有刀。那刀肯定很快,切肉唰唰的。”
  裴长青:“他是那位小谢公子的护卫,肯定会功夫。”
  小鹤年却急匆匆地往家跑,迫不及待地回家看字帖去了。
  虽然只有一首小诗,却足够他临摹的!
  裴长青和沈宁招呼裴父一起回家。
  大家先回屋看看小鹤年宝贝的字帖,裴父裴母不懂,看一眼就夸好东西,贵人大方。
  这年头庄户人见个字可不容易呢。
  没见朝廷发什么政令都是费里正的嘴么。
  大家伙儿不识字,贴了没用,再有纸贵字也贵,没人给写。
  沈宁也探头去看,“嚯,好漂亮的字!”
  她抱着裴长青的胳膊,“是不是呀?”
  裴长青点头:“确实,一看就是名师指点。”
  小少爷的字清隽漂亮,却又不失端庄,一看就是苦练的。
  小小年纪能有如此成绩,想必平时极为勤学苦练。
  沈宁手痒痒,很想划拉俩字试试,小鹤年却舍不得笔墨,假装没听懂娘的意思,残忍地拒绝了。
  裴长青笑了笑,搂着沈宁,“豆子还没收拾完,走吧。”
  夫妻俩要说悄悄话,好好消化萧先生说的那些信息。
  再制定一个后续可持续发展计划。
  是自家赚钱读书,科举获取功名,然后想尽办法搬家。
  还是带领周边的百姓一起变强,以后裴长青和阿年在外读书、做官,他们在老家守成铁桶?
  比如带着村里的孩子和年轻人一起读书,教他们识字,学算术,想办法让他们进入县衙班子,担任胥吏、书吏。
  用他们来影响整个成阳县,再由成阳县影响附近县、府,由点成面,最后影响整个朝廷?
  从基层开始悄悄的、缓慢地、稳定地给他们换血,以基层力量包围上层,影响上层,这样裴长青和阿年以后在朝廷提出主张,就更容易通过。
  与其让子孙丧家犬一样躲在深山里,不如拼尽一生搏一搏?
  这条路最难也最费功夫和心力,可能得十年初见火苗,二十年初具雏形,三十年崭露头角,四十年发挥作用。
  也许会失败,可万一成功呢?
  等五十年上,焉知他们不是一股强大力量?
  不能左右朝廷发展的方向?
  伟大领袖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们要敢立志,立长志,然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从眼前每一件小事儿开始做起。
  最后哪怕不能实现这个伟大的目标,却也不会太差吧。
  独善其身还是可以保证的嘛,要真的影响失败,再说搬家的事儿呗。
  当然这事儿不能对任何人透露,只能夫妻俩琢磨。
  否则他们对别人的帮助和提携就是别有用心,就是摆布他人命运,到时候别人不但不感激,说不定还要埋怨他们呢。
  所以他们要让别人信服,主动追随,主动走上他们安排的路子。
  就从眼下学做豆腐开始,让他们以会做豆腐为荣,让他们以豆腐村为荣。
  沈宁目光灼灼,“裴哥,咱干嘛?”
  她心跳加速,身体也微微发抖。
  这可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裴长青抱住她,用力抱住,“干了。”
  为了不让阿年和珍珠的子孙被屠戮,他们就搏一搏。
  此时萧先生一行四人也回了龙庙镇。
  萧先生让随从去帮自己收拾行李,他则要和阿恒再聊聊。
  小少爷进了萧先生的房间,瞅着没有桌椅只有软垫和矮几矮桌的木榻,他就头大。
  他觉得先生是没苦硬吃!
  明明坐椅子比跪坐舒服一万倍。
  心里吐槽,他却还是规规矩矩地跪坐好。
  萧先生笑了笑,示意他可以盘腿坐,“阿恒,我想和你聊聊。”
  小少爷神情一凛,先生如此严肃,他脊背下意识挺了挺。
  萧先生示意他放松,“阿恒,今日那户农家,你可有所感?”
  小少爷点点头:“有。”
  萧先生微笑示意他说下去。
  小少爷以为就是先生布置的功课,想了想,缓缓道:“他们家虽然破,但是很干净,物事都井井有条。
  家人脸上也没有愁苦刻薄的模样,那对夫妻脾气好,男人虽然话不多但是都在点子上,女人一直温声细语,笑起来很感染人,那俩孩子也懂事,感情好,不打架,他们家不轻视女孩子,他们很勤奋一直在忙碌,人缘看起来也很好。嗯……”
  他顿了顿,继续道:“他们看起来很开心,脸上带笑,眼中有光,就那位老妇人都慈眉善目的感觉,像这边府里的七奶奶。”
  萧先生微微摇头,“阿恒,那位乡间老妇是真的慈眉善目,至少到目前为止她单纯善良。”
  以后如果儿子真的发迹,她是否还如今日单纯良善不一定。
  毕竟富贵迷人眼。
  小少爷一愣,先生什么意思?是说七奶奶没表面那么慈祥吗?
  他知道先生从来不和他打哑谜,这样说就是提醒他了。
  他点点头,也不多说,只记住就好,以后在七奶奶跟前也不能太随意。
  随着阿恒讲述那一家人的样子,萧先生也在慢慢回顾。
  他想的更多的是裴长青和沈宁说的那些话,以及他们话里隐含的意思。
  一对普通的乡野夫妇,却有那般见识着实让他动容。
  这就是圣人说的小民安居乐业的样子吧。
  虽然辛苦,却又笑容灿烂,像努力的蜜蜂,勤奋地筑巢。
  他们懂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的道理,所以希望这位中兴之主能长命百岁,能将这些好的政策贯彻下去,能坚持改革,能强盛国力,能威压周边。
  他们求一个太平盛世。
  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他们学孔孟之道的文人从小就挂在嘴边的话。
  真正记住的,放在心上的,不忘初心的贯彻始终的有几个?
  他想,他找回了初心。
  这是他出仕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哪怕过程有困难曲折,也不会觉得委屈。
  他心潮波动,轻轻地敲了敲桌面,对小少爷都:“阿恒,你有什么志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